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精神的本质与民族方法论 被引量:1
1
作者 付立清 徐文学 《甘肃理论学刊》 2005年第1期19-21,共3页
 民族精神的本质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实践中为了整个民族生存发展及民族个体成员的全面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主导作用的思维方式。引入民族方法论的概念。民族方法论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思维,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本质特征。为了更好地弘...  民族精神的本质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实践中为了整个民族生存发展及民族个体成员的全面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主导作用的思维方式。引入民族方法论的概念。民族方法论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思维,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本质特征。为了更好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实践中更容易把握精神建设的方向,必须从哲学方法论角度建立民族方法论的体系。从民族方法论角度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从培养能力入手,建设新时代的民族精神,真正提高国民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民族方法论 能力培养
下载PDF
民族美术史学方法论的探索与构建——评李青《古楼兰鄯善艺术综论》
2
作者 张永攀 赵斌 《艺术探索》 2005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古楼兰鄯善艺术综论》以中国新疆古楼兰鄯善为中心,以考古发现的材料和历史文献及前人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实地考察,从多学科角度对该地区自远古至公元6世纪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艺术发展状况、风格特征、文化渊源、学术价值,以及与该... 《古楼兰鄯善艺术综论》以中国新疆古楼兰鄯善为中心,以考古发现的材料和历史文献及前人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实地考察,从多学科角度对该地区自远古至公元6世纪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艺术发展状况、风格特征、文化渊源、学术价值,以及与该地区艺术发展密切相关的民族关系、历史背景等作了综合性论述;提出了楼兰鄯善史前期、两汉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三个艺术阶段的划分概念;首次建立了以图像为核心的较为系统和翔实的艺术谱系;并对楼兰的经典艺术类型作了初步考释。该书是李青先生在其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近期由中华书局出版,并获得历史学、考古学和美术史学界的广泛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楼兰鄯善艺术综论》 民族美术史学方法论 李青
下载PDF
民族符号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彭佳 《三峡论坛》 2013年第2期97-101,共5页
本文回顾了民族符号学的发展历程,从理论准备、正式形成和全面发展时期对其发展进行了评述,概括了民族符号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多学科的理论研究铺垫之下产生和展开的过程,展示了它从对符号的研究向文本研究的转变、尤其是"空间"... 本文回顾了民族符号学的发展历程,从理论准备、正式形成和全面发展时期对其发展进行了评述,概括了民族符号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多学科的理论研究铺垫之下产生和展开的过程,展示了它从对符号的研究向文本研究的转变、尤其是"空间"这一概念的引入对它的影响,并指出:民族符号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符号学 民族方法论 文本 符号空间
下载PDF
习近平对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
4
作者 彭立春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9-31,共3页
针对当前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习近平在继承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族团结的功能论、民族团结的本质论、民族团结的方法论等内容,... 针对当前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习近平在继承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族团结的功能论、民族团结的本质论、民族团结的方法论等内容,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功能 民族团结本质论 民族团结方法论
下载PDF
民族志与非正式文化的命运——再读《学做工》
5
作者 庄昳泱 《中国非营利评论》 2019年第1期249-257,共9页
正如关于社会阶层和流动性不断激化的讨论显示,"教育改变命运"的观点已日益受到质疑。在保罗·威利斯1975年对英国工人阶级男孩展开的经典研究中,他毫不妥协地揭露了关于机会均等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只是一个空洞诺言,更... 正如关于社会阶层和流动性不断激化的讨论显示,"教育改变命运"的观点已日益受到质疑。在保罗·威利斯1975年对英国工人阶级男孩展开的经典研究中,他毫不妥协地揭露了关于机会均等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只是一个空洞诺言,更重要的是,反文化的认知和表达自身采纳了结构条件的限制,同时又导致了这些条件的再生产。这部著作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领域均被广泛阅读。尽管揭示了反文化这种矛盾背后的悲剧性机制,威利斯仍乐观地相信,在对抗主导话语的象征性行动中,存在激进的潜能。他深入的民族志描写不仅为关于结构和过程的理论争论做出了贡献,更是提供了一种方法论途径,鼓励广泛的田野调查,他相信"理论不确定性"便寓于其中。当学者愿意理解并与非正式文化群体沟通,相信他们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民族志则应该能够成为"受支配的人自己的知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文化 民族方法论 工人阶级
下载PDF
当代民族志方法论——对J.克利福德质疑民族志可行性的质疑 被引量:30
6
作者 蔡华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63,124-125,共16页
20世纪60—80年代是美国人类学界向解读人类学转折的时期。克利福德"论民族志的权威性——作为文学文本的人类学游记"作为该时期的一篇代表性文献,从西方文化的"主体/主观性"出发,通过演绎推理,对"民族志者是... 20世纪60—80年代是美国人类学界向解读人类学转折的时期。克利福德"论民族志的权威性——作为文学文本的人类学游记"作为该时期的一篇代表性文献,从西方文化的"主体/主观性"出发,通过演绎推理,对"民族志者是否能够认识异文化?"做出了否定的回答。作为汉文化(非西方文化)背景的民族志学者,作者依据亲历的田野案例,从实践和知识论两个维度与克利福德的有关见解展开对话,以期推进当代科学民族志方法论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民族方法论 科学民族 信仰主义 制度 行为 素描法 主观性
原文传递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方法论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懿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40,共7页
方法论问题始终是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民族工作方法论的创新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创新发展重大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工作方法论创新发展的一系列成果,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民族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反... 方法论问题始终是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民族工作方法论的创新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创新发展重大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工作方法论创新发展的一系列成果,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民族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民族工作的新特点。充分认识民族工作方法论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及其重要意义,是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民族工作创新发展重大成果及重大意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 民族工作方法论 创新发展
原文传递
后库恩科学社会学述评 被引量:6
8
作者 赵乐静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33-39,共7页
应当怎样理解科学,特别是对于科学知识的解释,是求助于理性呢,还是科学知识赖以形成的种种社会文化条件? 库思、汉森、奎因等人以及更早一些的波兰奇才、细菌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弗立克(Ludwik Fleck,1891—1961)对科学中相... 应当怎样理解科学,特别是对于科学知识的解释,是求助于理性呢,还是科学知识赖以形成的种种社会文化条件? 库思、汉森、奎因等人以及更早一些的波兰奇才、细菌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弗立克(Ludwik Fleck,1891—1961)对科学中相对性的研究和探索表明:(1)事实不能唯一地决定理论。(2)事实依赖于理论,观察是由所持理论决定的,理论倾向于产生它自己的实际证据。(3)科学评价标准是由背景决定的,从来没有过任何普遍接受的理论标准。所谓的标准,如经验检验、一致性、简单性等等都是历史地形成和被使用的。(4)由上述三条容易推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恩 科学社会学 本土方法论 信念 民族方法论 爱丁堡学派
下载PDF
文化多样性与学校教育:西方国家的实践及中国的历程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学金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7,共9页
文化多样性是指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移民群体、土著群体、少数民族群体是构成某一国家内部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来源。文化的多样性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它对于个体成长、地区和国家发展、国际和平乃至全人类... 文化多样性是指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移民群体、土著群体、少数民族群体是构成某一国家内部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来源。文化的多样性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它对于个体成长、地区和国家发展、国际和平乃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现代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保存传递文化以及国家整合的功能,它是保护与促进文化多样性中非常重要的但非唯一的机构。与西方多元文化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中国文化多样性的教育具有独特的发展轨迹与不同的发展问题。在"后多元文化主义"时代,学界和政府应突破方法论的民族主义的限制,从个体、地方、族群、民族国家、全球等多重视角出发,进一步完善文化多样性的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方法论民族主义 学校教育 教育人类学 后多元文化主义
下载PDF
世界主义视域与风险社会
10
作者 申小翠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3,共8页
世界主义视域的阐发跟世界风险社会的形成密切关联,其目标是应对风险社会的全球化。世界主义主张用“亦此亦彼”的交往模式取代全球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非此即彼”模式,在不同主体彼此尊重、决策时相互考虑对方的基础上达成... 世界主义视域的阐发跟世界风险社会的形成密切关联,其目标是应对风险社会的全球化。世界主义主张用“亦此亦彼”的交往模式取代全球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非此即彼”模式,在不同主体彼此尊重、决策时相互考虑对方的基础上达成普遍性规则,共同应对世界性风险。在各种世界性风险日益增多的情境下,一方面要批评世界主义弱化民族国家的主张,另一方面要汲取其促进全球平等互动的观点,积极推进民族国家之间的信任重建,在资源和信息上互通有无,共同应对风险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视域 世界风险社会 全球化 全球主义 方法论民族主义
下载PDF
由周培武的舞蹈作品透视当前舞蹈创作中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聂晓燕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08年第C00期29-31,共3页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多产、快出的舞蹈作品、佳作大量涌现,使现在的舞蹈创作中有诸多的问题亟待去解决。本文透过周培武的舞蹈作品提出民族学方法论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以及针对当前舞蹈创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多产、快出的舞蹈作品、佳作大量涌现,使现在的舞蹈创作中有诸多的问题亟待去解决。本文透过周培武的舞蹈作品提出民族学方法论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以及针对当前舞蹈创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提出解决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方法论 浮躁 舞蹈创作 创新意识
下载PDF
杨荫浏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之解读
12
作者 袁宏梅 《北方音乐》 2018年第12期1-2,共2页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是杨荫浏先生所著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一部书。本文从《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结构安排、内容设置、"后记"部分的解读以及"历史的民族音乐学"方法论的运用几个方面试图对《史稿》作出一定的阐释与解读,并且认...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是杨荫浏先生所著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一部书。本文从《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结构安排、内容设置、"后记"部分的解读以及"历史的民族音乐学"方法论的运用几个方面试图对《史稿》作出一定的阐释与解读,并且认为杨荫浏先生对于学术研究的态度,是我们青年研究者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荫浏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历史的民族音乐学”方法论
下载PDF
移民融合与城市层级的定位——有关移民研究中地方性问题的理论化
13
作者 尼娜.格里克.席勒 爱莎.卡格拉尔 《城市观察》 2014年第2期34-45,共12页
本文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城市重构的理论化,建议用层级比较的方法研究移民的定居问题和跨国联系。通过提出"城市层级"的概念,本文探讨了后工业化城市重构的不同结果与移民融合的不同路径之间的关系。在"地方性&... 本文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城市重构的理论化,建议用层级比较的方法研究移民的定居问题和跨国联系。通过提出"城市层级"的概念,本文探讨了后工业化城市重构的不同结果与移民融合的不同路径之间的关系。在"地方性"的理论化上,移民问题学者以民族国家和族群为分析的主要单位,而城市重构问题学者则未关注移民的研究。移民路径形成并反过来作用于城市的差异化定位。移民被视为城市层级的缔造者,城市在全球力场下的不同定位,决定着移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新调整城市层级 移民融合 方法论上的民族主义 跨国主义 新自由主义重构
下载PDF
关于民族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哲安 《贵州民族研究》 1983年第1期132-148,共17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理论科学都是历史的理论(列宁语)①即对客观实际进行历史地考察,又服务于当前的社会实践,因此,理论的形成和理论指导实践是一个过程,都不能脱离客观实际,民族学理论决不能离开这一原则规定。 民族学理论值得探讨的问...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理论科学都是历史的理论(列宁语)①即对客观实际进行历史地考察,又服务于当前的社会实践,因此,理论的形成和理论指导实践是一个过程,都不能脱离客观实际,民族学理论决不能离开这一原则规定。 民族学理论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这里仅就下面三个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 1、民族学的对象,研究那些人们共同体; 2、民族学的体系,研究人们共同体的哪些方面; 3、民族学的方法论,如何研究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族 部落联盟 人们共同体 列宁 氏族 民族形成 民族方法论 殖民统治 十九世纪 殖民者
原文传递
90年代社会科学的文化疆界:关于文献,信息及知识创造的新方针
15
作者 J·迈克尔·布里顿 刘达超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CSSCI 1989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20多年来,本杂志一直注重社会科学中的资料、信息和文献工作问题。已发表的有关论文有《比较研究中的资料》(1964年16卷1期);《社会科学中的计算机和文献工作》(1971年23卷2期);《信息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信息》(1976年28卷3期);《社会... 20多年来,本杂志一直注重社会科学中的资料、信息和文献工作问题。已发表的有关论文有《比较研究中的资料》(1964年16卷1期);《社会科学中的计算机和文献工作》(1971年23卷2期);《信息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信息》(1976年28卷3期);《社会经济信息:系统、用途和需求》(1981年33卷1期)等。1978年,我们开辟了"资料、信息和文献"专栏。继对这样的问题的许多其它分析和评估之后,本期发表J·迈克尔·布里顿的这篇文章,布里顿先生经常为《国际社会科学杂志》撰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里顿 民族方法论 纯理论性 商业研究 定量化方法 专门技术 大学社 专业术语 统计数字 图书管理人员
原文传递
理论的临界态
16
作者 蒂埃里·巴尔迪尼 张大川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14年第4期16-34,共19页
在本文中,作者运用吉尔伯特·西蒙顿(Gilbert Simondon)的原创模型,对当前我们面临的理论临界状态作了深入思考。"理论"之死这种当代话语认为,或因过度解构,或因海量数据的压迫,"理论"已经死亡。作者提出,这种... 在本文中,作者运用吉尔伯特·西蒙顿(Gilbert Simondon)的原创模型,对当前我们面临的理论临界状态作了深入思考。"理论"之死这种当代话语认为,或因过度解构,或因海量数据的压迫,"理论"已经死亡。作者提出,这种临界状态可以模拟热力学的相变来解释;确切地说,按照西蒙顿的理论,临界态就是一种被技术性和宗教之间的残余相变干扰的相变。因理论的临界态也是临界理论的状态,故而作者又选取了两个近期研讨过这种临界态的当代理论进行研讨:一个是推知实在论,一个是行动者网络理论。作者认为两者均无法解开技术宗教相移这个谜题,并陈述了理由。作者认为,当代的理论实践已经采取了当今技术性所允许的形式,这便预告了理论的临界态,也就是研究风起云涌、魔法遍地开花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态 Gilbert 中性点 索卡尔 拉图尔 贵格会 社会建构主义 民族方法论 社会文本 安德
原文传递
Multiculturalism or Cosmopolitanism: How Can We Describe and Understand the Diversity of the World? 被引量:3
17
作者 Ulrich Beck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年第4期52-58,共7页
Over the last decades the cultural, social and political landscapes of diversity are changing radically, but we do not even have the language through which contemporary superdiversity in the world can be described, co... Over the last decades the cultural, social and political landscapes of diversity are changing radically, but we do not even have the language through which contemporary superdiversity in the world can be described, conceptualized, understood, explained and researched. Many of the social thoughts and political actions on issues of diversity are now dominated by methodological nationalism and multiculturalism which, however, have to be called into question. As opposed to methodological nationalism, methodological cosmopolitanism is a promising lens through which to look at questions of diversity. And it is essential to draw an essential distinction between "cosmopolitanism" in a normative philosophical sense and "cosmopolitanization" as a structural phenomenon and as a so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 Philosophical and normative cosmopolitanism can be combined with cosmopolitan social science to create a cosmopolitan rea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diversity methodological nationalism MULTICULTURALISM COSMOPOLITANISM cosmopolitanization
原文传递
本院各系简介(九)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7年第1期82-82,共1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的培养目标是: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比较全面地掌握民族学科有关专业的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少数民族语,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进行专业调查和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关键词 民族学科 专业调查 少数民族 语言 民族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中国少数民族 维吾尔族 中国东北民族 民族方法论
原文传递
Ethnography and the Internet: Taking Account of Emerging Technological Landscapes
19
作者 Christine Hine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3期315-329,共15页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trengths of ethnography as a methodology for exploring the complex social landscape of the contemporary Intemet.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met, from Web 1.0 ...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trengths of ethnography as a methodology for exploring the complex social landscape of the contemporary Intemet.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met, from Web 1.0 to a participatory Web 2.0 embedded within everyday life and ultimately to the prospect of an autonomous Internet of Things. The benefits of an ethnographic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such developments in depth and examining taken-for-granted assumptions are outlined alongside an account of some of the challenges that digital technologies pose for an ethnographic methodology. Amongst these challenges are the difficulties inherent in mapping out a field site that effectively captures the complexity of online/offline connections and of developing a sufficient degree of immersion and co-presence for a rich understanding to be attained. Finally, the challenges offered by the emergence of mobile Internet, algorithmic filtering of information and unpredictable flows of data are explor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thnographer of the Internet can usefully position their task as being to explore a socially constructed yet technologically mediated landscape, immersing themselves in it, interrogating how others experience it and mapping the ways in which it becomes meaningful to those who navigate its complex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 ETHNOGRAPHY Social media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Methodology Community Internet of Things Field site Landscape Algorith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