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弈论视角下民事再审监督机制的程序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林越坚 刘青青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订之后,再审制度实际运行中检察监督权的虚化与失灵困境日益凸显。申请监督人、检察权主体与审判权主体之间在再审中形成结构性互动需要坚实的信息基础。监督者的信息劣势导致以寻租型和机会型监督申请驱逐实质...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订之后,再审制度实际运行中检察监督权的虚化与失灵困境日益凸显。申请监督人、检察权主体与审判权主体之间在再审中形成结构性互动需要坚实的信息基础。监督者的信息劣势导致以寻租型和机会型监督申请驱逐实质型监督申请为表征的逆向选择态势,而由逆淘汰造就的监督虚化易催生前置审查者与后续实体审理者的道德风险,最终使负担甄别与纠错功能的再审程序整体上沦于空转。民事再审是正统民事程序与涉法涉诉信访交织的接口部位,再审程序优化是实现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诉访分离、导访入诉等关键目标的重要前提。为此,必须着力提升监督者的信息能力,并且应该尽快选择能够强化激励的程序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再审监督 逆向选择 信息基础 程序优化
原文传递
民事再审检察监督的功能定位与权力边界
2
作者 仇晓光 马晨露 《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4X期247-248,共2页
我国民事再审检察监督,是检察权对审判权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体现。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的发布,为我国民事再审检察监督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给检察机关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不仅使该... 我国民事再审检察监督,是检察权对审判权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体现。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的发布,为我国民事再审检察监督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给检察机关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不仅使该制度得到了强化,也使其得到了发展与完善。但是,对于民事再审检察监督的功能定位与权力边界的问题,却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笔者在学者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诉法 民事再审检察监督 功能定位 权力边界
下载PDF
民事程序构造中再审检察监督制度的问题研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邱志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84-187,共4页
民事再审检察监督制度从设立之初就伴随着许多争论,主要表现为取消论、加强论和折中论。不可否认,制度的内部设置和外部架构与某些理念存在一些冲突,为了理清内部矛盾,解决与司法公正、司法权威、私法自治以及审判独立之间的冲突,必须... 民事再审检察监督制度从设立之初就伴随着许多争论,主要表现为取消论、加强论和折中论。不可否认,制度的内部设置和外部架构与某些理念存在一些冲突,为了理清内部矛盾,解决与司法公正、司法权威、私法自治以及审判独立之间的冲突,必须以立法明确再审抗诉与检察监督的界线,并且明确民事再审检察监督制度应当保持其谦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再审检察监督 抗诉 检察建议 谦抑性
下载PDF
论民事再审检察监督功能异化及其纾解
4
作者 代天钰 《政法学刊》 2024年第3期84-91,共8页
民事再审检察监督事实上实行“不告不理”模式,也是事实上的“第四审”,在程序设计中呈现出“法院纠错在先,检察监督在后”的再审监督模式。然而,实践过程中民事再审偏离了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呈现出功能异化的趋势。民事再审检察... 民事再审检察监督事实上实行“不告不理”模式,也是事实上的“第四审”,在程序设计中呈现出“法院纠错在先,检察监督在后”的再审监督模式。然而,实践过程中民事再审偏离了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呈现出功能异化的趋势。民事再审检察监督功能异化表现为功能目的异化、功能主体异化、功能结构异化、功能配置异化等多种形式。法律规范的模糊性、立法体例的救济权主导模式是目前再审检察监督功能异化的主要致成因素。为从根本上矫正功能异化的表现形式,需对民事再审检察监督制度进行改造,现代型监督理念的引入、区分申请再审事由与监督事由、区分再审检察建议事由与民事抗诉事由是民事再审检察监督功能异化的纾解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再审检察监督 功能异化 监督理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