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地区成年人心理和谐的结构与测量 被引量:8
1
作者 罗鸣春 杨兆云 +2 位作者 付粉杰 高媛 胡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302-308,共7页
根据心理和谐是个体的心理平衡状态及其调适过程的"四和一调适"理论构想,编制民族地区成年人心理和谐量表(MHS-EA).采用文献回顾、专家评定等方法编制问卷的初始题项,对288名被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1 758名被试进行验证性... 根据心理和谐是个体的心理平衡状态及其调适过程的"四和一调适"理论构想,编制民族地区成年人心理和谐量表(MHS-EA).采用文献回顾、专家评定等方法编制问卷的初始题项,对288名被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1 758名被试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MHS-EA包括26个题项,己和、人和、地和、天和、调适5个维度,可解释58.149%的方差变异量;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四和一调适"模型拟合良好.MHS-EA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736~0.829,分半信度0.697~0.802,重测信度0.785~0.926.MHS-EA与总体健康指标(GSHI)、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总分、主观幸福感分数显著正相关,表明量表有较好的效标效度.MHS-EA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四和一调适"的结构体系与中国本土文化传统具有契合性,可供成年人心理和谐研究和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和谐 民族地区成年人心理和谐量表(MHS—EA)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申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4-49,共6页
以从全国12省(直辖市/自治区)收回的2791份有效问卷整理所得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机制研究’调查数据"、"少数民族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统计数据"来看,当前我国犯罪的少数民族未成年人虽然在犯罪前、犯罪时的处... 以从全国12省(直辖市/自治区)收回的2791份有效问卷整理所得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机制研究’调查数据"、"少数民族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统计数据"来看,当前我国犯罪的少数民族未成年人虽然在犯罪前、犯罪时的处境、所犯犯罪行及犯罪后的心理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但对于其犯罪的原因尚难以得出清晰的结论,因而在设计预防其犯罪的对策时仍需特别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成年人 犯罪特点 犯罪原因 犯罪预防
下载PDF
浅论民族地区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3
作者 周山东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1-73,共3页
在民族地区坚持“三贴近”原则,就是要从民族地区传统道德继承的实际和民族地区未成年人公民道德实际出发,在民族地区未成年人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民族地区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民族精神,逐步树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公... 在民族地区坚持“三贴近”原则,就是要从民族地区传统道德继承的实际和民族地区未成年人公民道德实际出发,在民族地区未成年人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民族地区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民族精神,逐步树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未成年人 德育工作 “三贴近”原则
下载PDF
“中国梦”语境下的边疆少数民族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个案
4
作者 李红梅 罗琼芳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2期76-79,114,共5页
边疆少数民族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呈现出一些个性问题:如低层次的理想信念与“中国梦”语境不匹配,复杂的地缘环境挑战着“中国梦”语境下的主导性话语权,吸毒人员道德认知和行为的偏差影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开展,对少数民族个性化叙事... 边疆少数民族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呈现出一些个性问题:如低层次的理想信念与“中国梦”语境不匹配,复杂的地缘环境挑战着“中国梦”语境下的主导性话语权,吸毒人员道德认知和行为的偏差影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开展,对少数民族个性化叙事方式关注的不足,影响少数民族伦理文化的传承。通过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牢控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创新话语内容和叙事方式,净化社会环境等方式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支撑,培养具备高尚品格的生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边疆少数民族成年人 道德教育 德宏州
下载PDF
云南民族居民应对方式与心理和谐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罗鸣春 邓梅 +2 位作者 高俊 付粉杰 高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边疆民族居民应对方式与心理和谐关系。方法在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抽取1758名成人,应用民族成年人应对方式量表(CSS-EA)和民族成年人心理和谐量表(MHS-EA)进行测试。结果云南民族成年人优先采用问题解决取向的应对方式,其... 目的探讨边疆民族居民应对方式与心理和谐关系。方法在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抽取1758名成人,应用民族成年人应对方式量表(CSS-EA)和民族成年人心理和谐量表(MHS-EA)进行测试。结果云南民族成年人优先采用问题解决取向的应对方式,其次是中庸处世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求助、回避、发泄的应对方式。男性较多地采用问题解决、中庸处世、回避、发泄的应对方式;女性较多地采用求助、幻想、忍耐等情绪取向的应对方式。云南民族居民心理和谐总体水平(3.67±0.54分)处在不确定到基本和谐区间内;31.40%的民族居民心理和谐程度较高;57.20%的居民处于不确定到基本和谐区间;另有11.40%的居民心理不和谐。高和谐组在中庸处世、问题解决维度上的得分高于低和谐组,而且问题解决、中庸处世分数与心理和谐分数正相关。低和谐组在发泄、回避、忍耐三维度得分高于高和谐组,发泄、回避、忍耐均与心理和谐水平负相关。结论问题解决取向、中庸应对方式对心理和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发泄、回避、忍耐这类情绪取向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和谐有消极的阻碍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及时有效地解决处理好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有效促进民众心理和谐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成年人 应对方式 心理和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