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民族共享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刘三姐”文化的多重叙事和实践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二
被引量:
12
1
作者
郝国强
戚可夫
+1 位作者
赵新欣
李星莹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刘三姐”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案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文化基础。该文运用历史人类学和叙事学等方法,从文本、民俗和社会3个层面勾勒出“刘三姐”传说演化和传播的时间线与地域范围,挖掘“...
“刘三姐”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案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文化基础。该文运用历史人类学和叙事学等方法,从文本、民俗和社会3个层面勾勒出“刘三姐”传说演化和传播的时间线与地域范围,挖掘“刘三姐”文化演进的历史、文化、民族多重叙事,呈现各民族在思想来源、文化传承和社会关系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事实。“刘三姐”是岭南地区各族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意象,是伴随歌圩文化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地区多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中华民族文化。“刘三姐”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非遗”进校园、传承与创新、文旅促“三交”等3条实践路径,可为其他多民族共享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个广西样本,进一步丰富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
文化
铸牢中华
民族
共同体意识
多
民族共享文化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际关系视角下对民族共享文化的探索与研究
2
作者
梁超越
《商情》
2014年第18期178-179,共2页
目前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界中热议的“第二代民族政策”因急于达到“民族融合”而倡导的某些政策遭到了众多学者的质疑。虽然“民族融合”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急于求成不仅不能有助于民族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导致诸多民族问题的产生。笔...
目前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界中热议的“第二代民族政策”因急于达到“民族融合”而倡导的某些政策遭到了众多学者的质疑。虽然“民族融合”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急于求成不仅不能有助于民族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导致诸多民族问题的产生。笔者认为若要达到“民族融合”,各民族具有共享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本文指出目前我国还未有系统的共享文化,并尝试使用国际关系中构建文化理论体系的方法来构建民族文化理论体系,探讨和分析所构建的民族文化体系理论中的三要素,文化结构,文化力和文化单位,以构建共享文化,从而达到与“第二代民族政策”殊途同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
民族
政策”
文化
理论体系
民族共享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觉再现——以青海土族盘绣图案文化符号共享现象为例
被引量:
3
3
作者
周莹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0,共9页
青海土族盘绣承载着民族的集体文化记忆,具有强大的文化表意和文化传播功能。土族人民善于从周边民族文化中提取经典元素,转换成可视可感的符号,融入本民族传统服饰实践之中,实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与意义的共享。在当前加强新时代中华...
青海土族盘绣承载着民族的集体文化记忆,具有强大的文化表意和文化传播功能。土族人民善于从周边民族文化中提取经典元素,转换成可视可感的符号,融入本民族传统服饰实践之中,实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与意义的共享。在当前加强新时代中华文化认同思想根基、树立中华民族形象的背景下,以青海土族盘绣图案为视觉形象符号,共享个案的重新审视,探讨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共享、共通。在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交融,加深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绣图案
视觉形象
中华
民族
文化
符号
共享
文化
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交临场视角下的涉藏地区Vlog生产与民族文化共享
4
作者
侯宏虹
徐三妹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109,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短视频时代,广大民族地区网络人士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以社交临场感为理论视角,以涉藏地区Vlog生产为研究对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短视频时代,广大民族地区网络人士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以社交临场感为理论视角,以涉藏地区Vlog生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探究其如何影响和促进民族文化共享。研究发现,涉藏地区Vlog从意识、情感和认知三个维度都有效影响社交临场感建构,通过虚拟共在和身份共识营造在场感,借助视听刺激与拟态亲密关系促进情感共鸣,凭借文化属性塑造文化共识。高社交临场感有效促进民族文化共享,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藏地区
Vlog生产
地区形象
民族
文化
共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民族共享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刘三姐”文化的多重叙事和实践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二
被引量:
12
1
作者
郝国强
戚可夫
赵新欣
李星莹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容融之道:古商道与各民族的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心理‘五个互嵌’研究”(22VMZ005)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化道路与广西各民族五个互嵌研究”(22BMZ016)。
文摘
“刘三姐”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案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文化基础。该文运用历史人类学和叙事学等方法,从文本、民俗和社会3个层面勾勒出“刘三姐”传说演化和传播的时间线与地域范围,挖掘“刘三姐”文化演进的历史、文化、民族多重叙事,呈现各民族在思想来源、文化传承和社会关系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事实。“刘三姐”是岭南地区各族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意象,是伴随歌圩文化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地区多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中华民族文化。“刘三姐”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非遗”进校园、传承与创新、文旅促“三交”等3条实践路径,可为其他多民族共享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个广西样本,进一步丰富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经验。
关键词
“刘三姐”
文化
铸牢中华
民族
共同体意识
多
民族共享文化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127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际关系视角下对民族共享文化的探索与研究
2
作者
梁超越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
出处
《商情》
2014年第18期178-179,共2页
文摘
目前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界中热议的“第二代民族政策”因急于达到“民族融合”而倡导的某些政策遭到了众多学者的质疑。虽然“民族融合”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急于求成不仅不能有助于民族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导致诸多民族问题的产生。笔者认为若要达到“民族融合”,各民族具有共享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本文指出目前我国还未有系统的共享文化,并尝试使用国际关系中构建文化理论体系的方法来构建民族文化理论体系,探讨和分析所构建的民族文化体系理论中的三要素,文化结构,文化力和文化单位,以构建共享文化,从而达到与“第二代民族政策”殊途同归的目的。
关键词
“第二代
民族
政策”
文化
理论体系
民族共享文化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觉再现——以青海土族盘绣图案文化符号共享现象为例
被引量:
3
3
作者
周莹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0,共9页
文摘
青海土族盘绣承载着民族的集体文化记忆,具有强大的文化表意和文化传播功能。土族人民善于从周边民族文化中提取经典元素,转换成可视可感的符号,融入本民族传统服饰实践之中,实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与意义的共享。在当前加强新时代中华文化认同思想根基、树立中华民族形象的背景下,以青海土族盘绣图案为视觉形象符号,共享个案的重新审视,探讨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共享、共通。在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交融,加深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
盘绣图案
视觉形象
中华
民族
文化
符号
共享
文化
认同
Keywords
Pam Emboridery Pattern
Visual image
Sharing of Chinese Cultural Symbals
Cu lural ldentity
分类号
C956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交临场视角下的涉藏地区Vlog生产与民族文化共享
4
作者
侯宏虹
徐三妹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109,共8页
文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短视频时代,广大民族地区网络人士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以社交临场感为理论视角,以涉藏地区Vlog生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探究其如何影响和促进民族文化共享。研究发现,涉藏地区Vlog从意识、情感和认知三个维度都有效影响社交临场感建构,通过虚拟共在和身份共识营造在场感,借助视听刺激与拟态亲密关系促进情感共鸣,凭借文化属性塑造文化共识。高社交临场感有效促进民族文化共享,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
涉藏地区
Vlog生产
地区形象
民族
文化
共享
Keywords
Tibet-related areas
Vlog production
regional image
ethnic culture sharing
分类号
C954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民族共享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刘三姐”文化的多重叙事和实践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二
郝国强
戚可夫
赵新欣
李星莹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国际关系视角下对民族共享文化的探索与研究
梁超越
《商情》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觉再现——以青海土族盘绣图案文化符号共享现象为例
周莹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社交临场视角下的涉藏地区Vlog生产与民族文化共享
侯宏虹
徐三妹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