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氟尿嘧啶毫微型胶囊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潘卫三 胡晋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用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制备了毫微型胶囊——抗癌药物新剂型。以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所制得的毫微囊最大粒子直径为338nm。建立了凝胶色谱法测定包封率的新方法,5-氟尿嘧啶的包封率达40.9%。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测得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LD_... 用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制备了毫微型胶囊——抗癌药物新剂型。以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所制得的毫微囊最大粒子直径为338nm。建立了凝胶色谱法测定包封率的新方法,5-氟尿嘧啶的包封率达40.9%。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测得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LD_(50_=267.7 mg/kg。制成毫微囊后,5-氟尿嘧啶对S_(180),Hep S以及EAC的抗癌活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毫微型胶囊 抗癌活性
下载PDF
毫微型胶囊的新进展
2
作者 楼永明 《海峡药学》 1994年第4期1-2,共2页
关键词 毫微型胶囊 靶向作用 新型表面活性剂 胶体分散系统 细胞毒性试验 氰基丙烯酸 新型药物载体 可降解材料 口服生物利用度 口服吸收
下载PDF
5-氟尿嘧啶毫微囊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潘卫三 胡晋 《沈阳药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57-160,171,共5页
本文报告了5-氟尿嘧啶毫微型胶囊(5-Fu NC)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兔体内单次静注给药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5-Fu Nc和5-氟尿嘧啶注射液的血药浓度,并且用PKBPN1药代程序计算了各项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制成毫微囊后,5-氟尿嘧... 本文报告了5-氟尿嘧啶毫微型胶囊(5-Fu NC)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兔体内单次静注给药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5-Fu Nc和5-氟尿嘧啶注射液的血药浓度,并且用PKBPN1药代程序计算了各项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制成毫微囊后,5-氟尿嘧啶在体内分布得更为迅速,作用时间也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毫微型胶囊 药物动力学
下载PDF
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雪莉 朱春燕 杨世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脂质体、毫微型胶囊、微球与磁性微球、微囊。
关键词 脂质体 毫微型胶囊 固体分散体 包合技术 中药制剂
下载PDF
不同剂型儿茶素对小鼠血清脂质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刘湘新 林亲录 +3 位作者 孙志良 许建平 何湘蓉 谭超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3年第2期40-41,共2页
采用不同剂型儿茶素经不同给药途径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脂质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将儿茶素制成毫微型胶囊剂型 ,即经高分子胶体化合物包封后 ,降低 TG、TC、L DL- C和升高 HDL- C的作用明显优于游离型儿茶素 (P<0 .0 5 ) ,... 采用不同剂型儿茶素经不同给药途径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脂质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将儿茶素制成毫微型胶囊剂型 ,即经高分子胶体化合物包封后 ,降低 TG、TC、L DL- C和升高 HDL- C的作用明显优于游离型儿茶素 (P<0 .0 5 ) ,静脉注射效果优于口服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型 儿茶素 小鼠 血清脂质水平 毫微型胶囊
下载PDF
中药制剂中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许永全 毛崇武 李丽 《甘肃中医》 2007年第6期79-82,共4页
中药制剂中新技术的应用可使药物向着高效、长效和剂量小、毒性低、副作用少的方向发展,固体分散体、包合技术、微囊化技术、毫微囊型胶囊、脂质体、乳剂、靶向制剂等新技术、新剂型的研究及应用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就此作一详实的综述。
关键词 固体分散体 包合技术 脂质体 毫微型胶囊 微囊 靶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