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丝》的民众立场及其建构
1
作者 陈树萍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0年第1期72-79,共8页
《语丝》的暴得大名得益于它的独立批判意识,这在它与《现代评论》的论战中得到了充分彰显。在与《现代评论》的论战过程中,《语丝》建构了民众立场,而这正是现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人格的体现。《语丝》的民众立场与《现代评论》的政府... 《语丝》的暴得大名得益于它的独立批判意识,这在它与《现代评论》的论战中得到了充分彰显。在与《现代评论》的论战过程中,《语丝》建构了民众立场,而这正是现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人格的体现。《语丝》的民众立场与《现代评论》的政府诤友立场呈现出明显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丝》 民众立场 独立批判
下载PDF
民众立场上的旧戏观--周作人论
2
作者 周登宇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6-88,共3页
周作人对旧戏的态度经历了三个时期 :大力批判期、提倡改良期、竭力弘扬期。其中贯串着民众立场这条线 ,本文分别对以此为线的这三个时期进行探讨。
关键词 周作人 民众立场 旧戏观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民俗研究的民众立场--一种超越民俗学的视角 被引量:5
3
作者 邓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伴随着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建立的现代中国民俗研究,与不同阶段的中国社会相适应,也经历了从思想利剑、边地画笔到体现人民主体的人民之学,再到夯实整个国家文化基础的民族基石、护持民族自信的文化之盾的转变。尽管在不同的时代语境... 伴随着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建立的现代中国民俗研究,与不同阶段的中国社会相适应,也经历了从思想利剑、边地画笔到体现人民主体的人民之学,再到夯实整个国家文化基础的民族基石、护持民族自信的文化之盾的转变。尽管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民俗研究的具体角色略有差异,但是民俗研究始终将民众作为自己的学术之源,以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由民众所构成的中国社会现实作为自己主要的观察对象、资料来源和学科基础,从而成为影响整个国家基础文化的重要学科,并在应对西方文化冲击下为中国社会坚守自己的文化底色和文化之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研究 民俗学 社会之学 民众立场
下载PDF
回族民间教育的民众立场及其话语系统研究
4
作者 李金艳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6-199,共4页
民间教育是与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系统相对的原初性教育样态,在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民间教育比制度化教育的社会比重高,原因是少数民族社会较少遭遇"学在官府"的政策垄断格局,以回族民间教育为表率的普通民众享有非正规的民... 民间教育是与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系统相对的原初性教育样态,在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民间教育比制度化教育的社会比重高,原因是少数民族社会较少遭遇"学在官府"的政策垄断格局,以回族民间教育为表率的普通民众享有非正规的民间教育没有停止过,针对回族民间教育的研究大多围绕变革发展之路,探讨少数民族民间教育的现代化对接,本文试图从民众立场及其话语运行系统分析回族民间教育的立身之本,反思当代研究对民间教育的功能性偏见,揭示了少数民族民间教育创造族人享用自身教育生活与教育智慧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民间 民间教育 民众立场 话语系统 信仰立学
原文传递
民众立场与民俗的博物馆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多 《艺术与民俗》 2019年第2期50-55,共6页
随着21世纪中国社会民俗文化复兴的思潮涌动,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被视为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从而被遗产化。在民俗遗产化的实践中,民俗的博物馆化是重要手段。既有的民俗博物馆大多是建立在专家观点基础上的传统文博模式,将民俗的遗产化... 随着21世纪中国社会民俗文化复兴的思潮涌动,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被视为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从而被遗产化。在民俗遗产化的实践中,民俗的博物馆化是重要手段。既有的民俗博物馆大多是建立在专家观点基础上的传统文博模式,将民俗的遗产化简单归结为物化的"民俗文物",在博物馆策展过程中通常没有吸纳社区中民俗持有者的参与。站在民众立场上重新审视民俗文物概念支配下的民俗博物馆,会发现传统文物思维体现的是专家、精英的立场与趣味,这样的理念未必适合民俗博物馆的发展需求。未来的民俗博物馆化实践,应更多地将评判、选择、展示、鉴赏民俗的话语权交还给特定社区、群体及个人,将民众视为民俗博物馆化实践的主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物 民众立场 遗产化 博物馆化 民俗博物馆
原文传递
贾平凹谈民族文学的世界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韦建国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3-57,共5页
无论从何种角度或是运用何种评判标准来看贾平凹,他都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重量级人物。他认为“越有民族性地方性越有世界性,这话说对了一半”,并在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世界性与现代性等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他针对当代文学发展现状重... 无论从何种角度或是运用何种评判标准来看贾平凹,他都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重量级人物。他认为“越有民族性地方性越有世界性,这话说对了一半”,并在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世界性与现代性等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他针对当代文学发展现状重提现实主义创作基本准则用心良苦,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性 世界性 民众立场 使命感 为现实作记录
下载PDF
类型建设中职业教育宣传的“新定位”及其实现 被引量:1
7
作者 叶萍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41-45,共5页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确立目标和彰显特色是当前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做好宣传工作则会在促进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认知和明晰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类型教育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宣传工作要体现新定位,一是以公益性...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确立目标和彰显特色是当前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做好宣传工作则会在促进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认知和明晰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类型教育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宣传工作要体现新定位,一是以公益性超越局部利益为宣传视角,二是整合性提升宣传效益,三是以民众立场实现"面向人人"的宣传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宣传 类型特色 公益性 整合性 民众立场
下载PDF
顾颉刚与早期中国民俗学——兼评《顾颉刚民俗论文集》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向振 《民间文化论坛》 2013年第4期94-100,共7页
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以其"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观及其"古史辨"运动蜚声海内外。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顾颉刚先生在治史的同时,还兼顾其他包括民间文学、民俗学、历史地理学在内的多学科研究,其中他有关... 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以其"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观及其"古史辨"运动蜚声海内外。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顾颉刚先生在治史的同时,还兼顾其他包括民间文学、民俗学、历史地理学在内的多学科研究,其中他有关民众生活文化的著述,实际上成为中国早期现代民俗学的发轫之作。《顾颉刚民俗论文集》收录了顾先生在这一时期关于民俗学的相关研究。纵览全书我们不难发现,顾先生对民俗学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其开拓了民俗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视野,更因其在研究中秉承民众立场和社会事实的理念,为后世学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论意义,而关注顾颉刚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顾颉刚先生治学理念和民俗学思想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早期民俗学 《顾颉刚民俗论文集》 民众立场 社会事实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民族体育文化观——以西部游牧民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焦玉娥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47,共4页
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和边界出发,从西部游牧民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入手,在寻找民众意识和底层立场的过程中,归结到了社会学"框架"理论阐述出的对社会成员心灵结构解析的认知。借助国内外学者民族志研究的经典成果... 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和边界出发,从西部游牧民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入手,在寻找民众意识和底层立场的过程中,归结到了社会学"框架"理论阐述出的对社会成员心灵结构解析的认知。借助国内外学者民族志研究的经典成果,铺垫了民族志方法的研究背景,描述了西部游牧民族地区典型的体育竞技运动项目景观,以及蕴含在其中、联系在一起的强大文化精神。由此,西部游牧民族地区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观念逐渐清晰了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环境 生产生活方式 民众意识和底层立场 框架 民族体育文化观
下载PDF
马克思“公共民生”论纲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志山 《观察与思考》 2018年第11期17-24,共8页
公共民生是民生与公共性的一个合称,意味着民生对公共性建设的依赖和公共性建设的民生化取向。从公共性视角考察民生问题,也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虽然没有系统地讨论过公共民生问题,但在贯穿其一生的理论著述中,包含... 公共民生是民生与公共性的一个合称,意味着民生对公共性建设的依赖和公共性建设的民生化取向。从公共性视角考察民生问题,也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虽然没有系统地讨论过公共民生问题,但在贯穿其一生的理论著述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公共民生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相比,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众化立场。如果说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代表了马克思那个时代最广泛、最基本、最真实的公共民生诉求,那么,加强公共性建设,构筑由公共经济、公共政治、公共文化和公共生态等组成的公共民生体系,是当代中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公共性 民众立场 公共民生体系
下载PDF
李大钊与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运动
11
作者 樊小玲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5,共11页
李大钊借鉴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运动的经验,率先号召青年有志之士到农村去,其立场和主张为寻找、发掘中国现代民间文学指明了方向。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将民间文艺与社会革命相联系,吸收利用民间文艺作为启发民众思想... 李大钊借鉴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运动的经验,率先号召青年有志之士到农村去,其立场和主张为寻找、发掘中国现代民间文学指明了方向。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将民间文艺与社会革命相联系,吸收利用民间文艺作为启发民众思想觉悟、激发革命斗志的有力武器;将民间视作承担社会革命思想的场所,通过政治启蒙积聚民众的革命力量,实现社会革命的理想。这一思想也被后辈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与发扬,成为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文艺发展的重要战略。因此,与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相比,中国民间文学的发展道路独具特色。梳理李大钊与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运动之关系,有助于推进对李大钊及其思想的深入研究,增进对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历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到民间去” 民众立场 民间文艺 文化自觉
原文传递
实践的主体性解释模式批判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森林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17,共6页
上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其中论文、专著的数量之大是引人注目的 ,而学术观点的丰富、多变也同样是引人注目的。可以说 ,这是一个探索的时期 ,也是一个变化的时期。所谓“变化” ,其涵义是 ... 上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其中论文、专著的数量之大是引人注目的 ,而学术观点的丰富、多变也同样是引人注目的。可以说 ,这是一个探索的时期 ,也是一个变化的时期。所谓“变化” ,其涵义是 :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化”的诉求 ,改变了既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面貌 ,增强了研究者的个体化倾向 ,导致了问题和研究范式的转变。如果说 ,既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往往是“经典→问题”的模式 ,那么 ,90年代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则更多地采取“问题→现代西方哲学 (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中介性工具→经典”的方法。这种变化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域、问题及论证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以致某些论著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边界不像它应该有的那样清晰。这既有着逻辑的和现实的深刻根源 ,也是探索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对这种转变的功过作出客观的评价似乎还为时尚早 ,但及时地反思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却是必要而意义深远的。这种反思能使我们更加清晰、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 ,同时也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种方式。有鉴于此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研究》杂志社分别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召开“唯物史观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观 个体主义 民众立场 主体性解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