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晋时期的“氐傁”与“叟”辨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东 石硕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80,共5页
"氐傁"与"叟"均是出于《华阳国志》中的人群称谓,前者仅见于《华阳国志》,后者则同时见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目前学术界有关"叟"的认识与讨论常将其与"氐傁"等同和混淆。对... "氐傁"与"叟"均是出于《华阳国志》中的人群称谓,前者仅见于《华阳国志》,后者则同时见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目前学术界有关"叟"的认识与讨论常将其与"氐傁"等同和混淆。对史籍记载的考证分析可以看出,"氐傁"与"叟"不但分布区域不同,且族系类别亦截然有异,"氐傁"即"氐","叟"则属"夷"或"夷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氐傁 《华阳国志》
下载PDF
“桓诏”与东晋末年的江南氐人集团
2
作者 张锐 《殷都学刊》 2024年第3期98-103,共6页
东晋末年篡位建楚的权臣桓玄被左右之人称为“桓诏”,这一称谓不符合汉魏以来的习惯,当是承自前秦苻坚的“苻诏”之称,其渊源或为氐人习俗,或来自前凉的“诏家”。桓玄亲重氐人,将氐人置于左右,主要是为了笼络氐人的武力、尤其是骑兵力... 东晋末年篡位建楚的权臣桓玄被左右之人称为“桓诏”,这一称谓不符合汉魏以来的习惯,当是承自前秦苻坚的“苻诏”之称,其渊源或为氐人习俗,或来自前凉的“诏家”。桓玄亲重氐人,将氐人置于左右,主要是为了笼络氐人的武力、尤其是骑兵力量为己所用。作为前秦亡国之余,在江南毫无根基的苻宏等氐人与桓氏势力建立了非常紧密的依存关系,成为桓玄东征西讨的重要力量。即便在桓玄败亡之后,苻宏仍然以桓氏将领的身份转战各地,最终兵败被杀,成为桓楚政权的殉葬品,江南的氐人集团也随之烟消云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诏 苻诏 桓玄 苻宏 江南
下载PDF
氏、氐考辩及相关字形的讹混
3
作者 羊春秀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5期118-120,127,共4页
“氏”之本义应为“根柢”义,《说文解字》对“氏”字的解释迂曲不可解。“响若氏隤”的本字应该为“■”,“坻”与“坁”、“阺”与“■”、“泜”与“汦”三组字存在着讹混情况,在修订第二版《汉语大字典》时应加以区分。
关键词 讹混 《汉语大字典》
下载PDF
“氏”“氐”互用校正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思含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0-95,102,共7页
氏、氐两声旁在文献中常因形似而互用,这导致了一些字际之间、义项之间的讹混。《汉语大字典》在收录这类字时未加以辨明,主要集中在“疧-疷”“■-貾”“赿-趆”“■-胝”“坁-坻”“■-岻”“■-柢”“祇-祗”“秖-秪”“芪-茋”等十... 氏、氐两声旁在文献中常因形似而互用,这导致了一些字际之间、义项之间的讹混。《汉语大字典》在收录这类字时未加以辨明,主要集中在“疧-疷”“■-貾”“赿-趆”“■-胝”“坁-坻”“■-岻”“■-柢”“祇-祗”“秖-秪”“芪-茋”等十组字上。区分氏声字与氐声字的方法有二:第一,氏声字与氐声字的韵部不同,前者属支部,后者属脂部;第二,氐声字有较为核心的义素,大多可以系联成同源词,而氏声字该特征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讹混
下载PDF
中国西南氐羌民族溯源 被引量:15
5
作者 段丽波 龚卿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48,共5页
通过考古材料及文献分析,认为古氐羌始居于中国西北,源于属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和相继发展的齐家文化的"西戎"民族集团,并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南下、西进、再南下,到达了中国西南地区,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 通过考古材料及文献分析,认为古氐羌始居于中国西北,源于属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和相继发展的齐家文化的"西戎"民族集团,并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南下、西进、再南下,到达了中国西南地区,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民族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羌民族 源流
下载PDF
白马氐与白马羌辩 被引量:7
6
作者 段丽波 闵红云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5-29,共5页
白马氐与白马羌是汉晋时期西南地区较为重要的氐羌系统民族。对于其族属源流的研究学术界尚存不同意见。比较分析诸家观点,详考其族属历史典藉,可得出结论:白马氐与白马羌一属氐,一为羌,其发展流向各异,不能混而为一。
关键词 白马 白马羌 羌系民族
下载PDF
中国西南古代氐羌民族的融合与分化规律探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文光 段丽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34,共3页
从先秦以来不断南迁的西北氐羌系统民族,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的发展,历经了同源异流即民族分化、异源同流即民族融合的发展途径,最终形成了我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彝语支、藏语支、缅语支、景颇语支各民族及语... 从先秦以来不断南迁的西北氐羌系统民族,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的发展,历经了同源异流即民族分化、异源同流即民族融合的发展途径,最终形成了我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彝语支、藏语支、缅语支、景颇语支各民族及语支存在争议的白族和土家族的直接先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民族 同源异流 异流同源 藏缅语民族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与道教——以南蛮、氐羌族群为中心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泽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37,共5页
魏晋南北朝是各民族文化融汇的时代,道教的民间性及道化四夷的宗教特质,使南方蛮族和氐羌族群不同程度受到道教影响。本文考察了道教在南蛮、氐羌族群中的传播,认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有着悠久渊源,其最初接受道教影响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是各民族文化融汇的时代,道教的民间性及道化四夷的宗教特质,使南方蛮族和氐羌族群不同程度受到道教影响。本文考察了道教在南蛮、氐羌族群中的传播,认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有着悠久渊源,其最初接受道教影响的时代,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南蛮 羌族群 道教 李弘 四夷
下载PDF
我国古代氐羌族群的原始文化形态探微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士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73,共8页
从我国古代氐羌族群的活动范围,语言特征,符号信息,文化形态,宇宙观念以及五行文化所反映的数、象、事、理等哲学思辨的特征,可以看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古代先民——氐羌族群的原始文化结构、信仰模式等同出一源,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 从我国古代氐羌族群的活动范围,语言特征,符号信息,文化形态,宇宙观念以及五行文化所反映的数、象、事、理等哲学思辨的特征,可以看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古代先民——氐羌族群的原始文化结构、信仰模式等同出一源,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羌族群 原始文化 探微
下载PDF
中国西南氐羌系统民族源流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丽波 龙晓燕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2-126,共5页
国内学者对西南氐羌系统民族源流的研究成果较多,总体上看,一是研究重点多为对单一的氐族和羌族历史的考释,而对整个西南地区氐羌系统民族源流的研究不多;二是由于学者们的研究方法不同,对史料的解读不一,导致了观点各异、分歧较大,且... 国内学者对西南氐羌系统民族源流的研究成果较多,总体上看,一是研究重点多为对单一的氐族和羌族历史的考释,而对整个西南地区氐羌系统民族源流的研究不多;二是由于学者们的研究方法不同,对史料的解读不一,导致了观点各异、分歧较大,且对氐羌、氐、羌的释义及其相互关系等最基本的问题没有人作过相对完整的探讨;三是研究视角单一,学者们大多从历史文献着眼,对现代的一些民族学调查资料、考古学材料、遗传学资料重视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地区 羌民族 源流
下载PDF
氐羌族群运动习俗纵横谈——兼谈民族体育发展的共同规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4-27,44,共5页
西北古羌人沿金沙江、雅砻江、岷江等河谷南下,散布于西南各地,形成了今天的彝、藏、羌、白、哈尼、拉祜、纳西、傈僳、普米、景颇、阿昌、土家、基诺、怒、苦聪等族,民族学上称为氐羌族群。作为同一族系的民族,他们的运动习俗必然地体... 西北古羌人沿金沙江、雅砻江、岷江等河谷南下,散布于西南各地,形成了今天的彝、藏、羌、白、哈尼、拉祜、纳西、傈僳、普米、景颇、阿昌、土家、基诺、怒、苦聪等族,民族学上称为氐羌族群。作为同一族系的民族,他们的运动习俗必然地体现出氐羌文化共同体的共同特性,同时,不同的生存环境及不同邻近文化的影响,又使他们的运动习俗带着各自民族的特色。因此,本文从纵横两方面分析了氐羌各族运动习俗发展变化的动因,并进而探寻了我国民族体育发展的共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体育 习俗 文化共同体 羌族群 古羌人 民族学 金沙江 生存环境 族系 共同特性
下载PDF
陇东南傩文化及装饰的氐羌文化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永红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54-164,共11页
陇东南是指甘肃东南部地区,是甘肃省"一带三区十三板块"文化战略中的"文化历史区"。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滋养和孕育了这一带淳朴古老的民俗民艺,傩文化就是其中之一。陇东南一带的傩文化目前较突出者主要有陇南白马... 陇东南是指甘肃东南部地区,是甘肃省"一带三区十三板块"文化战略中的"文化历史区"。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滋养和孕育了这一带淳朴古老的民俗民艺,傩文化就是其中之一。陇东南一带的傩文化目前较突出者主要有陇南白马藏族和宕昌藏族的傩面舞,陇东南区域内的羊皮扇鼓傩舞,以及陇东的傩面具等,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基本精神和文化特征是相同的,都与古代氐羌族群的巫傩文化密切关联,流露出氐羌文化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南 傩文化 装饰 文化特征
下载PDF
前秦氐族散文家苻朗及其佚文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伦珠旺姆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5-129,共5页
前秦时氐族散文家苻朗《符子》,集中体现老庄“无为”思想,并不乏文才横溢的寓言体散文之作。整体分析《全晋文》载清人严可均辑苻朗佚文,联系苻朗身世与所处国势,史文印照,尽显作为氐族贵族及亡国者的苻朗在“魏晋风度”之中的思想脉络。
关键词 苻朗 前泰 《苻子》
下载PDF
略述氐羌历史民族区 被引量:2
14
作者 欧潮泉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2-26,共5页
吐蕃以前,汉文史籍通常把青藏高原各部落划分为羌和氐,有时称为戎者,也就是羌,并且羌氐互用,有时把羌称氐,有时把氐称羌。羌和氐实际上就是吐蕃以前今藏羌两族先民的两个历史民族区,诸羌发展成今藏族,氐发展成今羌族和“白马人”。在这... 吐蕃以前,汉文史籍通常把青藏高原各部落划分为羌和氐,有时称为戎者,也就是羌,并且羌氐互用,有时把羌称氐,有时把氐称羌。羌和氐实际上就是吐蕃以前今藏羌两族先民的两个历史民族区,诸羌发展成今藏族,氐发展成今羌族和“白马人”。在这两个历史民族区中,还有若干小历史民族区和众多的部落,汉文史籍列了许多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民族区 汉文史籍 民族成员 聚居区 多弥 民族共同体 雅隆 族系
下载PDF
论地理环境因素对西南氐羌民族审美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胜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5-59,共5页
地理环境构成一个民族生存的自然属性,这在西南氐羌民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西南氐羌民族人数众多,是西南少数民族中具有文化共性的最大的民族群体。它由最初生活于西北甘、青一带的古老游牧部族发展演变为西南的山地民族,地理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构成一个民族生存的自然属性,这在西南氐羌民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西南氐羌民族人数众多,是西南少数民族中具有文化共性的最大的民族群体。它由最初生活于西北甘、青一带的古老游牧部族发展演变为西南的山地民族,地理环境因素赋予了他们以山地民族的许多重要文化特征和审美个性。西南氐羌民族大都崇尚“刚”、“健”和“朴”,这种审美观念与山地的自然生态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强调环境伦理的观念,包含着大量的原始宗教信仰的成分,神巫意识十分突出,形成巫化的审美心理。总之,他们的审美观念由于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显得十分原始而古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因素 审美观念 西南少数民族 原始宗教信仰 自然属性 民族生存 民族群体 文化共性 发展演变 审美个性 文化特征 生态特征 环境伦理 审美心理 山地 “朴” 突出 意识 神巫
下载PDF
彝族、纳西族“火葬氐羌说”质疑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60-62,66,共4页
我国西南诸少数民族火葬历史悠久 ,而对于其来源 ,学者多倾向为历史上的氐羌 ,这样就形成了今西南各少数民族一直都循习火葬这一认识。就此 ,本文试从西南民族“火葬氐羌说”自身依据出发 ,来讨论这一认识的不充分性 ,并以彝族和纳西族... 我国西南诸少数民族火葬历史悠久 ,而对于其来源 ,学者多倾向为历史上的氐羌 ,这样就形成了今西南各少数民族一直都循习火葬这一认识。就此 ,本文试从西南民族“火葬氐羌说”自身依据出发 ,来讨论这一认识的不充分性 ,并以彝族和纳西族为例 ,从民族自身认同出发 ,指出 :彝族和纳西族并不认为其一直都是循习火葬的 ,相反 ,在行火葬前曾经历过其他种种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葬 彝族 纳西族
下载PDF
氐人聚落与民居 被引量:2
17
作者 季富政 《四川文物》 2003年第5期50-53,共4页
白马藏族是古代氐族的后裔,其聚落形态与民居形式,具有自成一格的特点。文中对此作了考察与探析。
关键词 白马藏族 聚落 民居
下载PDF
氐羌遗韵:白龙江流域民居建筑及其文化传承——兼及藏羌彝文化走廊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吉平 《地方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53-61,共9页
地处“藏羌彝文化走廊”的白龙江流域,历史上是南下陕西、四川、云南,或者西进青海、西藏必经的中间地带,是民族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从青海藏族的庄窠院、碉房,宕昌藏族的木笼房,四川羌族碉楼,直至云南彝族土掌房;从环底半地穴居,到半... 地处“藏羌彝文化走廊”的白龙江流域,历史上是南下陕西、四川、云南,或者西进青海、西藏必经的中间地带,是民族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从青海藏族的庄窠院、碉房,宕昌藏族的木笼房,四川羌族碉楼,直至云南彝族土掌房;从环底半地穴居,到半地面、半地穴居,再到地面楼居的民居建筑形制,结合历史空间地理和考古资料分析,沿着“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下半缘,民居建筑与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空间及其文化类型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是一条连续的、系统的和完整的“藏羌彝民族文化走廊”发展演变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 民居建筑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氐羌部族舞蹈的根系形态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莉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在民族的形成中,原始氏族或部族作为人的意识活动之一的审美活动的特征,必然从属于原始氏族或部族的群体特性。在古代巴蜀的西北和西南部这个“民族走廊”里的藏缅语系各部族,既是各自独立的人们共同体,又是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互存在、密... 在民族的形成中,原始氏族或部族作为人的意识活动之一的审美活动的特征,必然从属于原始氏族或部族的群体特性。在古代巴蜀的西北和西南部这个“民族走廊”里的藏缅语系各部族,既是各自独立的人们共同体,又是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互存在、密切联系的一个氐羌族群,他们在民间舞蹈文化上呈现出来的共性特征即“■”(cuo),为其原始舞蹈的根系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群 “[干几]” 原始舞蹈 根系形态
下载PDF
先秦川西高原的氐与羌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渝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川西高原氐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这无论在文献还是考古资料中都有据可证。氐、羌同源异流,原居西北甘青高原,后分化为两族。西羌分布极其广阔,除黄河上游甘青地区而外,还南及岷山之域。从考古学并结合历史文献考察,岷江上游石... 川西高原氐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这无论在文献还是考古资料中都有据可证。氐、羌同源异流,原居西北甘青高原,后分化为两族。西羌分布极其广阔,除黄河上游甘青地区而外,还南及岷山之域。从考古学并结合历史文献考察,岷江上游石棺葬应是氐人的文化遗存,雅砻江、金沙江和大渡河流域的石棺葬,则应是羌人的文化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川西高原 同源异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