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译小说”的现代阅读及其意义——以民初教育部褒奖小说为例
1
作者 付建舟 汤吉红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4-93,共10页
清末民初,“林译小说”影响很大,其中十几种为民初教育部所褒奖,以利于通俗教育。这十几种褒奖小说为国民所普遍阅读,其中首推《黑奴吁天录》,其“阅读”焦点在于借黑奴悲黄种人,体现出浓厚的启蒙色彩。对三种伦理小说的阅读,反映了读... 清末民初,“林译小说”影响很大,其中十几种为民初教育部所褒奖,以利于通俗教育。这十几种褒奖小说为国民所普遍阅读,其中首推《黑奴吁天录》,其“阅读”焦点在于借黑奴悲黄种人,体现出浓厚的启蒙色彩。对三种伦理小说的阅读,反映了读者对传统伦理的重视,尤其是通过西方小说发现中西在人伦上的相通之处,从而更加坚定了维护“伦理”的信念。对四种社会小说的阅读,体现了读者关注下层人民的悲悯情怀,更肯定了西方社会小说与我国古文在叙事技法上惊人的相似之处。对其他几种小说的阅读,各有侧重。对这些褒奖小说的阅读反映了读者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此外,考证与品评、批评这两种广义的“阅读”方式则大力促进了近代翻译小说批评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译小说 阅读 民初教育部 褒奖
下载PDF
从儒家经典到课本选文:清末民初读经科向国文科的转化与融入
2
作者 张心科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民国初年读经被取消后又被反复提倡,但清末的读经科部分转化、融入了国文科并影响了国文科的发展:国文科课程目标中的“德”由读经科转入,教材中部分课文是对读经科中的整本儒家经典的节选,教学中的诵读法也来自读经科。转化的发生及其... 民国初年读经被取消后又被反复提倡,但清末的读经科部分转化、融入了国文科并影响了国文科的发展:国文科课程目标中的“德”由读经科转入,教材中部分课文是对读经科中的整本儒家经典的节选,教学中的诵读法也来自读经科。转化的发生及其成功,主要原因是:读经科改变了形式,顺应了现代教育(国文)的变化,教育目的由培养臣民转为培养公民,教育形式由私塾中的单个点拨到学堂中的班级授课,国文教材形态由专书变为选文,考试文体由八股变为古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读经科 国文科
下载PDF
清季民初孙中山与传统尚俭思想文化刍议
3
作者 赵炎才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清季民初,孙中山十分青睐传统尚俭思想文化,自觉秉持其精神追求改良、革命和构建及再造共和。这大致分清季政治变革、民初构建共和与再造共和三阶段,波及范围不断拓展。其主要内涵涉及藉俭以资政来推进政治近代变革,用俭以益效推进经济... 清季民初,孙中山十分青睐传统尚俭思想文化,自觉秉持其精神追求改良、革命和构建及再造共和。这大致分清季政治变革、民初构建共和与再造共和三阶段,波及范围不断拓展。其主要内涵涉及藉俭以资政来推进政治近代变革,用俭以益效推进经济近代化,用俭以良俗来改良社会风尚。他既大力提倡尚俭精神又身体力行,终成中国近代理性人格的楷模。其前后持续不断且丰富多彩的革命言行及其所彰显的注重效益至上、积极融合中西文化和追求合理中道的理论特色客观上推动着传统尚俭思想文化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季民初 孙中山 传统 尚俭 思想文化 近代化
下载PDF
清末民初讽喻联的“言文合一”趋向及意义
4
作者 肖百容 秦红玉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清末民初的讽喻性楹联在中国古代讽喻传统的基础上,与白话运动相结合,在音韵、句式、技巧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新变。平仄规则的自由化、句式词汇的白话化、修辞技巧的谐趣化,使得清末民初讽喻联在“形”与“神”双重层面契合了“言文... 清末民初的讽喻性楹联在中国古代讽喻传统的基础上,与白话运动相结合,在音韵、句式、技巧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新变。平仄规则的自由化、句式词汇的白话化、修辞技巧的谐趣化,使得清末民初讽喻联在“形”与“神”双重层面契合了“言文合一”理念,成为“我手写我口”的实践性文体。清末民初讽喻联最直接且最真实地反应了民众的心声,作为强有力的“战斗武器”,于嬉笑怒骂之中,剖析黑暗惨痛之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楹联 讽喻 “言文合一”
下载PDF
民初北京律师公会对律师执业权益的维护
5
作者 李严成 许耀宗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7-84,共8页
民初律师在执业维权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司法机关的侵权、军阀的迫害以及当事人的打击报复。作为联系律师与政府中介的律师公会具有保障律师安全、维护律师权益的职能。北京律师公会是民初全国规模、影响最大的律师组织,地处中央政府所... 民初律师在执业维权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司法机关的侵权、军阀的迫害以及当事人的打击报复。作为联系律师与政府中介的律师公会具有保障律师安全、维护律师权益的职能。北京律师公会是民初全国规模、影响最大的律师组织,地处中央政府所在地,具有与中央政府就近交涉维权的便利,在北京律师乃至全国律师受到侵权时,北京律师公会都会出面维权,或与司法部门交涉,或对侵权机构施加压力,或敦促政府保护,努力保障执业律师人身安全,尽力维护律师权益,不仅增强了律师的职业认同,提高了律师的凝聚力,而且扩大了北京律师公会的影响力,加强了其在全国律师组织网络中的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 律师权益 北京律师公会 保障与救助
下载PDF
舆论下的规制:清末民初法学教育的“跃进”式发展(1905—1927)
6
作者 吕强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96-117,共22页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下,清末民初,社会舆论推动了西式法学教育的出现与发展,但受传统谋官心态以及逐利目的的影响,法学教育呈现“跃进”式的发展状况,致使民国初期各类法律学校数量一度激增至67所。面对此种乱象,社会舆论再度...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下,清末民初,社会舆论推动了西式法学教育的出现与发展,但受传统谋官心态以及逐利目的的影响,法学教育呈现“跃进”式的发展状况,致使民国初期各类法律学校数量一度激增至67所。面对此种乱象,社会舆论再度发挥监督作用,以谴责批评的方式助推政府通过教育管控、学校裁撤以及自我整改来规制此种乱象,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回顾清末民初法学教育“跃进”式发展的历史脉络,在看到其发展乱象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在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理念和培育政法人才方面对近代中国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 清末民初 法学教育 跃进式 规制
下载PDF
清末民初本土科学教科书中“文化自信”的特征研究
7
作者 邵平譞 迟少辉 吕芳芳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159,共8页
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在课程与教材体系中贯穿文化自信成为教科书编写的现实需求。清末民初是中国教育新旧交替、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大变革时代,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也具备典型的时代特征。以清末民初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两套本土科学教科... 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在课程与教材体系中贯穿文化自信成为教科书编写的现实需求。清末民初是中国教育新旧交替、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大变革时代,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也具备典型的时代特征。以清末民初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两套本土科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从内容特征、融入方式两个维度对教科书中“文化自信”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该时期科学教科书具有文化融入类别丰富、实用性特征突出、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等特征。这一时期的科学教科书能够为当代教科书编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科学教科书 文化自信
下载PDF
清末民初《西游记》英译研究
8
作者 罗炅 高玉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21,共9页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域外传播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影响力甚至超过国内推崇的《红楼梦》。从英译动机、译介策略和译文特征方面入手,清末民初《西游记》英译的历史演进轨迹可划分为滥觞期(1884—1895)、开拓期(1896—1911)和发展期(...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域外传播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影响力甚至超过国内推崇的《红楼梦》。从英译动机、译介策略和译文特征方面入手,清末民初《西游记》英译的历史演进轨迹可划分为滥觞期(1884—1895)、开拓期(1896—1911)和发展期(1912—1930)三个阶段。译介队伍由初始的传教士拓展为作家、记者和汉学家等多元化译者;英译作品的传播经历了从报刊连载、文学史、作品集到独立发行的过程;取经前的故事内容译介频次高,反映了西方译者的翻译立场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西游记》 英译动机 译介策略 译文特征
下载PDF
经营之道:清末民初北京照相馆的变革与发展
9
作者 王学斌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摄影术自19世纪60年代传入北京后,当地照相馆便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出现。在中西文化碰撞下,京师的摄影从业者在经营过程中为使照相馆更加适应中国顾客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通过对照相馆的布景与道具进行变革,增加拍照形式,为照片进... 摄影术自19世纪60年代传入北京后,当地照相馆便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出现。在中西文化碰撞下,京师的摄影从业者在经营过程中为使照相馆更加适应中国顾客需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通过对照相馆的布景与道具进行变革,增加拍照形式,为照片进行着色等新颖方式对照相馆的艺术商业模式进行了本土化探索,使北京的照相馆在中西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拍摄风格。这些措施改变了大众传统的艺术审美观念,推动了清末民初北京照相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北京 照相馆 摄影 本土化变革
下载PDF
南社小说家与民初小说报刊的生存、演进
10
作者 王双腾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4-72,共9页
1912—1913年间,包天笑、周瘦鹃等南社小说家支撑起辛亥革命后仅存的两份小说报刊——《小说时报》《小说月报》。他们在保存清末民初小说物质载体的同时,在民国初年继续小说艺术技法、价值取向方面的探索。癸丑报灾后,包天笑、周瘦鹃... 1912—1913年间,包天笑、周瘦鹃等南社小说家支撑起辛亥革命后仅存的两份小说报刊——《小说时报》《小说月报》。他们在保存清末民初小说物质载体的同时,在民国初年继续小说艺术技法、价值取向方面的探索。癸丑报灾后,包天笑、周瘦鹃、王钝根、蒋箸超、徐枕亚等南社小说家通过主办、编辑小说报刊,推动小说报刊再次走向繁荣。他们在掀起消闲小说热潮的同时,极力维持小说对现实的关注,成为维系、引领民初小说报刊生存、演进的中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社 小说家 民初 小说报刊
下载PDF
清末民初中国国家观的“国-民”关系嬗变
11
作者 陈晓岚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4,95,共6页
在古代中国“天下观”解体后,“国”从“天下”中脱嵌,清末思想家以“国家主义”为基础的主权国家观念作为救国的方案,当国家主义方案碰壁后,民初思想家认识到个人权利和个性发展在现代国家构建中的重要作用,遂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 在古代中国“天下观”解体后,“国”从“天下”中脱嵌,清末思想家以“国家主义”为基础的主权国家观念作为救国的方案,当国家主义方案碰壁后,民初思想家认识到个人权利和个性发展在现代国家构建中的重要作用,遂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自由国家观念进行替代。理解嬗变的过程,核心在于理解“国家和国民”关系的处理,研究发现这对关系由依附式转变为“国在民上”关系构建,又转向强调“个人至上”的关系构建,将国民脱嵌于国家和家庭,把人作为现代国家构建的手段转变为其目的,完成了具有内在延续性的现代国家构建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国家观 国民 关系
下载PDF
清末民初女作家吕韵清小说的自叙色彩、古典风貌与价值认同——以《返生香》为考察中心
12
作者 许文伯 杨萍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返生香》是吕韵清于1929年公开出版的文言长篇小说,是其小说创作生涯的封笔之作。这部小说虽一向被视为通俗的言情故事,但实则蕴含着作者对传统文士家族盛衰的多维度考察。小说融合了她生平经历的自叙书写;践行着与其小说批评观相一致... 《返生香》是吕韵清于1929年公开出版的文言长篇小说,是其小说创作生涯的封笔之作。这部小说虽一向被视为通俗的言情故事,但实则蕴含着作者对传统文士家族盛衰的多维度考察。小说融合了她生平经历的自叙书写;践行着与其小说批评观相一致的,着意于“境”的古典风貌营构;蕴含着其价值观念既恪守与体认传统,又具有省思传统士族文化、怀抱现实社会的现代意识。《返生香》这类有别于新文学价值取向的作品,更值得我们以客观包容地立场,去探寻和重审清末民初女性小说乃至整个近现代文学的多元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韵清 返生香 自叙色彩 古典风貌 清末民初
下载PDF
由《国术名人录》管窥清末民初的中华武林
13
作者 王淑丽 李子蔚 《少林与太极》 2024年第1期60-72,共13页
《国术名人录》出版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全名为《侠义短篇国术名人录》,作者为当时年仅二十九岁的金恩忠先生。金恩忠,字泽臣,自号疯癫客,别署警钟,北平人,自幼习家传少林拳法、角斗术,后相继随名师朱冠朋、杨德山、殷德魁习谭... 《国术名人录》出版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全名为《侠义短篇国术名人录》,作者为当时年仅二十九岁的金恩忠先生。金恩忠,字泽臣,自号疯癫客,别署警钟,北平人,自幼习家传少林拳法、角斗术,后相继随名师朱冠朋、杨德山、殷德魁习谭腿、少林六合、三皇门性功拳,又得到少林方丈妙兴大师的教导,武艺有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杨德山 国术名人录 武艺 少林拳法
下载PDF
埋头坚守二十年为先贤立传——评杨琥著《李大钊年谱》及《清末民初的思想与人物》
14
作者 韩一德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26,共2页
2021年,北京大学校史馆研究员杨琥编著完成135万字的《李大钊年谱》(云南教育出版社),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此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又呈现给读者一部重量级学术论文集——《清末民初的思想与人物》。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学术论文集 李大钊 年谱 人物
下载PDF
图画为用——清末民初师范图画教育的教材选择
15
作者 张为民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清末民初阶段是近代中国师范图画教育的开创期,图画课程的制度化为师范图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保障,同时也为清末民初图画师资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参考。与师范图画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是配套教材的选择问题,在当时的时代语境下... 清末民初阶段是近代中国师范图画教育的开创期,图画课程的制度化为师范图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保障,同时也为清末民初图画师资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参考。与师范图画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是配套教材的选择问题,在当时的时代语境下,“图画为用”是其时教材选择的主要标准。该文作者从史料出发,阶段性地梳理与分析清末民初主要的师范图画教材,剖析图画教材选择的不同向度。研究发现,图画教材的“图画为用”主要表现在课程扩容、辅助实业、培养师资三重向度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画教材 师范图画教育 图画课程 清末民初
下载PDF
践行“四下基层” 永葆为民初心
16
《云岭先锋》 2024年第1期29-29,共1页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四下基层”,永葆为民初心,切实解决群众急...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四下基层”,永葆为民初心,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优良作风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干部 主题教育 信访接待 优良作风 下基层 民初 现场办公 认真践行
下载PDF
清末民初儿童文学现代演进中的新伦理建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梅 《齐鲁学刊》 2023年第4期136-148,共13页
查尔斯·泰勒所言的“大脱嵌”革命在清末民初引发了新伦理的建构。基于儿童成长的发展性、可塑性,儿童被视为新兴民族国家的希望,清末民初的先觉者们在救亡图存的时代召唤下,焕发出构建儿童新意义秩序的极大热情。儿童文学的现代... 查尔斯·泰勒所言的“大脱嵌”革命在清末民初引发了新伦理的建构。基于儿童成长的发展性、可塑性,儿童被视为新兴民族国家的希望,清末民初的先觉者们在救亡图存的时代召唤下,焕发出构建儿童新意义秩序的极大热情。儿童文学的现代演进就是伴随着关于儿童的新伦理秩序而生成的,其主要通过三种路径来完成:在新家国伦理建构中“制造”小国民;从德性伦理到规范伦理建构中“制造”小公民;在新身体伦理建构中“制造”“模范儿童”。然而,儿童在“大脱嵌”革命后并没有真正获得自我主体性,而是再次将个人置于新国家共同体框架中,成为负载着人们关于国家、政治和文化想象的隐喻符号。尽管如此,清末民初的文本中总有些儿童拒绝被格式化规训,他们总能冲破现实的困境、观念的囚笼,叫喊出生命的喜悦和自由。这说明儿童文学的现代演进之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真正的童年精神在引领着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儿童文学 新伦理建构 小国民 小公民 “模范儿童”
下载PDF
清末民初社会主义畅销书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被引量:1
18
作者 路宽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22,170,共13页
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渐大潮中许多介绍社会主义理论的书籍传入中国,部分著作深受读者欢迎,译本、版本、销量较多,成为当时的畅销书。社会主义畅销书从不同层面呈现了马克思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是经过译者创造性的译介实践和出版机构精心... 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渐大潮中许多介绍社会主义理论的书籍传入中国,部分著作深受读者欢迎,译本、版本、销量较多,成为当时的畅销书。社会主义畅销书从不同层面呈现了马克思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是经过译者创造性的译介实践和出版机构精心打造的产物。社会主义畅销书推动了马克思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观念谱系的早期建构,为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为知识分子改造中国社会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化大众化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畅销书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大众化
下载PDF
清末民初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主题演绎与意义生成:图像学的视角
19
作者 杨伊 王荣生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3-159,共7页
具有现代意义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始于清末,适逢插图发展的繁荣时期。研究清末民初的教科书插图对于释放图像在教科书中的育人价值、提升教材质量意义重大。插图既具备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所负载的文学和美学价值,又具有教化功能。基于美... 具有现代意义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始于清末,适逢插图发展的繁荣时期。研究清末民初的教科书插图对于释放图像在教科书中的育人价值、提升教材质量意义重大。插图既具备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所负载的文学和美学价值,又具有教化功能。基于美术史研究中的图像学理论建立分析框架,并对中国近代教育资源数据库收录的258册清末民初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6760幅插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清末民初的语文教科书插图在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民族精神、促进五育融合、呈现社会风貌以及塑造儿童价值观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今后的教科书插图设计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小学语文教科书 插图 图像学
下载PDF
辛亥革命后陕西首任都督张凤翙与民初陕西社会发展
20
作者 张华腾 范珂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1,共9页
张凤翙是辛亥革命后陕西军政府首任都督,他领导了西安新军起义并捍卫陕西辛亥革命的成果,在陕西摧毁旧秩序、创建民主共和的事业中,立下不少功绩。辛亥革命后的短短几年,张凤翙本着和平、统一、建设的三大宗旨,弹压会党与兵变,致力于地... 张凤翙是辛亥革命后陕西军政府首任都督,他领导了西安新军起义并捍卫陕西辛亥革命的成果,在陕西摧毁旧秩序、创建民主共和的事业中,立下不少功绩。辛亥革命后的短短几年,张凤翙本着和平、统一、建设的三大宗旨,弹压会党与兵变,致力于地方社会秩序恢复,尤其注重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陕西迈入现代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凤翙 陕西 辛亥革命 首任都督 民初社会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