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志动画中的跨越“在场”与记忆“再现”——基于湘西苗族仙娘仪式影像的实践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刚 潘静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9,共11页
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凝聚群体、实现文化认同的重要内核,其中族群仪式作为一种具体的文化行为深嵌于特定的社会情景场域,对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构筑起到关键作用,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民族志动画通过一套特别的视觉媒介符号体... 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凝聚群体、实现文化认同的重要内核,其中族群仪式作为一种具体的文化行为深嵌于特定的社会情景场域,对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构筑起到关键作用,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民族志动画通过一套特别的视觉媒介符号体系进行知识生产与意义呈现,在表达回忆、经历等抽象经验方面可跨越“在场”时空屏障,为新时代的影视人类学提供新的范式实验和新的模态可能。基于湘西苗族仙娘仪式影像实践,通过与文化持有者开展互为主体性合作和反身性对话,可生成饱含原住民真切情感的民族志动画影像文本,在影像志的“抒写”中实现仪式记忆的“再现”与族群文化记忆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动画 仪式影像 文化记忆 影视人类学 多模态
下载PDF
民族志动画中集体记忆的重构与共享——以黄岗侗族“喊天节”仪式为例
2
作者 孙煜琳 李刚 朱源源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第11期91-93,共3页
引入动画视觉媒介符号作为实拍影像的补充,对仪式记忆、经验和情感进行影像书写,打造新媒介手段下由记忆符号建构的影像库,是民俗仪式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渠道。贵州黄岗侗寨“喊天节”仪式将实拍与民族志动画影像相结合,采用记忆叙事,并... 引入动画视觉媒介符号作为实拍影像的补充,对仪式记忆、经验和情感进行影像书写,打造新媒介手段下由记忆符号建构的影像库,是民俗仪式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渠道。贵州黄岗侗寨“喊天节”仪式将实拍与民族志动画影像相结合,采用记忆叙事,并贯穿“喊天节”关键记忆线索,实现由“喊天节”文化主体的集体记忆,到动画视觉符号呈现、媒介存储记忆,再到观者个体感知的转换。用影像化的手法将记忆空间与叙事层面经历的时间串联,最终形成了“喊天节”记忆的回忆形象。仪式主体得到技术赋权后,会将自传式记忆书写与观者直播相结合,共建传播互动多主体,这为新时代的影像民族志提供了新的范式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仪式 集体记忆 媒介记忆 民族志动画 直播
下载PDF
民族志动画的表征策略与参与式设计
3
作者 王怡婧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8-161,共4页
民族志动画是民族志纪录片与动画艺术的合璧,是民族志纪录片的一种形式。它以动画艺术作为少数民族自主表达文化的路径,在展现口述文化等非文字形式的资料上有显著的优势,在拓展动画艺术在民族志纪录片领域中的应用上有着积极作用。将... 民族志动画是民族志纪录片与动画艺术的合璧,是民族志纪录片的一种形式。它以动画艺术作为少数民族自主表达文化的路径,在展现口述文化等非文字形式的资料上有显著的优势,在拓展动画艺术在民族志纪录片领域中的应用上有着积极作用。将参与式设计理念引入民族志动画制作,可以赋予少数民族以参与者和文化主位的身份,使他们能更真实地向公众传达本民族的文化和自身的看法。以恪守文化尊重原则为先决条件,并且在民族志动画中构建主位与客位的文化平衡关系,则可以确保民族志动画内容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动画 少数民族 民族纪录片 参与式设计 文化平衡
原文传递
民族志动画实践:事实的深度还原与观点的主位表达
4
作者 王怡婧 翟一川 张引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107,共4页
民族志动画作为民族志书写的新形式,以非虚构性的叙事内容展现动画艺术的纪实功能。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动画片《他们叫我们女佣:家庭工人的故事》与《长角苗情歌》制作的实践过程,阐述基于不同社区成员的特殊性和多元性,采用定向的合作... 民族志动画作为民族志书写的新形式,以非虚构性的叙事内容展现动画艺术的纪实功能。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动画片《他们叫我们女佣:家庭工人的故事》与《长角苗情歌》制作的实践过程,阐述基于不同社区成员的特殊性和多元性,采用定向的合作方法,以提升民族志深描与社区成员观点表达的实效性。本文以被记录者的视角构建书写文本,使社区成员的自身生活、文化解读得到深度还原,同时形成视觉档案,为纪实类动画的实践方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动画 事实还原 观点表达 合作方法
原文传递
从虚拟影像呈现到学理判断:动画人类学的提出与动画民族志的书写
5
作者 刘迅 《当代动画》 2022年第2期47-53,共7页
动画人类学的提出是当前中国动画学进入反思与转型时期的重要理论建构。长期以来,动画艺术一直作为一种电影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注重虚拟视觉影像的表象作用使我们忽视了动画作为艺术人类学子学科发展的学术可能。本文从动画学学术发展... 动画人类学的提出是当前中国动画学进入反思与转型时期的重要理论建构。长期以来,动画艺术一直作为一种电影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注重虚拟视觉影像的表象作用使我们忽视了动画作为艺术人类学子学科发展的学术可能。本文从动画学学术发展角度明确提出建立“动画人类学”,以此打破动画艺术单纯发挥影像传输功能的传统思维壁垒,实现中国动画学多种学术可能的崭新学理判断。文章意在探讨动画人类学在人类学中的学科归属、动画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的书写表达、动画人类学“深描”的学术指向等几方面问题,以此实现从动画到“动画人类学”,即中国动画学研究范式的理论转换,形成学术范畴下的动画人类学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人类学 动画影像民族 田野深描 虚拟呈现
原文传递
文化自觉与视觉表述:穆斯塔法·阿拉萨内与让·鲁什的动画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龚念 刘丹亚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1-34,共4页
民族志电影经历了后现代转型后,摆脱了单一的“科学性”束缚向多元范式转变。特别是让?鲁什提出的“民族志-虚构”(Ethno-fiction),为其类型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令其视觉表述范式日新月异。非洲动画先驱穆斯塔法?阿拉萨内就... 民族志电影经历了后现代转型后,摆脱了单一的“科学性”束缚向多元范式转变。特别是让?鲁什提出的“民族志-虚构”(Ethno-fiction),为其类型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令其视觉表述范式日新月异。非洲动画先驱穆斯塔法?阿拉萨内就是在让?鲁什的影响下走进民族志影视实践领域,并与让?鲁什开展了几十年的合作与探索,留下了大量具有启发性的作品,并给动画界带来了新的叙事向度。这些作品饱含让?鲁什“分享人类学”的价值意义,拥有人类学的视野,它们关注人文、辨析当下社会、保存民间口头传承、担负起知识生产、知识传达、文化阐释与自我表述的人类学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动画 民族志动画 穆斯塔法·阿拉萨内 让·鲁什 视觉人类学
原文传递
阐释、描述与呈现:人类学语境下的动画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玉成 董佳佳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22,共4页
20世纪中后叶,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内扩散,人类学的发展也步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视觉人类学的自我反思与让·鲁什开创了“民族志虚构”,促进了人类学电影风格范式的多元化。电影在民族志的“写作”与“民族志虚构”的浪潮... 20世纪中后叶,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内扩散,人类学的发展也步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视觉人类学的自我反思与让·鲁什开创了“民族志虚构”,促进了人类学电影风格范式的多元化。电影在民族志的“写作”与“民族志虚构”的浪潮中,视觉语言的虚拟性与艺术表达的多样性逐渐得到体现,发展中创作者开始重视人性化和审美格调的书写。绘画、动画、新媒体等手段逐渐进入视觉人类学领域,特别是本世纪初更多的影视学及多学科背景学者进入视觉人类学影像的本体实践领域,视觉人类学领域内的研究旨趣也因此多样化,动画与新媒体手段的介入尤为突出,逐渐成为视觉人类学影像表达的一种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人类学 动画 民族志动画 人类学动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