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俗神话学的践行者——徐华龙神话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夏楠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0-12,60,共4页
在多元神话学视野和思维的映照下,徐华龙先生结合中国神话学的本土经验,成为民俗神话学的积极践行者。一方面,他着眼于神话观的探讨,将神话置于长时段的历史与具象的社会文化脉络之中;另一方面,他运用"同质相论、异质比较"的... 在多元神话学视野和思维的映照下,徐华龙先生结合中国神话学的本土经验,成为民俗神话学的积极践行者。一方面,他着眼于神话观的探讨,将神话置于长时段的历史与具象的社会文化脉络之中;另一方面,他运用"同质相论、异质比较"的方法论,借由活态的神话遗存印证早期神话的潜藏因子。徐华龙先生以民俗神话学的视角,对诸多远古类型神话提出了深入透彻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神话学 徐华龙 神话 方法论
下载PDF
中国式的《金枝》故事——由民俗神话学训释“逢蒙杀羿”
2
作者 龚维英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5-90,共6页
英国著名学者弗雷泽(J.G.Frazer)的名著《金枝》(TheGoidenBough)之命名,源于一则怪诞的故事:据说,在古罗马内米湖畔的阿里奇亚的森林中,有一座供奉森林女神狄安娜的神庙。神庙祭司传统由一个逃亡奴隶担任。祭司号称“森林之王”,生活... 英国著名学者弗雷泽(J.G.Frazer)的名著《金枝》(TheGoidenBough)之命名,源于一则怪诞的故事:据说,在古罗马内米湖畔的阿里奇亚的森林中,有一座供奉森林女神狄安娜的神庙。神庙祭司传统由一个逃亡奴隶担任。祭司号称“森林之王”,生活养尊处优。但他得持刀日夜守卫庙左的一棵技长叶茂的圣树。因为另一个逃奴只要能够折取圣树的一段树枝,就有权利和祭司进行决斗。假如杀死祭司,此逃奴便可以继任新祭司和森林之王。如此周而复始,每一任祭司都过着显耀尊贵然而胆战心惊的生活。这则怪异的古老习俗持续多少代后才告消亡。《金枝》这本探研古巫术和宗教的学术专著的得名,即来自这则已经消逝的历史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神话学 中国式 《左传》 训释 森林之王 祭司 神性英雄 东夷族 吕氏春秋 古史传说
下载PDF
钟敬文的民俗学神话学
3
作者 潜明兹 《励耘学刊》 2008年第2期288-311,共24页
本文通过对钟敬文先生民俗学神话学的总体研究,全面探讨了钟的70余年的神话学,兼及钟的民间文艺学,作了公允的功过得失评价。
关键词 民俗神话 标志性成果 狮崇拜文化
下载PDF
神话学就是要丰富多彩——读袁珂《中国神话大词典》
4
作者 萧兵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41-142,共2页
袁珂先生以耄耋之年,笔耕不缀,近年来修订完成数部大著。最近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编整一新的《中国神话大词典》即其中之一。此书内容丰富,体例谨严,装帧精美,使用方便,实为近年工具书之上乘。粗粗翻阅,觉得它有如下特点。一... 袁珂先生以耄耋之年,笔耕不缀,近年来修订完成数部大著。最近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编整一新的《中国神话大词典》即其中之一。此书内容丰富,体例谨严,装帧精美,使用方便,实为近年工具书之上乘。粗粗翻阅,觉得它有如下特点。一是资料丰富详尽。不仅华夏——汉族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神话 神话 汉英词典 《山海经》 袁珂 工具书 科研究 民俗神话学 《辞源》 资料丰富
下载PDF
中原神话学的建构路——以张振犁的学术实践为例
5
作者 苏娟 《河池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1-36,共6页
张振犁先生是新时期神话学的民俗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学术实践,从朝向民间获取神话文本到研究中原田野神话,从自主话语建构到开拓中原神话学研究的民俗学路径,这是一次重要的学术实践。以张振犁先生为首的学术团队,通过中原神话的... 张振犁先生是新时期神话学的民俗学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学术实践,从朝向民间获取神话文本到研究中原田野神话,从自主话语建构到开拓中原神话学研究的民俗学路径,这是一次重要的学术实践。以张振犁先生为首的学术团队,通过中原神话的调查与研究,中原神话的非遗化等学术实践,形成了自主的学术话语系统,并以此反哺地方非遗建设和文化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神话 张振犁 神话民俗研究 神话自主话语
下载PDF
萧兵现象:反思一种文化研究方法──论楚辞学专家萧兵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梅琼林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3-57,52,共6页
关键词 楚辞 文化研究方法 萧兵现象 楚辞文化 楚辞研究 《九歌》 元型因子 方法与方法论 民俗神话学 历史文化
下载PDF
论萧兵楚辞学研究方法
7
作者 梅琼林 《学术论坛》 2001年第1期131-135,共5页
萧兵楚辞学研究在当代学术领域引人瞩目 ,其表达效率、思维深度及研究方法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本文将萧兵现象置于学术方法演进的具体语境 。
关键词 萧兵 楚辞 研究方法 元型因子 民俗神话学 考据 理性思维
下载PDF
“三重证据法”与人类学──读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 被引量:5
8
作者 路坦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38-39,共2页
“三重证据法”与人类学──读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路坦古语云:“泰山不厌土壤,方能成其高;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大。”当我们面对楚辞研究史上篇幅最宏大的研究专著之———《楚辞的文化破译》时,首先感到的便是一种虚怀若谷... “三重证据法”与人类学──读萧兵《楚辞的文化破译》路坦古语云:“泰山不厌土壤,方能成其高;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大。”当我们面对楚辞研究史上篇幅最宏大的研究专著之———《楚辞的文化破译》时,首先感到的便是一种虚怀若谷、博采兼收的学术风范。作者萧兵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证据法 文化破译 人类 民俗神话学 萧兵 《楚辞》 “二重证据法” 方法论 楚辞 新方法
下载PDF
“中国”之名,“中庸”之道,“中和”之美,为什么能持久?──中国思想史单元研究的初步尝试
9
作者 萧兵 《淮阴师专学报》 1995年第3期1-4,共4页
“中庸”是中国文化性格的核心。真正和积极意义上的中庸充满活性和变动感,它内含着一定的超越性,按照其本来面目,它不是像后来论者说的那样大都蜕变为消极为隐忍为涵胡为虚伪,而是更多要求摆向抗争和“强哉矫”。它还可能通过扬弃... “中庸”是中国文化性格的核心。真正和积极意义上的中庸充满活性和变动感,它内含着一定的超越性,按照其本来面目,它不是像后来论者说的那样大都蜕变为消极为隐忍为涵胡为虚伪,而是更多要求摆向抗争和“强哉矫”。它还可能通过扬弃与反思走向自我的否定和更为透彻的高明。它坚决反对乡愿,那才是蝇营狗苟、见风转舵的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庸哲学和中和美学在建构中国民族文化性格心理乃至“中国”的名称等方面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作者简要地介绍了他怎样运用文化人类学和民俗神话学的理论与方法,考据“中”与“庸”与“和”等字的来源,自我中心幻觉和中心象征系统的形成,它们的种种根源、背景以及持久不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中国思想史 元研究 “中和” 中庸之道 民俗神话学 中庸哲 《老子的文化解读》 “高明” 文化心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