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纪华章: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创新及其现代拓展
1
作者 黄式宪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25,共8页
20、21世纪之交的近三十年间,中国电影以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苏醒与创新,书写了无比璀璨的世纪华章。其一,谢晋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传统的薪传者,以人文的自觉书写着我们时代的沧桑;二是第五代新人以《黄土地》、《黑炮... 20、21世纪之交的近三十年间,中国电影以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苏醒与创新,书写了无比璀璨的世纪华章。其一,谢晋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传统的薪传者,以人文的自觉书写着我们时代的沧桑;二是第五代新人以《黄土地》、《黑炮事件》、《红高粱》等作品横空出世,实践了阔步走向世界的凯旋之旅;三是从1995年前的《开天辟地》、《开国大典》到1995年后的《我的长征》、《张思德》、《集结号》等革命史诗性作品的诞生,呈现出人民革命风展红旗如画的宏大历史气概,深刻地体现了艺术家主体与历史精神的庄严遇合。在新世纪伊始的这七八年间,中国业已进入"后大片时期"。如何葆有我们大片独具的人文优势,彰显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力度与光彩,正是当今我们电影产业重组以及电影产品自主创新所面对的关键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与本土化 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自主创新与现代审美之拓展
下载PDF
华语电影:世纪性文化整合及其当下的现代性抉择——兼论21世纪初全球化与本土化之抗衡及其必然的历史走势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式宪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59,共8页
华语电影指的是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裔电影之总称。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海峡两岸暨香港三地的新一代导演以其现代性的文化品格而崛起,实现了华语电影世纪性的文化整合。到了21世纪伊始的这七八年,在《卧虎藏龙》、《... 华语电影指的是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裔电影之总称。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海峡两岸暨香港三地的新一代导演以其现代性的文化品格而崛起,实现了华语电影世纪性的文化整合。到了21世纪伊始的这七八年,在《卧虎藏龙》、《英雄》、《赤壁》之后,华语电影业已进入了"后‘大片’时期"。面对全球化的严峻语境,如何认知华语电影现实的生存境遇,促成华语电影在产业与文化上渐趋良性、和谐与可持续性的发展,这是一个具有迫切性的实践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电影 全球化与本土化 文化趋同性危机 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电影产业重组
下载PDF
论张岱年对“全盘西化”论的批判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金鹏 李世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6-180,共5页
针对"全盘西化"论的两大思维特征,张岱年作出了深刻有力的批判。具体来说,一方面以文化要素的可析取与可重构为根据,张岱年否定了把文化视为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的论点;另一方面以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为基础,张岱年批判了... 针对"全盘西化"论的两大思维特征,张岱年作出了深刻有力的批判。具体来说,一方面以文化要素的可析取与可重构为根据,张岱年否定了把文化视为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的论点;另一方面以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为基础,张岱年批判了"全盘西化"论者的自卑心理与民族虚无主义取向。据此,张岱年揭示了"全盘西化"论的思想谬误,阐明了文化综合创新的可能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全盘西化”论 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民族虚无主义
下载PDF
论周作人20世纪40年代的思想构架——以《汉文学的传统》等4篇文章为例
4
作者 李雅娟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08-111,共4页
20世纪40年代在沦陷区的北平,出任日伪职务的周作人提出“中国的文艺复兴”。在承认若要结束“国家沦亡”的局面非用武力不可的前提下,周作人开始从文化角度出发考虑政治问题,即排除“国家”在外的民族问题。他认为时空上中国的民族维... 20世纪40年代在沦陷区的北平,出任日伪职务的周作人提出“中国的文艺复兴”。在承认若要结束“国家沦亡”的局面非用武力不可的前提下,周作人开始从文化角度出发考虑政治问题,即排除“国家”在外的民族问题。他认为时空上中国的民族维系之物就是“思想语言文字”,因此在40年代写作的《汉文学的传统》等4篇文章中,试图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确立起“固有思想”和“汉文学”的传统,以此寻求汉民族文化与汉民族的主体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文艺复兴 汉文学 固有思想 民族的主体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