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初民事习惯调查的勃兴与民间规范的式微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建红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4-102,共9页
从清末开始的变法改制,结束了中国传统社会国家法与民间规范浑然一体的时代。在清末民初西方化语境中日渐勃兴的民商事习惯调查,由于法律对民众生活全方位的规制、"调查"方式本身的局限及立法者对习惯吸纳过程中的改造等原因... 从清末开始的变法改制,结束了中国传统社会国家法与民间规范浑然一体的时代。在清末民初西方化语境中日渐勃兴的民商事习惯调查,由于法律对民众生活全方位的规制、"调查"方式本身的局限及立法者对习惯吸纳过程中的改造等原因,造成了民间规范的式微,最终形成了"国(国家法)进民(民间规范)退"的大格局。在法典化成为主流的今天,立法者必须注意调适国家法与民间习惯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法律的生命力或持久性,在于能有选择地吸收拥有广泛民情基础且合乎时代需要的风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民事习惯调查 法典化 民间规范
下载PDF
民法典编纂中的民事习惯调查:历史、现实与方案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寒非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9-55,63,共8页
在现已公布的民法典草案中,民事习惯被赋予补充性法源地位,然而这种处理方式过于笼统,无法准确知晓民事习惯的具体内容。清末民初两次民事习惯调查的组织经验和调研方法对于民法典编纂不无借鉴意义。当前民法典编纂启动民事习惯调查存... 在现已公布的民法典草案中,民事习惯被赋予补充性法源地位,然而这种处理方式过于笼统,无法准确知晓民事习惯的具体内容。清末民初两次民事习惯调查的组织经验和调研方法对于民法典编纂不无借鉴意义。当前民法典编纂启动民事习惯调查存在现实必要性,这种必要性体现在民事习惯作为客观事实、民事习惯与民法典之间关系以及民事习惯的司法适用三个方面。从调查机构设置、调查章程、调查人员、调查经费、调查程序、内容及期限等方面可以大体勾勒出当前民事习惯调查的总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民事习惯 民事习惯调查
下载PDF
民事习惯及其法律意义——以中国近代民商事习惯调查为中心 被引量:13
3
作者 郑定 春杨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5年第1期86-100,共15页
目前我国民法典的起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民法典中如何确立民事习惯的地位问题引人关注。通过对古今中外历史的考察,我们发现,清末至民国时期,我国曾经展开过几次全国范围的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为民商事立法工作留下了大量有... 目前我国民法典的起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民法典中如何确立民事习惯的地位问题引人关注。通过对古今中外历史的考察,我们发现,清末至民国时期,我国曾经展开过几次全国范围的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为民商事立法工作留下了大量有关国情民俗方面的基础资料,南京国民政府在起草民法典时明确将民事习惯视为法源之一;大陆法系各主要国家的民法典都对民事习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国自建国以来对民事习惯则一直采取漠视或不重视的态度。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认真借鉴中外历史上的立法经验,充分挖掘法律的本土资源,给予民商事习惯以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习惯调查 民法典 民商事 习惯 中国近代 调查 民事立法 南京国民政府 民国时期 民事法律
下载PDF
清末民事习惯调查与《大清民律草案》的编纂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生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有关资料表明,在清末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虽然立法者极为重视本国民事习惯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但在当时的条件下,难以将本国民事习惯采纳为成文法。从宣统三年完成的《大清民律草案》来看,本国民事习惯几乎没有对编纂民律草案产生... 有关资料表明,在清末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虽然立法者极为重视本国民事习惯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但在当时的条件下,难以将本国民事习惯采纳为成文法。从宣统三年完成的《大清民律草案》来看,本国民事习惯几乎没有对编纂民律草案产生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大清民律草案》 清末民事习惯调查
原文传递
晚清民间习惯法的民俗特征——以清末民初民事习惯调查资料为例
5
作者 柳芳菲 《理论界》 2008年第5期131-133,共3页
民间习惯法作为一种非物质民俗,规范并调整了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民间社会赋予民间习惯法很多强制性力量,使它有一种"准法律"的效力。国家通过审判对民间习惯加以认可和接纳,使国家法与习惯法得以相互配合... 民间习惯法作为一种非物质民俗,规范并调整了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民间社会赋予民间习惯法很多强制性力量,使它有一种"准法律"的效力。国家通过审判对民间习惯加以认可和接纳,使国家法与习惯法得以相互配合。本文主要以清末民初的民事习惯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对其中民间契约的分析,试图探讨晚清民间习惯法的民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间习惯 民间契约 民俗特征 民事习惯调查资料
原文传递
民事习惯调查: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的积极探索
6
作者 宋伟哲 《检察风云》 2022年第21期80-81,共2页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宣布对传统法律制度进行彻底变革,这就是著名的清末法制改革。之后,中国的法律制度开始学习西方。尽管如此,一些有识之士依然在为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殚精竭虑,他们坚信全盘西化而毫无民族魂魄的法...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宣布对传统法律制度进行彻底变革,这就是著名的清末法制改革。之后,中国的法律制度开始学习西方。尽管如此,一些有识之士依然在为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殚精竭虑,他们坚信全盘西化而毫无民族魂魄的法律制度不可能让中国富强。就是在这样艰难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立法者组织了大规模的民事习惯调查,在中国近代法律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律文化 《辛丑条约》 清末法制改革 民事习惯调查 全盘西化 传统法律制度 立法者 历史背景
原文传递
论民事习惯与我国民法典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建华 许中缘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2-29,共8页
民事习惯的特性和功能 ,决定了民事习惯与民法典的密切关系。我国民法典的制定 ,应对民事习惯予以深入思考和科学对待。一方面 ,应将民事习惯确认为民法典的渊源之一 ,另一方面 。
关键词 民事习惯 民法典 民事习惯调查 渊源
下载PDF
不可承受之重:民国法典编纂时刻的习惯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斌 《西部法学评论》 2020年第2期34-45,共12页
民国时期由官方主导的大规模民事习惯调查,曾先后启动两次.从历史经验来看,创设优良法典实乃民事习惯调查不可承受之重.就时间而论,民国时期启动的两次民事习惯调查,均伴有法典编纂活动,但两次民事习惯调查都未对民法典编纂产生有效知... 民国时期由官方主导的大规模民事习惯调查,曾先后启动两次.从历史经验来看,创设优良法典实乃民事习惯调查不可承受之重.就时间而论,民国时期启动的两次民事习惯调查,均伴有法典编纂活动,但两次民事习惯调查都未对民法典编纂产生有效知识影响.这与后世学人的历史想象略有偏差.究其缘由,概因既有限于历史情境的固有难题,又有超越特定时空的一般困境.具体而言,原因有三:其一,习惯调查资料的立法转化,存在客观环境与技术提炼的双重障碍;其二,民国时期以法律改造社会的法律观,限制了民法典对固有习惯的吸纳;其三,普遍主义历史观压制历史主义思考,传统习惯难以获得同情理解.在现代性理念主导之下,作为立法素材获取方式的习惯调查,终究难以承受优良立法之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编纂 民事习惯调查 《民国民律草案》 《中华民国民法》
下载PDF
试析晚清至民初房地交易契约的概念——民事习惯地区性差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志强 《北大法律评论》 2001年第1期46-81,共36页
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房地交易领域,国家法的规定相对有限,民间的交易活动主要在以国家法为背景的地方性习惯基础上进行。各地的交易习惯主旨基本一致。
关键词 交易契约 司法行政 契约文书 上注 民事习惯调查 卖契 引书 概念体系 东洋文库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寻求法律与国情的平衡——北洋政府时期亲属法立法与司法活动评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翟红娥 陈昊 《政法论丛》 2011年第3期106-112,共7页
北洋政府时期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结合司法案件的审理,灵活运用其大理院判例和解释例,不但满足了当时的社会实际需要,同时也为成文法的制订和完善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和资料。他们这种稳定求实的法律移植态度、重视司法实践、注重社会调查... 北洋政府时期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结合司法案件的审理,灵活运用其大理院判例和解释例,不但满足了当时的社会实际需要,同时也为成文法的制订和完善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和资料。他们这种稳定求实的法律移植态度、重视司法实践、注重社会调查和社会现实等做法,正是我国当代民事立法所应借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习惯调查 判例 解释例
下载PDF
社会变迁中的中国民法
11
作者 郑少华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22-26,32,共6页
关键词 中国民法典 社会变迁 大陆法系 民法史 民事立法 法律传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民事习惯调查 无产阶级专政 英美法系
下载PDF
中国民法典的本土化何以可能:一条现实主义的路径 被引量:9
12
作者 魏磊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100,共15页
许多中法史学者认为对于法治后进国家而言,民事习惯调查是弥合继受法与本土法之间张力的有效手段,否则即便编纂成功,民法典也徒具其型。然而这种看法是对东方国家民法典编纂历程的典型误读。民事习惯调查之于民法典编纂的意义有限,民法... 许多中法史学者认为对于法治后进国家而言,民事习惯调查是弥合继受法与本土法之间张力的有效手段,否则即便编纂成功,民法典也徒具其型。然而这种看法是对东方国家民法典编纂历程的典型误读。民事习惯调查之于民法典编纂的意义有限,民法典的本土化过程根本无法一次完成,而必须委诸于后续司法、法学理论与立法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借道于法典编纂之后司法解释的本土化与学说建构的本土化来渐次完成。从单纯辅助司法的法律技艺迈向自主的规范科学,再到涵括规范与事实的社会科学,才是法律本土化最为理想的演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民事习惯调查 继受法 本土法 本土化
原文传递
中国民法需要什么主义
13
作者 乔新生 《法律与生活》 2003年第1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民法典 市民社会 人文主义 民事习惯调查 转轨时期 物权法 房屋登记 问题设计 民事领域 民事立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