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4篇文章
< 1 2 1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汇、挑战与应对:大数据技术对人类学民族志的影响
1
作者 胡亮 周鹏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4,140,共12页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广泛、更丰富的数据资源,其规模性、实时性、多样性和高度可追溯性也为人类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探讨了大数据对人类学民族志方法的影响,即大数据技术与民族志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广泛、更丰富的数据资源,其规模性、实时性、多样性和高度可追溯性也为人类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探讨了大数据对人类学民族志方法的影响,即大数据技术与民族志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均有交汇,使民族志兼具定性与定量的双重特质,大数据技术促进了增强型民族志、网络民族志和线下民族志的发展与创新,拓宽了人类学民族志方法运用的空间。大数据也给传统民族志方法带来挑战,使传统民族志面临技术依赖和数据过载的困扰,过度依赖大数据容易导致对数据背后的人文因素的忽视,大数据“关键问题”策略挑战民族志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且大数据难以将人类经验与主观感受完全转换成数据。此外,民族志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还面临伦理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如何避免被研究者信息泄露并保护其知情权也是民族志方法中的重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民族志中需要关注“厚数据”和“小数据”,注重对数据背后的社会和象征意义的深度解释,并严肃对待伦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大数据技术 人类学民族志 网络民族志 “厚数据” “小数据”
下载PDF
民族志动画中的跨越“在场”与记忆“再现”——基于湘西苗族仙娘仪式影像的实践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刚 潘静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9,共11页
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凝聚群体、实现文化认同的重要内核,其中族群仪式作为一种具体的文化行为深嵌于特定的社会情景场域,对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构筑起到关键作用,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民族志动画通过一套特别的视觉媒介符号体... 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凝聚群体、实现文化认同的重要内核,其中族群仪式作为一种具体的文化行为深嵌于特定的社会情景场域,对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构筑起到关键作用,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民族志动画通过一套特别的视觉媒介符号体系进行知识生产与意义呈现,在表达回忆、经历等抽象经验方面可跨越“在场”时空屏障,为新时代的影视人类学提供新的范式实验和新的模态可能。基于湘西苗族仙娘仪式影像实践,通过与文化持有者开展互为主体性合作和反身性对话,可生成饱含原住民真切情感的民族志动画影像文本,在影像志的“抒写”中实现仪式记忆的“再现”与族群文化记忆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动画 仪式影像 文化记忆 影视人类学 多模态
下载PDF
语言政策民族志本土化路径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咏滟 王思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随着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实证转向,语言政策民族志所包含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越来越得到国际语言规划与政策研究的重视。然而,这一研究范式尚未在我国得到充分关注。文章厘清语言政策民族志的内涵、方法及应用,阐述语言政策民族... 随着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实证转向,语言政策民族志所包含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越来越得到国际语言规划与政策研究的重视。然而,这一研究范式尚未在我国得到充分关注。文章厘清语言政策民族志的内涵、方法及应用,阐述语言政策民族志对语言规划学科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语言政策民族志本土化的3点建议:一是培养本土文化意识,将研究置于地方历史文化中进行阐释;二是积极探索替代性认识论、方法论和其他会话资源;三是坚持中国立场,保持批判性反思,以期为探究适用于中国特色的语言规划理论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政策民族志 语言政策与规划 本土化 质性转向 中国立场
下载PDF
非纪实民族志影像的学术渊源、发展历程与实践类型
4
作者 刘杰 王海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在以文化书写为目标的民族志影像发展过程中,关于非纪实民族志影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未止步。为实现完整的文化表达或文化批评等方面的目标,创作主体在深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存在运用动画、戏剧、剧情等多样化方式突破限制,诉诸文化深... 在以文化书写为目标的民族志影像发展过程中,关于非纪实民族志影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未止步。为实现完整的文化表达或文化批评等方面的目标,创作主体在深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存在运用动画、戏剧、剧情等多样化方式突破限制,诉诸文化深层表达的非纪实倾向。从学术渊源、发展历程与实践类型三个方面对非纪实民族志影像相关理论与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有助于厘清民族志影像的边界与范畴,以宽容的理论框架,兼容民族志影像在表达形式层面的实践探索,发挥影像的传播优势,进一步实现民族志影像的社会价值,推进新时代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纪实民族志影像 学术渊源 民族志影像史 影视人类学
下载PDF
“三生话语”:凸显边缘形态的民族志范式
5
作者 彭兆荣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民族志是人类学用于学科实践和研究的范式。它的转型和转变也成为学科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具体体现。在古典时代,人类学侧重于人类的原始形貌,“原始(野性)民族志”成了一种代表性类型。现代民族志则以反映客观事实的照相机式的“科学民... 民族志是人类学用于学科实践和研究的范式。它的转型和转变也成为学科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具体体现。在古典时代,人类学侧重于人类的原始形貌,“原始(野性)民族志”成了一种代表性类型。现代民族志则以反映客观事实的照相机式的“科学民族志”为标志。阐释人类学以释放主观性为特点的“实验民族志”成为近几十年人类学的代表性范式。近些年来,一种新型人类学范式悄然出现——博物民族志(“多物种民族志”)成为代表。作为新的价值追求,面对当今世界的“生态—生物—生命”危机,致力于建构以“三生话语”为主轴的民族志范式,突出了“边缘形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表述范式 “三生话语” 博物民族志 边缘存在
下载PDF
自我民族志的生命镜像书写及其价值反思
6
作者 丁和根 查荣林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自我民族志作为一种后现代范式的研究方法,旨在基于自我的反身性实践,诠释作为生命谱系的自我图景及其意义。自我民族志在问题、田野和方法等层面提供了审视自我的全新视角,通过描述自我经验来展现自我主体性,同时对自我日常进行深刻省... 自我民族志作为一种后现代范式的研究方法,旨在基于自我的反身性实践,诠释作为生命谱系的自我图景及其意义。自我民族志在问题、田野和方法等层面提供了审视自我的全新视角,通过描述自我经验来展现自我主体性,同时对自我日常进行深刻省思,有助于研究者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自我经验和文化现象。自我民族志研究范式通过自我的多重性视角,构筑自我田野观测的生命镜像结构,提供自我解构和自我深描的文化透镜。它并非生命镜像的简单描摹,而是以自我为方法,回归自我实践的主体之维并重塑自我的解释范式。在自我民族志研究范式中,自我解释的关键在于重新审视个体实践的反思性空间,把握生命镜像的整体结构以编织自我的意义之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民族志 生命镜像 研究范式 自我研究
下载PDF
“人类世”视域下的《阿凡达2》与多物种民族志想象
7
作者 李彬 杜文钦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2期71-79,共9页
自1784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以来,人类工业化的现代文明进程给地球环境造成了无尽的灾难。当今地球已经进入一个由人类主导的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重新审视。生态环境问题是卡梅隆的《阿凡达》两部曲中的重要言说对象... 自1784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以来,人类工业化的现代文明进程给地球环境造成了无尽的灾难。当今地球已经进入一个由人类主导的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重新审视。生态环境问题是卡梅隆的《阿凡达》两部曲中的重要言说对象,虽然潘多拉魔盒里的灾祸已在“人类世”被不幸释放,但《阿凡达》作为重要的影像人类学载体,以多物种民族志想像的关怀作为集合,关注“主体间性”的影像书写对人类与非人类二元边界的超越作用,所有的物种共同型塑着同一个生活的异域星球,展现了多物种共同体作为主导力量的救世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凡达2》 人类世 人类学想象 多物种民族志
下载PDF
多重面向与视角呈现:都市民族志研究的再思考
8
作者 马伟华 钱芃希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3-51,共9页
大量建基于中国都市发展与文化现象的民族志作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涌现。这些民族志作品一方面坚持与经典理论对话,一方面立足本土特色,积极开拓都市研究的话语空间,围绕跨国人口流动与全球在地化、乡—城迁移下的劳工处境、国家... 大量建基于中国都市发展与文化现象的民族志作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涌现。这些民族志作品一方面坚持与经典理论对话,一方面立足本土特色,积极开拓都市研究的话语空间,围绕跨国人口流动与全球在地化、乡—城迁移下的劳工处境、国家—社会关系下的城市社区与空间更迭等议题,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回望中国都市民族志研究的探索历程,洞察其发展趋势与整体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明晰该领域的研究进路。都市民族研究亟待立足中国社会,处理好中国与西方二重知识体系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研究方法以回应都市议题对经典民族志范式构成的挑战;与此同时,增进研究的公共性,通过良性互动促进学科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研究 都市人类学 民族志 城市变迁
下载PDF
土家织锦新媒体传播现状的虚拟民族志考察--以“抖音”平台为例
9
作者 李劲松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7期51-54,共4页
本文以“抖音”平台为观测点,对土家织锦新媒体传播的现状进行深入、具体、细致的虚拟民族志考察,以便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土家织锦新媒体传播的真实情况和实际效果,并总结出其中的共性规律和优秀经验,从而指导和促进土家织锦新媒体传播... 本文以“抖音”平台为观测点,对土家织锦新媒体传播的现状进行深入、具体、细致的虚拟民族志考察,以便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土家织锦新媒体传播的真实情况和实际效果,并总结出其中的共性规律和优秀经验,从而指导和促进土家织锦新媒体传播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的积极尝试和有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织锦 新媒体传播 虚拟民族志 “抖音”
下载PDF
录像民族志在人机交互研究中的可能与可为
10
作者 甘雨梅 《全球传媒学刊》 2024年第3期24-41,共18页
民族志在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人类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过去半个世纪,民族志与人机交互研究在西方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交叉融合,产出了很多学科碰撞的研究成果,但遗憾的是,中文学界对于这一交叉领域的探讨和应用仍... 民族志在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人类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过去半个世纪,民族志与人机交互研究在西方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交叉融合,产出了很多学科碰撞的研究成果,但遗憾的是,中文学界对于这一交叉领域的探讨和应用仍较为少见。鉴于此,本文旨在介绍基于常人方法学(ethnomethodology)的“录像民族志”在人机交互研究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回顾录像民族志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人机交互研究中的经典案例,探讨了传统民族志与录像民族志之间的微妙差异与内在共性;同时,结合笔者自身在中国本土收集的人机交互素材,阐述了录像民族志为人机交互研究提供关于序列性、身体性和隐蔽劳动相关层面的独特分析思路和分析要点,并展望了录像民族志在我国本土人机交互研究中的可能与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录像民族志 人机交互 常人方法学 本土语境
下载PDF
论哈佛感官民族志实验室纪录片的身体在场与沉浸想象
11
作者 李欣泽 《民间文化论坛》 2024年第1期122-130,共9页
感官民族志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野,以“身体感”为研究起点,同时借助多感官联觉机制重新建立身体与地方,社会与文化的对话空间。而拉康将研究重点放在人类的无意识上,即想象界,并指出其带有某种文化的秩序性和社会层面的隐含意义。哈佛... 感官民族志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野,以“身体感”为研究起点,同时借助多感官联觉机制重新建立身体与地方,社会与文化的对话空间。而拉康将研究重点放在人类的无意识上,即想象界,并指出其带有某种文化的秩序性和社会层面的隐含意义。哈佛感官民族志实验室是艺术与民族志创造性结合的产物,鼓励展现和构建多层次的、言语难以企及的社会体验和文化主体性,其纪录片作品旨在通过生动的影像媒介传达情绪状态和审美感官的沉浸式体验,并通过真实的田野环境、田野人事、田野文化探索人类的身体实践和情感结构,拓展和重塑创作者及观众的感官边界与想象空间。从而在深刻反思自身与他者关系的基础之上,实现影像民族志的空间建构与跨文化交流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民族志 民族志纪录片 身体在场 感官同一性 想象的能指
下载PDF
网络民族志:媒介形态演进与方法伦理演变分析
12
作者 雷宇楠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1期5-7,共3页
自民族志从人类学向更多公共议题开放以来,以民族志为研究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现象日益增多。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民族志逐渐扩展至虚拟社区,网络民族志成为研究网络空间的理论工具,研究者对网络民族志发展的把握,以及对方法背后伦理... 自民族志从人类学向更多公共议题开放以来,以民族志为研究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现象日益增多。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民族志逐渐扩展至虚拟社区,网络民族志成为研究网络空间的理论工具,研究者对网络民族志发展的把握,以及对方法背后伦理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探析民族志和网络民族志在媒介演进过程中如何共同演变,不同形式的“媒介”作为“书写方式”,以何种形态介入网络民族志研究中,并影响着双方关系。因为关系关乎伦理,媒介形态演进又对网络民族志研究伦理提出更关注虚拟情境的要求。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阐释民族志研究伦理随媒介演进而演变;二是分析新媒介环境下,新媒介参与的网络民族志是对传统民族志的沿用,基于社区化的身份认同是研究的基础,网络空间是网络民族志的田野,田野工作的方法依旧是参与式观察等;三是提出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网络民族志逐渐实现从现实情境重心到虚拟情境重心的延展;四是阐释网络民族志伦理重心往虚拟情境重心延展的背景下,网络民族志的伦理规范要更重视主体确认和书写身份,研究者在进行网络民族志研究时,要运用科学民族志方法,并遵守相对应的伦理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网络民族志 网络社区 媒介形态 研究伦理
下载PDF
影像民族志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
13
作者 熊迅 萧颖霖 《现代视听》 2024年第3期26-29,共4页
影像民族志是一种特殊的影像文本和视听文献,基于人类学学术视角和民族志规范进行制作。本文以中国影像民族志的制作和传播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像民族志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中的功能和意义。影像民族志首先以社会历史科学的样态参与... 影像民族志是一种特殊的影像文本和视听文献,基于人类学学术视角和民族志规范进行制作。本文以中国影像民族志的制作和传播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像民族志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中的功能和意义。影像民族志首先以社会历史科学的样态参与了现代民族国家的表征建构,其次通过与社会文化变迁的互动而发展出丰富的语态谱系,最后在当下的跨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中强化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从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影像民族志 视觉人类学 认同建构
下载PDF
空间生产与文化变迁:湘南瑶族“串春珠”田野舞蹈民族志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符安可 谢春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3期114-124,共11页
舞蹈的形式、意义和表演方式与社会空间、文化符号、权力关系和身份构建密切相关。“串春珠”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俗舞蹈形式,承载着瑶族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记忆,同时也与社会身份认同和地方文化传承紧密相连。“串春珠”特定的步伐和动作形... 舞蹈的形式、意义和表演方式与社会空间、文化符号、权力关系和身份构建密切相关。“串春珠”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俗舞蹈形式,承载着瑶族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记忆,同时也与社会身份认同和地方文化传承紧密相连。“串春珠”特定的步伐和动作形态,与瑶族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整个表演过程凝聚了瑶族人民的情感、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民俗文化意义。从民俗活动中的舞蹈“串春珠”到被列为“非遗”的民间舞蹈“串春珠”,“串春珠”的展演实现了由“民间在场”到“国家在场”的转变,这一语境的变迁彰显出身份的变迁。“串春珠”舞蹈的意义不仅从宗教和祭祀逐渐转变为文化传承、社群凝聚和身份建构的一种方式,而且逐步发展成为融合了“国家在场”“民间在场”“专家在场”的“新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文化变迁 瑶族传统仪式舞蹈 舞蹈民族志
下载PDF
照护者的结构性困顿与行动潜能——一个建制民族志的考察
15
作者 方洪鑫 甄橙 王一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33,共15页
当下中国社会有着对高品质照护的巨大需求,本文通过对一个肿瘤科病房的护士日常工作进行建制民族志考察,探讨照护者面临的困境及形成更好照护的可能路径。研究发现,护士的工作从根本上支撑着医疗空间的日常秩序,但其价值却得不到相应的... 当下中国社会有着对高品质照护的巨大需求,本文通过对一个肿瘤科病房的护士日常工作进行建制民族志考察,探讨照护者面临的困境及形成更好照护的可能路径。研究发现,护士的工作从根本上支撑着医疗空间的日常秩序,但其价值却得不到相应的承认,阶序在日常工作中铭刻进她们的身心,造成结构性困顿。与此同时,一些护士通过具身化照护技艺的习得,把握病人独特的问题处境,转化为照护的行动者网络中协调技术与人文的灵动行动者,既重铸护士自身的主体性,也为病人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建制民族志所指出的结构问题与实践智慧,为如何实现更好的照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建制民族志 结构性困顿 具身照护 行动者网络
下载PDF
民族志视阈下西南地区傣族武术历史探究
16
作者 周玺 侯晓敏 杨勇 《武术研究》 2024年第4期23-25,29,共4页
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体育项目资料,了解傣族武术历史发展状况,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具有积极意,主要采用史料考据法、田野调研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傣族武术的特点、种类、广度、流行状况及历史发展。研究结果表... 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体育项目资料,了解傣族武术历史发展状况,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具有积极意,主要采用史料考据法、田野调研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傣族武术的特点、种类、广度、流行状况及历史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傣族武术手上动作变化较多,腿法、步法较简单,种类较多,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每一种派别都有其突出的特点及严格的程式,固定的动作图形和判断欣赏的标准;但也存在其一些不足之处,如傣族武术显得朴实,过于软和随意,普及度逐渐下降,目前一些武术套路和绝招已失传。因此,作为中华武术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重视和发展傣族武术,进行更好的挖掘整理,推陈出新,使这一瑰丽的珍宝放出光彩,使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之花更加鲜艳,为建设民族体育事业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 傣族武术 西南民族地区 历史
下载PDF
公众自我议程设置下乡村教师媒介形象的解构与重构——基于网络民族志的质性研究
17
作者 雍蓉 王淑文 陈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随着对乡村教师队伍支持力度的加大,乡村教师备受关注。网络的繁荣让主流媒体不再完全掌握社会议程的设置,并赋权个体以自主设置自我议程的机会。针对主流媒体为其塑造的符号化的应然和实然的媒介形象,乡村教师利用自媒体上传图文与视频... 随着对乡村教师队伍支持力度的加大,乡村教师备受关注。网络的繁荣让主流媒体不再完全掌握社会议程的设置,并赋权个体以自主设置自我议程的机会。针对主流媒体为其塑造的符号化的应然和实然的媒介形象,乡村教师利用自媒体上传图文与视频,重构了一个作为主体的人、丰富的文化生活、诗意栖居和新乡贤的新媒介形象,并形成主体间性互动、粉丝和意见领袖泛化议程、主流媒体议程介入的议程传播机制。在利用自媒体呈现自我属性时,存在利用乡村教师身份炒作等不良行为,为此政府需要加强监管。乡村教师的现实形象与媒体形象是否存在差异、差异何以产生以及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角色形象是新的研究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议程设置 媒介形象 网络民族志 公众自我
下载PDF
《烟霞里》的“个人民族志”书写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少娇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烟霞里》作为田庄的传记,从其个人经历与家族变迁延展开来,囊括了当代中国四十多年风起云涌的社会变化,具有强烈的民族志特征。首先,魏微在新作中试图探索文学讲述历史的新方式,将视宏大历史内化于个体经验,深究个体经验中的群体性认... 《烟霞里》作为田庄的传记,从其个人经历与家族变迁延展开来,囊括了当代中国四十多年风起云涌的社会变化,具有强烈的民族志特征。首先,魏微在新作中试图探索文学讲述历史的新方式,将视宏大历史内化于个体经验,深究个体经验中的群体性认知与共情,升格田庄个案的历史性、社会性意义与价值。其次,魏微通过田庄置身的日常生活碎片拼贴起庞大的人际脉络,在与他人关系的建构中定位、确证、塑造自我的身份,追求生活美学的叙事伦理。最后,魏微以女性作家塑造女性形象的细腻笔法与深邃眼光,真实而克制地建立女性讲述自我情感的流动叙事机制,从而揭示女性对于情感道德在社会急剧变革中异化后的新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霞里》 魏微 个人民族志
下载PDF
寒门子弟向上流动的驱动力——一个农村“80后”阶层突围者的自我民族志
19
作者 肖国超 蔡文伯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6期15-30,共16页
寒门子弟能否向上流动是衡量社会平等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寒门子弟向上流动的驱动力是什么?作者以局内局外双重视角和夹叙夹议的方式凸显个人反思,呈现个人成长叙事和学理思考两条主线,旨在回答底层苦难经历与教育奋斗、阶层突围的密... 寒门子弟能否向上流动是衡量社会平等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寒门子弟向上流动的驱动力是什么?作者以局内局外双重视角和夹叙夹议的方式凸显个人反思,呈现个人成长叙事和学理思考两条主线,旨在回答底层苦难经历与教育奋斗、阶层突围的密切关系。物质条件的窘迫、农业劳动的艰辛、家人的耳提面命等能促使寒门子弟早早洞悉自己的命运,不仅使其养成自律克制、勤俭节约、孝顺懂事的品格,也驱使其加强时间管理、锤炼心志和移情父母并与之结成命运共同体,还激发出强烈的向上流动意愿和内驱力;重要他人的助力、环境文化的熏陶、社会结构机会、特定机缘与情势是助推寒门子弟阶层突围的外驱力,与底层家庭原因引发的内驱力共同驱动寒门子弟实现阶层突围。因此,底层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本,成为寒门子弟取得高学业成就的密钥,进而脱离“子承父业”的泥沼,解除阶层代际传递的“魔咒”;底层家庭要注重子女抗逆力的培养,促使其养成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心态,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积极地、理性地应对逆境;寒门子弟要相信“读书改变命运”,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将有限的家庭资本转化为学业成就;社会应重视教育在促进弱势群体子女向上流动中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加大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弱势家庭子女就学政策,对教育机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予以帮扶,进而帮助更多寒门子弟找到突破阶层代际传递的“黑匣子”,实现阶层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寒门子弟 阶层突围 自我民族志 阶层固化 教育公平
下载PDF
网络民族志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20
作者 邬崇钰 刘爱利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5-104,共10页
由于旅游研究的实地田野调查往往受时间、空间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互联网与民族志相遇催生的网络民族志使旅游研究中的在线调查成为可能,因此也逐渐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方法和关注热点。首先对从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获取的网络... 由于旅游研究的实地田野调查往往受时间、空间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互联网与民族志相遇催生的网络民族志使旅游研究中的在线调查成为可能,因此也逐渐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方法和关注热点。首先对从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获取的网络民族志与旅游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总体态势分析;其次,通过逐篇研读和对文献的内容分析,总结出旅游者体验和目的地网络营销与价值创造这2个网络民族志的应用主题,其中,旅游者体验主题包括旅游体验动机、行为、真实性研究,目的地网络营销与价值创造主题包括对目的地营销组织及旅游企业的营销管理实践研究;最后,结合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步骤从优势特点与局限应对来论述网络民族志是如何应用于旅游研究,并就网络民族志可进一步关注的研究主题和使用注意提出思考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研究 网络民族志 目的地营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