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PL联合他克莫司及皮肤屏障修复精华乳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
1
作者 窦鹏 蔡瑶 杨枭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及皮肤屏障修复精华乳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3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 telangiect...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及皮肤屏障修复精华乳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3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 telangiectasia rosacea,ET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0.03%他克莫司软膏涂抹联合皮肤屏障修复精华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IPL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症状评分、皮肤屏障功能以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颜面部瘙痒、灼热、紧绷感等症状均明显缓解,面颊部持续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显著消退;且观察组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红斑指数和皮肤经皮水分流失量(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油脂及表皮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及皮肤屏障修复精华乳治疗ETR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提高皮肤屏障功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 强脉冲光 他克莫司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萧瑜晔 宋继权 谢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83-87,共5页
目的:观察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tous telangiectasia rosacea,ETR)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武汉中南医院收治的90例ET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对照1组采用修护... 目的:观察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tous telangiectasia rosacea,ETR)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武汉中南医院收治的90例ET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对照1组采用修护保湿霜,同时予以氨甲环酸湿敷治疗;对照2组采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同时予以氨甲环酸湿敷治疗;实验组采用调Q激光,同时予以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三组持续性红斑评估量表(Clinician’s erythema assessment,CEA)、丘疹脓疱研究者整体评估分级量表(Investigator’s global assessment,IGA)、临床疗效、皮肤屏障功能、生活质量[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Acne-Quality of Life,Acne-QoL)]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三组CEA和IGA评分均降低,实验组<对照2组<对照1组,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对照2组(80.00%)>对照1组(53.33%),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三组皮肤含水量、表皮皮脂含量均增加,实验组>对照2组>对照1组,三组经皮水分流失量均减少,实验组<对照2组<对照1组,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三组Acne-QoL评分中的自我感知、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和痤疮症状等各维度评分均升高,实验组>对照2组>对照1组,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ETR可提高临床疗效,并能够减轻皮损症状,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Q激光 强脉冲光 氨甲环酸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
下载PDF
耳尖放血联合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临床观察
3
作者 史思怡 王建锋 +2 位作者 卢晨 张玉波 张虹亚 《山西中医》 2024年第5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耳尖放血联合羟氯喹对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硫酸羟氯喹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尖放血治疗,两组均治疗6... 目的:观察耳尖放血联合羟氯喹对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硫酸羟氯喹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尖放血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皮肤镜下表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皮肤镜检查两组患者皮损背景颜色较治疗前更规律正常,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尖放血疗法联合羟氯喹治疗玫瑰痤疮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 耳尖放血 外治法
下载PDF
裸花紫珠片结合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萍 姚倩 +4 位作者 徐琳 瓦庆彪 何梅 龚亚莉 刘立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88-91,共4页
目的:探究裸花紫珠片结合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9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取羟氯喹... 目的:探究裸花紫珠片结合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9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取羟氯喹治疗,观察组采取裸花紫珠片联合羟氯喹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毛细血管扩张缓解时间、红斑好转时间、皮肤敏感及潮红好转时间,观察患者主客观症状评分、美学效果评分及皮肤红斑指数E值、血清白介素-37(IL-37)水平变化,采用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Acne-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毛细血管扩张缓解时间、红斑好转时间、皮肤敏感好转时间及皮肤潮红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主观、客观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美学效果评分均升高,皮肤红斑指数E值、IL-37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cne-QOL评分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采用裸花紫珠片结合羟氯喹治疗效果显著,美学效果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 裸花紫珠片 羟氯喹 疗效 美学效果
下载PDF
光电协同技术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思成 王丹 +2 位作者 吴婷妍 陆晓明 闵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光电协同(Electro-opticalsynergy,ELOS)技术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 telangiectasia rosacea,ET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1年9月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79例ETR患者,按... 目的:探讨光电协同(Electro-opticalsynergy,ELOS)技术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 telangiectasia rosacea,ET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1年9月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79例ET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9)给予局部治疗+口服药物,研究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ELOS技术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比较两组皮损临床症状评分、皮肤无创生理指标检测结果、生活质量、炎性因子、安全性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皮损相关指标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表皮皮脂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经皮水分丢失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表皮皮脂含量高于对照组,经皮水分丢失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DLQ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4、IL-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周,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Fisher精确检验,P=0.029)。结论:ELOS技术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ETR安全性高,可减轻皮损症状,修复皮肤损伤,降低血清IL-4、IL-8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协同技术 胶原蛋白贴敷料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 修复作用 安全性
下载PDF
两种强脉冲光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钱佳丽 刘久利 +2 位作者 何静岩 王菲菲 曹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110-113,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强脉冲光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6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将进行窄谱强脉冲光(Dye pulse light,D... 目的:观察两种强脉冲光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6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将进行窄谱强脉冲光(Dye pulse light,DPL)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44),将进行宽谱强脉冲光(Optimal pulse technology-intense pulsed light,OPT-IPL)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42)。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次、治疗2次、治疗3次后面部改善情况[临床红斑评定量表(Clinic erythema assessment,CEA)]、面部红斑分值(VISIA)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次、治疗2次、治疗3次后皮损情况[医生整体评价法(Physician’s Global Assessment,PGA)]差异,探究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差异。结果:治疗1次、治疗2次、治疗3次后两组患者CEA得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3次后,观察组患者CEA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次、治疗2次、治疗3次后两组患者VISIA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2、3次后,观察组患者VISIA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次、治疗3次后两组患者PGA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PG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PL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效果优于OPT-IPL,且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谱强脉冲光 窄谱强脉冲光 毛细血管扩张型 玫瑰痤疮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段鳕芸 张忠奎 +1 位作者 周舟 刘太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就诊的100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 telangiectasia rosacea,ETR)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就诊的100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 telangiectasia rosacea,ETR)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50例,观察组(IPL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皮肤红斑指数(Erythema index,EI)、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loss,TEWL)、角质层含水量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4.00%,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对照组无效5例,观察组仅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斑、丘疹脓疱、瘙痒、毛细血管扩张评分低于对照组,角质层水含量高于对照组,TEWL、E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3例(26.00%)、对照组15例(30.00%),治疗后两组均出现短暂红斑和疼痛,并于2 d内自行消退。结论: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IPL治疗ETR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面部皮损、促进皮肤屏障功能修复,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0.1%他克莫司软膏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 疗效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气压喷射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娜 刘涛 +2 位作者 赵华 吴媛媛 林艺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2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PL)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气压喷射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90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硝唑组、IPL组及联合...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PL)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气压喷射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90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硝唑组、IPL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甲硝唑组采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气压喷射治疗,IPL组采用IPL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IPL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气压喷射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硝唑组和IP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瘙痒评分均显著低于甲硝唑组和IP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显著低于甲硝唑组和IP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局部轻微红肿、紫癜、皮肤干燥紧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L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气压喷射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安全、有效,起效迅速,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气压喷射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
下载PDF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生活习惯和临床特征分析
9
作者 刘成 张明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50-0056,共7页
通过对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生活习惯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生活习惯之间的联系。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至我院皮肤科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的红斑毛细血管... 通过对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生活习惯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生活习惯之间的联系。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至我院皮肤科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90例患者以及90例体检人员。收集并整理一般资料、生活习惯和临床特征资料。结果 生活习惯分析:吸烟、吃早餐、甜食和沐浴频次不是ETR影响因素(p>0.05);油腻食物、熬夜、化妆可能是ETR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临床特征分析:(1)ETR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与性别相关(P<0.05);与家族遗传病史相关(P<0.05);与皮肤性质无关(P>0.05)。ETR的多因素分析:性别(OR=0.323,95%CI 0.116~0.899)、家族史(OR=1.893,95%CI 1.102~40.020)、油腻食物(OR=0.013,95%CI 1.673~78.979)、熬夜(OR=0.048,95%CI 0.007~0.319)、化妆(OR=3.051,95%CI 1.031~9.027)。结论 ETR患者男女比例为:1:5.4,主要集中在30-50岁,普遍学历水平偏低。ETR与年龄、皮肤性质、吸烟、吃早餐、甜食和沐浴频次无相关性,与性别、家族遗传史、油腻食物、熬夜、化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 生活习惯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精准脉冲光联合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来文兵 景海霞 唐吉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精准脉冲光联合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2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2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和研究组(n=31)。对照组予以羟氯喹治疗,研... 目的:探讨精准脉冲光联合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2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2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和研究组(n=31)。对照组予以羟氯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精准脉冲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皮损积分、皮肤屏障功能相关指标(皮肤含水量、经皮水分流失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面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结节、脓疱、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皮肤含水量高于对照组,经皮水分流失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90%)与对照组(6.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脉冲光联合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显著,可修复患者皮肤屏障,促进皮损症状缓解,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脉冲光 羟氯喹 玫瑰痤疮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 皮肤屏障
下载PDF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影像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陆蓉 周建军 +2 位作者 刘婷婷 刘晓艳 顾美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9-531,共3页
目的:分析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9例,术前分别经X线平片、CT平扫、MR SE T_1WI、T_2WI和T_1WI增强扫描,仔细复习影像征象并和手术病理作... 目的:分析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9例,术前分别经X线平片、CT平扫、MR SE T_1WI、T_2WI和T_1WI增强扫描,仔细复习影像征象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9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中,位于股骨5例,胫骨3例和髂骨1例。位于长管状骨者,5例位于干骺端,2例位于骨干,1例接近骨端。肿瘤直径6.3~11.8 cm。所有肿瘤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呈椭圆形5例,不规则地图形4例。病灶呈囊状9例,7例病灶境界不清,7例病变见骨膜增生,伴软组织肿块8例,所有病例软组织肿块境界清楚。5例行CT检查,病灶密度低于肌肉或与肌肉相仿,CT显示骨膜增生及软组织肿块较平片清楚,增强扫描软组织明显强化。4例行MR检查,T_1WI为混杂信号3例,低信号1例;T_2WI为低、等和高信号混杂4例。T_2WI 4例均可见明显囊状改变和液-液平面,均可见软组织成分,软组织构成囊壁和分隔,部分呈不规则肿块结节,T_2WI软组织信号高于肌肉。结论: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呈卵圆形或地图样溶骨性破坏,容易呈多囊状坏死,但肿瘤内常见软组织成分,常伴骨膜增生和骨外软组织肿块,CT增强扫描和MR有助于显示病灶的软组织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影像诊断(附11例报告)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淑平 邱乾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5期641-643,共3页
关键词 骨肉瘤 亚型 毛细血管扩张型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股骨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2例报道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荣超 杨树东 +2 位作者 张丽华 吴耀义 梁加贝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05-306,共2页
关键词 骨肿瘤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诊断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史云恒 吴文娟 +4 位作者 刘杰 赵静品 张泽坤 曹磊 吴慧钊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366-1368,共3页
骨肉瘤为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我院病例统计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48.3%[1],根据肿瘤的组织成分分为成骨细胞性、成软骨细胞性、成纤维细胞性、纤维组织细胞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和小细胞性骨肉瘤。
关键词 骨肉瘤 毛细血管扩张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一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邱乾德 胡明哲 黄晓辉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5期564-564,共1页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 血清碱性磷酸酶 皮肤温度 病例资料 肢体活动 右大腿 下段
下载PDF
脉冲595nm染料激光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建建 李昕 +1 位作者 陈霄霄 龙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以脉冲595nm染料激光与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皮肤科2018年4月—2019年4月门诊就诊的64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方案,n=32)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以脉冲595nm染料激光与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皮肤科2018年4月—2019年4月门诊就诊的64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方案,n=32)和对照组(硫酸羟氯喹,n=32),就临床症状积分、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63%,高于对照组的6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红斑毛细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以脉冲595nm染料激光与硫酸羟氯喹联合方案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皮损情况,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595nm染料激光 硫酸羟氯喹 玫瑰痤疮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
下载PDF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误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国林 王臻 +1 位作者 郭征 惠延平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8年第3期251-257,共7页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对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是多见于青壮年、发病迅速的恶性骨肿瘤,影像学上表现为广泛溶骨性破坏,...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对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是多见于青壮年、发病迅速的恶性骨肿瘤,影像学上表现为广泛溶骨性破坏,组织学上显示为动脉瘤样扩张的含血腔隙,而瘤细胞的异型性及较多的核分裂像是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区别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征性病理组织学特征。电镜检查与免疫组织学检查起重要补充作用。结论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别是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避免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 误诊 分析
下载PDF
肩胛骨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桂臣 李敏 孙保勇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8年第4期252-252,251,共2页
患者,男,20岁,2008年4月8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胛区不适,1个月前触及大小2cm×3cm肿物,中等硬度,皮肤局部无红、肿、热、痛。半月前右肩表面微红发热,肿物生长快,皮面突起肿物伴局部疼痛。体检:右肩胛区... 患者,男,20岁,2008年4月8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胛区不适,1个月前触及大小2cm×3cm肿物,中等硬度,皮肤局部无红、肿、热、痛。半月前右肩表面微红发热,肿物生长快,皮面突起肿物伴局部疼痛。体检:右肩胛区处明显肿胀,触痛,表面皮肤红肿发热,肿块中等硬度,边界不清,右肩活动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 肩胛骨 皮肤红肿 局部疼痛 肩胛区 肿物 硬度 发热
下载PDF
肱骨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误诊1例
19
作者 张秀江 张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5期617-618,共2页
男,20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关节疼痛,伴右肩关节轻度活动受限;1个月前自觉肩关节疼痛明显加重,夜间疼痛明显不能入睡。查体:右肩关节前举外展及后伸活动明显受限,右肩关节肿胀,局部皮温增高,关节周围压痛(+);实验... 男,20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关节疼痛,伴右肩关节轻度活动受限;1个月前自觉肩关节疼痛明显加重,夜间疼痛明显不能入睡。查体:右肩关节前举外展及后伸活动明显受限,右肩关节肿胀,局部皮温增高,关节周围压痛(+);实验室检查:血ALP 85 U/L,参考值20~132 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误诊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丽囡 尹兴平 +3 位作者 刘伟 陆晓君 王娟娟 高远 《中国医疗美容》 2022年第4期55-60,共6页
玫瑰痤疮是临床一种常见的面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容易复发,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临床上玫瑰痤疮可分为四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rosacea,ETR)是其最常见的类型,目前治疗ETR的方法... 玫瑰痤疮是临床一种常见的面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容易复发,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临床上玫瑰痤疮可分为四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rosacea,ETR)是其最常见的类型,目前治疗ETR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外用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光学治疗及注射治疗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于临床进一步验证,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研究对ETR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