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民俗小说的叙事类型 被引量:4
1
作者 鲍焕然 《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48-50,共3页
现代民俗小说以民俗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并将其与文学的具体性、情感性、审美性特征相结合,从而对人类的生命过程提供最充分的形象化的解释。现代民俗小说作家解释民俗生活世界的叙事类型包括异地追忆怀旧型、民间体验采风型和综合历史... 现代民俗小说以民俗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并将其与文学的具体性、情感性、审美性特征相结合,从而对人类的生命过程提供最充分的形象化的解释。现代民俗小说作家解释民俗生活世界的叙事类型包括异地追忆怀旧型、民间体验采风型和综合历史方志型;同时他们对民俗内容的表现又分别采取了多方位全景式的叙述、以民情民性为主的叙述和以民俗事像为主的叙述等几种不同的叙述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民俗小说 叙事类型 叙述角度
下载PDF
略论现代民俗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及表现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鲍焕然 《理论月刊》 2004年第5期129-131,共3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分布在不同地域、不同阶段和不同流派的现代民俗小说作家在各自的文化意识和小说文本中流露出不同倾向的创作心态,包括文化选择心态、社会功利心态、人性观照心态和文体探索心态。这些创作心态又在民俗小说创作中衍...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分布在不同地域、不同阶段和不同流派的现代民俗小说作家在各自的文化意识和小说文本中流露出不同倾向的创作心态,包括文化选择心态、社会功利心态、人性观照心态和文体探索心态。这些创作心态又在民俗小说创作中衍生出不同的表现方法,即浪漫抒情方法、现实批判方法、诗化写实方法、文化透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民俗小说 作家 创作心态 表现方法
下载PDF
肖江虹民俗小说的三重世界——论肖江虹的“民俗三部曲” 被引量:1
3
作者 尤作勇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50-153,共4页
肖江虹民俗小说创作的深层叙事结构是自然世界、生命世界和都市世界的三元纠缠,而非乡村世界和都市世界的二元对立。肖江虹的民俗小说创作展现出鲜明的生命本位意识。肖江虹民俗小说创作中生命世界的建构一方面依赖于对自然世界的不断超... 肖江虹民俗小说创作的深层叙事结构是自然世界、生命世界和都市世界的三元纠缠,而非乡村世界和都市世界的二元对立。肖江虹的民俗小说创作展现出鲜明的生命本位意识。肖江虹民俗小说创作中生命世界的建构一方面依赖于对自然世界的不断超越,一方面依赖于同都市世界的不断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江虹 民俗小说 自然世界 生命世界 都市世界
下载PDF
论冯骥才民俗小说的现代主义与民族保护主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宁衡山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9-51,共3页
在新时期文学猛然敞开大门迎接陌生的外界各色文学思潮时,冯骥才的民俗小说也自然被评论家们有理有据地归为寻根文学的一支。通过解读他的小说,不但可以揭示其小说创作思想中的现代主义与民族文化保护主义矛盾统一的原因,还能梳理其小... 在新时期文学猛然敞开大门迎接陌生的外界各色文学思潮时,冯骥才的民俗小说也自然被评论家们有理有据地归为寻根文学的一支。通过解读他的小说,不但可以揭示其小说创作思想中的现代主义与民族文化保护主义矛盾统一的原因,还能梳理其小说创作思想中的现代主义与民族文化保护主义矛盾统一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骥才 创作风格 忧患意识 民俗小说
下载PDF
现代民俗小说风格类型简论
5
作者 鲍焕然 《写作》 2012年第6期13-14,共2页
现代民俗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自觉表现民俗内容的小说创作倾向的聚合。它与古典小说对民俗的客观化或“原生态”描写全然不同。一方面,现代民俗小说有着自觉追求民俗学价值的创作意识,其中一些“地方色彩至为浓郁的作品,往往具有... 现代民俗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自觉表现民俗内容的小说创作倾向的聚合。它与古典小说对民俗的客观化或“原生态”描写全然不同。一方面,现代民俗小说有着自觉追求民俗学价值的创作意识,其中一些“地方色彩至为浓郁的作品,往往具有民俗学的价值,可作民俗学者的参考。”李劫人的“大河小说”就曾被郭沫若称为“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民俗小说 风格类型 民俗学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史 简论 《华阳国志》 创作倾向 古典小说
下载PDF
现代民俗小说之成因 被引量:2
6
作者 鲍焕然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2-56,共5页
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民俗与小说结缘这一文学现象 ,2 0世纪的文学史研究在不同历史阶段或从不同角度将其称为“乡土文学”、“地域文学”、“田园小说”、“乡镇小说”、“农村题材小说”等。本文认为 ,“现代民俗小说”作为一... 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民俗与小说结缘这一文学现象 ,2 0世纪的文学史研究在不同历史阶段或从不同角度将其称为“乡土文学”、“地域文学”、“田园小说”、“乡镇小说”、“农村题材小说”等。本文认为 ,“现代民俗小说”作为一个创作倾向术语 ,可以概括民俗与小说结缘这一文学现象 ,可以涵盖上述不同时期的不同称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中国 现代民俗小说 成因分析 民俗生活
下载PDF
现代民俗小说的主题与审美风格
7
作者 高思新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4期66-68,共3页
日常的生活世界”既是民俗事象展开的舞台 ,也是小说言说的主要对象。在“生活世界”这一共同理论原点上民俗与现代小说相互通约并聚合成现代民俗小说。现代民俗小说从民族的“生活世界”中升华出四种关联性的文化主题 ,即生存主题、婚... 日常的生活世界”既是民俗事象展开的舞台 ,也是小说言说的主要对象。在“生活世界”这一共同理论原点上民俗与现代小说相互通约并聚合成现代民俗小说。现代民俗小说从民族的“生活世界”中升华出四种关联性的文化主题 ,即生存主题、婚恋主题、信仰主题和斗争主题 ,并在审美风格上分别呈现为深沉冷峻、苍凉激越、宁静淡远、俗白鲜活、热情明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现代民俗小说 主题 审美风格
下载PDF
“圆形”交响曲——论肖江虹民俗小说的圆形叙事艺术
8
作者 贺泽岚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2年第2期38-44,共7页
本文以贵州首个“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肖江虹的民俗小说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圆形叙事的内在陶染、圆形叙事的美学呈现、圆形叙事的价值体认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探索其作品中的圆形叙事艺术所蕴含的价值。
关键词 肖江虹 民俗小说 圆形叙事 意义价值
下载PDF
作为“精神救济”与“求生意志”的民俗——重看20年代乡土小说
9
作者 杨一多 《社科纵横》 2024年第4期154-160,共7页
现有文学史在叙述新文学伊始就出现的乡土文学时,往往会以“鲁迅风”来概括其特征,但这种模糊的界定无疑遮蔽了许多蕴含其中的问题。相比于“批判国民性”,对民俗的表现与刻画显然是乡土文学更核心的要素。因此本文试图从民俗书写的角... 现有文学史在叙述新文学伊始就出现的乡土文学时,往往会以“鲁迅风”来概括其特征,但这种模糊的界定无疑遮蔽了许多蕴含其中的问题。相比于“批判国民性”,对民俗的表现与刻画显然是乡土文学更核心的要素。因此本文试图从民俗书写的角度重新进入早期乡土文学的创作空间与文本,考察作者们对于民俗的复杂态度,以此来还原一个更为立体的乡土文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民俗 民俗乡土小说
下载PDF
民俗与小说的遇合 被引量:4
10
作者 鲍焕然 《理论月刊》 2005年第4期127-129,共3页
民俗与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端期就已因启蒙意识的诉求而遇合。作为一种现代文学创作倾向,现代民俗小说有其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独特的社会历史成因,并在蕴涵民族品格、充盈民俗意蕴的同时,具有强烈的乡土情结、现代的文体特性及鲜... 民俗与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端期就已因启蒙意识的诉求而遇合。作为一种现代文学创作倾向,现代民俗小说有其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独特的社会历史成因,并在蕴涵民族品格、充盈民俗意蕴的同时,具有强烈的乡土情结、现代的文体特性及鲜明的地域特色等总体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民族文化背景 现代民俗小说 启蒙意识 创作倾向 历史成因 民族品格 乡土情结 艺术特征 地域特色 文体特性 意蕴
下载PDF
俗世中的奇,奇中的俗世——1995年至今十四篇“民俗小说”短评
11
作者 刘涛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9-142,共4页
这是一部小说选本的导论。题目是命题的:《民俗小说选》。这部书几经周折,现终得以完成,出版。我选的小说,屡屡被出版社拒绝,于是不得不三番五次地重选,原因是出版社觉得我选的小说多不是民俗小说,与预定主题无关。
关键词 民俗小说 短评 出版社 选本
原文传递
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民俗审美生成与其生命体验关系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晓兵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72-74,共3页
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彰显出的一鲜明表征即是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叙述。可以说,沈从文的乡村生命体验给了他丰富的民俗文化积淀,都市生命体验则给了他理性关注民俗的思致,它们共同为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言说民俗进而生成文艺民俗美学... 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彰显出的一鲜明表征即是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叙述。可以说,沈从文的乡村生命体验给了他丰富的民俗文化积淀,都市生命体验则给了他理性关注民俗的思致,它们共同为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言说民俗进而生成文艺民俗美学思想提供了平台;这种对故土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眷恋作为沈从文都市社会生存中被现实激励生发出的主体性意识,对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在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深刻影响。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民俗审美生成与其生命体验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乡土小说 民俗叙述 生命体验
下载PDF
论民俗学小说
13
作者 董晓萍 《励耘学刊》 2013年第2期11-16,共6页
我国至今有小说而无民俗学小说,这是一种遗憾。但民俗学是需要小说的,因为民俗学有三个压力需要通过创作民俗学小说去化解:一是资料的压力,虽然民俗学研究民间文学,但民间文学的传播却要靠文学;二是研究的压力,民俗学的田野研究重视个... 我国至今有小说而无民俗学小说,这是一种遗憾。但民俗学是需要小说的,因为民俗学有三个压力需要通过创作民俗学小说去化解:一是资料的压力,虽然民俗学研究民间文学,但民间文学的传播却要靠文学;二是研究的压力,民俗学的田野研究重视个人生活史,但个人叙述中的主观意识不是民俗,而是文学;三是非遗保护的压力,民俗学的本质是承认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这是一门富有差异化属性的文化科学,而这也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但民俗学只能揭示其中的"看不见"的精神种类和文化逻辑,文学却能保存其中的"看得见"的形象和文化符号,民俗学对于"看不见"和"看得见"的文化施行双重保护是有压力的,而它的解压者正是民俗学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民俗小说 民间文学传播 个人生活史 非遗保护的本质
下载PDF
简评王立新著《宗教民俗文献与小说母题》
14
作者 王定璋 《文史杂志》 2003年第1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王立新 《宗教民俗文献与小说母题》 中国 佛教 学科建设
下载PDF
跨文化视野下的小说母题研究——评王立著《宗教民俗文献与小说母题》
15
作者 清扬 《天府新论》 2002年第6期96-96,F003,共2页
关键词 小说 母题研究 《宗教民俗文献与小说母题》 王立
下载PDF
汪曾祺与新时期的文学转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6,共8页
汪曾祺已是经典作家,但始终难以成为主流文化的代表人物。汪曾祺的意义在于其对作品思想性和"深度"的轻慢体现了新时期文学的一种宽容精神;更重要的是,他属于喜欢玩味生活的才子型作家,以一种"不抵抗"的姿态完成了... 汪曾祺已是经典作家,但始终难以成为主流文化的代表人物。汪曾祺的意义在于其对作品思想性和"深度"的轻慢体现了新时期文学的一种宽容精神;更重要的是,他属于喜欢玩味生活的才子型作家,以一种"不抵抗"的姿态完成了自己低调的文化抵抗,在一个喧嚣的年代里追寻着自己的文化记忆。"民俗"成为他这种文化反抗的手段。意味深长的是,汪曾祺的作品给人"雅"的感觉,但这种雅却以对俗的兴趣和肯定透露出来。才子、民俗和雅既是汪曾祺的文化姿态,又是体味他作品的不同纬度。它们在新时期的回归表明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文学转型 才子小说 民俗小说 小说
下载PDF
明清女性保贞术母题及其印度文化溯源
17
作者 王立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42-47,共6页
古代女性保贞术母题往往借助于神物功能,可溯至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其文化意蕴有三:(1)在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中,女性的处女身份,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有意义,“大团圆”结局离不开这一前提。(2)母题体现了对付男性性... 古代女性保贞术母题往往借助于神物功能,可溯至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其文化意蕴有三:(1)在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中,女性的处女身份,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有意义,“大团圆”结局离不开这一前提。(2)母题体现了对付男性性骚扰方式的巧妙和无副作用,符合女性身份、处境和条件,神奇法术或神物遏制了男性不合理的情欲。(3)母题具有的幽默感和轻喜剧意味,通过反讽艺术得以实现。母题成为保持、提高女性人物价值、强调其贞节身份的关键,这是伦理文化赋予通俗小说审美表现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民俗 母题 印度史诗 女性文学 中外交流
下载PDF
2O世纪民俗文化小说审美功能论
18
作者 赵德利 《西部论坛(陕西)》 2004年第1期56-61,共6页
20世纪是中国民俗文化小说发展兴盛的历史时期。民俗文化小说与乡土小说和市井小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固成模式的民俗(民间)文化的透视与建构,表达作家对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批判或对传统人文理想的赞美与构建,是民俗文化小说... 20世纪是中国民俗文化小说发展兴盛的历史时期。民俗文化小说与乡土小说和市井小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固成模式的民俗(民间)文化的透视与建构,表达作家对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批判或对传统人文理想的赞美与构建,是民俗文化小说的基本特征。民俗文化的稳定的结构形态,为小说审美提供了两相对应的文本结构的意蕴层式。表层上,它具有浓染地方风采、创造独特氛围、展示惊世的人生图最的写实性审美功能;深层上,通过接受者对表象层的物态化民俗事象符码编写的解读,实现作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透视与文化建构,获得除表象层生活世相以外的丰富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2O世纪 民俗文化小说 审美功能 文本结构 人文理想 写实性 民族文化心理
原文传递
专家介绍
19
《蒲松龄研究》 2006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 《宗教民俗文献与小说母题》 《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研究所 博士生导师 专家 东北师范大学
下载PDF
杏坛学人风采
20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王立,文学博士,锦州市人,大连大学语言丈学研究所特聘教授,所长,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教曲阜师大、吉林大学等。主要从事文学主题学研究,出版专著《宗教民俗文献与小说母题》、《中国文学主题学》、《丈人审美心态与中国... 王立,文学博士,锦州市人,大连大学语言丈学研究所特聘教授,所长,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教曲阜师大、吉林大学等。主要从事文学主题学研究,出版专著《宗教民俗文献与小说母题》、《中国文学主题学》、《丈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等近20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民俗文献与小说母题》 博士生导师 中国文学 东北师范大学 特聘教授 大连大学 吉林大学 审美心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