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俗翻译”课程的文化价值旨趣与思政教学研究
1
作者 张朦 李大鹏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62-67,101,共7页
外语教育承载着传播中国文化,让“文化走出去”的时代使命,翻译教育具有人文性、实践性、工具性、政治性特点。“民俗翻译”课程融入思政教学,能够传达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和政治价值。文章立足于信息时代“民俗翻译”课程的文化价值旨... 外语教育承载着传播中国文化,让“文化走出去”的时代使命,翻译教育具有人文性、实践性、工具性、政治性特点。“民俗翻译”课程融入思政教学,能够传达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和政治价值。文章立足于信息时代“民俗翻译”课程的文化价值旨趣与课程思政理念,通过审视教学现状,分析民俗翻译教育的思政育人体系与价值引领,通过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多模态教学模式等方式促进民俗知识与价值取向的融合,建立民俗翻译思政教学生态架构,使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民俗翻译”课程,助力培养具有时代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育 民俗翻译 文化价值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归化与异化视野下的《白鹿原》英译本中的民俗翻译 被引量:2
2
作者 戴玉霞 董勇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X期67-68,共2页
陈忠实先生的长河小说《白鹿原》是当代文学史上一部瑰丽之作,素有"中国版《百年孤独》"之称,和莫言体小说一样,在中国历史和社会的背景中,注入了大量的魔幻现实主义因素。随着小说的国际影响力的日渐提升,《白鹿原》被国外... 陈忠实先生的长河小说《白鹿原》是当代文学史上一部瑰丽之作,素有"中国版《百年孤独》"之称,和莫言体小说一样,在中国历史和社会的背景中,注入了大量的魔幻现实主义因素。随着小说的国际影响力的日渐提升,《白鹿原》被国外学者翻译成多种版本,并在外国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好评率超过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位居外国读者喜爱程度之榜首。但是尽管如此,陈忠实仍旧一再宣称自己在写作中高唱民族主义的论调,将写作的主题意象深深凝练在民俗文化和乡土气息的元素当中,溯及到外文翻译活动中,也影响到了民俗翻译中有关归化与异化的处理。本论文以杨孝明的英译《白鹿原》为研究案例,试图研究其民俗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之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 异化 陈忠实 《白鹿原》 英译本 民俗翻译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民俗翻译的问题与对策——以《传扬歌》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惠 王心月 陆森荻 《百色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2-96,共5页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西民俗翻译意义重大,但民俗翻译常常会遇到民俗文化词汇、数量词、无主句、比喻句的翻译难题。论文以斯坦纳阐释学翻译四步骤为理论指导,以壮族道德伦理长诗《传扬歌》为例,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西民俗翻译意义重大,但民俗翻译常常会遇到民俗文化词汇、数量词、无主句、比喻句的翻译难题。论文以斯坦纳阐释学翻译四步骤为理论指导,以壮族道德伦理长诗《传扬歌》为例,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文章期待对广西民俗翻译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断提升民俗文化翻译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民俗翻译 《传扬歌》 问题与对策 翻译四步骤
下载PDF
边陲小镇的风土人情—谈《呼兰河传》英译本中的民俗翻译 被引量:4
4
作者 安文婧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X期79-80,共2页
民俗是一个国家生活文化的重要体现,它是广大人民在生活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要想对民俗进行恰当的翻译需要克服文化差异,将两种不同的语言进行转换。萧红创作了著名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其中就有非常多关于东北地区民俗风情的描写... 民俗是一个国家生活文化的重要体现,它是广大人民在生活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要想对民俗进行恰当的翻译需要克服文化差异,将两种不同的语言进行转换。萧红创作了著名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其中就有非常多关于东北地区民俗风情的描写,这部作品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也拥有这非常庞大的读者群体,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能够了解到这部优秀的作品,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将这部作品翻译成了英文,下面笔者将以葛浩文的《呼兰河传》英译本为例,具体分析其中关于民俗文化翻译的相关方法,并且就其翻译提出相关的意见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民俗翻译 葛浩文
下载PDF
《呼兰河传》英译本中民俗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白桦 孙晓宇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77-86,共10页
《呼兰河传》是中国现当代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展现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其中含有大量的民俗描写,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通过系统分析葛浩文译本在三种民俗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探究制约翻译的深层... 《呼兰河传》是中国现当代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展现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其中含有大量的民俗描写,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通过系统分析葛浩文译本在三种民俗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探究制约翻译的深层文化因素,发现葛浩文凭借出色的双语能力,灵活运用归化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在中西方文化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在保证忠实原文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出色地向西方译介了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创造性叛逆 民俗翻译 葛浩文译本
下载PDF
基于翻译生态视角窥探民俗翻译的文化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安文婧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X期63-64,共2页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某一地域在不断生产实践和群体生活中会产生一种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俗习惯,这是该地域内部人民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和物质财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融合,西方人民不断了解东方的民俗文化...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某一地域在不断生产实践和群体生活中会产生一种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俗习惯,这是该地域内部人民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和物质财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融合,西方人民不断了解东方的民俗文化风情,东方人民也逐渐了解了西方的风俗礼仪,这种跨文化交流主要依靠的载体是文化翻译人员,翻译者利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力图原汁原味地还原目标文化的韵味。接下来,文章笔者结合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民俗,试图从生态翻译的角度探究民俗文化翻译的价值,希望与广大同行共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 民俗翻译 三维原则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角下《京华烟云》中的民俗翻译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田亚亚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X期83-84,共2页
《京华烟云》是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著名佳作,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作者是林语堂。由于《京华烟云》中有对我国民俗的介绍,所以其在海外具有较高的名气。民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人民独具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得到... 《京华烟云》是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著名佳作,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作者是林语堂。由于《京华烟云》中有对我国民俗的介绍,所以其在海外具有较高的名气。民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人民独具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用娴熟的英语写成的,内容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国的小说具备一些翻译的性质。当今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民俗想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被全球所知悉,必须要借助翻译这个工具,所以,民俗翻译的研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视角 《京华烟云》 民俗翻译 研究
下载PDF
解读民俗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呼兰河传》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白桦 孙晓宇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中国现当代女作家萧红在其代表作《呼兰河传》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东北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其中包括了众多东北的满汉民俗描写,而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的民俗是一国民众生活的集中体现高质量的民俗译介,对于传播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文化... 中国现当代女作家萧红在其代表作《呼兰河传》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东北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其中包括了众多东北的满汉民俗描写,而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的民俗是一国民众生活的集中体现高质量的民俗译介,对于传播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文化意味深远。文章对葛浩文译本中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进行系统分析,探寻影响译者翻译的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创造性叛逆 民俗翻译 葛浩文译本
下载PDF
广州民俗翻译中生态美学的体现——以陈家祠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冉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61-63,85,共4页
生态美学是翻译生态理性的落脚点之一,它体现了强烈的"美学"观念,在翻译中体现为"美的思考、美的喜悦、美的追求"。生态美学与传统美学息息相关,它结合了生态自然观和美学的哲学观,强调从整体性视角去寻求美、欣赏... 生态美学是翻译生态理性的落脚点之一,它体现了强烈的"美学"观念,在翻译中体现为"美的思考、美的喜悦、美的追求"。生态美学与传统美学息息相关,它结合了生态自然观和美学的哲学观,强调从整体性视角去寻求美、欣赏美和表达美。广州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陈家祠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陈家祠各种妙趣横生的民俗符号,探讨如何在翻译中体现生态美学的关照,从而更有效地传播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民俗翻译 生态美学 陈家祠
下载PDF
《呼兰河传》译本中民俗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10
作者 张白桦 孙晓宇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84-88,共5页
《呼兰河传》是中国现当代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展现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其中含有大量的民俗描写,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通过系统探究葛浩文译本在三种民俗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探究其中制约翻译的... 《呼兰河传》是中国现当代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展现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其中含有大量的民俗描写,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通过系统探究葛浩文译本在三种民俗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探究其中制约翻译的深层文化因素,发现葛浩文凭借出色的双语能力,灵活运用归化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在中西方文化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在保证忠实原文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出色地向西方译介了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创造性叛逆 民俗翻译 葛浩文译本
下载PDF
黑龙江民俗翻译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1
作者 于佳颖 《黑龙江科学》 2017年第24期152-153,共2页
对黑龙江民俗跨文化传播进行研究,旨在更好地抢救、保护、传承及跨文化传播黑龙江民俗文化遗产。这对加强黑龙江民俗文化的对外宣传,提高黑龙江知名度、树立黑龙江民俗文化品牌意识、促进黑龙江民俗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民俗文化遗存的保护... 对黑龙江民俗跨文化传播进行研究,旨在更好地抢救、保护、传承及跨文化传播黑龙江民俗文化遗产。这对加强黑龙江民俗文化的对外宣传,提高黑龙江知名度、树立黑龙江民俗文化品牌意识、促进黑龙江民俗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民俗文化遗存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民俗翻译 翻译技巧
下载PDF
民俗翻译与研究生英语教学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柳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5-107,共3页
现行研究生英语教学所用教材内容大多是文学性较强的文章,缺乏生活气息的素材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民俗是一种表现生活极强的"活化石",涉及面广,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添加民俗翻译内容,对教学有着极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 民俗翻译 研究生英语教学
下载PDF
“十里红妆”民俗翻译的文化图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蓉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75-76,共2页
"十里红妆"不仅是浙江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还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但未充分展现其文化价值,因此,应实施"走出去"战略,使"十里红妆"与其他文化接触、碰撞、沟通、交融。翻译是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方式... "十里红妆"不仅是浙江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还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但未充分展现其文化价值,因此,应实施"走出去"战略,使"十里红妆"与其他文化接触、碰撞、沟通、交融。翻译是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方式,本文试图探究"十里红妆"民俗翻译的文化图式模式,以促进译语读者进一步理解其文化内涵,并为相关翻译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里红妆 民俗翻译 文化图式
下载PDF
民俗翻译中语言自性和语言他性的矛盾及其解决——以河源客家民俗翻译为例
14
作者 黄燕妮 《黑河学刊》 2014年第11期37-38,共2页
民俗翻译应保护源语所承载的核心文化价值不受到破坏,同时使译文有效地纳入目的语的语言系统中,这需要合理平衡语言自性的维稳功能和语言他性的发展功能。
关键词 民俗翻译 语言自性 语言他性
下载PDF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下中国民俗文化翻译探析——以葛浩文译《生死疲劳》为例
15
作者 汪佩聪 张立英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中国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特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进程中,民俗文化的翻译是一大难点。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代表,莫言的《生死疲劳》蕴含了大量的民俗文化描写。本文运用纽马... 中国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特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进程中,民俗文化的翻译是一大难点。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代表,莫言的《生死疲劳》蕴含了大量的民俗文化描写。本文运用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以葛浩文译《生死疲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所涉及的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探析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中国民俗文化翻译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类型理论 民俗文化翻译 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
下载PDF
翻译伦理视角下的内蒙古民俗文化翻译
16
作者 曹亚男 苗凤波 《品位·经典》 2023年第11期61-63,共3页
内蒙古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瑰宝星河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它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内蒙古地区民族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等。而内蒙古民俗文化的翻译则是将该文化展示于世界大舞台的重... 内蒙古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瑰宝星河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它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内蒙古地区民族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等。而内蒙古民俗文化的翻译则是将该文化展示于世界大舞台的重要媒介。本研究在翻译伦理的视角下,从安德鲁·切斯特曼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入手分析和阐述内蒙古民俗文化翻译,旨在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成功传向世界,发扬光大,从而提高我国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翻译 安德鲁·切斯特曼 翻译伦理
下载PDF
从文化翻译观角度看民俗的翻译——以《呼兰河传》的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柳 《科技信息》 2012年第22期157-157,共1页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因其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研究民俗翻译要在文化翻译研究的大背景下进行。本文从文化翻译观角度,结合文化翻译观的理论知识,以民俗翻译为例探讨民俗文化...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因其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研究民俗翻译要在文化翻译研究的大背景下进行。本文从文化翻译观角度,结合文化翻译观的理论知识,以民俗翻译为例探讨民俗文化英译中的翻译策略,分析文化翻译理论在民俗英译中的适用性问题。通过对民俗翻译的研究和分析,了解文化翻译策略的优越性,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实现跨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民俗翻译 呼兰河传
下载PDF
目的论视域中春节民俗翻译的可接受性策略解读
18
作者 胡晓红 刘睿 张晓惠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10期8-9,共2页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象征,在当今文化全球化大潮中,对中国民俗文化的翻译推介却仍处于文化空缺之中。其中春节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言意象,在西方节日文化的大冲击下正日益边缘化,对春节民俗翻译的外宣研究则成为不可或缺的时...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象征,在当今文化全球化大潮中,对中国民俗文化的翻译推介却仍处于文化空缺之中。其中春节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言意象,在西方节日文化的大冲击下正日益边缘化,对春节民俗翻译的外宣研究则成为不可或缺的时代主题。本文从德国功能理论派的目的论视域探究春节民俗翻译的可接受性策略,以让中国民俗有效地被西方人接受,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春节民俗翻译 套译法 转译法
原文传递
《呼兰河传》民俗文化翻译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慧君 俞腾飞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4期126-128,共3页
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民俗文化题材的翻译愈加受到瞩目,而在众多作品中,葛浩文的翻译最具代表性。同时,葛浩文也是较早开始研究萧红作品的翻译家,对萧红作品有着深刻的理解。该文通过分析葛浩文翻译萧红的《呼兰河传》,对小说中最... 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民俗文化题材的翻译愈加受到瞩目,而在众多作品中,葛浩文的翻译最具代表性。同时,葛浩文也是较早开始研究萧红作品的翻译家,对萧红作品有着深刻的理解。该文通过分析葛浩文翻译萧红的《呼兰河传》,对小说中最具特色的民俗叙事内容的翻译做研究,从而总结出此类作品的英译技巧以及其翻译作品所有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民俗翻译 《呼兰河传》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山西民俗文化翻译探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莉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第6期124-125,共2页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积淀厚重、历史悠久、璀璨绚丽的中华文明受到国际社会的追捧.而山西民俗文化是华夏民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俗称"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人类最早...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积淀厚重、历史悠久、璀璨绚丽的中华文明受到国际社会的追捧.而山西民俗文化是华夏民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俗称"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人类最早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山西民俗文化因其独特魅力成为文化明星.如何在国际上弘扬山西民俗文化,使山西民俗走向世界,翻译必然是其中一条快速有效的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山西民俗文化翻译的现状,思考如何提高山西民俗文化翻译的质量,并从民俗词汇句法和民俗篇章的翻译两个方面来分析怎样使山西民俗文化的原文信息更好地被译入语读者接受,以达到灵活恰当地向国外传播山西民俗文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民俗文化 "一带一路" 民俗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