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议现代服饰设计中民族传统装饰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晓冰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86,共3页
民族传统装饰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延续传统文化、提高服饰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拓展乡村妇女的就业渠道,维护和扩展民众的生计来源,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社会及培养服装专业学生创新、创造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民族传统装饰手工技艺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黑龙江省渔猎民族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对策
2
作者 安健锋 《艺术家》 2022年第1期5-7,共3页
萨满服饰是黑龙江省渔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文化艺术和生活习俗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渔猎民族萨满服饰,更深层次地探究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本文立足国家东北边... 萨满服饰是黑龙江省渔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文化艺术和生活习俗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渔猎民族萨满服饰,更深层次地探究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本文立足国家东北边疆地方,从对策角度出发,基于加强掌握该方面技艺的传承人保护与宣传,确保可持续传承发展;加强政策、法律支持与保护,推动其发展;加强民间萨满服饰文化艺术活动的举办与宣传,促进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加强相关科研机构的重视程度,促进专家学者专项研究等方面对黑龙江省渔猎民族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探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技艺 萨满服饰 文化艺术活动 赫哲族 渔猎民族 科研机构 保护与发展 鄂伦春族
下载PDF
内生与外力共同建构——重庆民族乡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董素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15,共7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活于重庆民族乡的土家、汉、苗等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吸收,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是其主要代表。重庆民族乡传统手工技艺的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活于重庆民族乡的土家、汉、苗等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吸收,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是其主要代表。重庆民族乡传统手工技艺的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现代工业社会的背景下,民族乡的传统手工技艺面临着传承乏人,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濒临消亡的困境。因此,需要依靠内生力量与外在力量的共同建构,更好地推进重庆民族乡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民族 传统手工技艺 内生 外在
下载PDF
基于新网络技术时代下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推广研究——以青藏唐卡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浩 《中国商论》 2018年第25期70-71,共2页
传统手工技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项目之一。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倾注着各民族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的心血,是人们发掘传统手工技艺魅力和传承手工技艺的载体。而传统手工艺品制... 传统手工技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项目之一。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倾注着各民族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的心血,是人们发掘传统手工技艺魅力和传承手工技艺的载体。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则是工艺技术,工艺技术的传承进步是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发展的根本。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和网络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民族传统手工技艺面临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变迁和技术革新带来的新问题。因此,探索在新网络技术时代下的民族手工技艺的推广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青藏地区唐卡为例,简要分析基于新网络技术时代下的手工技艺的推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手工技艺 新网络时代 唐卡 推广研究
下载PDF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以百色市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春艳 《广西教育》 2021年第2期36-37,共2页
本文以百色市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为例,提出"互联网+"大环境下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过程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创新项目教学模式,线上线下助力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推广;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直播带货能力;争取校外支持与合作... 本文以百色市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为例,提出"互联网+"大环境下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过程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创新项目教学模式,线上线下助力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推广;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直播带货能力;争取校外支持与合作,共同搭建比赛平台;结合学生文案、创意等能力提升,推动百色市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的打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专业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传统手工技艺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6
作者 高志敏 《天工》 2022年第22期45-47,共3页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工艺品是在漫长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富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文化特征的产品。武陵山片区有着极为丰富而且宝贵的民间工艺品资料,在数辈流传中,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品体现了该区域少数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探究了武陵山片区...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工艺品是在漫长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富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文化特征的产品。武陵山片区有着极为丰富而且宝贵的民间工艺品资料,在数辈流传中,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品体现了该区域少数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探究了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品的继承和创造,着重剖析了工艺品的类型及其怎样实现创造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少数民族 传统手工技艺
下载PDF
传统技艺工业化的藏式探索
7
作者 张卫峰 《大经贸》 2012年第5期90-93,共4页
藏族首饰传统技艺均为纯手工制作,技艺繁琐,流程复杂,无论是形态塑造、制作工艺,均反映出独特的审美理念和浓厚的民族特色,折射出多层次的社会历史景象。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 藏族首饰传统技艺均为纯手工制作,技艺繁琐,流程复杂,无论是形态塑造、制作工艺,均反映出独特的审美理念和浓厚的民族特色,折射出多层次的社会历史景象。昌都地区位于西藏东部,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这里因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使得藏族传统首饰工艺和地方特色得以相对完整地传承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艺 工业化 制作工艺 手工制作 民族特色 审美理念 社会历史 西藏东部
下载PDF
一孔二向三线位九穿法——油纸伞伞斗穿线装饰技法解读
8
作者 肖清风(文/图) 《中华手工》 2024年第8期88-91,共4页
油纸伞作为现代日用伞的鼻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经历代匠师不断改进,凝聚了中国人的精湛技艺和东方智慧,是一门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艺。据文献记载,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人们便开始采用物美价廉的纸作为伞的制作材料.
关键词 油纸伞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东方智慧 中华民族特色 装饰技法 制作材料 造纸术 手工技艺
下载PDF
非遗视阈下传统手工艺人的传承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6
9
作者 付伟安 《人文天下》 2018年第9期43-46,共4页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技艺,是农耕文明的代表性产物,是凝结民族智慧的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农耕...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技艺,是农耕文明的代表性产物,是凝结民族智慧的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传统手工艺逐渐衰落,一部分技艺水平高超、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濒危项目被纳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体系中。这些非遗项目主要包括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艺人 传统技艺 中华民族 农耕文明 保护体系
下载PDF
传统工艺美术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施小平 《艺术家》 2022年第1期27-29,38,共4页
经过千百年的积淀,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已经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之一。先人留下的传统工艺作品也成为国内外追捧的艺术珍宝,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国元素。早在手工业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制作出石雕艺术品。这些石雕艺术品不但具有实用... 经过千百年的积淀,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已经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之一。先人留下的传统工艺作品也成为国内外追捧的艺术珍宝,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国元素。早在手工业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制作出石雕艺术品。这些石雕艺术品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在外表上突出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表达。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独具匠心的设计更加吸引人们的目光,满足了人们对美和艺术的追求,同时也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美术 优秀传统文化 装饰艺术设计 实用性 传承与弘扬 独具匠心 手工 民族特色
下载PDF
谈拉萨城关区民族手工业的发展
11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0-81,79,共3页
西藏的民族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朝年间,民族手工业就有较大的发展。许多产品,如氆氇、地毯、卡垫、藏被、围裙、毡垫、帐篷、腰刀、木碗、藏鞋、民族帽、金银首饰、各种宗教用品等,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实践,形成了独有的工艺特色... 西藏的民族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朝年间,民族手工业就有较大的发展。许多产品,如氆氇、地毯、卡垫、藏被、围裙、毡垫、帐篷、腰刀、木碗、藏鞋、民族帽、金银首饰、各种宗教用品等,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实践,形成了独有的工艺特色和民族风俗,受到广大藏族和其它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有的产品在国内外还享有一定声誉。但是,在封建农奴制度下,手工业工人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劳动生产率低,产品数量少,且大多是为三大领主服务。加之三大领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生产长期停滞不前,许多传统技艺逐渐失传,濒于绝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业工人 城关区 民族风俗 劳动生产率 十一届三中全会 手工业企业 发展创造 传统技艺 少数民族 封建农奴制度
下载PDF
保护中华手工技艺的社会责任
12
作者 三江秦 《中国集体经济》 2014年第5期1-1,共1页
手工技艺,很简单的一个词,包含着三层意思:手工制作;有技术技能;具有艺术品质。手工技艺在中国艺术传统中是一个值得玩味的话题,它很有历史感,从远古走到今天,绵延不绝,薪火相传;它普及相当广,涉及我们生活中的日常应用、闲暇欣赏、衣... 手工技艺,很简单的一个词,包含着三层意思:手工制作;有技术技能;具有艺术品质。手工技艺在中国艺术传统中是一个值得玩味的话题,它很有历史感,从远古走到今天,绵延不绝,薪火相传;它普及相当广,涉及我们生活中的日常应用、闲暇欣赏、衣食住行及风花雪月等方方面面;传承者在技和艺之间游历一生,不少传世的精美作品却没能留下作者的姓名,也没有留下为之付出智慧和辛劳而得以传世的著作,只是通过特有的方式世代传承,维系着中华民族传统技艺的延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技艺 中华民族 艺术品质 技术技能 手工制作 艺术传统 保护 薪火相传 历史感 传统技艺
下载PDF
蓝白交织的彩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的大理扎染
13
作者 沙马诗乐(文/图) 《今日民族》 2024年第8期60-63,共4页
扎染,古称“夹缬”“扎缬”“绞缬”,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染织工艺,自秦汉时期便广为流传,同时在日本、印度等世界多地也有传承和发展。在我国境内,此技艺多见于滇、川、湘、新等省区。大理扎染,由中原传入西南民族地区,此后逐渐发展... 扎染,古称“夹缬”“扎缬”“绞缬”,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染织工艺,自秦汉时期便广为流传,同时在日本、印度等世界多地也有传承和发展。在我国境内,此技艺多见于滇、川、湘、新等省区。大理扎染,由中原传入西南民族地区,此后逐渐发展成为云南省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大理扎染凭借别具一格的色彩运用、各式各样的图案设计以及精湛细腻的工艺技术,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有机融合起来,蓝白交织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共生的文化魅力图景,成为了大理扎染艺术的文化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技艺 大理扎染 图案设计 染织工艺 夹缬 西南民族地区 和谐共生 文化底色
下载PDF
文化资本视角下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文浩 王永桂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7-40,共4页
运用文化资本概念,分析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资本特性和三种形式。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在提供生产技术、营造市场环境以及生产创新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文化能力的不足却成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中的制约因素... 运用文化资本概念,分析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资本特性和三种形式。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在提供生产技术、营造市场环境以及生产创新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文化能力的不足却成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中的制约因素,因此,应加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的建设,共同发挥政府、家庭、社会及市场的作用,以促进相关文化能力的传承、积累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手工技艺 生产性保护 文化资本 文化能力
原文传递
文化生态视角下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保护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士德 汪远旺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52,共4页
从文化生态学视角,探索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保护的思路和方法,从生态系统的个人传承主体、企业传承主体、学校传承主体,建立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态系统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理论研究服务体系、传承服务体系、... 从文化生态学视角,探索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保护的思路和方法,从生态系统的个人传承主体、企业传承主体、学校传承主体,建立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生态系统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理论研究服务体系、传承服务体系、宣传推广服务体系、市场培育服务体系等,提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生态保护系统运行机制,即政府主导工作机制、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激励机制、产业化推进机制、法律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手工技艺 传承 保护体系 运行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演进、制约及发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士德 郭宏斌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9-52,共4页
随着社会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面临传承与发展的新问题。阐述中国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演进和不同时期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差异,并从传承思想认识、传承过程和传承要素的视角分析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 随着社会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面临传承与发展的新问题。阐述中国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演进和不同时期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差异,并从传承思想认识、传承过程和传承要素的视角分析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明确技艺传承的导向,即多角度的行业定位、兼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传承,理清技艺传承的途径,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产性传承为主体、确立个人传承的核心地位;构建技艺传承的服务平台,即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融资渠道平台、政策支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手工技艺 传承 制约因素 发展策略
原文传递
现代工业文明语境下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开发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泊 刘海兰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8-119,117,共3页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在机械大生产与现代工业文明冲击下,从文化形态到生产方式都受到种种挤压.在以科学为尚、尊崇创新、讲求效率的时代,手工技艺被等同于“体力活”或“体力劳作”,效率低下,而不受尊崇.令人吊诡的是...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在机械大生产与现代工业文明冲击下,从文化形态到生产方式都受到种种挤压.在以科学为尚、尊崇创新、讲求效率的时代,手工技艺被等同于“体力活”或“体力劳作”,效率低下,而不受尊崇.令人吊诡的是,随着物质文化的高度充盈,我们对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却是越来越怀念了.如何重新思考民族手工技艺传统在今天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民族手工技艺如何融入到现代社会与生产生活之中,评判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生产、艺术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传承与开发民族手工技艺不得不思考与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工业文明 手工技艺 民族传统 开发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语境 现代社会
原文传递
经济视角下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国光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116,共4页
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从经济视角下就制约民族地区传统手工... 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从经济视角下就制约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活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学校和企业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旨在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视角 民族地区 传统手工技艺 活化
原文传递
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作为现代生产力的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泊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4-157,共4页
谈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艺术、生产、劳作的关系,由来已久,在传统的艺术或美学理论中,手工技艺是受到贬低的。在以科学为尚,尊崇创新,讲求效率的时代,手工技艺被等同于“体力活”或“体力劳作”,效率低下,而不受尊崇,与“脑力... 谈论民族传统手工技艺、艺术、生产、劳作的关系,由来已久,在传统的艺术或美学理论中,手工技艺是受到贬低的。在以科学为尚,尊崇创新,讲求效率的时代,手工技艺被等同于“体力活”或“体力劳作”,效率低下,而不受尊崇,与“脑力劳作”形成鲜明对比与反差。此种认识或者对立的观念,自从机械大生产的出现,更强烈冲击了传统手工技艺的生态环境,但令人吊诡的是,随着物质文化的高度充盈,我们对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却是越来越怀念了。如何重思民族手工技艺传统在今天社会的意义和价值,评判手工技艺与现代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技艺 民族传统 现代生产力 美学理论 鲜明对比 生态环境 物质文化 劳作
原文传递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岩 李钦曾 《新疆艺术(汉文)》 2021年第2期120-125,共6页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物产比较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据对全疆14个地州市的普查统计,“非遗”资源项目共达到3000多个,且类别比较齐全,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物产比较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据对全疆14个地州市的普查统计,“非遗”资源项目共达到3000多个,且类别比较齐全,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所有的十个门类。这些历史遗产充分展现出新疆少数民族的聪明与智慧,呈现出我国少数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多样性。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历史环境变迁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文化交融与不同民族交融的产物。然而在近些年间,由于社会各种环境变化过快,经济、收入发展的不平均,城镇化开发提速,西方文化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冲击,新疆近百年来的文化遗产,特别是一些民族艺术的传承正面临着衰退和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技艺 新疆少数民族 文化多样性 传承保护 民族地区 普查统计 民族交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