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时期东北乡村地权变动探析
1
作者 李玉敏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7期36-40,92,共6页
民国时期东北乡村的地权既有官地到民地的转化,还有民地所属权转换中土地由集中到分散的发展态势。伴随这些转变的发生,东北乡村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都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变动;同时,由于地权变动中伴随着人口的流动,二者之... 民国时期东北乡村的地权既有官地到民地的转化,还有民地所属权转换中土地由集中到分散的发展态势。伴随这些转变的发生,东北乡村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都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变动;同时,由于地权变动中伴随着人口的流动,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并共同作用于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东北地区城市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东北 地权变动 影响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再认识——《新亚细亚》杂志的有关论述
2
作者 亢稚文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64-166,共3页
通过民国时期相关历史资料的挖掘,深入认识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储藏量、开发情况、相关产业建设情况、日本对东北地区资源掠夺情况,进一步认识东北地区在近代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有助于人们坚定实现东北地区振兴的... 通过民国时期相关历史资料的挖掘,深入认识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储藏量、开发情况、相关产业建设情况、日本对东北地区资源掠夺情况,进一步认识东北地区在近代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有助于人们坚定实现东北地区振兴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东北 矿产资源 《新亚细亚》
下载PDF
民国中共东北大学筹建、成立、迁校时间考 被引量:4
3
作者 曲晓范 石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9,共7页
在近现代东北地区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民国中共东北大学是东北师范大学的四个最直接的前身学校之一,它曾经历过两次筹办、建校及建校初期的多次易地迁址的复杂历史演变过程。由于该校诞生于激烈的国共内战时期,频繁转移造成原始... 在近现代东北地区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民国中共东北大学是东北师范大学的四个最直接的前身学校之一,它曾经历过两次筹办、建校及建校初期的多次易地迁址的复杂历史演变过程。由于该校诞生于激烈的国共内战时期,频繁转移造成原始的建校历史档案严重缺失和集体记忆的混乱和错位,导致对其筹建和成立等重大历史时间的记载出现严重的疏漏和舛误。根据翔实的历史文献进行考证,可证明中共中央东北局是建立中共东北大学的第一责任者,1946年3月13日是该校的创立日,江华、凯丰、舒群、张松如等四人是决定学校筹建、定名、成立、迁校的关键性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中共东北大学 筹建 建校和迁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下载PDF
东北民国时期工业文献考略——以辽宁省图书馆藏民国文献为例
4
作者 张玉文 《图书馆学刊》 2014年第2期128-130,共3页
辽宁省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1945.8~1948.10)东北工业文献70余种.这批文献具有战时性、地方性、档案性、研究性,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对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工业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其基本状况、特征特质、史料价值做出了初... 辽宁省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1945.8~1948.10)东北工业文献70余种.这批文献具有战时性、地方性、档案性、研究性,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对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工业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其基本状况、特征特质、史料价值做出了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发挥其数字化功能、寻求合作整理出版、编写书目和文献提要等多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东北工业文献 史料价值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国东北关内移民与朝鲜移民活动比较研究(1911—1931)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丽梅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9年第4期53-55,74,共4页
民国时期(1911—1931年),中国东北成为空前活跃的移民区域。在关内移民大规模涌入的同时,朝鲜半岛的居民迫于生计,开始移入中国东北,形成庞大的跨国移民潮,无论移民的空间范围,还是人数规模,均现前所未有的规模。与同一时期关内移民相... 民国时期(1911—1931年),中国东北成为空前活跃的移民区域。在关内移民大规模涌入的同时,朝鲜半岛的居民迫于生计,开始移入中国东北,形成庞大的跨国移民潮,无论移民的空间范围,还是人数规模,均现前所未有的规模。与同一时期关内移民相比较而言,朝鲜移民活动有着自身的特征:即在移民范围、定居比例、男女比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本文旨在对此进行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东北 关内移民 朝鲜移民
原文传递
近代东北工业结构影响因素探析
6
作者 李壮 《求索》 CSSCI 201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随着东北开禁与营口开埠,到20世纪20年代东北经济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大豆生产、加工为核心的主导产业,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进口替代产业亦不断进步。东北地区的工业结构既具有后发民族经济近代化的一般性特点,又具有半殖民地民族经济... 随着东北开禁与营口开埠,到20世纪20年代东北经济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大豆生产、加工为核心的主导产业,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进口替代产业亦不断进步。东北地区的工业结构既具有后发民族经济近代化的一般性特点,又具有半殖民地民族经济发展的一般性特点。近代东北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民间产业资本投资不足,政府产业资本投资不足;技术落后;有效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不足等内生性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对大豆的需求、关税主权丧失、市场准入主权丧失等诸外因也参与了对近代东北工业结构的塑造。通过对影响东北近代产业结构诸因素的探讨,以期对影响中国近代产业结构诸因素的探讨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结构 影响因素 民国东北
原文传递
20世纪20年代东北新闻界对日本新闻侵略的抵制——以《东三省民报》与《盛京时报》笔战为中心
7
作者 王翠荣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1-130,共10页
近代日本人在东北创办的大量报刊,以"开通民智""联络邦交"为名义,实际上则以文化侵略为目的,主要是为日本武力侵占东北制造舆论。《盛京时报》作为其忠实代言者,自创刊起,便长期霸占东三省的舆论空间,充任"意... 近代日本人在东北创办的大量报刊,以"开通民智""联络邦交"为名义,实际上则以文化侵略为目的,主要是为日本武力侵占东北制造舆论。《盛京时报》作为其忠实代言者,自创刊起,便长期霸占东三省的舆论空间,充任"意见领袖"之角色,笼络欺骗了许多东北民众。而以《东三省民报》为首的国人报纸作为先知先觉者,在参透日人报纸的险恶用心后,时常进行议程设置,以犀利的笔锋不断对其实施的新闻侵略加以警示和抵制。尤其是在1924-1925年间,围绕日本对中国实施的"文化侵略"及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制造的"五卅惨案",《东三省民报》与《盛京时报》展开长时间激烈的笔战,从而充分唤醒了东北各界爱国人士对日本殖民统治、殖民文化侵袭的反抗,可谓开国人媒体抵抗日本新闻侵略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东北新闻界 新闻侵略 《东三省民报》 《盛京时报》 舆论争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