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初年至抗战前夕的中国高等教育刍论
1
作者 侯德础 《档案史料与研究》 2000年第4期57-63,共7页
中国的高等教育源远流长,据古籍记载,自夏、商、周以还,我国便不仅有了学校,而且还有了大学和小学的分别。《孟子·滕文公上》说:“夏日校,殷曰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皆以明人伦也。”该篇还进而解释道:“庠者,养也;... 中国的高等教育源远流长,据古籍记载,自夏、商、周以还,我国便不仅有了学校,而且还有了大学和小学的分别。《孟子·滕文公上》说:“夏日校,殷曰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皆以明人伦也。”该篇还进而解释道:“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显然,当时的学校既是识文习射,培养文武人才的机构,也是尊养老人和进行祭礼活动“明人伦”的场所。另据《礼记·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日辟雍,诸侯曰泮宫。”可见西周时代已有了小学和大学,周天子所办大学叫“辟雍”;诸侯所办者则称“泮宫”。此类学校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两宋、元代、一直到明、清,虽然其名称有过庠序、辟雍、太学、国子学、国子监等多种变化,却一直是为历朝统治者培养官吏和各种专门人才的场所。它们和始于唐代,兴于宋代的民间书院一道,构成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教育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高等教育 民国初年至抗战前夕 教育规模 学制 教育理论 教育方法 教育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