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位视点与通感体验:感官民族志纪录片的“感知真实性”
1
作者 成亚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69,84,共7页
在日渐场景化的媒介传播语境下,感官民族志纪录片以视点转移和具身参与为主体特征,通过极具交互性、沉浸感及在场感的创作理念,超越并颠覆传统纪录影像的“视觉中心主义”,实现自身的“感官转向”。首先,对拍摄者和摄影机原本的“客位... 在日渐场景化的媒介传播语境下,感官民族志纪录片以视点转移和具身参与为主体特征,通过极具交互性、沉浸感及在场感的创作理念,超越并颠覆传统纪录影像的“视觉中心主义”,实现自身的“感官转向”。首先,对拍摄者和摄影机原本的“客位”视角进行隐匿与移情,转变为文化持有者的“主位”视点;其次,以体感“模仿”的方式将视听感知具象化,使得观众在想象性地亲身参与影片内容建构中产生“通感”体验。而在视点的移位与体感的调动延伸中,感官民族志纪录片的临场性与浸入感特性更加明晰,以此超越文本真实与文化真实,建构以全部身体感官为接受载体的“感知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民族志纪录片 感知真实性 主位视点 通感体验
下载PDF
人类学视野下民族志纪录片的价值探析
2
作者 吕琳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2期88-90,共3页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不断增加,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志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文化表达形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这一纪录片形式通过图像、声音和叙事的结合,深度挖掘和展现各种文化的日常生活、传统仪式、社会...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不断增加,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志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文化表达形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这一纪录片形式通过图像、声音和叙事的结合,深度挖掘和展现各种文化的日常生活、传统仪式、社会组织等元素,为人们提供了深刻的文化体验。本文分析了人类学视野下民族志纪录片的文化与传承,并结合民族志纪录片的特点分析了人类学视野下民族志纪录片所具有的深刻价值,为未来民族志纪录片的发展以及文化传承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民族志纪录片 价值 传承
下载PDF
“十七年”时期(1949—1966)民族志纪录片的艺术特征
3
作者 辜珂芸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9期76-79,共4页
21世纪以来,中国民族志纪录片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各部门与事业单位牵头组织实施的影音文献纪录片和典藏序列的创作和收藏工程”[1],使中国民族志纪录片的发展不断壮大。2015年颁发的《文化部关... 21世纪以来,中国民族志纪录片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各部门与事业单位牵头组织实施的影音文献纪录片和典藏序列的创作和收藏工程”[1],使中国民族志纪录片的发展不断壮大。2015年颁发的《文化部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通知》,则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志纪录片的创作,使民族志纪录片数量不断攀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纪录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影音文献 代表性传承人 抢救性 十七年
下载PDF
文化表达与影像新潮: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十年经验及反思 被引量:6
4
作者 朱靖江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60-68,共9页
民族志纪录片为采用人类学理论方法与纪录片创作理念相结合进行拍摄的片种,其学术指向和文化诉求与媒体纪录片存在较大的差异。近十年来,随着影视人类学在中国的学术传播,民族志纪录片也呈多元发展的蓬勃态势,致力于学术表达的电影学者... 民族志纪录片为采用人类学理论方法与纪录片创作理念相结合进行拍摄的片种,其学术指向和文化诉求与媒体纪录片存在较大的差异。近十年来,随着影视人类学在中国的学术传播,民族志纪录片也呈多元发展的蓬勃态势,致力于学术表达的电影学者、推动影音文献建设的国家和地方文化部门,以及更为多元的民间纪录片作者群体,都在以不同方式促进民族志纪录片的理论建构与拍摄实践,使其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不断凸显影音记录与表达的学术意义与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纪录片 影像 文化表达 影像新潮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族志纪录片的文化维度 被引量:5
5
作者 胡谱忠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93-97,共5页
20世纪90年代部分民族志纪录片,除了在影视人类学中找到学科的依托,也在有关"新纪录运动"的序列里被电影研究界认知。在影视人类学领域,过去对这批民族志纪录片的认识与评价主要局限于纪录片的人类学维度,而疏于对其文化背景... 20世纪90年代部分民族志纪录片,除了在影视人类学中找到学科的依托,也在有关"新纪录运动"的序列里被电影研究界认知。在影视人类学领域,过去对这批民族志纪录片的认识与评价主要局限于纪录片的人类学维度,而疏于对其文化背景进行梳理。这批聚焦少数民族文化的纪录片的时代局限不仅事关民族志纪录片的制作观念,也涉及90年代特有的精英文化主题及其弊端。90年代民族志纪录片需要在文化学和思想史的跨学科视野中进一步认识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 民族志纪录片 少数民族文化
下载PDF
中国民族志纪录片的艺术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汤文靖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6-30,共5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发展简史的梳理,归纳出中国民族志纪录片的视听特点,认为民族志纪录片的不足是偏重纪实性和文献性,忽视了观赏性。作者建议民族志纪录片应该重视影视传播特点,在拍摄上要多机位成组拍摄;在现场要注意捕捉细节... 本文通过对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发展简史的梳理,归纳出中国民族志纪录片的视听特点,认为民族志纪录片的不足是偏重纪实性和文献性,忽视了观赏性。作者建议民族志纪录片应该重视影视传播特点,在拍摄上要多机位成组拍摄;在现场要注意捕捉细节;拍摄一些必要的空镜头;在编辑上要注意不同蒙太奇的运用;精细设计解说词;讲究配乐。通过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方面的改进,从而走向中国志民族志纪录片的艺术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纪录片 视听特点 艺术化 策略
下载PDF
略论民族志纪录片与“自我反射”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7-109,共3页
多年以来,民族志纪录片的创作总体上呈现一种"他者介入"的状态。在全新的形势下,民族志纪录片应当逐步改变"他者介入"占据主导的局面,借助影像的方式进行"自我反射"式的深层文化思考。而实现这个目标的... 多年以来,民族志纪录片的创作总体上呈现一种"他者介入"的状态。在全新的形势下,民族志纪录片应当逐步改变"他者介入"占据主导的局面,借助影像的方式进行"自我反射"式的深层文化思考。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首要任务,是通过科学的路径培养具有"自我反射"意识的创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纪录片 他者介入 自我反射
下载PDF
青海本土民族志纪录片的特点、功能与发展路径--以新世纪五部民族志纪录片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康逸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39-146,共8页
青海本土民族志纪录片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纵观青海本土民族志纪录片50年,其在为青海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传播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不足。本文以五部新世纪青海本土民族志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叙事视角、镜头语言方... 青海本土民族志纪录片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纵观青海本土民族志纪录片50年,其在为青海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传播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不足。本文以五部新世纪青海本土民族志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叙事视角、镜头语言方面深度解析青海地方特色文化景观,解读青海人地关系,归纳青海本土民族志纪录片的特点、功能和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丰富和繁荣青海本土民族志创作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民族志纪录片 民族社会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天山脚下》:民族志纪录片叙事新视像
9
作者 王庆福 热米拉·米吉提 《新疆艺术(汉文)》 2020年第1期85-89,共5页
纪录片《天山脚下》以多元拍摄视角下掺杂“深描”手法,并集文化共性于多元世界观中。同时碎片化的不完整性影像,通过创作者的拼贴,表现出了罕见的优势,内容上看,作品不拘泥于一个素材,而是“广角式”纪录和刻画同一地区的多元化特点。... 纪录片《天山脚下》以多元拍摄视角下掺杂“深描”手法,并集文化共性于多元世界观中。同时碎片化的不完整性影像,通过创作者的拼贴,表现出了罕见的优势,内容上看,作品不拘泥于一个素材,而是“广角式”纪录和刻画同一地区的多元化特点。《天山脚下》这种叙事探索对于拓展我国民族志纪录片的表达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纪录片 天山脚下 文化共性 深描 拍摄视角 不完整性 多元化特点 碎片化
下载PDF
民族志纪录片主体间关系研究——以纪录电影《寻羌》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鑫 《视听》 2021年第4期51-53,共3页
民族志纪录片的主体由创作者和拍摄对象共同构成,二者之间的实践和认识关系即民族志纪录片的主体间关系。创作者与拍摄对象的互动和交往贯穿影像文本建构过程的始终,并对文本之外的内容产生深刻影响。一个民族志纪录片影像文本及其衍生... 民族志纪录片的主体由创作者和拍摄对象共同构成,二者之间的实践和认识关系即民族志纪录片的主体间关系。创作者与拍摄对象的互动和交往贯穿影像文本建构过程的始终,并对文本之外的内容产生深刻影响。一个民族志纪录片影像文本及其衍生意义的从无到有一般经历"记录""阐释"和"行动"三个阶段。本文以典型的民族志纪录电影文本《寻羌》为研究对象,对其主体间关系在面对面的记录阶段、想象中的阐释阶段和认同中的行动阶段呈现出的不同表征进行分析,为民族志纪录片创作达成真诚、正当和合理的主体间关系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纪录片 主体间关系 文化转述 《寻羌》
下载PDF
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在京开幕
11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20期31-31,共1页
10月21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幕。活动中,主办方为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评委代表、参展导演代表发言,展映入围纪录片《渡... 10月21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幕。活动中,主办方为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评委代表、参展导演代表发言,展映入围纪录片《渡过塔里木河的船》。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于2015年发起主办,每两年举办一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纪录片 影视人类学 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委员会委员 民族影视 博物馆 塔里木河
下载PDF
民族志纪录片对民族文化自信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李晓璇 《风景名胜》 2019年第4期238-238,共1页
民族志纪录片是对某族群文化事项进行的纪实性记录拍摄。文化自信是民族文化生存的根基,纪录片的拍摄对被拍摄者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火的祭礼》这部阿细人类学影像的拍摄对当地民族文化自信产生的影响为例展... 民族志纪录片是对某族群文化事项进行的纪实性记录拍摄。文化自信是民族文化生存的根基,纪录片的拍摄对被拍摄者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火的祭礼》这部阿细人类学影像的拍摄对当地民族文化自信产生的影响为例展开讨论,以丰富文化自信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纪录片 阿细文化 文化自信
下载PDF
论哈佛感官民族志实验室纪录片的身体在场与沉浸想象
13
作者 李欣泽 《民间文化论坛》 CSSCI 2024年第1期122-130,共9页
感官民族志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野,以“身体感”为研究起点,同时借助多感官联觉机制重新建立身体与地方,社会与文化的对话空间。而拉康将研究重点放在人类的无意识上,即想象界,并指出其带有某种文化的秩序性和社会层面的隐含意义。哈佛... 感官民族志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野,以“身体感”为研究起点,同时借助多感官联觉机制重新建立身体与地方,社会与文化的对话空间。而拉康将研究重点放在人类的无意识上,即想象界,并指出其带有某种文化的秩序性和社会层面的隐含意义。哈佛感官民族志实验室是艺术与民族志创造性结合的产物,鼓励展现和构建多层次的、言语难以企及的社会体验和文化主体性,其纪录片作品旨在通过生动的影像媒介传达情绪状态和审美感官的沉浸式体验,并通过真实的田野环境、田野人事、田野文化探索人类的身体实践和情感结构,拓展和重塑创作者及观众的感官边界与想象空间。从而在深刻反思自身与他者关系的基础之上,实现影像民族志的空间建构与跨文化交流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民族 民族志纪录片 身体在场 感官同一性 想象的能指
下载PDF
一部民族志纪录片力作——周耒《放雁》观后小议
14
作者 罗瑞宁 《民族大家庭》 2020年第3期86-87,共2页
"一个少年,一把天琴,一身才艺,多种社会场域,多层复杂心态。影片清晰、有力地折射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的实际存在状态。导演观察细致、全面,镜头质朴,剪裁适度,是一部充分体现民族志纪录片以小见大精髓的力作。"这是第三... "一个少年,一把天琴,一身才艺,多种社会场域,多层复杂心态。影片清晰、有力地折射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的实际存在状态。导演观察细致、全面,镜头质朴,剪裁适度,是一部充分体现民族志纪录片以小见大精髓的力作。"这是第三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主办方为银收藏奖获得者《放雁》写下的颁奖词。本届纪录片展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人类学民族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电影学院共同主办,共收录252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民族志纪录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琴 影视人类学 民族影视 中国人类学 以小见大
原文传递
民族志纪录片《景颇族》的宗教话语探析
15
作者 王在宁 周兰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3-136,共4页
民族志纪录片《景颇族》以生动的影像全方位梳理和解析了景颇族特有的符号表征与文化内核。纪录片在展现景颇风情民俗的背后,具有一套宗教话语体系支撑整个民族特有的信仰观念。对"鬼"的崇拜离不开自然主义宗教的原始精神追求... 民族志纪录片《景颇族》以生动的影像全方位梳理和解析了景颇族特有的符号表征与文化内核。纪录片在展现景颇风情民俗的背后,具有一套宗教话语体系支撑整个民族特有的信仰观念。对"鬼"的崇拜离不开自然主义宗教的原始精神追求,这是对生存环境与自然万物怀揣敬畏而产生的朴素宗教信仰。祭祀人物董萨的历史性出场成为人神沟通的佐证与媒介。同时,"目瑙仪式"、"鸟"崇拜以及"长刀"文化等符号体例都显现出景颇族带有朴素二元对立色彩的泛灵论宗教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纪录片 《景颇族》 宗教话语
原文传递
整合性的超媒体影像民族志——从观察、参与到后范式民族志纪录片的类型生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宁 《中国广播影视》 2021年第2期92-95,共4页
同样是对真实性的追问,纪录片一直和人类学民族志保持着某种复杂的微妙联系:直接电影对应观察式,真实电影对应参与式,深描催生整合性的超媒体后范式。同样是新技术的媒介力量,机械复制为忠实背书,同步录音技术和轻量化设备使自我反射成... 同样是对真实性的追问,纪录片一直和人类学民族志保持着某种复杂的微妙联系:直接电影对应观察式,真实电影对应参与式,深描催生整合性的超媒体后范式。同样是新技术的媒介力量,机械复制为忠实背书,同步录音技术和轻量化设备使自我反射成为可能,多媒体和移动互联技术粉碎了不同文本的边界。人类学和影像民族志在技术、创作范式更迭中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纪录片 人类学电影 超媒体 后范式
原文传递
论新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创作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磊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第3期143-150,共8页
随着多元文化论在全球盛行,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创作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创作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细致呈现民族情境的纪录片,是创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时代的纪录片创作紧密关注民族现实生活,将民族学知识... 随着多元文化论在全球盛行,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创作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创作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细致呈现民族情境的纪录片,是创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时代的纪录片创作紧密关注民族现实生活,将民族学知识融入影片叙事,在影像纪实的基础上凸显少数民族纪录片的学术性和民族志价值。除此之外,"正能量、大情怀、综合知识丰富,艺术性强"也是必不可少的文化特征,简称"正、大、综、艺"。坚持"正、大、综、艺"的基本创作思路,反思民族生存发展之道,探究个体与民族群体之间的发展关系,是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极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纪录片 影片叙事 民族文化
下载PDF
感官民族志:超越主客体的感官唤醒--人类学纪录片的边界重塑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婉乔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91,共9页
感官民族志电影在多感官、具身体验、具地体验的人类学实验中不断突破传统人类学纪录片的边界,探寻从视听出发延展至多感官知觉所承载的对人类学的反思意义。感官民族志通过“体感视觉”传递被观察环境中的多元具身体验。一方面,多感官... 感官民族志电影在多感官、具身体验、具地体验的人类学实验中不断突破传统人类学纪录片的边界,探寻从视听出发延展至多感官知觉所承载的对人类学的反思意义。感官民族志通过“体感视觉”传递被观察环境中的多元具身体验。一方面,多感官唤醒对传统视觉中心主义的范式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也间接批判了民族志影像拍摄与被拍摄者主客体绝对二分的阶级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民族 民族志纪录片 体感视觉 人类学
原文传递
氏源、话语权与民族志:北美夸扣特尔族影像记录研究
19
作者 胡晓娇 马潇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64,共11页
北美夸扣特尔族的舞蹈是被人类学家记载最多的舞蹈之一,其体现了对自然的信仰,是回馈自然、传承家族权力、团结族群的重要仪式。文章聚焦夸扣特尔族舞蹈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通过梳理夸扣特尔族舞蹈文化的造型、超自然元素与氏族传承,夸... 北美夸扣特尔族的舞蹈是被人类学家记载最多的舞蹈之一,其体现了对自然的信仰,是回馈自然、传承家族权力、团结族群的重要仪式。文章聚焦夸扣特尔族舞蹈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通过梳理夸扣特尔族舞蹈文化的造型、超自然元素与氏族传承,夸扣特尔族舞蹈记录片中话语权的争夺,夸扣特尔族舞蹈影像的发展对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纪录片拍摄的启示,重点分析和研究传统文化在媒体融合时代的有效传播和生命延续,着重探讨人类学与美学的交叉视角,社会结构和口述性历史以及纪录片的道德空间等话题。研究这一纪录片发展历史中的问题以及当今多元化表达的趋势,对探讨中国民族舞蹈纪录片的创作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夸扣特尔族 氏族传承 民族志纪录片 纪录片道德
原文传递
民族志动画的表征策略与参与式设计
20
作者 王怡婧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8-161,共4页
民族志动画是民族志纪录片与动画艺术的合璧,是民族志纪录片的一种形式。它以动画艺术作为少数民族自主表达文化的路径,在展现口述文化等非文字形式的资料上有显著的优势,在拓展动画艺术在民族志纪录片领域中的应用上有着积极作用。将... 民族志动画是民族志纪录片与动画艺术的合璧,是民族志纪录片的一种形式。它以动画艺术作为少数民族自主表达文化的路径,在展现口述文化等非文字形式的资料上有显著的优势,在拓展动画艺术在民族志纪录片领域中的应用上有着积极作用。将参与式设计理念引入民族志动画制作,可以赋予少数民族以参与者和文化主位的身份,使他们能更真实地向公众传达本民族的文化和自身的看法。以恪守文化尊重原则为先决条件,并且在民族志动画中构建主位与客位的文化平衡关系,则可以确保民族志动画内容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动画 少数民族 民族志纪录片 参与式设计 文化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