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其昶《毛诗学》的经世特色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玲英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15-118,共4页
马其昶继承了汉代《诗经》功用为主的阐释范式,通过吸收前代及本朝治经成果,扩大了主体视野,加强了对诗中涉及的名物、典制翔实的考证,以实证主义原则揭示诗的语境,使义理的阐释更为有所傍依。马其昶《毛诗学》寄托着他经世致用的思想,... 马其昶继承了汉代《诗经》功用为主的阐释范式,通过吸收前代及本朝治经成果,扩大了主体视野,加强了对诗中涉及的名物、典制翔实的考证,以实证主义原则揭示诗的语境,使义理的阐释更为有所傍依。马其昶《毛诗学》寄托着他经世致用的思想,希冀通过对《毛诗》微言大义的阐释,发挥其教化功能,以救时俗,恢复和重建理想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其昶 毛诗学 经世思想
下载PDF
马其昶《毛诗学》按语
2
作者 徐玲英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8-30,34,共4页
马其昶之《毛诗学》主要采用集说的形式,但别下己意,则用按语标识。通过对其按语进行归纳爬梳,大致可分为:解释经文,申述毛传,文学讲评,申述诗教等几种类型。经马氏疏解,经传之义得以大明。
关键词 马其昶 毛诗学 按语
下载PDF
诗者何为?——毛诗学的诗心追问与文化史意义
3
作者 郑伟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6年第1期105-119,共15页
诗歌应是缘政而发的评价性话语,诗人则公心道义之所寄,并无自身之特殊利益.由毛诗学拭明的这颗诗心极为深刻地体现了儒者卫道救时的使命、代言天下的话语立场,以及切关时政之需的实践精神.毛诗学的复兴发生在魏晋以来的审美文化语境下,... 诗歌应是缘政而发的评价性话语,诗人则公心道义之所寄,并无自身之特殊利益.由毛诗学拭明的这颗诗心极为深刻地体现了儒者卫道救时的使命、代言天下的话语立场,以及切关时政之需的实践精神.毛诗学的复兴发生在魏晋以来的审美文化语境下,以及宋明理学和乾嘉学术史的末端,十分深刻地切中了儒学空疏乏术的症结.在文化史上,儒学代变,而儒家道义精神却有时而晦,正有赖于汉学包括毛诗学—文学话语的复兴保存了一线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学 道义传统 实践性 范式 美刺讽喻 温柔敦厚
原文传递
儒者之思与毛诗“正变”说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伟 王子君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63-67,71,共6页
毛诗"正变"说是颇富争议的老问题。此说将周礼乐诗转换成为美刺讽喻的文字经典,它联系着儒家"周政共同体"的理想及其垂鉴万世的文化意识,并以经学的方式规定了后世的诗歌史路线。"正变"说饱含儒者之思,... 毛诗"正变"说是颇富争议的老问题。此说将周礼乐诗转换成为美刺讽喻的文字经典,它联系着儒家"周政共同体"的理想及其垂鉴万世的文化意识,并以经学的方式规定了后世的诗歌史路线。"正变"说饱含儒者之思,纯知识学角度的考辨难以体谅其背后的隐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变”儒家 意识形态 毛诗学 郑玄
下载PDF
魏晋“郑王之争”及其学术史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伟 侯蓝烟 《琼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8-43,共6页
"郑王之争"是魏晋学术史的一桩公案,有其深刻的政治、学统与经解观点等方面的原因。王肃申毛驳郑,继承了《毛传》的历史理性与简易的学风,十分清晰地反映出魏晋学术新变与经学返古之间的内在关联。汉末以来的诗经学史经过郑... "郑王之争"是魏晋学术史的一桩公案,有其深刻的政治、学统与经解观点等方面的原因。王肃申毛驳郑,继承了《毛传》的历史理性与简易的学风,十分清晰地反映出魏晋学术新变与经学返古之间的内在关联。汉末以来的诗经学史经过郑王之争的转换,由两汉的今古文家法之争逐渐过渡到南北朝古文学内部争毛、郑之得失的主题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王之争 毛诗学 今文学 古文学 谶纬 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