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本质论对民族交往态度的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介作用
1
作者 林铮铮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4-36,共3页
为了探究民族本质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交往态度的关系,采用民族本质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交往态度问卷,对245名高校汉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持有民族本质论信念能显著负向预测民族交往态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为了探究民族本质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交往态度的关系,采用民族本质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交往态度问卷,对245名高校汉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持有民族本质论信念能显著负向预测民族交往态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本质论与民族交往态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提升青年积极民族交往态度可以考虑从降低民族本质论信念和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本质论 民族交往态度
下载PDF
民族本质论对民族认同和刻板印象的影响 被引量:45
2
作者 高承海 万明钢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1-242,共12页
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实验法,考察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的民族本质论、民族认同和民族刻板印象的特点,检验了民族本质论与民族认同和民族刻板印象的关系。研究1结果表明:(1)持有强烈民族本质论观点的个体感知到的群际差异更大;(2)民... 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实验法,考察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的民族本质论、民族认同和民族刻板印象的特点,检验了民族本质论与民族认同和民族刻板印象的关系。研究1结果表明:(1)持有强烈民族本质论观点的个体感知到的群际差异更大;(2)民族本质论影响个体的群际导向,它使个体有强烈的内群认同和偏好,但其与外群接触的态度较为消极。研究2结果表明:汉族被试持有的民族本质论观点越强烈,其对少数民族持有刻板印象的程度就更大,尤其是消极刻板印象。民族本质论对民族认同和民族刻板印象有重要影响,在实践中可以将民族本质论作为一个中介,通过改变人们的民族本质论信念,减少群际刻板印象与偏见,改善群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人理论 民族本质论 民族建构论 民族认同 刻板印象
下载PDF
外群体知觉与文化依恋:民族本质论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利爱娟 杨伊生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37-51,171-172,共17页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使用民族心理距离测量量表、阶层差异测量量表、刻板印象评价量表、文化依恋量表和民族本质论量表,以内蒙古自治区303名蒙古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外群体知觉中的民族心理距离和阶层差异感知对民族刻板印象的影响以...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使用民族心理距离测量量表、阶层差异测量量表、刻板印象评价量表、文化依恋量表和民族本质论量表,以内蒙古自治区303名蒙古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外群体知觉中的民族心理距离和阶层差异感知对民族刻板印象的影响以及民族本质论在民族刻板印象和对母体文化依恋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民族心理距离和民族阶层差异感知可以预测个体对其他民族的刻板印象;民族本质论在个体对其他民族的刻板印象和对母体文化的文化依恋的关系中有中介作用。在实践中,可以通过控制外群体知觉、改变个体本质论信念来改善族际关系,帮助个体跨文化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差异 刻板印象 文化依恋 民族本质论
下载PDF
民族本质论对跨民族交往的影响——以中国内地的藏族大学生为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晓莉 刘力 +1 位作者 赵显 史佳鑫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399,共6页
本研究以中国内地的藏族大学生为例,通过两个研究探讨了民族本质论对跨民族交往的影响。研究一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民族本质论与接触数量、接触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民族间的社会距离呈显著正相关;研究二启动了民族本质论和民族建构论,结... 本研究以中国内地的藏族大学生为例,通过两个研究探讨了民族本质论对跨民族交往的影响。研究一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民族本质论与接触数量、接触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民族间的社会距离呈显著正相关;研究二启动了民族本质论和民族建构论,结果发现,相比本质论启动条件,民族建构论启动条件下藏族大学生的跨汉民族交往意愿较高。本研究说明,民族本质论是影响跨民族交往的重要因素,加强民族的社会建构论是促进跨民族交往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本质论 民族交往 藏族大学生
原文传递
民族接触减弱民族本质论:文化认同与文化相似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高承海 王荣霞 孙中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5-451,共7页
采用问卷法,以911名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民族接触减弱民族本质论及其机制问题。研究1检验了民族接触与民族本质论、民族交往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少数民族被试的民族接触与民族本质论存在显著负相关,汉族被试存在负相关... 采用问卷法,以911名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民族接触减弱民族本质论及其机制问题。研究1检验了民族接触与民族本质论、民族交往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少数民族被试的民族接触与民族本质论存在显著负相关,汉族被试存在负相关但不显著;研究2检验了少数民族被试的本民族文化认同和与汉族文化的相似性感知在民族接触和民族本质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文化认同和文化相似性完全中介了民族接触和民族本质论之间的负相关。文章认为民族接触可以通过增加民族之间文化相似性感知、降低内群体的文化认同而减弱民族本质论信念。最后讨论了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接触 民族本质论 文化认同 文化相似性
原文传递
想象接触改善群际态度:民族观的中介作用
6
作者 于海涛 李嘉诚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19年第2期90-104,220-221,共17页
想象接触是群际接触研究的新兴范式,可以有效提高对外群体的内隐态度。本研究通过三个系列研究,以A民族大学生为被试,探索想象接触对B民族内隐群际态度的影响,并检验民族观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对B民族的内隐群际态度受... 想象接触是群际接触研究的新兴范式,可以有效提高对外群体的内隐态度。本研究通过三个系列研究,以A民族大学生为被试,探索想象接触对B民族内隐群际态度的影响,并检验民族观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对B民族的内隐群际态度受想象接触类型的影响;积极想象接触能影响被试的民族观;民族观在积极想象接触影响内隐群际态度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接触 内隐群际态度 民族 民族本质论
下载PDF
习近平对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
7
作者 彭立春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9-31,共3页
针对当前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习近平在继承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族团结的功能论、民族团结的本质论、民族团结的方法论等内容,... 针对当前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习近平在继承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族团结的功能论、民族团结的本质论、民族团结的方法论等内容,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功能 民族团结本质论 民族团结方法论
下载PDF
改变民族内隐观可促进民族交往与民族关系 被引量:11
8
作者 高承海 万明钢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26,共6页
民族内隐观是指普通大众对民族性质的朴素理解。大众对民族性质的理解包括民族本质论和民族的社会建构论两种倾向,人们持有何种观点广泛影响着民族交往和民族关系。研究发现,与民族的社会建构论者相比较,民族本质论者其民族边界更为固... 民族内隐观是指普通大众对民族性质的朴素理解。大众对民族性质的理解包括民族本质论和民族的社会建构论两种倾向,人们持有何种观点广泛影响着民族交往和民族关系。研究发现,与民族的社会建构论者相比较,民族本质论者其民族边界更为固化、跨民族交往的动机水平更低、对外群体持有更多的刻板印象和偏见,更容易知觉到民族之间的差异;民族本质论观点还是主流群体维持不平等社会地位的"合法"理由。本文主张采用教育、创造各民族的接触机会、弱化社会分类三个策略来改变民族内隐观,即通过弱化人们的民族本质论观点,强化民族的社会建构论的观点,从而促进民族交往和改善民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内隐观 民族本质论 社会建构论 民族交往 民族关系
原文传递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于海涛 金盛华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88,共7页
在族群方面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族群本质论,另一种是社会建构论。采用问卷法对48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持有较高的民族本质论、较低的社会建构论。居住格局、家庭交流中使用的语言和混校类型会影响民族... 在族群方面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族群本质论,另一种是社会建构论。采用问卷法对48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持有较高的民族本质论、较低的社会建构论。居住格局、家庭交流中使用的语言和混校类型会影响民族观的形成,其中,所生活的村庄或社区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大学生持有较高的社会建构论,家庭语言交流中使用民族语的大学生持有较高的民族本质论、较低的社会建构论,所就读的中学中有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生持有较高的社会建构论。民族观会影响个体的身份归属,持高民族本质论的大学生倾向于将自己的身份归属为民族人,持高社会建构论的大学生倾向于将自己的身份归属为中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本质论 社会建构论 少数民族大学生 民族
原文传递
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机制:一项整合的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高承海 万明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2-928,共7页
以321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民族接触(与汉族)、民族认同、民族本质论、民族刻板印象、群际焦虑和交往态度(偏见指标)等变量,以整合的视角探讨了民族接触减少偏见的机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民族接触通过降低群际焦虑和民族认同... 以321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民族接触(与汉族)、民族认同、民族本质论、民族刻板印象、群际焦虑和交往态度(偏见指标)等变量,以整合的视角探讨了民族接触减少偏见的机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民族接触通过降低群际焦虑和民族认同、减弱消极刻板印象和民族本质论而间接促进了民族交往,民族认同在民族接触和民族本质论之间、消极刻板印象在民族接触和群际焦虑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这项整合的研究理论上丰富了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接触 民族本质论 民族认同 群际焦虑 刻板印象 交往态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