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概念的内涵探讨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纪 高永久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1期52-57,共6页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是少数民族成员对民族政治体系的心理反应,是民族政治体系与少数民族成员各自的政治实践,它包含政治心理和政治实践两个层面,并且二者密切相关。民族政治体系、民族政治体系的运作、少数民族成员及其政治实践构成了少...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是少数民族成员对民族政治体系的心理反应,是民族政治体系与少数民族成员各自的政治实践,它包含政治心理和政治实践两个层面,并且二者密切相关。民族政治体系、民族政治体系的运作、少数民族成员及其政治实践构成了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基本要素。国家层面、民族层面和村社层面的政治认同是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主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 民族政治体系 政治实践
下载PDF
清王朝构建民族政治认同的遗产和困境——以蒙古的政治认同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牛玲玲 《满族研究》 2019年第2期33-40,共8页
清王朝以盟旗制度为基本架构,辅以王公年班、满蒙联姻等等旨在“以德怀之”的制度,在增进皇帝、皇室与蒙古王公感情的基础上,对其委以重任,蒙古王公贵戚又在建功立业过程中,将对皇室的效忠之情,升华成对大清江山社稷的依恋之情。这种系... 清王朝以盟旗制度为基本架构,辅以王公年班、满蒙联姻等等旨在“以德怀之”的制度,在增进皇帝、皇室与蒙古王公感情的基础上,对其委以重任,蒙古王公贵戚又在建功立业过程中,将对皇室的效忠之情,升华成对大清江山社稷的依恋之情。这种系于满洲皇室与蒙古王公贵胄一脉的“恩赏-报偿”机制,是清王朝获得蒙古政治认同的成功之道。在大一统国家行至现代多民族国家门槛的时候,清王朝建构政治认同之法,为近代国家建构事业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也留下了困境。有效继承遗产并突破困境,是新政治认同构建方案产生的历史基础和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治认同 盟旗制度 王公年班制度 满蒙联姻制度
下载PDF
宪法爱国主义与多民族国家的超民族政治认同
3
作者 单丹丹 《惠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9,14,共4页
在全球化互联网时代,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整合遇到了新的危机,原有的基于民族性的社会整合方式已经失去了合法性。国内竞争性的民族主义导致诸多种族冲突事件甚至国家分裂事件出现,严重威胁多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德国当代著名哲... 在全球化互联网时代,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整合遇到了新的危机,原有的基于民族性的社会整合方式已经失去了合法性。国内竞争性的民族主义导致诸多种族冲突事件甚至国家分裂事件出现,严重威胁多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依托其交往行动理论、生活世界理论、商谈伦理学、话语政治等理论对后民族结构下社会的有效整合问题进行了严谨的规范性理论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宪法爱国主义"思想,建构了一种超民族的政治认同,并通过塑造政治公共领域的途径为其提供了合法性认同的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民族政治认同 哈贝马斯 宪法爱国主义 商谈民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跨民族政治认同的意识形态基础
4
作者 朱晓明 《民族论坛》 2014年第12X期18-19,22,共3页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曾经是跨民族政治认同的基础,现阶段与达赖集团的斗争仍然必须坚持阶级和阶级分析方法。但在全社会,需要用超越民族差异、宗教差异,能够凝聚人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实现跨民族政治认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曾经是跨民族政治认同的基础,现阶段与达赖集团的斗争仍然必须坚持阶级和阶级分析方法。但在全社会,需要用超越民族差异、宗教差异,能够凝聚人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实现跨民族政治认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行了充分阐述,对解决民族、宗教的突出问题指明了方向,学术界要加强问题研究、学理研究和学科建设,要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加强治边稳藏、治边稳疆的理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族政治认同 意识形态 阶级观点
原文传递
试析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彭谦 李聪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3期34-38,共5页
本文首先梳理了学界有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论述,并对相关观点作了简要的评述,然后采用微观研究的方式,将民族认同进一步细分为民族政治认同、民族经济认同、民族文化认同,并主要集中于民族政治认同、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 本文首先梳理了学界有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论述,并对相关观点作了简要的评述,然后采用微观研究的方式,将民族认同进一步细分为民族政治认同、民族经济认同、民族文化认同,并主要集中于民族政治认同、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联性展开了深入的论证,得出了民族政治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与竞争关系,以及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不具有必然联系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治认同 民族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下载PDF
论抗战小说的忠义思想
6
作者 吴道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0-105,共6页
就主导话语而言,抗战小说属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学编码。但在这种编码背后,忠义思想作为民族政治认同的深厚文化资源在发动全民抗战、为国捐躯与惩办汉奸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忠义思想在抗战小说中之所以被书写,主要在于它作为古老的民族... 就主导话语而言,抗战小说属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学编码。但在这种编码背后,忠义思想作为民族政治认同的深厚文化资源在发动全民抗战、为国捐躯与惩办汉奸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忠义思想在抗战小说中之所以被书写,主要在于它作为古老的民族文化传统,以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形式渗透到中华民众的深层心理结构之中,并表现出自发性、全民性与仪式性等特点。在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忠义思想既为救亡图存的革命话语提供了重要基础,为整合不同政治话语、凝聚民族向心力做出了特别贡献,同时也为制造新的个人迷信、复活封建帝王思想等打开了方便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小说 忠义思想 民族政治认同 集体无意识 现代民族国家
下载PDF
卷首语
7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政治认同 民族 权利主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卷首语
下载PDF
Political Identity: A Perspective from Cultural Identity 被引量:3
8
作者 詹小美 王仕民 Qu Yuny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年第2期155-173,共19页
Identity is the "sameness" and belonging of identification. In a real sense, cultural identity is often related to ethno-cultural identity, while politic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are more often inseparable. ... Identity is the "sameness" and belonging of identification. In a real sense, cultural identity is often related to ethno-cultural identity, while politic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are more often inseparable. Cultural identity lays particular stress on the group destiny of a people or ethnic group from which its members cannot withdraw. Political identity, on the other hand, highlights the subjective values and intentions chosen, judged and assessed by the members of society. Since modem times, politics, as the surface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has demonstrated increasingly serious conflict and perplexity, and the decline of the political identity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common social phenomenon. Considering the high complementarity and the mutual stimulation between cultural identity and political identity, we should take cultural identity as the pivot for our entry into the actual practice of community politics,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making interest adjustments, and intensifying the community members' sense of belonging. These are exceptionally meaningful for strengthening the political identity of a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identity political identity nation and stat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