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俗文化圈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华文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40,共2页
民俗文化圈既是一个民俗问题 ,也是一个文化问题 ,同时 ,又是一个从未有人涉及过的现实问题。民俗文化圈的界定和在理论上予以建构 ,不仅对民俗文化理论框架的建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区域认同和族群关系认同以及... 民俗文化圈既是一个民俗问题 ,也是一个文化问题 ,同时 ,又是一个从未有人涉及过的现实问题。民俗文化圈的界定和在理论上予以建构 ,不仅对民俗文化理论框架的建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区域认同和族群关系认同以及区域文化格局和族群文化特征的研究 ,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传承 稳定性 民俗文化 理论 区域认同 文化功能 族群关系认同 区域文化格局 族群文化
下载PDF
试论青海藏传佛教民俗文化圈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唐仲山 《青藏高原论坛》 2013年第2期15-17,共3页
藏传佛教在青海的传播与复兴,实现了藏传佛教对诸如藏族、蒙古族、土族和汉族等世居民族的宗教文化整合,加强了民族关系,构筑了稳定而和谐的社会局面。藏传佛教文化在信众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的深入渗透,造就了以信仰为主题的多层次多角... 藏传佛教在青海的传播与复兴,实现了藏传佛教对诸如藏族、蒙古族、土族和汉族等世居民族的宗教文化整合,加强了民族关系,构筑了稳定而和谐的社会局面。藏传佛教文化在信众世俗生活与宗教生活的深入渗透,造就了以信仰为主题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文化模式,并最终形成藏族、蒙古族、土族和汉族的在同一信仰下的藏传佛教民俗文化圈。藏传佛教民俗文化圈的历史形成和现实存在,成为模塑和刻画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模式,深刻影响着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藏传佛教 民俗文化 特征
下载PDF
民俗文化圈与元杂剧中民俗趋同现象
3
作者 彭栓红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28,共4页
元杂剧中民俗元素出现频率较高的往往是各个民族认同的文化;反之,出现率低。元杂剧所反映的民俗文化有很大相似性,具备多民族共同的审美接受心理,这是与元代多民族杂处、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环境相适应的,为了争取更广的观众群体的民俗... 元杂剧中民俗元素出现频率较高的往往是各个民族认同的文化;反之,出现率低。元杂剧所反映的民俗文化有很大相似性,具备多民族共同的审美接受心理,这是与元代多民族杂处、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环境相适应的,为了争取更广的观众群体的民俗文化认同而采取的策略。这种增强民俗认同的策略就是在体现个性民俗的同时,不忘彰显共性民俗文化,充分考虑民族的、地域的民俗文化圈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民俗 民俗文化 民族 地域
下载PDF
论青藏高原三大民俗文化圈的互动与共享——以青海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儒道民俗文化圈为研究重心
4
作者 鄂崇荣 《青藏高原论坛》 2014年第1期26-33,共8页
民俗文化圈是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多民族共有的文化空间。本文以青海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儒释道民俗文化圈为研究重心,梳理和分析了各民俗文化圈间排斥、互渗、共享、共融等关系。
关键词 青海 民俗文化 互动 共享
下载PDF
天葬民俗文化圈的形成及特征表现 被引量:3
5
作者 贺立博 朱普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9-83,共5页
天葬是青藏高原上独有的丧葬方式,它的地域分布极为广泛。因而形成了一种"凡有藏族处,皆有天葬存"的文化现象。本文运用人类学的文化圈理论,对天葬这种民俗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天葬民俗文化圈的概念。
关键词 文化 民俗文化 天葬
下载PDF
泰北民俗文化圈初探
6
作者 段雨辰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第6期1-3,共3页
在泰国一国之内,由于民族文化成分和地域环境的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民俗文化圈。泰国北部地区因受到特殊地域环境和众多民族的影响,在国内形成了一个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圈。本文将运用人类学的文化圈理论,提出泰北民俗文化圈的... 在泰国一国之内,由于民族文化成分和地域环境的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民俗文化圈。泰国北部地区因受到特殊地域环境和众多民族的影响,在国内形成了一个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圈。本文将运用人类学的文化圈理论,提出泰北民俗文化圈的概念,并对其进行浅析和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泰国北部 文化 民俗文化
下载PDF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宫词重心在中唐的偏移
7
作者 刘航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S2期65-70,共6页
尽管宫词自齐梁即已有之 ,但题材一直相当狭隘 ,仅被用来抒发宫女后妃的幽怨。直到中唐 ,宫词的主题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形成抒发怨情与描写宫闱内幕两类主题双峰并峙的局面。这种巨变与中唐怀旧的时代心理有直接关系。安史之乱后 ,... 尽管宫词自齐梁即已有之 ,但题材一直相当狭隘 ,仅被用来抒发宫女后妃的幽怨。直到中唐 ,宫词的主题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形成抒发怨情与描写宫闱内幕两类主题双峰并峙的局面。这种巨变与中唐怀旧的时代心理有直接关系。安史之乱后 ,在怀旧心理的驱使下 ,开、天遗事广泛流传 ,并扩展到宫词创作之中 ,对宫词写作重心的转移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王建的作品就是一个显例。宫词的革新还给诗坛带来了另一个启示 ,即 :用联章体的形式揭示某一民俗圈的独特风貌 ,以求得诗歌的新奇感。这也正是当时求新求怪的诗歌美学追求的表现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词 主题 联章体 民俗圈
下载PDF
本土民间文化的诗意想象与学理建构---《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圈研究》述 评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家胜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4-197,164,共5页
浪漫主义民俗学的传统是以本土民间文化的诗意想象来建构国家/民族文化认同的,兼具现实精神和浪漫气质的赵宗福先生的新著力作《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圈研究》无疑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彰显出鲜明而独到的中国气派和地域风格。多元民... 浪漫主义民俗学的传统是以本土民间文化的诗意想象来建构国家/民族文化认同的,兼具现实精神和浪漫气质的赵宗福先生的新著力作《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圈研究》无疑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彰显出鲜明而独到的中国气派和地域风格。多元民俗文化的碰撞、交融、吸纳、互补,形成了青海高原独有的"另类"文化特质。对这一"异质"文化现象的研究,标志着有着广袤的国际国内学术视野的地方民俗学者在这条康庄大道上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宗福 青海 多元 民俗文化
原文传递
酒神精神在土家族摆手舞中的魔咒表象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亭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09,共2页
土家族人民生息于被称之为“中国原始文化的沉积地带”的武陵山区.是一个洞溪相连、林木繁茂的高山大川地带.整个区域呈现“山地构造形态”。受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形成了至今仍保存完整的原始的土家族民俗文化圈。... 土家族人民生息于被称之为“中国原始文化的沉积地带”的武陵山区.是一个洞溪相连、林木繁茂的高山大川地带.整个区域呈现“山地构造形态”。受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形成了至今仍保存完整的原始的土家族民俗文化圈。在这一民俗文化圈中.潜藏着深厚、古老且被文化界、学术界广泛发掘与研究整理的土家文化。本文从土家族民俗文化圈中积淀的歌舞艺术.也是一种独有且原始的艺术形式即土家族摆手舞着手进行研究.并透过这一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摆手舞中潜藏的强劲且雄健的生命意志的探究过程.从而为土家族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摆手舞 酒神精神 民俗文化 表象 原始文化 武陵山区 社会环境
下载PDF
立足本省,办出特色,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青海民族研究》公开发行2周年座谈会侧记
10
作者 魏新春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2年第1期1-5,共5页
在《青海民族研究》公开发行2周年之际,为总结经验,提高刊物质量和办刊水平,编辑部于1991年11月21—22,邀请长期从事民族研究,民族教育的专家、教授和民族工作者举行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张学忠(民院党委副书记);卓玛才旦(民院副院... 在《青海民族研究》公开发行2周年之际,为总结经验,提高刊物质量和办刊水平,编辑部于1991年11月21—22,邀请长期从事民族研究,民族教育的专家、教授和民族工作者举行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张学忠(民院党委副书记);卓玛才旦(民院副院长);马诚(民院前任院长,本刊审读员);李文实(教授);胡安良(教授、民院中文系主任);咎登龙(民院宣传部部长);许英国(副教授、本刊审读员);格明多杰(讲师、民院少语系主任);李继华(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族研究 民院 办出特色 座谈会 公开发行 两个文明建设 民族教育 民俗文化 民族问题 办刊水平
下载PDF
福建连江品石岩蛇神庙考察记
11
作者 林蔚文 陈兆善 《南方文物》 199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at he got rich folk custom data when he investigated the snake& God Temple, pin shi yan, Lianjia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And it discussed about timesof the snake & God Temple and c...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at he got rich folk custom data when he investigated the snake& God Temple, pin shi yan, Lianjia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And it discussed about timesof the snake & God Temple and character both snake & God etc. 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the discovery of the snake & God Temple is a new reward of the folk custom research, whichworships the snake in Fujian province. And author found a new strong evidence for "worshipthe snake folk custom cultural ring" in Minjiang River Valley, which he earliest put forwardthe 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连江 品石 蛇王庙 闽中地区 闽江流域 塑像 连江县 民俗文化 祖先崇拜 民间传说
下载PDF
美在民间──谈民间蜡染艺术
12
作者 孙晓芳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蜡染艺术 民间美术 蜡染工艺 图案 印染术 苗族妇女 西南少数民族 民族风情 民俗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
下载PDF
开拓唐代文化史研究新生面的力作——读《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
13
作者 李斌城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3-165,共3页
开拓唐代文化史研究新生面的力作——读《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李斌城精神文明,是一个民族和时代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受当时经济发展状态制约,同时又对它起促进或阻滞作用。中国历史上的精神文明,是一个值得探... 开拓唐代文化史研究新生面的力作——读《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李斌城精神文明,是一个民族和时代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受当时经济发展状态制约,同时又对它起促进或阻滞作用。中国历史上的精神文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程蔷、董乃斌合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 唐代文化史 唐帝国 民俗圈 唐代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民俗 神灵崇拜 民俗文化 民俗 新生
原文传递
徽州民俗与徽州方言 被引量:20
14
作者 赵日新 《民俗研究》 1997年第3期78-80,85,共4页
O、地域、语言(方言)、民俗文化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地域的特征(包括自然地貌特征、历史行政区划等)往往蕴涵着语言或方言的、民俗文化的某些共性.生活在同一个相对稳定、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习性、社会心理往... O、地域、语言(方言)、民俗文化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地域的特征(包括自然地貌特征、历史行政区划等)往往蕴涵着语言或方言的、民俗文化的某些共性.生活在同一个相对稳定、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习性、社会心理往往大同小异,这是特定区域内语言(方言).民俗文化“趋同”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前提.方言在地域上的区别往往能反映不同地方民俗文化之间的差异,一般来说,操同一种方言的人,他们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都有其一致之处.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特定的地理区域、特定的历史行政区划、特定的方言区和特定的民俗文化圈经常是重合或部分重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方言 委婉语 民俗文化 禁忌语 历史行政区划 民俗事象 地方民俗文化 吉祥语 中原衣冠 民族共同语
原文传递
著名学者评《山东省志·民俗志》(二)
15
作者 乌丙安 柯杨 陈勤建 《民俗研究》 1998年第4期99-101,共3页
简评《山东省志·民俗志》 乌丙安 1998年8月初盛夏,从青岛海洋民俗文化学术会议上返回辽宁沈阳后,第一件事就是利用暑假刚刚开始的几天,通读了新得到的《山东省志·民俗志》一书。读后合卷,顿觉长了很多知识。才发现... 简评《山东省志·民俗志》 乌丙安 1998年8月初盛夏,从青岛海洋民俗文化学术会议上返回辽宁沈阳后,第一件事就是利用暑假刚刚开始的几天,通读了新得到的《山东省志·民俗志》一书。读后合卷,顿觉长了很多知识。才发现齐鲁文化的根原来有如此厚实的传统民俗文化积层。同时,由于多年来在东北民俗文化圈中较多地关注了山东移民文化对关外原住民深刻影响的事象,所以读起来别有一番亲切感和贴近感。甚至从关外地域文化的视角出发,颇有一些寻“根”的感受。 众所周知,民俗志的建立是民俗学的前提条件,民俗志也是民俗学发展的基础。我作为民俗学专业研究者,除了靠自身从事田野作业,以民俗志的方法客观地采集民族的、地方的民俗资料,做我研究民俗理论的第一手实证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民俗学会 著名学者 田野作业 传统民俗 民俗文化 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 生活文化 叙事原则
原文传递
客家民俗文化美初探——从桂东南客家说起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会资 《民族艺术》 1993年第2期56-75,共20页
自从洪秀全、刘永福、孙中山等一代又一代客家先贤崛起于南方之时起,海内外专家学者就非常重视客家人;如今改革开放的浪潮在东南沿海地区冲天涌起并与亚太地区“四小龙”勾联追逐之时,海内外专家学者再次将探究的目光投向客家人。在广西... 自从洪秀全、刘永福、孙中山等一代又一代客家先贤崛起于南方之时起,海内外专家学者就非常重视客家人;如今改革开放的浪潮在东南沿海地区冲天涌起并与亚太地区“四小龙”勾联追逐之时,海内外专家学者再次将探究的目光投向客家人。在广西,桂东南的客家人也格外引人注目。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们从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多学科多角度作过研究,都认为客家人是中国汉民族的一个特殊民系,特别勤劳、勇敢、机智、耐苦、节俭,慷慨、耿直、团结,富有革命精神、开拓情神和爱国家爱民族的精神。这些特别突出的精神美、人格美,行为美和人智之美是怎样形成的呢?我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人 桂东南 民俗文化 客家民俗 客家源流 客家话 玉林地区 文化美学 客家方言 博白县
原文传递
《民俗文化学》
17
作者 闵讯 《民俗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民俗文化学 民俗文化 精神民俗 传统文化 物质民俗 特征和功能 民俗 陈华文 范式 娱乐
原文传递
比较民俗学的崭新篇章——评《千里同风录》
18
作者 乌丙安 《民俗研究》 1989年第1期96-98,共3页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在比较民俗学的微观研究领域中是千真万确的。研究者们常常在地域民俗的相互比较中,找到大量风俗的变异现象,用来探索民俗文化发展流变的轨迹。但是,这种变异现象,在民俗传承的宏观领域中,又常常受...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在比较民俗学的微观研究领域中是千真万确的。研究者们常常在地域民俗的相互比较中,找到大量风俗的变异现象,用来探索民俗文化发展流变的轨迹。但是,这种变异现象,在民俗传承的宏观领域中,又常常受到历史文化源流的制约,形成大量同源、同形态、同意义的民俗,成为民俗流变的根基。从广泛的民俗文化圈观察,同质民俗是基础,多种变异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民俗 比较研究 民俗流变 民俗文化 中日文化交流 中日两国 民俗传承 变异现象 文化源流 作者
原文传递
符号学视野下的土家族文化展演
19
作者 杨亭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2-273,共2页
关键词 土家族文化 符号学 民俗文化 展演 渝东南地区 武陵山区 原始文化 社会条件
原文传递
从陕西民间剪纸艺术谈艺人的文化素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学芹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16-24,共9页
当我们欣赏巧夺天工的民间剪纸和其它民间美术作品时,知晓它就是出自乡村那些目不识丁的老婆婆们之手,便不胜惊讶:“没有文化的人怎么会有如此美好的艺术创作呢?”我自己也迷惑不解。譬如,没有一位专业画家的艺术成就,不是与他的文化素... 当我们欣赏巧夺天工的民间剪纸和其它民间美术作品时,知晓它就是出自乡村那些目不识丁的老婆婆们之手,便不胜惊讶:“没有文化的人怎么会有如此美好的艺术创作呢?”我自己也迷惑不解。譬如,没有一位专业画家的艺术成就,不是与他的文化素养成比例的。而文化素养,往往是艺术家获得灵感、不断进行创造的动因之一。它可启动和强化艺术家的联想、通感的心理功能,使之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它可将艺术家的构思引向深入,使人的审美体验得到升华;它可给艺术家的天赋才华增羽添翼。一个文化单薄、贫乏的人,艺术生命是很难长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剪纸艺术 文化素养 艺人 民俗文化 民间美术 婆婆 纱灯 香包 艺术家 美术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