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1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挥人大制度优势 谱写全过程人民民主新乡实践新篇章
1
作者 王乐新 《人大建设》 2024年第1期10-12,共3页
近年,新乡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重要制度载体作用,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穿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不断... 近年,新乡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重要制度载体作用,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穿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有序拓展民主渠道,奋力开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载体 民主选举 民主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 民主协商 丰富民主形式 民主渠道 民主决策
下载PDF
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德育意蕴
2
作者 杜时忠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习和实践,要从制度化、法治化拓展到道德化、主体化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理论上具有“三全”特性,同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伦理关系给予了理论回答和相应的制度安排,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精神,主要有人民至上... 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习和实践,要从制度化、法治化拓展到道德化、主体化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理论上具有“三全”特性,同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伦理关系给予了理论回答和相应的制度安排,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精神,主要有人民至上、公益为重、理性植根、平等奠基、权责对称等,它们符合人类普遍的道德理念。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德育;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身就是德育;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好的德育。民主制度之政治上的“好”、道德上的“善”与教育上的“行”,三者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民主的道德功能 民主的道德精神 民主的道德教育 制度德育论
下载PDF
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支点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研究
3
作者 张等文 王陈天然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4,共12页
与西方国家垄断民主话语权相比,中国民主在国际上仍处于“失声”“挨骂”的处境,尚未获得与大国地位相适应、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阿基米德支点”来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和... 与西方国家垄断民主话语权相比,中国民主在国际上仍处于“失声”“挨骂”的处境,尚未获得与大国地位相适应、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阿基米德支点”来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和实践优势转化为理论优势和话语优势,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中国民主形象,打破西方民主话语的桎梏,提升中国民主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侧重民主参与的全过程性,强调协商与合作,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赋予“人民性”价值底蕴,使其摆脱了“民主=选举”的话语窠臼,蕴含了“良政善治”的叙事逻辑,给其贴上“共识政治”的标签,确立了合理的民主评价标准。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支点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必须扎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多样性实践,加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学术研究,深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创新,提炼出我国人民认可且能为国际社会接受的中国民主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 西式民主 话语霸权 话语体系
下载PDF
重回“民主圣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民主实践与探索的历程回顾
4
作者 杨静 《人大研究》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民主实践探索的重要时期,党带领人民在延安的民主实践和形成的民主思想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延安成为民主圣地是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国内外环境等综合因素作用而成的。延安见证了近代中国民主道路的重要历...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民主实践探索的重要时期,党带领人民在延安的民主实践和形成的民主思想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延安成为民主圣地是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国内外环境等综合因素作用而成的。延安见证了近代中国民主道路的重要历程。陕甘宁边区先后历经工农民主、三三制民主、人民民主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通过民主普选、自由竞选,实行三三制民主建政,发扬党内民主、强化群众监督等实践方式,有力推动了中国式民主的发展。经此,中国共产党对民主之于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主 民主圣地 三三制 参议会 民主监督效能
下载PDF
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一个总体框架——以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实践为中心
5
作者 黄涛 《人大研究》 2024年第1期38-49,共12页
民主国际话语权是西方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攻击、破坏我国政权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锐利武器,其核心支撑是西方人建构并长期垄断的民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是打破西方民主知识体系垄断、打赢民主国际话语权之争、维护国... 民主国际话语权是西方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攻击、破坏我国政权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锐利武器,其核心支撑是西方人建构并长期垄断的民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是打破西方民主知识体系垄断、打赢民主国际话语权之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举措,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最终归宿和核心使命。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实践是世界先进的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中华文明是延绵不绝、底蕴深厚的世界先进文明,理应在此基础上打造世界先进的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中国自主民主知识体系是基于中国民主实践和中华文明并融通人类优秀民主成果而形成的关于民主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包括概念体系、命题体系和判断体系等三个子体系,具备中国主体性、世界融通性、内涵科学性、强大实践性、古今贯通性等基本特征,应成为一套有着科学理论指导、坚实实践基础、深厚文化底蕴、严肃学理性和强大影响力的自主知识体系,成为人类民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民主实践提供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主知识体系 民主国际话语权
下载PDF
以程序民主赋能基层协商民主的三重维度——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视角
6
作者 莫岳云 许国燕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实现了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统一。基层协商民主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提升其民主实效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依靠程序赋能。程序民主的引入,能够保障基层协商的民主核心价值,... 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实现了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统一。基层协商民主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提升其民主实效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依靠程序赋能。程序民主的引入,能够保障基层协商的民主核心价值,维护协商公平正义,并极大地提升协商的效率水平,是提升基层协商民主实效的重要保障。当程序民主运用到基层协商民主中时,具体化为议事规程,以议事规程赋能基层协商民主,需要夯实议事规程的内容设计,强化协商主体能力建设,健全议事规程监督机制,保证环节完整与程序合理,实现程序民主推动实质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基层协商民主 程序民主 议事规程
下载PDF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7
作者 张波 《实践》 2024年第3期34-35,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对全面发展协商民主作出战略部署。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中国式民主的形成和提出,破解了世界民主政治实践中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许多难题。人民政协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对全面发展协商民主作出战略部署。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中国式民主的形成和提出,破解了世界民主政治实践中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许多难题。人民政协在破题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要充分认识、不断发挥人民政协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协商民主 民主政治实践 中国式民主 人民民主权利 战略部署 充分发挥 全过程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两种观察视角——兼论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联
8
作者 张君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其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其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现代以来我国政治建设长期内生性演化的成果,是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作出的一种回应,也是新征程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一种新的政治发展理念,也是具体的政治制度实践。从制度实践的角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持续探索的实践结晶,代表了新时代以来人民民主的最新形态。从重大理念的角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过程中得出的民主新认识,是新征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 全过程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下载PDF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9
作者 吴凡 蒋锐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具有过程完整性、主体广泛性和领域全面性的显著优势,有利于在运行程序方面实现“全链条”人民民主,在参与主体方面实现“全方位”人民民主,在内容领域方面实现“全覆盖”人民民... 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具有过程完整性、主体广泛性和领域全面性的显著优势,有利于在运行程序方面实现“全链条”人民民主,在参与主体方面实现“全方位”人民民主,在内容领域方面实现“全覆盖”人民民主,发挥着扩大有序政治参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广泛凝聚共识力量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
下载PDF
协商民主优化议程设置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10
作者 马雪松 陈虎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4,共12页
协商民主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丰富公共治理模式的政治实践。以协商民主优化议程设置,有助于构建开放包容的政治决策体系。协商民主与议程设置在提供落地场景与避免隐蔽议程方面功能互补,以维护人民主体地位为共同价值追求,结合形成具... 协商民主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丰富公共治理模式的政治实践。以协商民主优化议程设置,有助于构建开放包容的政治决策体系。协商民主与议程设置在提供落地场景与避免隐蔽议程方面功能互补,以维护人民主体地位为共同价值追求,结合形成具备全过程意蕴的政策制定模式。协商民主从宏观制度建设、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和数字协商民主机制角度推动公共议程转化为政策议程,使广泛讨论的公共议题得到政治过程的回应。确保政策议程与民意表达间的良性互动,需要建立公共理性与修辞叙事相结合的协商机制,营造开放宽容且回应性强的政策制定环境,完善协商民主议程转化的全过程追踪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民主政治建设 议程设置 公共治理 公共议程 政策议程
下载PDF
宪法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基赋能
11
作者 宋才发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2,共11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宪法集中体现人民意志,坚持党的领导与“宪法至上”“人民至上”的高度统一。用法律制度以及法治途径、法治方式、法治手段等保障人民民主的实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宪法集中体现人民意志,坚持党的领导与“宪法至上”“人民至上”的高度统一。用法律制度以及法治途径、法治方式、法治手段等保障人民民主的实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宪法是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法,赋予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权利,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独特行使的权力,赋予全过程人民民主可靠的制度保证。宪法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序推进的根本规范是:凸显人民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有机统一,保障人民民主、法治和人权的有序推进。宪法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基赋能的现实路径是:依法定原则修改和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依法完善执政党与民主党派协商机制,依法完善行政机关的合宪性审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民主 全过程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 合宪性审查制度 强基赋能
下载PDF
制度与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党政关系
12
作者 程同顺 牛于煌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政党是民主实践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领导核心。如何处理好党政关系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顺各类政治参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关键性问题。对党政关系的分析需要从制度和过程的分析范式切入,运用总体... 政党是民主实践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领导核心。如何处理好党政关系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顺各类政治参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关键性问题。对党政关系的分析需要从制度和过程的分析范式切入,运用总体性的观点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下新型党政关系的构建及其制度优势进行理论剖析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全过程人民民主下新型党政关系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下的党政关系既是国家政治体制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的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的治理经验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党政关系 国家社会关系 制度优势 民主制度与实践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主话语的理论表达、生成逻辑与阐释路径
13
作者 徐理响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等经典表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民主话语的构成特点及表达特色。基于超越和适应...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等经典表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民主话语的构成特点及表达特色。基于超越和适应的生成逻辑,既塑造了中国共产党民主话语鲜明的比较意涵和自主意涵,也使其呈现出解构与建构、拒绝与包容、特殊与普遍、阐释与叙事、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特点。新时代,推进党的民主话语走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新形态,需要加强基于一般性政治语言的理论阐释和传播,处理好话语竞争与对话的关系;需要推进基于实践的话语证成,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充分、健康、有序运行,在持续的创新实践中证明和展示其生命力、优越性和类型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主话语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民主意蕴及其启示
14
作者 唐健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从三个方面回答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民主之问”: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乱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世界现代化中着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解决国际政治中的“民主赤字”问题;中... 中国式现代化从三个方面回答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民主之问”: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乱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世界现代化中着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解决国际政治中的“民主赤字”问题;中国的政治实践和发展成就将“民主向何处去”从所谓的“民主改造”的歧路中解放出来,“三大倡议”为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安全的国际环境和更加多元有效的交流平台。中国在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民主实践是一以贯之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探索、新发展、新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推动着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 国际关系民主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大倡议”
下载PDF
民主思潮的最大推力:中国共产党人与“民主”概念的生成
15
作者 王绍光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20,共16页
在中文里,“民主”一词古已有之,而与西文“Democracy”对应的中文名词出现较晚。民国初年,作为新鲜事物,它终于慢慢进入了越来越多人的视野。在随后的一二十年间,其中文译名先后出现了平民政治、暴民政治、惟民主义、庸众主义、庶民主... 在中文里,“民主”一词古已有之,而与西文“Democracy”对应的中文名词出现较晚。民国初年,作为新鲜事物,它终于慢慢进入了越来越多人的视野。在随后的一二十年间,其中文译名先后出现了平民政治、暴民政治、惟民主义、庸众主义、庶民主义、民治主义、德谟克拉西、平民主义等,不一而足。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由于共产党人的大力推动,“民主”这个概念才最终在中国落地,开始超越了其他各种各样的中文译名,与“Democracy”紧紧联系在一起;民主主义也才最终名正言顺地成为中国人民普遍追求的目标。在推动民主概念在中国落地方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共产党厥功至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中国共产党人 民治 民主主义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时期法制建设的民主特质及立法精神
16
作者 张师伟 孙亚亚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7-84,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方向。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时期进行了现代化国家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方向。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时期进行了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尝试,在法制建设方面贯彻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的原则,体现了充分的民主性。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和颁行的一系列法律、法令、条例、训令,以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以解放中国社会的广大劳苦人民群众、建立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为根本目的,同时在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又特别注重人民对权力的民主监督。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时期的法制建设实践,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民主政治理念,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源头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央苏区 法制建设 人民民主 民主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思考及其当代价值
17
作者 李雅兴 雷雨 何飞翔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57,共7页
毛泽东关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思考是毛泽东民主监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考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端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实践、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 毛泽东关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思考是毛泽东民主监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考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端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实践、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深入合作,主要包括对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必要性认识、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如何对待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态度和方法,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民主党派 民主监督 中国共产党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多重危机下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困境及前景
18
作者 杨解朴 《当代世界》 2024年第3期55-61,共7页
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发展紧密相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不断发展的全球化进程直接导致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衰落。2021年,部分欧洲国家的社会民主党曾一度实现“回归”,但其势头在乌克兰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难民危机冲... 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发展紧密相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不断发展的全球化进程直接导致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衰落。2021年,部分欧洲国家的社会民主党曾一度实现“回归”,但其势头在乌克兰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难民危机冲击下再次中断。欧洲经济低迷和能源危机叠加导致民众生活成本高企,使他们对建制派政党的不满与日俱增,而积重难返的难民问题更是对欧洲社会造成严重冲击。社会结构变化、不平等和贫困加剧、社会民主党思想意识形态偏差以及组织建设存在缺陷是欧洲社会民主主义深陷困境的原因。鉴于欧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和日趋碎片化的政党格局,无法拿出有效应对方案的中左翼政党很难重振欧洲社会民主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社会民主主义 新自由主义 社会民主 中左翼政党
下载PDF
复合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结构形态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光辉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5,共6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它不仅是对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中国式民主形态的概括和描述,更是基于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实践、新发展、新要求,从应然与实然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性质、特点...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它不仅是对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中国式民主形态的概括和描述,更是基于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实践、新发展、新要求,从应然与实然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性质、特点和优势等作出的新概括、新提炼和新升华,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中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结构形态来看,它是一种复合民主,体现为国家民主与社会民主、赋权民主与治理民主、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高度民主与高度集中、目的民主与工具民主等五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这种内在结构形态,构成了其作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社会民主 赋权民主 治理民主 工具民主
下载PDF
“下交群评”:迈向人民主体性的基层治理——以北京市平谷区接诉即办改革为例
20
作者 陈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9,共11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日益成为主导基层治理的逻辑,在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不断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以北京市平谷区“下交群评”工作为例,探索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并重点关注如何引导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体。研究发现,...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日益成为主导基层治理的逻辑,在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不断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以北京市平谷区“下交群评”工作为例,探索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并重点关注如何引导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体。研究发现,“下交群评”通过治理主体的组织嵌入化、治理单元的熟人社会化、治理规则的崇公抑私化、治理机制的交互整体化形塑了新时代“三治融合”的实践机制,为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提供了重要保障;从接诉即办的倒逼式治理到主动性治理,再到自主性治理,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治理问题的发起者、治理过程的参与者、治理成效的获得者、治理情况的监督者。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基层正在从被动的市民诉求驱动迈向人民主体性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诉即办 “下交群评” 基层治理 三治融合 民主体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