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世纪农民工题材小说的空间隐喻与身份认同
1
作者 刘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9-87,共9页
在新世纪农民工题材小说中,空间不只是纯粹地理意义上的场所,更具有强烈的社会文化属性和象征隐喻功能。不论是农民进城前对城市空间的想象以及对自我身份的追寻,进城后在城乡对峙的社会环境中所处的边缘地位以及对城市人身份的建构,还... 在新世纪农民工题材小说中,空间不只是纯粹地理意义上的场所,更具有强烈的社会文化属性和象征隐喻功能。不论是农民进城前对城市空间的想象以及对自我身份的追寻,进城后在城乡对峙的社会环境中所处的边缘地位以及对城市人身份的建构,还是他们返乡的艰难以及由认知错位带来的身份再次分裂,既表明了这类小说明显的空间隐喻性,也意味着农民工对公平正义的渴求及对自我身份归属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题材小说 空间隐喻 身份认同 返乡叙事
下载PDF
追寻与重构:农民工题材小说中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2
2
作者 秦香丽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7-173,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如候鸟般的迁徙形成了持续的移民潮。他们在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生存,忍受着丧失身份同一性的现实苦痛,重复着"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悲剧宿命。而农民工题材小说,正是在城乡文明的碰撞...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如候鸟般的迁徙形成了持续的移民潮。他们在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生存,忍受着丧失身份同一性的现实苦痛,重复着"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悲剧宿命。而农民工题材小说,正是在城乡文明的碰撞与交流中,通过书写农民的生存焦虑和文化焦虑展示中国农民在现代性转型过程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民工题材小说 移民 乡村与城市
下载PDF
农民工题材小说的地理空间批评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一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110,共5页
地理空间的转换是农民工题材小说的突出特点。从地理空间角度审视农民工题材小说,不仅有效,而且确实会有独到的发现。在农民工题材小说中,传统农村作为一种文明形式似乎与自然对立,但是相对于现代城市文明,传统农村不过是自然的延伸。... 地理空间的转换是农民工题材小说的突出特点。从地理空间角度审视农民工题材小说,不仅有效,而且确实会有独到的发现。在农民工题材小说中,传统农村作为一种文明形式似乎与自然对立,但是相对于现代城市文明,传统农村不过是自然的延伸。传统农村孕育了自然乡土生命。然而,当自然乡土生命进入城市却遭遇了城市绝对的霸权:城市拒斥、消弭自然的踪迹。于是,自然乡土生命便在城市凋零,在身体上被辗转消费,心灵上则被抽空,终而至于成为令人唏嘘不已的一种人生存在形式。乡土诗意也在农民工题材小说中消减残损,终而至于隐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题材小说 农村 城市 自然乡土生命
下载PDF
独特视角下的底层关怀——江苏作家的农民工题材小说创作解读
4
作者 盛翠菊 董诗顶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8期35-38,共4页
江苏作家的农民工题材小说创作延续了"五四"乡土作家的文化视角,把笔墨更多集中于农民工进城以后精神层面的探讨,着力表现城乡之间的文化冲突。女性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相对特殊的人群,也成为江苏作家笔触最... 江苏作家的农民工题材小说创作延续了"五四"乡土作家的文化视角,把笔墨更多集中于农民工进城以后精神层面的探讨,着力表现城乡之间的文化冲突。女性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相对特殊的人群,也成为江苏作家笔触最为集中之处,女性农民工进城之后的尴尬境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乡之间的文化冲突。农民工子女在父母进城之后,无论是否留守,其身份和精神总是流动的、无处安放的,由此突显了江苏作家独特视角下的底层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作家 民工题材小说 创作视角 底层关怀
下载PDF
论江苏作家农民工题材小说中的“城市”与“乡村”意象
5
作者 盛翠菊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13-717,共5页
农民工题材小说作为乡土小说的延伸和拓展,其叙事空间涉及城市和乡村两个层面,由此在小说中形成了"城市"与"乡村"两类意象群。江苏作家的农民工题材小说中的"城市"与"乡村"意象共同形成了两个... 农民工题材小说作为乡土小说的延伸和拓展,其叙事空间涉及城市和乡村两个层面,由此在小说中形成了"城市"与"乡村"两类意象群。江苏作家的农民工题材小说中的"城市"与"乡村"意象共同形成了两个巨大的文化叙事空间,两类意象的建构演绎成了具象化的城乡文化冲突。"城市"与"乡村"意象更多承载的是农民工从"乡土中国"到"城市中国"的文化之旅,农民工们根植于乡土文化传统的乡村伦理道德,受到来自城市金钱与物质的冲击,在追求物质和现代文明的同时,传统的乡土伦理丧失。在此类小说中,乡村文化的恋乡情结、村庄消逝的家园悲歌,以及城市生态伦理失衡后的深层隐忧被作家内蕴于"城乡"意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作家 民工题材小说 “城市”意象 “乡村”意象
下载PDF
新世纪民工题材小说的苦难叙事
6
作者 竺建新 戴晓妍 《济宁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9-33,共5页
90年代后,民工题材小说写作风起云涌,这是对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被中断了的现实书写传统的重新"扎根"。新世纪民工题材小说从生存之苦和心灵之痛两个层面真实呈现了民工的苦痛,但存在偏激化书写的倾向。因此,如何理性书写苦... 90年代后,民工题材小说写作风起云涌,这是对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被中断了的现实书写传统的重新"扎根"。新世纪民工题材小说从生存之苦和心灵之痛两个层面真实呈现了民工的苦痛,但存在偏激化书写的倾向。因此,如何理性书写苦难,如何呈现民工的精神追问,应该成为作家们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之苦 心灵之痛 民工题材小说 苦难叙事
下载PDF
农民工题材小说中的身份认同——以《漂二代》为例
7
作者 通雅迪 《昌吉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78-82,共5页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开始成为农民工题材小说的关注对象,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自身具有新的特征和追求,对城市生活的渴望也更加强烈。小说《漂二代》通过书写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困境与文化焦虑,揭示出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国现代化...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开始成为农民工题材小说的关注对象,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自身具有新的特征和追求,对城市生活的渴望也更加强烈。小说《漂二代》通过书写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困境与文化焦虑,揭示出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身份认同危机,同时也展现了农民工题材小说的独特魅力和审美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题材小说 《漂二代》 新生代农民工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农民工题材小说与现代性意识形态
8
作者 陈一军 《南方论丛》 2014年第5期90-100,共11页
现代性意识形态是农民工题材小说复杂意识形态的重要方面。现代性本来是一个欧洲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当代中国基于特殊的历史和现实需要,对西方现代性进行了有意识的选择,进而构成了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内核。农民工题材小说... 现代性意识形态是农民工题材小说复杂意识形态的重要方面。现代性本来是一个欧洲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当代中国基于特殊的历史和现实需要,对西方现代性进行了有意识的选择,进而构成了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内核。农民工题材小说深刻表现了现代性意识形态,既有对现代性的热切呼唤,又充分表现了现代性焦虑;这样,现代性自身的悖论也使农民工题材小说深陷叙事的悖论中。农民工题材小说和它的现代性意识形态凸现着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和植根于它的文学叙述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题材小说 当代中国 现代性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论新世纪农民工题材小说的城市异托邦
9
作者 刘虎 《都市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112-126,共15页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空间的不断整合,城市与乡村二元对立的关系渐趋瓦解。作家们跳脱出“非城即乡”的书写模式,更多关注城乡空间内部的异质性和多元性,叙写底层人群的生存境况和精神困惑。城市异托邦是在都市空...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空间的不断整合,城市与乡村二元对立的关系渐趋瓦解。作家们跳脱出“非城即乡”的书写模式,更多关注城乡空间内部的异质性和多元性,叙写底层人群的生存境况和精神困惑。城市异托邦是在都市空间扩张背景下形成的差异性城市空间,而农民工在城市底层空间的遭遇体现出城乡文化的巨大差异,成为城市异托邦的重要存在形式。本文从农民工群体在城市日常生活的微观层面出发,分析他们在城市异托邦生活空间、劳动空间和消费空间的现实遭遇,关注他们在城市的他者地位与漂泊命运,进而探讨农民工题材小说城市异托邦书写的价值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题材小说 城市异托邦 生活空间 劳动空间 消费空间
原文传递
“底层叙事”的道德误区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运抟 《作品》 2007年第9期48-50,共3页
  "底层叙事"已成为一个流行的文学词汇,意指一种关注底层民众生存尤其弱势群体疾苦的文学叙事.从近年底层叙事涉及的对象看,主要包括贫困农民、进城民工、城市下岗职工和城市贫民等.关注底层当然必要,但怎样理解底层疾苦...   "底层叙事"已成为一个流行的文学词汇,意指一种关注底层民众生存尤其弱势群体疾苦的文学叙事.从近年底层叙事涉及的对象看,主要包括贫困农民、进城民工、城市下岗职工和城市贫民等.关注底层当然必要,但怎样理解底层疾苦的意识问题却同样重要.近年底层叙事流行的道德主义就值得注意.文学不能回避道德问题,底层叙事亦然.但就底层叙事而言,过于看重道德作用甚至从道德出发,容易导致以道德审判来替代法律、权力、正义的阐释,甚至会严重地遮蔽后者.中华民族本来就是泛道德文化流行的民族,看待问题习惯从道德出发.其道德主义既可以和国家意志、权力话语联姻,也能够和民间立场、民间情怀同构.近年的底层叙事也显然受到了泛道德文化的影响,陷入道德误区而并不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叙事 道德主义 道德误区 乡村道德 民工题材小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