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3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进路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玉文 白晋湘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旨归所在。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效路径,两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互融共进,具有双向建构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站在“历史”与“现代”的维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旨归所在。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效路径,两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互融共进,具有双向建构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站在“历史”与“现代”的维度,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根植中华文明土壤,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凸显民族传统体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文明新形态;彰显民族传统体育“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助力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构建;把握中华文明特质,在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华民族现文明共融共生;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并逐渐成为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探索 被引量:4
2
作者 高岳涵 高雅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们党迈入新征程的重要议题,需要各高校师生自觉承担起责任与使命。然而研究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民族团结相关教育体系需持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们党迈入新征程的重要议题,需要各高校师生自觉承担起责任与使命。然而研究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民族团结相关教育体系需持续优化、师生责任意识有待增强等问题。本文围绕完善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基层组织协同发展架构、创新教育教学设计和积极培养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态等三个方面阐明了全国高校应做到协同配合,积极探索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高校 教育 路径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语言教育对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玲妍 黄敏 +1 位作者 周玉玲 李碧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民族地区语言教育发展是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民族地区只有不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阶段的客观需要,加强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书同文、语同音、心相通、情相融。文章基于民... 民族地区语言教育发展是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民族地区只有不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阶段的客观需要,加强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书同文、语同音、心相通、情相融。文章基于民族地区通用语言教育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通过梳理既有文献及研究成果,了解当前民族语言教育发展现状,就部分民族地区语言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语言教育师资队伍、加大语言教育投入力度、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课程思政在语言教育课堂的融合程度四条策略,并认为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开拓创新,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民族地区语言教育进程,以语言相通促进各族群众的沟通交流和国家认同,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地区 语言教育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全民一体”:一个述说中华民族的原创概念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2,共8页
民族复兴被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中华民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也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体现中华民族的国家属性,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完整述说,笔者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华民族“全民一... 民族复兴被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中华民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也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体现中华民族的国家属性,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完整述说,笔者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华民族“全民一体”概念,并通过原创的“人口国民化”“国民整体化”等概念来丰富其内涵。因此,就能将从中华民族与现代国家关系角度提出的“全民一体”概念,与从国内民族关系角度提出的“多元一体”概念结合起来,在既揭示中华民族与世界上其他现代民族的共同性,又揭示中华民族特殊性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进行完整、有效的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国家 全民一体 多元一体 人口国民化 国民整体化
下载PDF
从竞生走向共生:六堡茶传承中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互嵌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四 被引量:4
5
作者 郝国强 李星莹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5,共13页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结晶。六堡茶是岭南地区的特色茶,体现了瑶族与汉族饮食文化的共生之美。在六堡茶文化的变迁过程中,通过“舜帝南巡”“茶箩娘”等民间叙事,岭南先民对中华文化的...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结晶。六堡茶是岭南地区的特色茶,体现了瑶族与汉族饮食文化的共生之美。在六堡茶文化的变迁过程中,通过“舜帝南巡”“茶箩娘”等民间叙事,岭南先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得到延承;通过制茶技艺从瑶族内部家族传承到各民族间师徒传承方式的转变,区域社会中的族际关系从竞生最终走向共生。同时,当前六堡茶从“侨销茶”向“畅销茶”的发展转向有助于多民族互嵌式的产业共同体建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六堡茶已成为一种富有情感共鸣和精神认同的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竞生 共生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互嵌式发展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创新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郑强 王敏 阮红琳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和社会的需求。在文旅融合进入纵深阶段,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和驱动力,构建旅游开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四川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情况和旅游开发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旅游与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和社会的需求。在文旅融合进入纵深阶段,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和驱动力,构建旅游开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四川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情况和旅游开发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旅游与非遗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路径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非遗旅游 四川民族地区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德全 金炳镐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76-84,共9页
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必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反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了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的“纲”得到有效落实,必须了解其核心... 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必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反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了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的“纲”得到有效落实,必须了解其核心——中华民族的基本特征,这是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性、自信心的前提和基础。高质量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各民族大杂居状态充分实现、不断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助推;实现共同富裕是增强各族人民自信心、自豪感,不断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大力传承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华优秀文化,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精神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路径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少数民族动画符码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梅 谭欣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132,共10页
少数民族动画是在艺术想象下创作实践而成的文化精神承载物,是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具体呈现,少数民族动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常生活层面”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对文化符码的传播和输出产生了文化多元化、对象多... 少数民族动画是在艺术想象下创作实践而成的文化精神承载物,是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具体呈现,少数民族动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常生活层面”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对文化符码的传播和输出产生了文化多元化、对象多样化、传播复杂化等影响。少数民族动画文化符码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从1949年-2019年经历了族群认同、自我认同、国家认同的发展历程,在新媒体背景下少数民族动画呈现出与大众文化消费市场距离较远、“碎片化”信息传播需要整合、民族文化差异性与共享性需要平衡、动画观众个性化需求需要协调等特点。研究认为,可以从审美层面契合少数民族动画符码的当代向度,使内容与形式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从观念与价值层面引导少数民族动画符码的价值构建,以文艺形式承载时代精神,价值引导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从情感与记忆层面满足少数民族动画的与时俱进,传递共同民族心理与共同价值观念,拓展少数民族动画媒体宣传力度,增强少数民族动画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动画 符码 危机
下载PDF
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概念之间“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转化过程”的关系分析,各民族认同凝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党建引领则在具备权力、组织、制度、意识形态、法律、...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概念之间“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转化过程”的关系分析,各民族认同凝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党建引领则在具备权力、组织、制度、意识形态、法律、规范等凝聚工具的基础上,成为各民族认同凝聚的有效方式。基于所具备的各民族认同凝聚功能,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实现路径如下:首先,以党建引领巩固民族政治共识性基础、塑造民族现代性政治认同,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政治凝聚中,铸牢各民族的政治归属意识;其次,以党建引领扩充民族关系网络纽带、实现民族社会信任增蓄,在培育中华民族共享社会资本中,铸牢各民族的社会互助意识;再次,以党建引领拓展民族公共文化空间、打造民族政治文化符号、供给民族核心价值观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铸牢各民族的精神共通意识;最后,以党建引领代表各民族共同性利益、调节具体性利益,在协调中华民族共生利益关系中,铸牢各民族的利益联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认同凝聚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语境下的“中国”认同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广林 周宇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3,共10页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环境和“天下一家”语境下,四裔归属意识的不断增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认同获得空前发展的根本机制。郡县制管理体制机制下东西南北各地、各族居民先后被“编户化”而统称为“秦人”和“汉人”,意味着在秦汉...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环境和“天下一家”语境下,四裔归属意识的不断增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认同获得空前发展的根本机制。郡县制管理体制机制下东西南北各地、各族居民先后被“编户化”而统称为“秦人”和“汉人”,意味着在秦汉王朝疆域版图之内各族居民在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下,相互认同而实现的空前民族统一,体现出当时东西南北各族对以秦汉王朝为代表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维度下的全方位认同。这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民族内涵及其关系格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机,这种直接以统一帝国疆域划定的规模空前的统一民族共同体的出现,对于后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多民族国家 天下一家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认同
下载PDF
文明韧性、国家韧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俊毅 杨一凡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40,共14页
在我国政治学语境下,韧性理论围绕治理现代化意义上长治久安、和谐共生的政治系统愿景而建构,治理韧性的本质属性与目标则可以理解为政治治理体系效能较强,以及国家与社会各领域的自主性发展与运行形成较强的生命力、抗逆力、复原力与... 在我国政治学语境下,韧性理论围绕治理现代化意义上长治久安、和谐共生的政治系统愿景而建构,治理韧性的本质属性与目标则可以理解为政治治理体系效能较强,以及国家与社会各领域的自主性发展与运行形成较强的生命力、抗逆力、复原力与可持续发展性。中国以文明型国家的国家传统,形成以国家、社会、民族相互塑造而延续千年不辍的韧性,韧性的理念深度蕴含在中华文明品质与国家建设中。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对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文明韧性作出了最好的阐释,而“两个结合”为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如何汲取文明韧性,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指明了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向。中华文明韧性与中国国家韧性的叠加,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韧性。以文明韧性为基底、以国家韧性为依托、以共同体韧性为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探索更丰富和更具韧性的治理路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开的国家治理,不断汲取中华文明的韧性因素,持续建设韧性国家,从而能够塑造对抗现代性风险的韧性政治,其经验可为人类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韧性 国家韧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韧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数字化生存”条件下中华多民族非遗传播的新生态 被引量:10
12
作者 汤书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共17页
“数字化生存”已成当代生存新趋势,对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有机会共同享有数字化传播红利,从而构建起新的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共识。在文化传播新生态构建中,当前需要重点打造的议程包括两方面:一是突破... “数字化生存”已成当代生存新趋势,对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有机会共同享有数字化传播红利,从而构建起新的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共识。在文化传播新生态构建中,当前需要重点打造的议程包括两方面:一是突破特定民族非遗在物理小区域传承传播的传统,在中华民族整体的新文化叙事空间中,能让“独特性”通过多民族共同体建设出协同参与的新文化。二是获得虚拟空间全球开放传播福利的同时,按照数字媒介空间规则,如何再造传统小族群、小地域非遗在新世界中的发声机制,实现多民族文化内生的多样性在虚拟世界里的创新再造。探究全球流通的非遗文化产品和数字技术如何被传播再造者利用,首先是实现非遗数字化活态的基本策略,可以让非遗在数字化时代寻找海内外的发展空间,并成为全球化推广的一种生存模式。其次,观察这些数字化活态的形成过程如何催生出新的民族文化表达形式,可以在创新基础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同时,对于多民族文化遗产在数字媒介空间里的重新诠释与扩散,则能够通过传播新技术与数字叙事的构建,营造出有利于中华多民族非遗传承发展的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生存 民族文化 叙事空间 传播生态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秀玲 魏功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能。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理念革新、主体协...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能。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理念革新、主体协同、方法拓展、评价改革等方面呈现出全新发展态势,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但相关制度和数据标准欠缺、技术至上、智能素养缺乏、数据主义弊端、伦理抉择模糊等问题给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带来了一定隐忧,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为实现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在制度保障、价值引领、素养培育、数据治理、伦理嵌入等方面加以改革,进而不断延展和深化传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视野和实践视域,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人工智能赋能 改革
下载PDF
理解与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核心要义:哲学解读 被引量:8
14
作者 任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F0002,174,共11页
以大历史观的哲学自觉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义是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维前提。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表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不仅赓续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根脉,而且是世界现代文明发展的最新形态。正... 以大历史观的哲学自觉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义是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维前提。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表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不仅赓续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根脉,而且是世界现代文明发展的最新形态。正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之新”源于“道路之新”,即源于对西方式现代化、旧中国道路模式的超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同样需要溯源如何对于西方式现代文明的超越。我们的语义分析必须从“现代”与“现代性”的历史演化入手,由此进展到何谓“现代文明”的演化逻辑,阐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果形态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表达和理论旨归。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大历史观揭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阐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根脉魂脉、主要功能和运行规律,谱写作为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体系是我们时代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核心要义 哲学解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创新路径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利权 郑旖旎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2,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地区重要的社会资源和经济发展资源。合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非遗文化,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目前民族地区非遗的传承与传播途径比较单一,未能深入保护并充分挖掘非遗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地区重要的社会资源和经济发展资源。合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非遗文化,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目前民族地区非遗的传承与传播途径比较单一,未能深入保护并充分挖掘非遗资源的内涵,部分非遗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迹象。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对非遗进行数字化采集、保存、管理、修复、再现、展示、传播,有利于民族地区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彰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价值引领 被引量:2
16
作者 青觉 曹高丁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0,共10页
话语是思想意识的载体,也反过来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是近代以来最具有凝聚力的话语之一,在多个维度具有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功能。从历史维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叙写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 话语是思想意识的载体,也反过来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是近代以来最具有凝聚力的话语之一,在多个维度具有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功能。从历史维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叙写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屈辱历史记忆和辉煌奋斗历程,在时间向度刻写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叙事,在记忆向度唤起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共识。从场域维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展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发场域,在空间场域下循环往复催生观者的共同体意识,在符号场域下潜移默化地重塑观者的思维结构和意识生成,在传播场域下持续不断凝聚出共同体意识和行动力。从心理维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心理认同,以意识形态形塑整体意识倾向和心理定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立场,以文化认同凝聚各族人民内心深处的普遍性精神共识。从政治维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厚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底色,既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重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属性,也契合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记忆 生发场域 心理认同
下载PDF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分析和路径探索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永亮 刘雨薇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理论精髓在于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以追求人类解放为定位。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影响下结合我国国情的“共同体”表现形式。本文从“现实的人”“个体与共同体”等方面探讨两者的关系,进...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理论精髓在于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以追求人类解放为定位。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影响下结合我国国情的“共同体”表现形式。本文从“现实的人”“个体与共同体”等方面探讨两者的关系,进而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主要从生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视角来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制度基础和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同体思想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国家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视阈下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探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发钦 刘莉莉 刘源渊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4,共2页
文化振兴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通路,也是联结“五大振兴”的重要关钮。创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乡村文化的创新转化、协调融合、绿色发展、产业开放和共建共享,从增强价值认... 文化振兴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通路,也是联结“五大振兴”的重要关钮。创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乡村文化的创新转化、协调融合、绿色发展、产业开放和共建共享,从增强价值认同、完善制度机制和夯实产业基础等三个维度优化乡村文化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民族地区 乡村文化治理
下载PDF
权力视角下民族节庆空间重构过程研究:以侗族喊天节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亚娟 王靓 +1 位作者 许阳艳 郭之天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4,共18页
以民族节庆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文章以侗族喊天节为研究对象,基于权力视角构建了民族旅游节庆空间建构的理论框架,并通过长时序田野调查全面刻画节庆旅游化过程中节庆空间重构的过程及特征。研究... 以民族节庆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文章以侗族喊天节为研究对象,基于权力视角构建了民族旅游节庆空间建构的理论框架,并通过长时序田野调查全面刻画节庆旅游化过程中节庆空间重构的过程及特征。研究发现,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诉求和文旅深度融合的趋势下,侗寨喊天节经历了复杂的人-人互动、人-地互动的动态发展过程。具体而言:(1)节庆空间是节庆权力主体互动关系造就的空间,节庆空间重构的本质是人-人、人-空间在权力场域下对互动秩序不断调适和重构的过程;(2)节庆主体之间通过权力合作→权力支配→权力共有与激励等权力流动方式,形成了传统的单核权力结构→制度与传统互构的双核权力结构→单核多主体权力结构,重构着节庆内容和节庆空间的秩序;(3)以喊天节为代表的民族节庆由此呈现出“封闭神圣的仪式空间→舞台化的展演空间→复合的旅游空间”的空间表征变迁特征,以及由集聚到拓展再到蔓延的空间结构变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节庆 民族旅游 节庆空间 权力 喊天节
下载PDF
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庚香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大论断,表明了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内容丰富...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大论断,表明了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内容丰富、开放发展的思想体系。其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百余年来党领导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成果,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其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21世纪“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体系,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具有突出特性的现代文明,是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突破;必须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将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凝聚民族复兴力量,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新华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两个结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