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8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涵化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机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
作者 廖丽梅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2,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支持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村寨在推进旅游发展过程中,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支持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村寨在推进旅游发展过程中,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穿民族村寨旅游内涵式发展,以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良性互动的发展机理。同时,涵化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必须以乡村文化展馆“塑形”,以智慧民族村寨“赋能”,以文旅融合发展“做实”,以民族村寨文化“铸魂”,以乡村三治融合“协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村寨旅游内涵式发展中实现“纲举目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纲举目张 发展机理 实践进路
下载PDF
西南山区民族村寨文旅融合进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于云贵川11个民族村寨的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志标 黄大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2-69,共8页
对于地形复杂、条件艰苦的西南山区民族村寨而言,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迈向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之一。在对西南山区11个民族村寨调研基础上总结了其文旅融合进展状况:文旅融合在不同民族村寨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文旅融合开发的... 对于地形复杂、条件艰苦的西南山区民族村寨而言,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迈向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之一。在对西南山区11个民族村寨调研基础上总结了其文旅融合进展状况:文旅融合在不同民族村寨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文旅融合开发的参与主体多元化;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了民族村寨的文化传承和更新;文旅融合发展增进了少数民族的幸福感获得感。进而,基于实地调研情况剖析了它们存在的共性问题:文旅融合度还不够高、文旅融合产品单调、文旅融合内容欠挖掘、文旅融合利益分配不均、文旅融合多主体协作不够。最后,提出了深度融合、创新产品、转化内容、协调利益和增强协作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西南山区 文旅融合 产品 内容 利益 协作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村寨空间商品化实践及路径探讨——基于重庆武隆区天池苗寨的调查
3
作者 向轼 陈安琪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了解乡村振兴路径和乡村资源转换,采用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调查重庆武隆区天池苗寨空间商品化实践。天池苗寨经过修通道路、修复传统建筑、改观村容村貌、整理传统文化、申报传统村落等空间商品化前奏后,进一步采取农业资源置换旅... 为了解乡村振兴路径和乡村资源转换,采用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调查重庆武隆区天池苗寨空间商品化实践。天池苗寨经过修通道路、修复传统建筑、改观村容村貌、整理传统文化、申报传统村落等空间商品化前奏后,进一步采取农业资源置换旅游资产、整治公共环境、打造特色空间、发掘传统文化、发展沉浸体验非遗等措施,初步实现传统村落空间商品化。目前尚存在民宿统一设计缺乏民族个性和地方特色、整体空间欠缺规范化管理、空间内部缺乏产业集聚效应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挖掘民宿特色、向主题化和品牌化发展、提高村民直接参与民宿经营与管理的积极性、统筹规划“民宿+”集群产业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村寨 空间商品化 民宿 旅游
下载PDF
国家叙事与地方表达——论武陵山区民族村寨建设中的文化主体性价值
4
作者 乔杰 李晓峰 洪亮平 《新建筑》 202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民族村寨建设是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国家叙事和地方表达。通过考察武陵山区民族村寨建设中文化自觉、文化惯性和文化生产过程,从文化主体的适应性、因应性和回应性中重新认识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三重价值维度;面... 民族村寨建设是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国家叙事和地方表达。通过考察武陵山区民族村寨建设中文化自觉、文化惯性和文化生产过程,从文化主体的适应性、因应性和回应性中重新认识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三重价值维度;面对国家政策设计和地方实践表达中的话语矛盾与冲突,从匠作技术传承、民族文化传播和地方性空间生产中分析民族村寨建设中的主体实践挑战;最后,从主体回归、实践赋权和空间活化三个层次提出我国民族村寨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价值面向。文化主体性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要求,为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地区生活水平的实质性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民族村寨建设 国家叙事 地方表达 武陵山区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民族村寨旅游体验——以半月里村为例
5
作者 钟荣凤 詹岚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以半月里为例,以大众点评网、携程网的用户点评为数据来源,借助ROST CM6软件,对点评文本信息进行高频特征词、社会语义网络、情感3个方面的探讨,综合评价游客旅游体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游客体验的主要因素包括景观特色、景区环境、景... 以半月里为例,以大众点评网、携程网的用户点评为数据来源,借助ROST CM6软件,对点评文本信息进行高频特征词、社会语义网络、情感3个方面的探讨,综合评价游客旅游体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游客体验的主要因素包括景观特色、景区环境、景区服务;在游客对半月里的感知评价中,积极情绪、中性情绪、消极情绪分别占比81.92%、5%、13.08%。可见,游客对半月里的旅游体验表现出积极情感倾向,满意度较高,但也存在小部分的消极情绪。根据上述分析,提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营造沉浸式体验氛围;强化内外交通联动,推进区域旅游融合;创新旅游解说体系,满足游客多元需求;构建智慧化服务平台,提升景区管理水平的旅游开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本 旅游体验 民族村寨 半月里
下载PDF
湘西民族村寨生态景观设计构想——以湘西永顺县灵溪镇双凤村为例
6
作者 龙社勤 李明泽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3期1-3,共3页
湘西拥有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众多,其生态景观设计直接影响到村寨的发展。鉴于此,以湘西永顺县灵溪镇少数民族村寨双凤村为例,针对双凤村中的生态景观设计资源,采取实地走访、交流的方式展开调研,以点带面地掌握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 湘西拥有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众多,其生态景观设计直接影响到村寨的发展。鉴于此,以湘西永顺县灵溪镇少数民族村寨双凤村为例,针对双凤村中的生态景观设计资源,采取实地走访、交流的方式展开调研,以点带面地掌握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景观设计状况,提出湘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生态景观的设计构想,以期推动我国正在建设中的少数民族村寨生态景观生态设计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双凤村 生态景观
下载PDF
湘西民族村寨公共空间与居游行为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成君 何韶瑶 +1 位作者 何川 许建和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6,共8页
湘西作为乡村旅游先行地区,民族村寨建设虽取得较好成效,仍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健全、旅游环境供给不完善等供需不平衡问题,给公共空间功能的有效发挥带来困境。以湘西典型民族村寨为研究对象,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客观空间、村民行为... 湘西作为乡村旅游先行地区,民族村寨建设虽取得较好成效,仍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健全、旅游环境供给不完善等供需不平衡问题,给公共空间功能的有效发挥带来困境。以湘西典型民族村寨为研究对象,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客观空间、村民行为、游客行为网络模型,从村域、局部、单点三个维度对比分析居游行为与公共空间的关联性与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村民、游客与公共空间关联度存在差异性,村民行为活动分散,偏好生产生活、邻里交往空间,与物质承载、社会节点空间关联度较大;游客行为活动较为集中,喜好民族特色显著的公共空间,与文化传承空间关联密切。最后,基于空间行为关联机制,以公共空间形态与村民、游客需求为导向,从村域层面连通性、局部组团凝聚性、节点空间多重性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有助于民族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公共空间 居游行为 社会网络 湘西地区
下载PDF
西南民族村寨振兴的多元协同治理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军 刘洋 李军明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4,共11页
多主体协同治理是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从实践上看,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队、民族村寨是乡村振兴的三大关键行动主体,而不同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与耦合协同生成了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其中党委政府发挥着主导... 多主体协同治理是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从实践上看,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队、民族村寨是乡村振兴的三大关键行动主体,而不同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与耦合协同生成了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其中党委政府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体现在统筹城乡经济协同发展、注重项目落地后续效应、着力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建立外部帮扶长效机制、发挥涉农补助激励作用等方面;乡村振兴工作队发挥着接点作用,体现在了解并深度融入乡土社会、提升为民办事服务能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后富群体可行能力、发挥内外联结功能等方面;而民族村寨发挥着内生性作用,体现在支持帮扶干部开展工作、发挥村寨精英的带动作用、释放传统文化的经济潜能、激发社区民众的主体作用、建立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以期加快推进西南民族村寨振兴并为其他区域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村寨 乡村振兴 多元协同 内生作用 “接点”作用
下载PDF
旅游驱动下传统民族村寨文化景观演化特征与机理研究——基于贵州西江苗寨的案例
9
作者 朱正斌 李瑞 +1 位作者 殷红梅 于丹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期152-160,共9页
文化景观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表征形式,旅游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地域文化景观的演化。以大规模旅游活动为主导动因,运用实地调查和参与式制图法,对贵州西江苗寨文化景观演化特征与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江苗寨物质文化景观整体演化强... 文化景观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表征形式,旅游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地域文化景观的演化。以大规模旅游活动为主导动因,运用实地调查和参与式制图法,对贵州西江苗寨文化景观演化特征与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江苗寨物质文化景观整体演化强度较高,呈现出聚落协调扩张、土地利用破碎化,民居景观服务化,服饰景观展演化特征。②非物质文化景观整体演化程度较低,呈现出饮食文化景观再地方化,制度文化景观外显化,语言文化景观稳固化,歌舞节庆文化景观他娱化特征。③西江苗寨文化景观演化是多元利益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者通过旅游凝视与主客互动引导村寨文化景观的演化,政府和旅游经营者通过权力调配和资本的介入对村寨文化景观的演化进行规训与筛选,村寨居民通过社区参与对村寨文化景观进行叙事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驱动 民族村寨 文化景观 演化 机制 西江苗寨
下载PDF
民族村寨旅游价值提升民族认同感的路径研究
10
作者 曾韬 罗秋菊 +2 位作者 张海燕 刘美新 胡佩珊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0,共9页
以手段目标链理论为指导,结合软式阶梯法与硬式阶梯法深入多个民族村寨获取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与层次结构分析法,系统建构旅游价值提升民族认同感的关系路径。结果显示,在民族村寨旅游价值提升路径中,民族认同感呈现整体性、发散性与... 以手段目标链理论为指导,结合软式阶梯法与硬式阶梯法深入多个民族村寨获取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与层次结构分析法,系统建构旅游价值提升民族认同感的关系路径。结果显示,在民族村寨旅游价值提升路径中,民族认同感呈现整体性、发散性与汇聚性的多层次网络建构过程;旅游价值提升民族认同感的路径为认知—探索—共情—承诺—文化同源归因。研究进一步推导出路径的形成机制:民族资源的有机结合是民族认同意识成长的基础;文化共享活动生产的情感共鸣是民族认同感凝聚的内生动力;身份重构作用下的荣耀性情感是民族认同感融合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价值 认同感 路径
下载PDF
民族村寨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引导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11
作者 袁健 冯国华 《武术研究》 2024年第2期106-107,共2页
民族村寨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对民族村寨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引领作用。引导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体现在助推产业协调发展,拓宽乡民就业创业渠道,提高乡民生活品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传统文化特质流逝、增... 民族村寨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对民族村寨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引领作用。引导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体现在助推产业协调发展,拓宽乡民就业创业渠道,提高乡民生活品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传统文化特质流逝、增加相关利益主体矛盾冲突、产品竞争同质化严重、生态环境受到威胁等现实困囿。鉴于此,以民族村寨体旅深度融合发展为着力点,依托乡村经济振兴、生态振兴、人文振兴、治理振兴及社会振兴助推民族村寨乡村振兴,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扎牢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村寨 体育+旅游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基于生态视角下的湘西民族村寨景观设计
12
作者 李胤桥 龙社勤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2期96-98,共3页
民族村寨中的生态景观设计是指在设计的每个环节都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先,设计过程中以生态设计理念为总体指导思想,运用生态学原理,将村寨景观设计成适合居民生产生活的可持续使用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设计。基于生态视角,以生态... 民族村寨中的生态景观设计是指在设计的每个环节都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先,设计过程中以生态设计理念为总体指导思想,运用生态学原理,将村寨景观设计成适合居民生产生活的可持续使用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设计。基于生态视角,以生态理念为设计宗旨,分别从4个方面分析湘西民族村寨景观设计,以期在景观中达到生态效益、美学效益二者的高度和谐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为其他民族村寨的生态景观设计提供参考案例与经验借鉴,不断丰富和完善民族村寨生态景观设计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设计 景观设计 生态理论 民族村寨 设计实践
下载PDF
国际视野下民族村寨景观设计——以湖南湘西为例
13
作者 高旭 龙社勤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6期111-114,共4页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乡村文化和产业振兴的重要产业。为分析国际视野下湘西民族村寨景观设计的应用,以湘西乡村为例,阐述了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社会组织关系等,以了解不同类型民...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乡村文化和产业振兴的重要产业。为分析国际视野下湘西民族村寨景观设计的应用,以湘西乡村为例,阐述了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社会组织关系等,以了解不同类型民族村寨在文化和旅游业实践中的差异;提出了应对这些变化的治理策略,并强调了国际视野下对扩大湘西民族村寨景观设计的研究方法,从而为这些村寨的文化和旅游业内部的差异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解释,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视野下 湘西民族村寨 景观设计
下载PDF
旅游价值共创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14
作者 明庆忠 韩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8,共13页
旅游价值共创能有效推动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发展.文章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对旅游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分析,以云南多案例剖析旅游多主体间价值共创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1)“主体间整体性”是旅游价值共... 旅游价值共创能有效推动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发展.文章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对旅游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分析,以云南多案例剖析旅游多主体间价值共创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1)“主体间整体性”是旅游价值共创与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关系的“系统性基础”;2)共享“资源”基础、共通“互动”本质、共推“价值”协同、共契“因果”链条是旅游价值共创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3)旅游者资源主导、外来旅游经营者资源带动、村寨旅游精英协同村民推动、跨村村民间协同、政府与村寨协同、村寨集体经济跨产业价值协同是旅游主体间价值共创促进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主要实践路径;4)旅游主体间依据各自价值主张进行资源匹配,从操作性资源到对象性资源的整合中实现服务交换,资源流动、整合中推动现代化要素的在地村寨融入和适应性演化是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直接动力.研究为推动民族村寨旅游与乡村现代化可持续融合、发展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理解旅游推动民族村寨乡村现代化的内在价值和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价值共创 促进逻辑 实践路径 中国式乡村现代化
下载PDF
何以共富:民族村寨景区化中社会排斥及其纾解路径——基于贞丰县纳孔村的个案考察
15
作者 张自强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贫困表现为收入低下的边缘化状态,社会排斥则是被社会边缘化的过程,贫困内涵由单向维度的能力缺失延伸到多向维度的社会排斥,贫困治理则由倚重经济维度转向平衡社会维度。基于贵州省贞丰县纳孔村的个案调查,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对贫困内涵... 贫困表现为收入低下的边缘化状态,社会排斥则是被社会边缘化的过程,贫困内涵由单向维度的能力缺失延伸到多向维度的社会排斥,贫困治理则由倚重经济维度转向平衡社会维度。基于贵州省贞丰县纳孔村的个案调查,从社会排斥的视角对贫困内涵进行延伸,分析政府主导旅游开发背景下民族村寨景区化中社会排斥的形态及其影响,发现村寨景区化中呈现出行为能力悬殊的经济排斥、主体角色虚化的政治排斥、圈层认同弱化的关系排斥与身份归属模糊的文化排斥,进而造成村寨社区内部的职业阶层趋于固化、权力真空下的社会地位趋于极化、关系瓦解下的族群互助趋于淡化、身份模糊下的旅游参与趋于弱化等困境。据此,从利益共享、公平正义、文化保护、农民参与等方面,提出了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包容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社会排斥 共同富裕 政府主导 社区参与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村寨绿色发展的实践逻辑与现实挑战——以川西S村的调查与分析为例
16
作者 段雨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9-158,M0008,共11页
民族村寨的绿色转型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命题。深入剖析川西S村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内在逻辑发现,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共治”推动S村草原生态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促使其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等优势资源得以成功激活,从而走出... 民族村寨的绿色转型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命题。深入剖析川西S村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内在逻辑发现,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共治”推动S村草原生态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促使其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等优势资源得以成功激活,从而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利益共同体、促成多方联动和整合优势资源构成了S村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基础,但利益共同体基础不够稳固以及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也给S村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挑战。为确保S村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必须继续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拓展优势资源的价值实现路径,着力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推动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回应广大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村寨 绿色发展
下载PDF
研学旅游促进西南民族村寨文化振兴路径创新研究
17
作者 徐宏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16,共5页
研学旅游是文化教育型旅游形式,对于旅游地文化振兴具有天然的驱动效应。西南民族村寨文化资源丰富,通过研学旅游开发可以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资本转化与创新利用以及文化振兴。研究发现,多数民族村寨研学旅游开发简单粗放,... 研学旅游是文化教育型旅游形式,对于旅游地文化振兴具有天然的驱动效应。西南民族村寨文化资源丰富,通过研学旅游开发可以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资本转化与创新利用以及文化振兴。研究发现,多数民族村寨研学旅游开发简单粗放,研学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研学文化价值解析不够,研学文化传播效果有限,研学文化产品创新不足,制约了其对文化振兴驱动效能。基于此,提出强化民族村寨研学旅游文化内核思路,通过优化文化元素挖掘、文化信息编码、文化要义传递、文化信息解读等环节,为文化振兴提供资源、产品、市场、环境支撑,创新文化振兴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游 文化振兴 西南民族村寨
下载PDF
贵州省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现状
18
作者 李丹丹 《沈阳文旅》 2024年第5期52-55,共4页
“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深受政府的关心和重视。贵州省拥有国家民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单位312个,占全国的19%,数量居全国第一;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单位1328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发展有利巩固拓展脱贫... “十四五”时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深受政府的关心和重视。贵州省拥有国家民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单位312个,占全国的19%,数量居全国第一;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单位1328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发展有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期;有利促进我省各族人民福祉与团结进步创新事业发展;有利于推动我省各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推进乡村旅游业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村寨 乡村旅游业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国家民委 人民福祉 创新事业
下载PDF
民族村寨产业学院融合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19
作者 胡昕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8期112-114,共3页
探讨民族村寨产业学院融合创新的发展路径。通过分析民族村寨的独特优势,结合现代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民族村寨产业学院融合创新的策略和建议。这些策略旨在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社... 探讨民族村寨产业学院融合创新的发展路径。通过分析民族村寨的独特优势,结合现代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民族村寨产业学院融合创新的策略和建议。这些策略旨在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产业学院 融合创新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商业化困境及策略探析
20
作者 李凤 《电子商务评论》 2024年第3期6532-6538,共7页
数字经济作为整合各类旅游资源的隐性工具,其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企业、政府部门、社区居民、专家学者等参与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实体所具备的优势聚集起来,推动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服务化发展和多元化利用。但随着社会结构复杂程度的提升和经... 数字经济作为整合各类旅游资源的隐性工具,其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企业、政府部门、社区居民、专家学者等参与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实体所具备的优势聚集起来,推动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服务化发展和多元化利用。但随着社会结构复杂程度的提升和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加剧,市场经济、再分配经济和互惠经济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许多因文化而形成的经济现象中的道德和文化意义被弱化,催促文化现象的泯灭和经济价值的消失。大量数字化资本、新兴工具、数字化宣传模式和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推广工具的介入,使得依托民族文化开发旅游的地区出现商业化加剧、民族文化失真的现状。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产业融合理论为分析工具,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结合贵州省郎德苗寨这一典型案例探究民族村寨的商业化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案。旨在为民族村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As a hidden tool to integrate all kinds of tourism resources, the digital economy gathers the advantages of entit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cultural tourism such as enterprise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ommunity residents, experts and scholars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promotes the service development and diversified utilization of ethnic cultural resources. However,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lexit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balance between market economy, redistribution economy and reciprocal economy has been broken, and the mor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many economic phenomena formed by culture has been weakened, prompting the elimination of cultural phenomena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economic value. With the interven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digital capital, emerging tools, digital publicity models and promotion tools relying on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big data,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ourism relying on ethnic culture is intensified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 is distorted.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stakeholder theory and industry integration theory as analytical tools,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research, field investigation,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other methods to explore the commercialization problems of ethnic villag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ypical case of Langde Miao Village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tries to propose solutions. It aim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thnic vill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民族村寨 商业化 旅游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