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土家织锦的形态演化与民族文化融合阐释
1
作者 石雅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4期84-91,共8页
土家织锦作为土家族独有的织锦类型,既是土家族与相邻族群互动交往的产物,也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极佳例证。通过不同民族间的共同探索与交融,土家织锦完成了“从布到锦”的历史演进,催生出形态丰富的纹样类型,并在新形成的“技术共... 土家织锦作为土家族独有的织锦类型,既是土家族与相邻族群互动交往的产物,也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极佳例证。通过不同民族间的共同探索与交融,土家织锦完成了“从布到锦”的历史演进,催生出形态丰富的纹样类型,并在新形成的“技术共同体”内实现了更大程度的传承与共享。但土家织锦现代发展中的多主体共享,也导致了智识阶级对底层群体的知识挪用。振兴传统手工艺,要在文化共享的基础上保护原传承主体的参与性和话语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织锦 纹样 民族文化融合 技术共同体
下载PDF
鄂东楚墓出土原始瓷和印纹硬陶器现象与民族文化融合 被引量:6
2
作者 丁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79,共4页
战国时期原始瓷和印纹硬陶器主要见于吴越文化分布区,而战国中期楚国的鄂东地区随葬这类器物的墓葬陡增。鄂东地区此类器物在器形和纹饰等方面与典型吴越地区的同类器物特征一致。其墓葬葬制的多元考古学文化特征反映了楚文化的开放性... 战国时期原始瓷和印纹硬陶器主要见于吴越文化分布区,而战国中期楚国的鄂东地区随葬这类器物的墓葬陡增。鄂东地区此类器物在器形和纹饰等方面与典型吴越地区的同类器物特征一致。其墓葬葬制的多元考古学文化特征反映了楚文化的开放性和楚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多元性,同时也从一个方面展现了民族文化融合的层级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瓷 印纹硬陶 民族文化融合 楚墓
下载PDF
回汉杂居地区民族文化融合现象解读——以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为个案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俊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73,共4页
回族在我国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在历史的发展中,回汉杂居地逐渐出现了民族文化融合的现象。通过对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从服饰、饮食、婚俗以及葬礼等方面当地回汉民族文化出现了融合现象。
关键词 回汉杂居地区 民族文化融合 解读
下载PDF
民族文化融合与元杂剧女性形象性格新旧质素交融审美特征的形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成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14-119,共6页
辽、金、元时期的民族文化融合,使传统儒学思想价值观念和封建礼教受到了冲击,促进了文化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美学思想的嬗变。民族文化的融合孕育了元杂剧的繁荣,也影响了众多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旧性格质素交融的女性形象塑造。受... 辽、金、元时期的民族文化融合,使传统儒学思想价值观念和封建礼教受到了冲击,促进了文化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美学思想的嬗变。民族文化的融合孕育了元杂剧的繁荣,也影响了众多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旧性格质素交融的女性形象塑造。受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元杂剧女性形象的性格系统中显示了旧有传统的性格质素以及与传统女性形象性格相异的新质素,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融合 元杂剧 女性形象 性格特征 新质
下载PDF
中国民间舞种对民族文化融合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韩玉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36-239,共4页
中国是一个以汉文化为主体,同时依存着多种民族文化共融共存的国家,传统民间舞蹈在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然而,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舞蹈文化的不断融入,使民间传统舞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甚... 中国是一个以汉文化为主体,同时依存着多种民族文化共融共存的国家,传统民间舞蹈在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然而,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舞蹈文化的不断融入,使民间传统舞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甚至有个别地区的民间舞蹈呈现出民族属性淡化的趋势。因此,保护民间舞种特别是即将淡化的舞种已经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舞种 西方舞蹈文化 民族文化融合
下载PDF
民族文化融合背景下的《续夷坚志》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献芳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62,共4页
《续夷坚志》在审美视野、审美风格方面显示了文人小说的变化,这是金末元初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使长期处在唐人小说高峰下彷徨、苦闷的宋金小说找到了突破口,开启了文言小说创作新风,在小说发展史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元好问 《续夷坚志》 雅俗文学 民族文化融合
下载PDF
元代民族文化融合与绘画风格变迁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凯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8-35,共8页
元代民族文化融合动态发展及层级深化的特点影响了绘画风格的呈现,具体表现为:前期民族文化融合"涵化"主导状态下,绘画风格呈现为多元并存特征,蒙古统治集团支持的金代绘画传统衍生出的北方风格占据主体地位;中期民族文化融... 元代民族文化融合动态发展及层级深化的特点影响了绘画风格的呈现,具体表现为:前期民族文化融合"涵化"主导状态下,绘画风格呈现为多元并存特征,蒙古统治集团支持的金代绘画传统衍生出的北方风格占据主体地位;中期民族文化融合呈现出"涵化"与"汉化"并行的调和状态,受此影响,中期画风呈现为官方支持的北方风格与南方文人主导的南方风格并行发展的特点;后期民族文化融和为"汉化"主导状态,蒙古文化的失势导致北方风格迅速走向衰弱,南方风格则在文人主义思潮引领下深入发展,占据画坛核心位置,初步建构起文人绘画的笔墨体系及画面构成特点,创造出"元画"的典型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绘画 民族文化融合 绘画风格 文人绘画
下载PDF
论十六国北朝古剧与民族文化融合 被引量:1
8
作者 田同旭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86-92,共7页
古代戏曲是文学、音乐、舞蹈的艺术综合,也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十六国北朝时期集中出现的一批古剧,促进了唐代古剧的繁荣,形成了以参军戏为标志的主流艺术,从而加快了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为古代戏曲的正式形成,做出了... 古代戏曲是文学、音乐、舞蹈的艺术综合,也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十六国北朝时期集中出现的一批古剧,促进了唐代古剧的繁荣,形成了以参军戏为标志的主流艺术,从而加快了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为古代戏曲的正式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艺术贡献。十六国北朝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时期,古剧艺术的集中兴起,得力于各民族文化融合这一历史契机,仅靠中原传统文化的自身发展,只能限制古代戏曲形成的艺术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剧 参军戏 主流艺术 民族文化融合
下载PDF
高职院校民族文化融合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媛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1期129-131,共3页
高职院校开展民族文化融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增强青年学生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的精神动力,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施路径。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民族文化融合形... 高职院校开展民族文化融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增强青年学生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的精神动力,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施路径。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民族文化融合形式单一,深度不够,民族文化建设与职业教育脱节,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缺乏有效的平台。因此,必须实施五条民族文化融合路径:贯穿一条主线,弘扬中国精神;把握两个结合,彰显民族特色;形成三种关系,创建和谐校园;建立四种机制,促进文化交流:搭建五个平台,丰富交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文化融合 实施路径
下载PDF
玉山文会与元代的民族文化融合
10
作者 陈得芝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5-9,共5页
玉山是元代后期昆山(在今江苏)富豪顾瑛的庄园,他于其中建筑多处亭台楼阁,不时邀请许多名流文士来此会聚宴饮,唱和酬答。他们中有若干位蒙古、唐兀文士,其诗文受到高度赞赏,这说明他们已经成为汉人高级文人圈的一部分,标志着元代多民族... 玉山是元代后期昆山(在今江苏)富豪顾瑛的庄园,他于其中建筑多处亭台楼阁,不时邀请许多名流文士来此会聚宴饮,唱和酬答。他们中有若干位蒙古、唐兀文士,其诗文受到高度赞赏,这说明他们已经成为汉人高级文人圈的一部分,标志着元代多民族间深度的文化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瑛 玉山文会 元代的民族文化融合
下载PDF
从民族文化融合的视角谈古代戏曲的发展
11
作者 刘达科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62-64,共3页
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中,民族文化融合始终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发展是重要背景和基本动力之一。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形态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典戏曲,其形成与发展也与民族融合这一要素息息相关。纵观历史可以清... 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中,民族文化融合始终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发展是重要背景和基本动力之一。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形态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典戏曲,其形成与发展也与民族融合这一要素息息相关。纵观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民族文化融合的运行轨迹正好和戏曲发展的流程相伴始终。民族文化融合时起时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融合 古代戏曲 古代文艺 民族性格 生活 元杂剧
下载PDF
民族文化融合与古代戏曲
12
作者 田同旭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64-65,共2页
古代戏曲是门综合艺术,它不仅是文学与音乐的艺术综合,也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民族文化融合对古代戏曲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涉及的问题极多。此文仅以古代戏曲的形成与兴盛,以及古代戏曲音乐的发展与成熟诸问题与民... 古代戏曲是门综合艺术,它不仅是文学与音乐的艺术综合,也是古代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民族文化融合对古代戏曲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涉及的问题极多。此文仅以古代戏曲的形成与兴盛,以及古代戏曲音乐的发展与成熟诸问题与民族文化融合之关系为论,聊述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融合 古代戏曲 戏曲艺术 戏曲文学 戏曲宫调音乐 诸宫调音乐
下载PDF
耶律楚材与元代民族文化融合
13
作者 杨金戈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4,共4页
耶律楚材是蒙元之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一生致力于促进蒙汉民族文化融合,主张以儒治国,革除旧法之弊端,为蒙元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做出了突出贡献:建立赋税制度;建立"王户丝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和驿站制度和"任... 耶律楚材是蒙元之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一生致力于促进蒙汉民族文化融合,主张以儒治国,革除旧法之弊端,为蒙元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做出了突出贡献:建立赋税制度;建立"王户丝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和驿站制度和"任用文臣的常制";废除"屠城"旧制。耶律楚材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还大力倡导儒学,极力向蒙古统治者推荐儒士,保护众多的人才为蒙古统治者效力,使武力极盛的蒙古帝国大收文治之效。可以说耶律楚材是蒙元帝国封建制的伟大设计师,也是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的杰出舵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律楚材 民族文化融合 改革
下载PDF
清代满族著姓翻译中的民族文化融合蠡测
14
作者 王立欣 王婧璇 《民族翻译》 2023年第5期5-12,共8页
在民族文化融合进程中,满族从东北一隅走向全国,改变了本民族发展格局。明清交际时,满族著姓家族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了译事肇兴,为女真族逐步过渡到满洲民族做出贡献。康雍乾三朝,随着民族间文化认同加深,著姓家族的翻译事功日趋兴盛... 在民族文化融合进程中,满族从东北一隅走向全国,改变了本民族发展格局。明清交际时,满族著姓家族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了译事肇兴,为女真族逐步过渡到满洲民族做出贡献。康雍乾三朝,随着民族间文化认同加深,著姓家族的翻译事功日趋兴盛,满族逐步从文化边缘走向中心。同时由于著姓家族地位特殊,其翻译事功一定程度上是清王朝官方文化态度的传递,并在利益博弈中服务于国家治理。满族著姓家族的翻译最终是满族与汉、蒙古、藏、朝鲜等民族乃至西方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融合 翻译 满族著姓
下载PDF
民族文化融合与古代骈散文
15
作者 刘达科 《大连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26-27,共2页
民族文化融合对古代文章创作有显著影响和意义。它推动某些文体的产生和发展成熟,强化古代文章的实用性,促使复古与创新相互排拒而又补充的运行机制的形成,打造骈散文的审美品格和基本风貌。古代少数民族学者、作家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 民族文化融合对古代文章创作有显著影响和意义。它推动某些文体的产生和发展成熟,强化古代文章的实用性,促使复古与创新相互排拒而又补充的运行机制的形成,打造骈散文的审美品格和基本风貌。古代少数民族学者、作家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建树,也从特定侧面折射出民族文化融合对古代骈散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民族文化融合 文学理论批评 审美品格 复古 古代 作家 建树 文章 侧面
下载PDF
民族文化融合与东北古代文学的发展
16
作者 李成 《大连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22-25,共4页
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化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东北古代文学的繁荣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民族文化融合不是单向的,是多元的、双向的。杨义先生倡导重给中国文化地图"边疆活力说",肯定了东北文化与文学的贡献... 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化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东北古代文学的繁荣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民族文化融合不是单向的,是多元的、双向的。杨义先生倡导重给中国文化地图"边疆活力说",肯定了东北文化与文学的贡献。从东北文学的发展史来看,民族文化融合,不仅促进了东北古代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融合 古代文学 杨义 文学发展 中国文学 东北文学 繁荣 边疆 倡导 中国文化
下载PDF
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建筑设计尝试
17
作者 姜榕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4年第6期32-35,共4页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如何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是多民族地区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民族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论文通过一个多民族地区的工程项目为例,对建筑设计中如何吸收和借鉴当地民族文化,作为设计再创作的源泉并促进...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如何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是多民族地区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民族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论文通过一个多民族地区的工程项目为例,对建筑设计中如何吸收和借鉴当地民族文化,作为设计再创作的源泉并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融合 少数民族建筑 地域民族特色
下载PDF
民族文化融合与边疆民族团结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小琴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3,共4页
我国以往主要注重边疆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层面的融合。实践证明,各民族经济和技术层面的融合并不能从根本上加强边疆民族团结。当前阻碍边疆民族团结的因素归根到底在于各民族间文化差异大,消除各民族间的心理壁垒和文化隔阂才是边疆民... 我国以往主要注重边疆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层面的融合。实践证明,各民族经济和技术层面的融合并不能从根本上加强边疆民族团结。当前阻碍边疆民族团结的因素归根到底在于各民族间文化差异大,消除各民族间的心理壁垒和文化隔阂才是边疆民族团结的关键,必须推进边疆各民族文化融合为"一体"文化。推进各民族文化层面的融合是加强边疆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我国现阶段应该采取措施推进边疆民族文化融合,将其纳入民族工作的重点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融合 民族团结 边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国古代戏曲繁荣(笔谈)——辽金文学: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互补的结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辽全时期各民族文学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概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惠泉 孙黎 周晖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58-60,共3页
北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论坛着重探讨了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与辽金元文学及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繁荣的相互关系。李成教授认为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学转型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北方民族文化影响了辽宋金元时期中国文学的走... 北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论坛着重探讨了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与辽金元文学及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繁荣的相互关系。李成教授认为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学转型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北方民族文化影响了辽宋金元时期中国文学的走向、内在特质和文学风格,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周惠泉研究员认为,辽金文学是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互补的结晶;田同旭教授认为,十六国北朝是古代戏曲艺术形成开始兴起的时代,金元两代则是古代戏曲艺术正式成熟的时代。刘达科先生认为民族文化融合与双向交流,为古代戏曲发展增添了新的基素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融合 中国 古代戏曲 文学转型 辽朝文学 金朝文学 文化 北方民族文化
下载PDF
民族文化融合与辽金元文学转型——兼谈中国古代戏曲繁荣的原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成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60-62,共3页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影响,共同促进中华文化与文学艺术的不断发展。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通过文学艺术的、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或是主动与被动的、直接与间接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的交流、融合...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影响,共同促进中华文化与文学艺术的不断发展。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通过文学艺术的、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或是主动与被动的、直接与间接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的交流、融合,才形成了中华文化悠久的辉煌历史。先进的中原汉文化与文学艺术影响着边疆边地民族文化与文学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融合 文学转型 中国 古代戏曲 辽代文学 金代文学 元朝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