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书风”试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宗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3年第3期53-57,共5页
民国时期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书法创作主体的个性构成具有与古不同的显著变化:学贯中西的知识修养,创作上的无意识,书风的阴柔化以及作品个性的多元化。这些变化共同造就了代表民国时期书法创作水平的、属于民国这个时代所独有的书法风... 民国时期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书法创作主体的个性构成具有与古不同的显著变化:学贯中西的知识修养,创作上的无意识,书风的阴柔化以及作品个性的多元化。这些变化共同造就了代表民国时期书法创作水平的、属于民国这个时代所独有的书法风貌—“民国书风”,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风范足以使“民国书风”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书风 创作主体
下载PDF
从大陆迁台书家的创作看“民国书风”的延续
2
作者 钱先广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4期183-186,共4页
迁台书家的书学思想、书学主张及书法创作,无疑在台湾刚刚摆脱日本殖民文化统治后,重建台湾书法新格局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两岸关系的日趋缓和,台湾书法的轮廓日益凸显,本文旨在就迁台书家的书法创作,来讨论在台湾特殊的社会政治形态... 迁台书家的书学思想、书学主张及书法创作,无疑在台湾刚刚摆脱日本殖民文化统治后,重建台湾书法新格局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两岸关系的日趋缓和,台湾书法的轮廓日益凸显,本文旨在就迁台书家的书法创作,来讨论在台湾特殊的社会政治形态下,迁台书家如何把"民国书风"这一传统在海峡彼岸的台湾延续,依此来为当代台湾书法格局的由来做出一种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迁台 创作 民国书风 遭遇
下载PDF
民国书风多元化及其成因追溯
3
作者 张其凤 《书画世界》 1998年第2期6-12,共7页
检讨民国书法史境遇,我们不难发现,民国书法起步维艰,因为它末世的书法历史位置给它的发展带来了先天的限制。除了书风多元化以外,其他创作领域只能为民国书法提供小修小补的余地。做为个体,也许个别书家在这些隙地上能够形成自己重大... 检讨民国书法史境遇,我们不难发现,民国书法起步维艰,因为它末世的书法历史位置给它的发展带来了先天的限制。除了书风多元化以外,其他创作领域只能为民国书法提供小修小补的余地。做为个体,也许个别书家在这些隙地上能够形成自己重大的突破,但做为一个与历代王朝并列的历史阶段,对民国书法的评价标准自不能等同于一个个体,因此,民国书法已不可能在书风多元化之外的创作领域构成对前代书法实质性的突破与超越。从这一方面讲,民国书坛在起步伊始似乎便被蒙上了一层不幸的阴影。但另一方面,政治高压和科举制度曾给书家个性发挥带来严重的双重枷锁,令书家们庆幸不已的是恰在这时同时消失了,从而使书法家在自在状态下能够得到书风选择以来最大限度的自由。这样一来,书法自身发展规律带来的指令与外部环境的宽松在创作主体身上交互作用的结果,便演绎出了民国书风千姿百态这样一个局面——既有求变创新的多种样式,又有延续昔贤多种风格面目的百花齐放。一、民国书风巡礼如果我们贴近历史,对民国书风做一番巡礼的话,也许对我们加深民国书风多元化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书风 多元化 流行 自身发展规律 科举制度 历史阶段 求变创新 个性发挥 评价标准
下载PDF
论民国初期书风之变--对“碑帖融合”的再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光喜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10期70-73,共4页
“碑帖融合”是考察晚清民国书法史时多被言及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对于这一说法的提出与界定,学术界未有确切所指。这也遮蔽了一些“碑学”以来书风演进的线索。通过界定“碑学”“帖学”与“碑帖融合”的概念,以及考察民国时期“碑帖融... “碑帖融合”是考察晚清民国书法史时多被言及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对于这一说法的提出与界定,学术界未有确切所指。这也遮蔽了一些“碑学”以来书风演进的线索。通过界定“碑学”“帖学”与“碑帖融合”的概念,以及考察民国时期“碑帖融合”的书法实践,从而梳理出晚清与民国初期“碑帖融合”内涵演进的内在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帖融合 碑学 帖学 民国书风 篆分遗意
下载PDF
试论民国时期书法风格的多元化
5
作者 左香兰 刘清扬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1年第9期53-56,共4页
在中国近代书法史上,民国是一个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在短暂的3 8年中,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艺术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书法艺术并未走向没落,而是在继承清末碑学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并且演绎出了民... 在中国近代书法史上,民国是一个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在短暂的3 8年中,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艺术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书法艺术并未走向没落,而是在继承清末碑学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并且演绎出了民国书风千姿百态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碑学的基础 中国近代 艺术领域 法艺术 民国书风 历史环境 法史 政治 演绎 文化 清末 经济 继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