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1
作者 施萍 高萍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4年第13期219-219,共1页
据“新华视点”微博报道,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在北师大参观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据“新华视点”微博报道,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在北师大参观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而现在的学生往往被“去中国化“的音乐熏陶和浸润,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由此想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教师往往因学生不喜欢,而“略过”或淡化处理,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是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育 弘扬民族音乐 增强学生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下载PDF
移动、遗留、意定——田原旅外诗歌析论
2
作者 卢筱雯 《中国诗歌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213-223,共11页
在当代中国诗人的离散中,田原(1965年生)的华文诗歌集兼有跨地域与语言转换的特殊性,他对两地语言的掌握,为其走向“纯诗”的文字境界奠定了基础。然而,在离散主题之下,其“身份认同”与“民族情操”不断被强大的历史纵深感覆盖... 在当代中国诗人的离散中,田原(1965年生)的华文诗歌集兼有跨地域与语言转换的特殊性,他对两地语言的掌握,为其走向“纯诗”的文字境界奠定了基础。然而,在离散主题之下,其“身份认同”与“民族情操”不断被强大的历史纵深感覆盖,而忽略其诗的内在意义。本文取材于田原最新出版的华文诗集《梦蛇:田原诗集》,探讨他如何发挥想象,解构繁复的身份迷思,在移动、遗留、意定的三个创作阶段重拾诗歌的日常。本文强调,诗人的移动丰富了内在的语言系统,在差异的视野底下,扩充诗歌的题材,并且将书写推向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原 身份认同 民族情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