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民国书家对黄道周书法接受的同与异论析
- 1
-
-
作者
葛超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
出处
《闽台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53-60,共8页
-
文摘
道周书法被后世广泛接受,尤其是在清末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各种书风蓬勃发展,对黄道周书法的尊崇主要体现在体势、用笔上,但同一时期的书家对黄道周的临写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邓散木遵循着传统路数临黄道周,沙孟海则是在一定基础上有选择的借鉴吸收,潘天寿是在遍临诸家的基础上专攻黄道周一家,而来楚生则是以黄道周为根基,然后上追魏晋古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各家学书理念与方法上的不同。通过对民国书家所临写的《登岱诗卷》《榕坛问业》进行总结性、整体性的横向对比,可以探究产生不同风貌的具体原因。
-
关键词
民国书家
黄道周书法
接受
同与异
-
Keywords
calligrapher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Calligraphy by Huang Daozhou
accep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碑学的民间性对民国女书家身份观的改变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王胜男
-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
出处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65-71,共7页
-
文摘
碑派书法在民族危亡时以雄强崇高的风格呼唤民族的振兴,以活跃的多元性、民间性鼓荡知识分子的创造、革新和反叛。碑学的艺术形态应和了民国时期女性权利意识、独立意识和自由观念的觉醒,参与了女性成长演进的过程。本文试图分析碑学的民间性包含的多个维度对民国女书家身份观的改变,使得民国女书家开始更多关注民生及现实问题,揭示出碑学在推进女性思想解放和艺术独立性上的特殊作用,有利于深化碑学的现代性品格。
-
关键词
碑学
民间性
民国女书家
身份观
-
Keywords
inscriptions
folklore
female calligrapher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concept of identity
-
分类号
J292.21
[艺术—美术]
-
-
题名“二爨”书法的创作与思考
- 3
-
-
作者
黄振
-
机构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
出处
《书画世界》
2024年第4期86-89,共4页
-
文摘
自清代至今,“二爨”一直受到金石学家及书法家重视。本文对近年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展览中的“二爨”书风作品进行分析,总结当代“二爨”书风作品所面临的问题,同时,整理民国时期书家对“二爨”的品评,并以李瑞清、经亨颐等书家取法“二爨”的书法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为当今“二爨”书法创作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
关键词
书法展览
“二爨”
民国书家
-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
-
题名冯文凤碑派隶书浅析
- 4
-
-
-
出处
《书画世界》
2024年第2期80-81,共2页
-
文摘
民国时期思想的开放使得女性有了更多参与教育与艺术交流的机会,在碑学时风的影响下南方地区涌现出一批碑派女书家,如冯文凤、萧娴。其中,冯文凤是碑派隶书的代表人物之一。冯文凤自幼受家学影响,因而对书法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行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编写、筹办书法学校的活动。本文以三个小节进行阐述,以分析家学、清代碑学对其书风形成的影响为基础,通过搜集冯文凤隶书书法作品,重点分析冯文凤隶书书法风格特点,对比同时期其他女书家隶书书法作品的风格差异。
-
关键词
冯文凤
民国女书家
碑派隶书
-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
-
题名张伯英评帖观探颐
- 5
-
-
作者
马一恒
-
机构
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
基金
2019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9SK24)。
-
文摘
民国书家多是以收藏、评述碑拓为主,对刻帖的关注相对较少,偶有著录帖学的学者也多有“述而不作”之意,而张伯英则是民国书家中研究刻帖的集大成者。张伯英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首次对北宋以来几百种刻帖进行细致、周密的考订,提出“勿以代远为贵”的刻帖辑录观,又对前人的鉴赏能力进行品第。张伯英的帖学著述代表了民国书家研究刻帖的最高成就。
-
关键词
民国书家
刻帖
评帖观
张伯英
-
分类号
J292.2-3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