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国近代作家李光洙的民族改造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许赛 《中国市场》 2016年第51期116-117,共2页
李光洙作为韩国近代开新文学先河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及其从中所表现出的曲折、多变的民族改造思想反映了韩国近代历史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 民族改造思想 文明论 文化论
下载PDF
“改造民族灵魂”能够统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总主题吗?——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分期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魏韶华 武菲菲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38-43,共6页
黄子平等人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这一新的文学史概念及其背后的文学史观念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当下新的语境中,对这一概念有重新检视的必要。作为统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总主题的"改造... 黄子平等人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这一新的文学史概念及其背后的文学史观念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当下新的语境中,对这一概念有重新检视的必要。作为统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总主题的"改造民族灵魂"并不能敉平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之间的政治、社会、文化断层,而传统文学史分期至今仍有其自身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改造民族灵魂 文学史分期
下载PDF
“改造民族灵魂”的创作情怀——从萧红小说创作题材说起
3
作者 王妹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7,共3页
崛起于20世纪30年代文坛的萧红,创作伊始就回避了令她一生颠沛流离的爱情婚姻题材,而把笔触伸向底层劳动人民和残酷现实的苦难,带着北方农民的粗悍和塞外荒原的泥土气息,向“五四”以来鲁迅倡导的“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 崛起于20世纪30年代文坛的萧红,创作伊始就回避了令她一生颠沛流离的爱情婚姻题材,而把笔触伸向底层劳动人民和残酷现实的苦难,带着北方农民的粗悍和塞外荒原的泥土气息,向“五四”以来鲁迅倡导的“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现实主义靠拢,自觉地承担起鲁迅的改造民族灵魂的重担。萧红选择的正是最能反映生活本质和时代需要并渗进了“改造民族灵魂”创作情怀的题材,故乡的情绪记忆、“梦回呼兰河”的家园意识和“改造民族灵魂”的创作思想,在萧红小说创作中得到完满的交融和统一,使其创作焕发出绚丽光彩,使其思想艺术达至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民族灵魂” 创作情怀 萧红 小说 题材
下载PDF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社会推广及其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媛 《终身教育研究》 2017年第2期66-72,共7页
五四运动前后,在"开民智"的时代主题之下,教育电影以其"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及先进的技术手段而博得中央政府及社会精英们的青睐,并进而成为社会教育的一大利器。教育电影的倡导者们主要通过剧本选择、人才培养以... 五四运动前后,在"开民智"的时代主题之下,教育电影以其"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及先进的技术手段而博得中央政府及社会精英们的青睐,并进而成为社会教育的一大利器。教育电影的倡导者们主要通过剧本选择、人才培养以及由国家到地方教育机关制定的相关政策,使其推广事业在国家意识主导下逐渐走向正轨。在此过程中,教育电影以其特有的媒介形式"唤醒民众"、激发民族热情,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下层民众的文化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电影 社会教育 剧本选择 人才培养 民族改造
下载PDF
王光祈书、文、事考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岩 《音乐探索》 2003年第3期3-8,共6页
关键词 王光祈 曾琦 考证 著作 剧本 生平 学术研究 民族文化复兴与民族生活改造运动》
下载PDF
走向回归的自然——王月圣短篇小说集《撒尔嗬》乡土风情解读
6
作者 杨如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3-46,共4页
恩施本土作家王月圣的短篇小说集 撒尔嗬 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土家族的人文景观、动人的故事,演绎出土家族痛苦而完整的生命流程。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的民族文学观念和民族改造意识,有力推进了鄂西南民族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地域风情 民族改造意识 文学评论 王月圣 短篇小说 《撒尔嗬》 少数民族文学 土家族
下载PDF
中国新诗的“现代”潮流
7
作者 刘登翰 《东南学术》 2000年第5期96-102,共7页
现代主义作为中国新诗的一种艺术方式 ,由于文学对于社会使命的过多承载 ,一直处于边缘和支流的地位。但艺术发展的审美要求 ,又使具有独特审美方式的现代主义诗歌表现出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它一方面作为一种艺术因素 ,渗透在作为主流文... 现代主义作为中国新诗的一种艺术方式 ,由于文学对于社会使命的过多承载 ,一直处于边缘和支流的地位。但艺术发展的审美要求 ,又使具有独特审美方式的现代主义诗歌表现出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它一方面作为一种艺术因素 ,渗透在作为主流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之中 ;另一方面又在中国历史进程的某些“间隙” ,形成三次跳跃性的发展。第一次从二十年代李金发肇始 ,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戴望舒、西南联大校园诗群到“九叶派” ,为现代诗走向成熟塑形 ;第二次是台湾五六十年代的现代诗 ,这是一次由诗和美术发端而广及文学艺术各门类的完整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 ;第三次是八十年代由朦胧诗发难而呈现出多样形态艺术发展 ,在进入后现代中与台湾、香港、澳门年青一代诗人汇合。曲折的发展呈现出现代诗在中国的特殊运动形态 ,和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民族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诗 现代主义 传统文化精神 民族改造
下载PDF
民族性改造:1930年代中国教育学家的求索
8
作者 涂诗万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14年第1期28-32,37,共6页
1930年代,中国教育学家通过历史研究法、心理学测量法和社会学方法等多种途径研究了中华民族性的特征。他们既不回避民族性的劣根性,同时也充分肯定中华民族性的优点。他们分别从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和教育史等角度深入... 1930年代,中国教育学家通过历史研究法、心理学测量法和社会学方法等多种途径研究了中华民族性的特征。他们既不回避民族性的劣根性,同时也充分肯定中华民族性的优点。他们分别从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和教育史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民族性、党派性与教育的多边关系。在此基础上,教育学家们探索了运用新教育改造中华民族性的方法,其中主要的观点包括:提倡国家本位教育、发展生产教育,以及在自由主义的背景下进行渐进式教育改革。1930年代的中国教育学家既批判几千年的专制教育造成了中华民族深重的奴性,又理性地探索了运用新教育改造中华民族性的各种问题,同时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教育改造和中华民族性改造的成功有赖于中国社会整体的现代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国民性批判 民族改造 新教育
原文传递
司徒乔的选择:《空室鬼影图》研究
9
作者 艾姝 《艺术探索》 2016年第6期36-47,共12页
司徒乔毕生的创作都浸润在现实主义时代潮流中,但他于1946年创作的《空室鬼影图》却带有超现实的意味。它显示出司徒乔多层面的努力:将宗教图像与世俗题材融合,为社会现实注入深层的象征意义;将"活骷髅"赋予诸多社会信息并将... 司徒乔毕生的创作都浸润在现实主义时代潮流中,但他于1946年创作的《空室鬼影图》却带有超现实的意味。它显示出司徒乔多层面的努力:将宗教图像与世俗题材融合,为社会现实注入深层的象征意义;将"活骷髅"赋予诸多社会信息并将其"角色化",从而对社会现实作出批判与反思;通过对传统水墨和水彩画法的整合、对竹笔的改良运用,尝试改造民族艺术。司徒乔不懈探索,发展出与时代背景和生活状况相适应的艺术观念与形式,使这件作品折射出抗日战争结束伊始社会底层民众的境遇、饥荒横行的历史现实及社会文化潮流的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徒乔 《空室鬼影图》 宗教图像 世俗题材 骷髅的角色化 民族艺术改造
下载PDF
民国时期生育节制思想研究——以桑格夫人访华为中心
10
作者 冯思奇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0-42,46,共4页
1922年桑格夫人访华后,生育节制思想传入中国,知识分子由此开始结合中国实际讨论生育节制。讨论主要围绕生育节制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两个方面。本文从性道德、人口问题的角度进行探讨,希望借助于生育节制来改造中国社会。实践证明,生育节... 1922年桑格夫人访华后,生育节制思想传入中国,知识分子由此开始结合中国实际讨论生育节制。讨论主要围绕生育节制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两个方面。本文从性道德、人口问题的角度进行探讨,希望借助于生育节制来改造中国社会。实践证明,生育节制作为改造社会的一种理论设想还是很有效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格夫人 生育节制 民族改造
下载PDF
倾诉故乡苦难的低吟──萧红小说创作艺术综论
11
作者 马春林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1999年第6期82-85,共4页
关键词 小说创作艺术 《生死场》 《呼兰河传》 萧红小说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乡土文化 乡风民俗 萧红作品 改造民族灵魂 主题意蕴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分期、主题、叙事与美感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世明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58-60,共3页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在现代与传统二者的张力中逶迤前进。本文将百年文学划分为三个时期。并认为:文学的主题由最初的改造民族灵魂衍化断裂为今日的欲望狂欢;作家叙事立场也由激情的史诗般的宏大转向了私人的窃窃私语;与此相适应.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在现代与传统二者的张力中逶迤前进。本文将百年文学划分为三个时期。并认为:文学的主题由最初的改造民族灵魂衍化断裂为今日的欲望狂欢;作家叙事立场也由激情的史诗般的宏大转向了私人的窃窃私语;与此相适应.文学的总体美感特征也从狂■突进式的力与美的追求到五六十年代的单纯明朗及至文学狂欢所显示的滑稽最终变为当下的冷静与荒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改造民族灵魂 欲望化 力与美 冷静荒寒
下载PDF
搁浅在超越的边缘──试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13
作者 王艳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28-30,共3页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出现在文学史研究的艰难过渡时期,它以新的开放态势、新的文学史观念以及新的解读方式,对以往的文学史作了极大的突破,但在力图超越的同时又受到传统因素的掣肘,表现为总体框架基本不动及结论精神与主体的...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出现在文学史研究的艰难过渡时期,它以新的开放态势、新的文学史观念以及新的解读方式,对以往的文学史作了极大的突破,但在力图超越的同时又受到传统因素的掣肘,表现为总体框架基本不动及结论精神与主体的疏离,从而使《三十年》在突破和超越之间无奈地造成了搁浅的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三十年 改造民族灵魂 文学史研究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学史观念 二十世纪 文学发展 开放态势 文学现象
下载PDF
悲寂的生命世界——读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4
作者 杨建虎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38-41,共4页
《呼兰河传》是萧红继中篇小说《生死场》震动文坛后的又一部重要作品,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写作始于一九三七年,完成于一九四零年底。这段时间正是抗日战争时期,萧红的故乡已沦于日本侵略者手中,萧红流落在外,完全陷入难以排解的苦闷... 《呼兰河传》是萧红继中篇小说《生死场》震动文坛后的又一部重要作品,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写作始于一九三七年,完成于一九四零年底。这段时间正是抗日战争时期,萧红的故乡已沦于日本侵略者手中,萧红流落在外,完全陷入难以排解的苦闷和寂寞中。在抗战文艺的整体性控制下,萧红开始实行自我调整,即由大时代的民族精神和忧患意识的礼赞转向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呼兰河传》是萧红对古寂的乡村进行审美的哲理思考的结果。在一幅幅古老的乡村风俗画中浸入灵魂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萧红 生命世界 长篇小说 国民性 民族精神 社会心理 抗日战争时期 改造民族灵魂 封建宗法制度
下载PDF
从民房改造到创建生态文明村
15
作者 彭家典 郑有基 《中国民族》 2002年第3期42-44,共3页
海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6个自治县和3个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的市,人。为246.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2%,土地面积16589.1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8.8%。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 海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6个自治县和3个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的市,人。为246.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2%,土地面积16589.1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8.8%。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如何实现民族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的超常规和跨越式发展?其突破口在哪里?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寻的问题。当前,海南省民族地区开展民房改造和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应该是海南省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较好的模式,可以成为海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民族改造 民族地区 生态文明村 农村工作
原文传递
鄂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独特存在
16
作者 廖静萍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79-183,共5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人道主义 20世纪 审美特征 人文精神 人类理性 世界文学 知识经济时代 改造民族灵魂 改造国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