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眼阿义的摇篮:造就“反革命”的虐囚传统与舆论环境——兼谈民众启蒙的革命属性
1
作者 汪注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4-37,共4页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当中,红眼阿义的暴戾行径衬托出革命者的坚贞不屈。事实上,阿义凌虐夏瑜的罪行既是虐囚传统发挥效力的明证,同时也是民间舆论所允许和默认的结果。对于阿义来说,残忍对待身陷囹圄的革命者实属职责所在和渔利之道...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当中,红眼阿义的暴戾行径衬托出革命者的坚贞不屈。事实上,阿义凌虐夏瑜的罪行既是虐囚传统发挥效力的明证,同时也是民间舆论所允许和默认的结果。对于阿义来说,残忍对待身陷囹圄的革命者实属职责所在和渔利之道;对于大众而言,将一心造反的革命者交给阿义来惩处乃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当然之举。在虐囚传统和民间舆论的共谋下,革命者无谓牺牲。阿义之流的出现,昭示着革命者必须先从清除反人道的文化基因和广泛的社会宣传入手,将民众启蒙视为革命的前提来加以完成,从而摧毁专制体系的文化渊源和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虐囚传统 民间舆论 民众启蒙
下载PDF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众启蒙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晓虹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3-69,共7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启蒙思想家们在民族危机日益紧迫的背景下,超越了物质和政治层面改革的局限,提出了人的近代化问题。他们对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大力批判,并以西方国民为范本,塑造了具有崭新理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启蒙思想家们在民族危机日益紧迫的背景下,超越了物质和政治层面改革的局限,提出了人的近代化问题。他们对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大力批判,并以西方国民为范本,塑造了具有崭新理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新国民形象。为了实现自己的"新民"理想,启蒙思想家们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各种启蒙民众的途径和方法,为近代中国的民众启蒙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民众启蒙思想 严复 梁启超
下载PDF
新视角下的义和团与近代民众启蒙研究
3
作者 孙俊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1年第3期69-70,共2页
2010年11月20日,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历史学学会、天津市档案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义和团与近代民众启蒙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市档案馆召开,市社联党组书记李家祥教授、
关键词 会议综述 义和团 近代民众启蒙 天津
原文传递
民间语境下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与启蒙——以太行山文书中“抗日三字经”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延军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8-44,共7页
"抗日三字经"是邯郸学院太行山文书中心所藏的一件以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献,它以通俗易懂的"三字经"民间杂字方式,为广大民众系统讲述了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历史与现实逻辑,可效仿学习的民... "抗日三字经"是邯郸学院太行山文书中心所藏的一件以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献,它以通俗易懂的"三字经"民间杂字方式,为广大民众系统讲述了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历史与现实逻辑,可效仿学习的民主模式,争取民主斗争的方式方法,以及当下急需付诸实施的具体行动与步骤,是当时华北抗日根据地冬学教育动员类扫盲普及读物。这种深入浅出的民间讲述方式,生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保障广大民众利益,实现民主权力,建设根据地民主政权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启蒙工作,完美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宪政的系列思想,对唤醒广大民众民主意识,推动乡村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打击汉奸顽固派专制势力,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均起到重要历史作用。同时为中华民族的民主政治探索与实践,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文书 抗日三字经 抗日民主政权 民众启蒙 教育动员
下载PDF
理想的民间体认——顾颉刚妙峰山考察的思路问题
5
作者 朱洪涛 《文化遗产》 CSSCI 2016年第6期103-110,共8页
顾颉刚的妙峰山考察有其特有思路,这体现在顾颉刚用同情正面的眼光观察民众,使得《妙峰山的香会》这一文本材料尽管丰富多样,然而作者的民众观则显得颇为浪漫。本文将顾颉刚的这一文本与奉宽、金禅雨、金勋、孙伏园等同类文本进行对读,... 顾颉刚的妙峰山考察有其特有思路,这体现在顾颉刚用同情正面的眼光观察民众,使得《妙峰山的香会》这一文本材料尽管丰富多样,然而作者的民众观则显得颇为浪漫。本文将顾颉刚的这一文本与奉宽、金禅雨、金勋、孙伏园等同类文本进行对读,揭示顾颉刚之所以不对民众痛下批评,反而大力赞扬民众的新鲜活力,并不是他没有看到民间藏垢纳污的一面,主要是囿于民众的知识水平还不便对之进行否定,免得民众对知识心生恶感,后续的启蒙无法进展。也反映顾颉刚眼光向下的心态、建立民众文化的目标。顾颉刚这种思路同时也是当时"到民间去"的社会思潮在学术上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妙峰山 到民间去 民众启蒙
下载PDF
《醒俗画报》启蒙民众的图像尝试
6
作者 王海 柴归 《中国编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8-92,共5页
启蒙报刊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崛起,以图像形式为主的画报受到不识字的底层民众的欢迎。作为晚清图像画报的典型,《醒俗画报》的办刊实践将启蒙民众的理念通过图像表现出来,利用人物画像、科学知识、讽画、小说和新闻画等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形... 启蒙报刊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崛起,以图像形式为主的画报受到不识字的底层民众的欢迎。作为晚清图像画报的典型,《醒俗画报》的办刊实践将启蒙民众的理念通过图像表现出来,利用人物画像、科学知识、讽画、小说和新闻画等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形势,革除陋习,提倡新风尚,以达到“醒俗”的宗旨。研究《醒俗画报》及其图像启蒙民众的报刊活动,可以从中管窥早期中国报业的特点并对启蒙运动进行批判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报 《醒俗画报》 启蒙民众 图像尝试
原文传递
从启蒙到规训:近代阅报社教化功能的演变
7
作者 彭冉 朱煜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59,154,共6页
阅报社是中国近代出现的一种公益性阅报场所。从晚清至民国,阅报社的启蒙话语逐渐式微,其政治功能不断显现。清末民初的阅报社以启蒙民众为旨归,通过陈设报纸、讲报和宣讲以及附设半日学堂、半夜学堂,以教化民众。作为主要面向基层民众... 阅报社是中国近代出现的一种公益性阅报场所。从晚清至民国,阅报社的启蒙话语逐渐式微,其政治功能不断显现。清末民初的阅报社以启蒙民众为旨归,通过陈设报纸、讲报和宣讲以及附设半日学堂、半夜学堂,以教化民众。作为主要面向基层民众的公共阅读设施,阅报社将阅读空间嵌入生活空间,为民众提供阅读的渠道和场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通过向阅报社提供官定读物、掌控人事、建构教育空间等,将其演变为政治教育的物理空间。阅报社教化功能从启蒙到规训的嬗递,反映了民众阅读活动逐渐被政治化的历程,揭示了社会各方对民众阅读认识的不断演进,以及国民政府企图控制和规训民众阅读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报社 民众阅读 民众启蒙 政治规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