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民事权利客体之解读与重构 被引量:6
1
作者 刁胜先 蔡旋滔 刘仲秋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3-40,共8页
信息时代对传统法律带来诸多挑战,民事法律关系也未幸免,其中对民事权利客体进行信息等多维视角的解读与重构即为核心之一。在一系列现实困境中,民事权利客体应从分类标准、内涵与外延的重新界定、突出信息的民法地位等方面对传统进行扬... 信息时代对传统法律带来诸多挑战,民事法律关系也未幸免,其中对民事权利客体进行信息等多维视角的解读与重构即为核心之一。在一系列现实困境中,民事权利客体应从分类标准、内涵与外延的重新界定、突出信息的民法地位等方面对传统进行扬弃,以寻求历久弥新的民事权利客体理论,从而为新时期民事立法和民法功能的实现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权利客体 信息视角 分类标准
下载PDF
我国民事权利客体立法的检讨与展望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立新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28,共6页
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和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自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以来,民法典编纂进程进一步加快。编纂民法典不仅是全... 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和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自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以来,民法典编纂进程进一步加快。编纂民法典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需要,更是民法自身实现科学化、体系化的需要。鉴于当前的研究状况,我刊拟开设"民法典编纂研究"栏目,以期引领法学研究,凝聚学界力量,助推民法典编纂。民法典编纂涉及面广,既有理论基础和具体制度,又有体系协调和规则设计,既有历史沿革回顾与总结,又有现实国情观照和回应,因而是一项长期的学术事业。为此,我刊将不定期设立专题,针对民法典编纂中的具体问题开展研究。本栏目的首个专题聚焦当下民法典总则的制定,除约请王利明教授特别撰写文章外还选取四篇来稿,依次就民法典总则与民商合一体例、《民法通则》的关系以及法律渊源、民事权利客体和法律行为等基本问题作了检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权利客体 民法总则 展望 检讨 立法 起草过程
原文传递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抽象性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田野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52-57,共6页
民事法律关系是大陆法系民法理论构建的基础。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与民事权利的客体不同,前者是抽象的,而后者是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不是民事权利客体的简单罗列,可以统一抽象为利益。在民法典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应在总则中予以... 民事法律关系是大陆法系民法理论构建的基础。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与民事权利的客体不同,前者是抽象的,而后者是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不是民事权利客体的简单罗列,可以统一抽象为利益。在民法典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应在总则中予以规定,而各种权利的客体则应分别规定在分则各章中。这样能够提高民法的概括性和灵活性,更好地保护和救济民事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民事权利客体 利益 民法典
下载PDF
物权客体制度的体系定位
4
作者 曹治国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物权客体 总则 体系定位 财产法 民事权利客体 民法典
下载PDF
民法典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
5
作者 柳福东 罗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5-100,110,共7页
民法典颁布后,现代民事权利客体相较于传统民事权利客体有了重大突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智力成果的一种类型,将其纳入民事权利客体进行保护符合其本质属性... 民法典颁布后,现代民事权利客体相较于传统民事权利客体有了重大突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智力成果的一种类型,将其纳入民事权利客体进行保护符合其本质属性。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体系要求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事权利客体中的地位、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事主体层次、甄别行为人的侵权责任,从而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民事权利,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事权利客体 私权保护
下载PDF
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争议与思考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燕 常烨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95,共8页
虚拟货币具有功能角色类货币化、价值支撑共识化、发行交易去中心化、高度匿名化等特征,目前,各国对于认定明确区别于虚拟财产形式的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的态度尚存在差异。我国司法实践对虚拟货币的合法性、法律属性、相关民事行为效力... 虚拟货币具有功能角色类货币化、价值支撑共识化、发行交易去中心化、高度匿名化等特征,目前,各国对于认定明确区别于虚拟财产形式的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的态度尚存在差异。我国司法实践对虚拟货币的合法性、法律属性、相关民事行为效力等方面的评价也不尽相同。从同案不同判的现状看,否定虚拟货币交易相关民事行为或法律关系的效力,并非实现个案公平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最佳路径,反而可能会诱导通过诉讼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发生。因此,如何顺应财产权客体的扩张趋势,搁置虚拟货币作为财产权客体的“物债”之争,承认虚拟货币的虚拟财产属性,规范相关法律的适用,构建基于私法语境下的财产权规则是维护法律的安定性、促进区块链技术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货币 虚拟财产 法律属性 民事权利客体
下载PDF
论民法典总则的功能及体系 被引量:8
7
作者 屈茂辉 李龙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4年第2期55-61,共7页
我国的民法 (草案 )总则编至少存在六处缺失。在对各国民法典总则进行比较法研究之后 ,我国的民法典总则编应当在坚持德国式民法总则的基础上 ,顺应社会发展对其有所突破 ,构建一个“主体—客体—行为—责任”四位一体的结构模式。
关键词 民法典 总则 功能 结构模式 民法体系 民事权利客体制度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发展
8
作者 来小鹏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2019年第9期31-32,共2页
一、知识产权权利本身的特征从理论的渊源上讲,知识产权尽管是民事权利,但这种权利和一般民事权利不同,除了知识产权本身具有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客体本身是智慧成果。这种智慧成果在法律上跟一般的民事权利客体... 一、知识产权权利本身的特征从理论的渊源上讲,知识产权尽管是民事权利,但这种权利和一般民事权利不同,除了知识产权本身具有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客体本身是智慧成果。这种智慧成果在法律上跟一般的民事权利客体有很大差异,它可以大量复制、不断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民事权利客体 知识产权权利 创新 空间效力 时间效力 智慧 法律
下载PDF
论民事客体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锡鹤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6-38,共3页
论民事客体李锡鹤民事主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载体。民事主体的存在,意味着存在民事客体。然而,法学界提出了民事主体的范畴,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民事客体的探讨却显得十分薄弱。这不是由于没有必要——至少,由于主客体的依... 论民事客体李锡鹤民事主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载体。民事主体的存在,意味着存在民事客体。然而,法学界提出了民事主体的范畴,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民事客体的探讨却显得十分薄弱。这不是由于没有必要——至少,由于主客体的依存关系,不弄清楚民事客体的概念,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义务主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 权利主体 给付行为 直接客体 民事权利客体 民事客体 民事主体 合同关系
原文传递
互联网时代,Q币理应受保护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德斌 《公民导刊》 2016年第8期52-53,共2页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初审了民法总则草案,之后,正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将QQ币、网游装备等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纳入民事权利客体。规定民事主体享有物权,乃是对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的价值认可。通过法律明确其财产所有...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初审了民法总则草案,之后,正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将QQ币、网游装备等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纳入民事权利客体。规定民事主体享有物权,乃是对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的价值认可。通过法律明确其财产所有权,不仅有利于网友依法维护虚拟财产权利,也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财富价值观,有助于促进网络虚拟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全国人大常委会 保护 虚拟财产 民事权利客体 数据信息 财产所有权 民法总则
下载PDF
档案财产归类研究浅议──关于档案的《民法学》思考
11
《兰台世界(上旬)》 1998年第6期5-6,共2页
档案财产归类研究浅议关于档案的《民法学》思考□朝阳喀左县范王旬一、档案是否是财产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档案的研究,主要限于《档案法》领域,虽然成果颇丰,但由于缺乏对档案的《民法学》思考,对档案是否是财产这一问题,说是者... 档案财产归类研究浅议关于档案的《民法学》思考□朝阳喀左县范王旬一、档案是否是财产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档案的研究,主要限于《档案法》领域,虽然成果颇丰,但由于缺乏对档案的《民法学》思考,对档案是否是财产这一问题,说是者有之,说非者亦有之;说是者不知为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 民法学 国家专有财产 民事权利客体 “物” 生活资料 档案工作 生产资料所有制 禁止流通物 国家所有权
下载PDF
数据赋权保护的困境与反思
12
作者 顾梅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1年第6期47-49,共3页
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经济价值,但数据纠纷愈演愈烈,数据赋权保护成了紧迫的现实需要。财产权保护说、人格权保护说、知识产权保护说这三个当前学界主流的数据保护学说都无法自圆其说。数据赋权的前提是厘清数据权利的... 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经济价值,但数据纠纷愈演愈烈,数据赋权保护成了紧迫的现实需要。财产权保护说、人格权保护说、知识产权保护说这三个当前学界主流的数据保护学说都无法自圆其说。数据赋权的前提是厘清数据权利的客体属性,数据可以成为民事权利的客体,但因其自身的特性,应属于一种新型民事权利客体。作为兼具人身、财产、知识产权三种属性的权利客体,数据权保护不能脱离现有民事权利框架。按照数据主体的不同分类,以数据为客体直接设立数据权,参照现有民事权利体系即财产权、人格权、知识产权的制度设计,建立完善严密的数据保护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据权利 民事权利客体
下载PDF
知识产权的边界:以客体可控性为线索 被引量:13
13
作者 易继明 李春晖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139,207,共21页
权利边界的设定及新型权益的涌现,需要进一步把握权利的客体要素。客体是权利理论中的基础概念,应当具有客观事实上的中立性,不应存储有关设权的价值判断。客体上之所以能够设置权利,取决于客体的可欲性、可控性和充足性。就知识产权而... 权利边界的设定及新型权益的涌现,需要进一步把握权利的客体要素。客体是权利理论中的基础概念,应当具有客观事实上的中立性,不应存储有关设权的价值判断。客体上之所以能够设置权利,取决于客体的可欲性、可控性和充足性。就知识产权而言,信息的流动性和外部性,使得其正当性解释须考虑整个自然法理论:先占即控制是自然权利的来源,劳动是权利归属的依据。自力控制的客体之上,产生一般知识产权;法律之力控制的客体之上,属于类型化的法定权利。一般性权利偏于自然权利,需要提高保护强度,但不能再由法律之力强化其控制。类型化的法定权利基于功利主义设权,一方面要严格遵守权利法定的边界,对于涵摄到的客体和权能要严格保护,另一方面保护强度要低于一般性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边界 民事权利客体 信息 可控性 知识产权正当性
原文传递
广播组织权客体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崔立红 曹慧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78,共10页
广播电视产业中广播组织生产“节目”与“受众注意力”双重商品。广播组织利用取得的频谱资源对特定信息的传播途径进行垄断,产生受众注意力商品,成为其获取经济利益和社会影响力的直接来源。受众注意力是广播组织从事广播活动所创造的... 广播电视产业中广播组织生产“节目”与“受众注意力”双重商品。广播组织利用取得的频谱资源对特定信息的传播途径进行垄断,产生受众注意力商品,成为其获取经济利益和社会影响力的直接来源。受众注意力是广播组织从事广播活动所创造的具有财产价值的产品,是广播组织利益的载体,因而构成广播组织权的客体。将广播电视节目同步进行网络转播会导致受众注意力的分流,因此转播权应当分阶段扩张至网络转播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组织权 民事权利客体 邻接权客体 受众注意力 网络转播
原文传递
论信息权——知识产权、数据权益与精神性人格权的统一
15
作者 李春晖 《知识产权》 2024年第10期97-113,共17页
知识产权与数据权益之客体均为信息,两种权利具有高度契合性,创新性并非数据权益成为知识产权的阻碍。财产利益和精神利益是主观利益分类,可共存于任何客体上,因此精神性人格权客体并非“精神利益”,而是与人之身份有关的各种信息。精... 知识产权与数据权益之客体均为信息,两种权利具有高度契合性,创新性并非数据权益成为知识产权的阻碍。财产利益和精神利益是主观利益分类,可共存于任何客体上,因此精神性人格权客体并非“精神利益”,而是与人之身份有关的各种信息。精神性人格权与知识产权中的标记相关权利高度近似,并有历史渊源。同时,现有概念的知识产权和商品化权均侧重财产权益,人格权又仅仅侧重精神权益,缺乏既统一客体又统括财产权益和精神权益的概念,信息权为适宜的选择。信息权概念优于无形财产权,后者无法统括精神权益,且将知识产权与无定形客体上的物权及财产性制度建构混为一谈。信息权与物权相对,将令民法学理论和民法典之形式理性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权 知识产权 数据权益 精神性人格权 民事权利客体
下载PDF
“人格物”的司法困境与理论突围 被引量:35
16
作者 冷传莉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159,共19页
以首例冷冻人体胚胎继承案为代表的诸多司法案件凸显出,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已不再泾渭分明。人格权与财产权的融合、联动乃至冲突日趋频繁并渐进为民法发展的重要趋势。"人格物"的提出不但彰显了此类物的特定价... 以首例冷冻人体胚胎继承案为代表的诸多司法案件凸显出,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已不再泾渭分明。人格权与财产权的融合、联动乃至冲突日趋频繁并渐进为民法发展的重要趋势。"人格物"的提出不但彰显了此类物的特定价值与保护要求,同时揭示出现行民法规范所无法协调的物上并存物权与人格利益的现实状况。基于此,区分民事权利客体与民事权利对象,在理论上重新界定民事权利客体,在立法上适度突破传统民法语境下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形式二分结构,以此寻求"人格物"上双重利益保护的民法机理与法律适用进路,对有效弥补传统民法对物权现象观察不足、突破民法传统思维体系中人与物二元分立理论的局限、修正人格与财产之间的割裂关系、并进而彰显我国民法的时代性与创新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物 人格利益 财产利益 人与物的二分模式 民事权利客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