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泰丸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抑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月儿 李珠 +3 位作者 冯曼 李琳 高杉 于春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204-211,共8页
[目的]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交泰丸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交泰丸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CUMS方法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在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粪便,通... [目的]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交泰丸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交泰丸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CUMS方法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在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粪便,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菌群结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拟杆菌属(Bacteroides)、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丰度下降,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丰度上升;与模型组相比,交泰丸给药组的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拟杆菌(Bacteroides)和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的丰度提高,而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的丰度降低。[结论]交泰丸对CUMS模型大鼠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肠道菌群,进而改变肠道菌群相关的机体神经递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曼氏 拟杆 毛螺菌科 抑郁症 肠道
下载PDF
心境稳定剂影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肠道菌群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尚玲 李琪 +2 位作者 杨栋 刘学军 张雪花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5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讨心境稳定剂是否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改善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症状。方法:利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估42例BD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采集粪便样本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扩增、文库构建和质检后,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 目的:探讨心境稳定剂是否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改善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症状。方法:利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估42例BD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采集粪便样本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扩增、文库构建和质检后,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Uparse软件聚类筛选获得OTUs;利用QIIME软件计算肠道菌群α多样性的指数(Chao1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使用基于OTUs的Bray-Curtis距离进行PCoA分析,计算肠道菌群β多样性;利用LEfSe软件应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LDA)进行差异物种筛选;ELISA检测B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治疗前BD组的Chao1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低于HC组(P<0.05),治疗后BD组的Chao1指数和Observed species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BD组的厚壁菌门及其下的梭菌纲、梭菌目、瘤胃球菌科、韦荣菌科、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度高于HC组,而治疗后BD组的厚壁菌门及其下毛螺菌科、醋酸菌科和拟杆菌目的丰度高于治疗前BD组(P<0.05);治疗前BD组的毛螺菌科相对丰度低于HC组和治疗后BD组(P<0.05),而治疗后BD组毛螺菌科相对丰度与H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毛螺菌科相对丰度分别与YMRS总分、IL-1β和TNF-α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心境稳定剂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改善BD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境稳定剂 双相情感障碍 肠道 毛螺菌科 IL-1Β TNF-α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小玉 吴亮亮 +4 位作者 周睿卿 许艳丽 李孔扬 张玉玲 王顺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744-2749,共6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方法选取48例AA患者,其中12例为初诊AA患者(初诊组),36例为非初诊AA患者(非初诊组)。收集48例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2周(移植前组)和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组)的粪便样...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方法选取48例AA患者,其中12例为初诊AA患者(初诊组),36例为非初诊AA患者(非初诊组)。收集48例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2周(移植前组)和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组)的粪便样品;同时收集26例供者及1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粪便样品,提取粪便微生物中的16S r RNA并扩增其V4可变区,扩增产物在IlluminaHi Seq 2500平台测序,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初诊组毛螺菌科中位数比对照组降低(6.91%vs.11.27%,P=0.039)。非初诊组毛螺菌科为7.31%,也比对照组降低(P=0.010);但非出诊组毛螺菌科与初诊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5)。移植前组毛螺菌科为7.20%,也比对照组降低(P=0.005)。移植后组毛螺菌科为9.39%,与移植前组相比,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移植后组毛螺菌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61)。结论毛螺菌科相对丰度的降低可能与AA相关,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也许对毛螺菌科的影响较少,allo-HSCT术后AA的免疫紊乱和骨髓衰竭基本被纠正时,毛螺菌科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肠道微生物 毛螺菌科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