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司法权的历史检视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恒山 《金陵法律评论》 200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司法权并非理所当然地属于国家。从历史上看 ,人民直接行使司法权并非罕见。这些事实表明 ,在近代君主专制国家制度形成之前 ,人们还认为司法权应当属于人民、并由人民直接行使或至少部分地直接行使。古雅典、古罗马形成的人民部分地直... 司法权并非理所当然地属于国家。从历史上看 ,人民直接行使司法权并非罕见。这些事实表明 ,在近代君主专制国家制度形成之前 ,人们还认为司法权应当属于人民、并由人民直接行使或至少部分地直接行使。古雅典、古罗马形成的人民部分地直接行使司法权的制度不仅体现着人民司法权的理念 ,还包含着防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深谋远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司法权 公民陪审法庭 市民裁判制度 民众参与意识 公民权利
下载PDF
政府应该为网络反腐创造有效路径
2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3-233,共1页
李尚旗撰文《从民间到政府:网络反腐的路径分析》指出,由于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民众参与意识的增强、传统表达渠道的不畅,网络反腐在中国已经大行其道。但受网络自身的不可靠性、网民知情权的不充分性、政府信息输出的不确定性等因... 李尚旗撰文《从民间到政府:网络反腐的路径分析》指出,由于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民众参与意识的增强、传统表达渠道的不畅,网络反腐在中国已经大行其道。但受网络自身的不可靠性、网民知情权的不充分性、政府信息输出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网络反腐仍然存在诸多局限性。因此,政府积极为当下网络反腐创造有效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技术 路径分析 反腐 政府 民众参与意识 表达渠道 不确定性 信息输出
下载PDF
李尚旗:从民间到政府网络反腐的路径分析
3
《廉政文化研究》 2010年第1期92-92,共1页
网络反腐是指各种监督主体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政府行为、权力的监督和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是反腐败事业的新方式。网络反腐已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便捷而有效... 网络反腐是指各种监督主体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政府行为、权力的监督和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是反腐败事业的新方式。网络反腐已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网络技术的发展、民众参与意识的增强、传统表达渠道的不畅,都是网络反腐兴盛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网络 反腐败 路径分析 民间 民众参与意识 网络技术 监督主体 腐败行为
下载PDF
协商民主的内涵、制度定位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4
作者 李占和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6年第4期11-15,共5页
任何一种学说或理论的产生、发展归根到底都是由国家或社会在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实践需要所决定的。20世纪80年代复兴于西方的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主理论和实践形态的协商民主,为的是克服西方的竞选民主日益暴露出来的弊端。20世纪末中... 任何一种学说或理论的产生、发展归根到底都是由国家或社会在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实践需要所决定的。20世纪80年代复兴于西方的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主理论和实践形态的协商民主,为的是克服西方的竞选民主日益暴露出来的弊端。20世纪末中国学界开始特别关注协商民主理论,至今翻译出版了多部关于协商民主的专著,发表了许多研究协商民主的论文,以至于成为我国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代化的客观需要,缘于文化和价值观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以及民众参与意识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理论 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制度定位 20世纪80年代 内涵 价值观多元化 民众参与意识
下载PDF
城市垃圾箱带来的拷问
5
作者 关桂峰 《半月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55,共2页
从1993年北京首倡垃圾分类至今已有20多年.但半月谈汜者前不久在北京多个小区走访发现.垃圾分类现状仍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北京近八成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要依靠垃圾分类指导员进行二次分拣。对此.有专家和环保人士指出.垃圾... 从1993年北京首倡垃圾分类至今已有20多年.但半月谈汜者前不久在北京多个小区走访发现.垃圾分类现状仍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北京近八成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要依靠垃圾分类指导员进行二次分拣。对此.有专家和环保人士指出.垃圾分类工作进展缓慢.民众参与意识、垃圾分类的相关设施都亟需改进。只有政府、社会和民众的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才能有效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垃圾 垃圾箱 民众参与意识 垃圾分类 拷问 分类工作 数据显示 共同参与
原文传递
“恶法”的矫正: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平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21,共3页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以及民众参与意识的增强,当前立法中所反映出来的主要矛盾不再是空白领域急需法律调整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已制定法律的“落地”,使之更符合实际、更具有可...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以及民众参与意识的增强,当前立法中所反映出来的主要矛盾不再是空白领域急需法律调整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已制定法律的“落地”,使之更符合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立法的重心开始从强调新法的创制转向立、改、废并举,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学者指出我国立法进入了“后立法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对立法者而言,更多的不是去创制新法,而是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反思和考察,并根据其运行情况,对不适应的内容加以矫正。而对既有法律的矫正离不开立法后评估这项基础性的工作。立法后评估是近年来立法工作中流行的一个高频词,但目前立法后评估在我国是实践先行的制度创新,其在国内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对于什么是立法后评估,国内学界和实务界都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 矫正 立法后评估 恶法 民众参与意识 法律调整
原文传递
公共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竹立家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公共行政学 公共管理 公共利益 公共价值 民众参与意识
原文传递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噪声”及其消解
8
《公安研究》 2014年第2期93-93,共1页
武忠远、程广鑫在《理论导刊》2013年第9期撰文认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在实践中已探索了三十余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足。从“技术——过程——目的”三个层面建构并剖析我国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基本流程,发现存在诸如定性... 武忠远、程广鑫在《理论导刊》2013年第9期撰文认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在实践中已探索了三十余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足。从“技术——过程——目的”三个层面建构并剖析我国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基本流程,发现存在诸如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应用尚欠整合、评估主体单一、民众参与意识淡薄、地方政府治理与绩效评估脱节等影响评估的因素。为此,应从推进绩效评估制度化、评估指标科学化、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结果运用合理化等方面入手,消解影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干扰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绩效评估 消解 噪声 《理论导刊》 民众参与意识 地方政府治理 主体多元化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