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苌氏武技书》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余水清 林鑫海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1-83,共3页
武术古籍文献是前人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现代武术继承与发展所依靠的基础。《苌氏武技书》是近代武术学者徐震把清朝乾隆时期河南汜水人苌乃周所撰著的《培养中气论》和《武备参考》进行整理、编辑而成的一本武术专著,《苌氏武技书》内... 武术古籍文献是前人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现代武术继承与发展所依靠的基础。《苌氏武技书》是近代武术学者徐震把清朝乾隆时期河南汜水人苌乃周所撰著的《培养中气论》和《武备参考》进行整理、编辑而成的一本武术专著,《苌氏武技书》内容之丰富、论理之独特,具有很高的武术研究价值,是最早、最系统地论述拳法为何要进行内外兼修及如何进行"形气合炼"的拳学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技 中气 形气合炼 拳学成就
下载PDF
《苌氏武技书》的拳学成就与特点
2
作者 江百龙 林鑫海 余水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苌氏武技书>首重"中气"之研炼,具体论述了拳技与"中气"内外兼修、形气合炼之学理与方法,具有很高的拳学成就.其学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培养中气"为主导的拳学理论以及以"二十四字"单字... <苌氏武技书>首重"中气"之研炼,具体论述了拳技与"中气"内外兼修、形气合炼之学理与方法,具有很高的拳学成就.其学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培养中气"为主导的拳学理论以及以"二十四字"单字含义为特点的独创拳法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拳学 武技 中气 精气神 技理 拳学成就
下载PDF
《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考
3
作者 刘华江 《励耘语言学刊》 2009年第1期89-95,共7页
本文从韵目和收字两个方面全面考察和比较了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二书之间的异同之处,指出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一定具有某种极为密切的关系,并怀... 本文从韵目和收字两个方面全面考察和比较了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二书之间的异同之处,指出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一定具有某种极为密切的关系,并怀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直接来自于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篆韵谱 李舟 切韵 比较
下载PDF
《晁氏客语》的版本及其《全宋笔记》本的若干点校失误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宁 熊建月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57-66,共10页
《晁氏客语》是北宋晁说之撰写的一部笔记体小说。该书南宋时有黄汝嘉刻本,但已不传。现存版本主要分为两个系统,一是《百川学海》本系统,华氏重刊《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属于这一系统;另一是黄汝嘉本系... 《晁氏客语》是北宋晁说之撰写的一部笔记体小说。该书南宋时有黄汝嘉刻本,但已不传。现存版本主要分为两个系统,一是《百川学海》本系统,华氏重刊《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属于这一系统;另一是黄汝嘉本系统,《说郛》本、宝文堂本、《学海类编》本、日本刻本属于这一系统。从文本的质量上来说,嘉靖甲寅(三十三年,1554)所刻的宝文堂本较高。《晁氏客语》一书2003年点校出版,收入《全宋笔记》中,但此本由于采用《百川学海》本作底本,未作校勘,出现了一些点校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晁说之 《晁客语》 《程 《全宋笔记》
下载PDF
唐氏心意六合拳六艺阐秘之六——雷声五音之(哟)
5
作者 马雷石 刘海峰 +1 位作者 冀潜 丁心忠 《搏击》 2008年第11期50-51,共2页
1、盘法口诵:台斯迷(注:伊斯兰教的阿文,意思是奉普慈太慈安拉之命起。奉真主的命令行使。)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尖向前平行站立,身体左右重心应于两脚之间,前后重心则至于脚掌与脚根之间。
关键词 伊斯兰教 呼吸道 重心前移 武技 命令行 呼吸功能 真主 向前 口诵 主要体现
下载PDF
苏轼黄州时期作品的主题、意象研究
6
作者 高云鹏 《中国苏轼研究》 2017年第1期230-246,共17页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佥书公事'[1]654(《到黄州谢表》)。苏轼于元丰三年一月抵达黄州,元丰七年量移汝州。谪居黄州在苏轼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苏轼文学...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佥书公事'[1]654(《到黄州谢表》)。苏轼于元丰三年一月抵达黄州,元丰七年量移汝州。谪居黄州在苏轼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苏轼文学创作的许多转变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如其弟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所说:'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2]1127另一方面,苏轼的思想和心态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都鲜明地体现在苏轼此时期作品主题、意象的使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川 检校 主题 亡兄 黄州 墓志铭 作品 氏书 员外郎
原文传递
《苏那式钵》的文学性与宗教指向
7
作者 张思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0-57,共8页
在《爱他罗氏梵书》中有一篇韵散结合的故事《苏那式钵》,描写吠陀时期印度以活人献祭的习俗。王族子弟卢醢多不愿意充当献祭的牺牲,其父以巨额资产换取一位贫困婆罗门的次子苏那式钵作为替身。在火刑中苏那式钵向神虔诚祈祷并念诵颂神... 在《爱他罗氏梵书》中有一篇韵散结合的故事《苏那式钵》,描写吠陀时期印度以活人献祭的习俗。王族子弟卢醢多不愿意充当献祭的牺牲,其父以巨额资产换取一位贫困婆罗门的次子苏那式钵作为替身。在火刑中苏那式钵向神虔诚祈祷并念诵颂神的诗篇。在不断的祈祷和颂神中,献祭得以圆满完成。而苏那式钵,虽经烈火焚烧,但却毫发未损。婆罗门教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苏那式钵》的文学特征是缘起明确,情节婉曲,高潮渐近,指归分明。《苏那式钵》的宗教学意义是个人渺小,生命脆弱;神具大能,祭祀万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文学 吠陀典籍 印度宗教 比较宗教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