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尊严与民族建筑形式初论
1
作者 邓智勇 《华中建筑》 2008年第5期5-7,共3页
该文首先提出所谓国家尊严实则拟人化,而从心理学的角度,自尊的要求往往与他尊的缺失成正比,故国家尊严在强势和弱势情况下分别符合"正比律"和"反比律"。然后,从国家尊严角度阐述中西两个首都典范(北京和罗马)的形... 该文首先提出所谓国家尊严实则拟人化,而从心理学的角度,自尊的要求往往与他尊的缺失成正比,故国家尊严在强势和弱势情况下分别符合"正比律"和"反比律"。然后,从国家尊严角度阐述中西两个首都典范(北京和罗马)的形成基础。最后,试图揭示民族建筑形式在哪种情况下才成为问题,指出民族建筑形式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抵抗文化侵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尊严 民族建筑形式 罗马 北京
下载PDF
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民族形式建筑探索历程的整体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秉德 《新建筑》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从三个领域整体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1840-1949)民族形式建筑的探索历程:源自民间的无意识探索、西方建筑师在教会大学校舍建筑领域的探索,以及中国近代建筑史发展兴盛期的后期(1927-1937)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探索。
关键词 中国近代建筑 民族形式建筑 民间建筑 西方建筑 中国建筑
下载PDF
从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解读民族形式建筑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亦师 《华中建筑》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20世纪前半叶,以大屋顶和传统装饰细部为主要特征的民族复兴样式成为中国主流的建筑样式。从清末民初、民国南京建设、日伪的“新京”建设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建筑”,虽然各个时期的民族形式建筑背后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大不相同,但是... 20世纪前半叶,以大屋顶和传统装饰细部为主要特征的民族复兴样式成为中国主流的建筑样式。从清末民初、民国南京建设、日伪的“新京”建设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建筑”,虽然各个时期的民族形式建筑背后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大不相同,但是若仔细剖析,仍能看出背后有一条民族主义思想的主线,不绝如缕贯穿其间。这种以传统文化为旗帜的民族主义,利用建筑为手段表达了近代民族性与国家观念。该文考察民族主义的反抗与建设的两个面相,及受之影响的民族形式建筑在近代中国的发生发展。这一现象也说明,中国近代建筑史应当从思想史的角度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民族主义思潮 民族形式建筑思想史 内在涵义
下载PDF
民国建筑师在南京的民族形式建筑创作轨迹(1927—1937年)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晨 王柯 《建筑师》 2019年第4期107-114,共8页
1927-1937年这一近代中国的"黄金十年",孕育了中国建筑师群体探索民族形式建筑的高潮期。此期留学归国或本土培养的建筑师,在政府认定资质的机构中从事建筑活动,标志着现代化、正规化、学理化的中国职业建筑师的出现。南京国... 1927-1937年这一近代中国的"黄金十年",孕育了中国建筑师群体探索民族形式建筑的高潮期。此期留学归国或本土培养的建筑师,在政府认定资质的机构中从事建筑活动,标志着现代化、正规化、学理化的中国职业建筑师的出现。南京国民政府充满党派色彩与民族国家符号的文化、政治诉求,又促使在南京探索民族形式建筑的建筑师,主创公署类、教科研与社会服务类、体育场与纪念类等可以美化政治、传达党国权威的建筑类型。他们除了开设自营建筑设计机构以外,还积极投身建筑施工、行政管理和建筑教育领域。与此同时,政治中心南京的特殊性、变动的时局与建筑师不断自我修正的创作观念,也造成其创作高峰期因人、因时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十年 民国建筑 南京 民族形式建筑 创作轨迹
下载PDF
民国“黄金十年”南京的民族形式建筑述要
5
作者 陈晨 《天工》 2019年第9期156-157,共2页
从1927—1937年期间南京民族形式建筑高潮的时代背景、城建政策入手,分析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在受学院派建筑教育中的“西方古典美学原则同东方审美,西方现代建筑材料与中国样式,西方建筑结构标准同中国传统木构架”的影响下,因为调和中西... 从1927—1937年期间南京民族形式建筑高潮的时代背景、城建政策入手,分析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在受学院派建筑教育中的“西方古典美学原则同东方审美,西方现代建筑材料与中国样式,西方建筑结构标准同中国传统木构架”的影响下,因为调和中西古今的手法不同,而形成的三种最常见细分风格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黄金十年 南京 民族形式建筑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筑的民族形式复兴 被引量:5
6
作者 谭威 柳肃 《南方建筑》 2006年第3期118-120,共3页
20世纪50年的中国建筑的民族形式复兴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三次民族形式复兴的高潮之一,在这一轮民族形式复兴高潮中,本土的建筑师为探索“社会主义建筑形式”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也构成了这一轮民族形式的最大特点。本文试从建筑形式与思... 20世纪50年的中国建筑的民族形式复兴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三次民族形式复兴的高潮之一,在这一轮民族形式复兴高潮中,本土的建筑师为探索“社会主义建筑形式”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也构成了这一轮民族形式的最大特点。本文试从建筑形式与思想根源等方面入手,对1950年代的民族形式复兴做出一些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形式建筑 社会主义形式 社会主义内容
下载PDF
孙中山现代中国理念与中山陵 被引量:1
7
作者 路中康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中山陵独特的"中国古典复兴"建筑风格,承载着深刻的政治象征意义,体现了孙中山的现代中国理念。与其他获奖作品相比,吕彦直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建筑物的功能适应性、空间开放性,经济可行性,风格上的"中西合璧",并且体... 中山陵独特的"中国古典复兴"建筑风格,承载着深刻的政治象征意义,体现了孙中山的现代中国理念。与其他获奖作品相比,吕彦直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建筑物的功能适应性、空间开放性,经济可行性,风格上的"中西合璧",并且体现了一种政治象征意义上"警钟唤醒中国"的联想,因而最符合国民党的期望。中山陵设计过程中对现代中国式纪念物的探寻,推动了近代中国建筑师对于中国建筑民族形式的探索第一次高潮的形成,对当时和之后的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陵 孙中山 吕彦直 中国建筑民族形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