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巢湖劳动民歌生态意蕴探究
1
作者 马磊 褚群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1-27,共7页
由于时代变迁,社会生产劳动方式的改变,巢湖劳动类民歌失去了原有的生存根基,但其映射出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沉淀出的特有地方文化,以及浓郁的田园气息和独特的自然生态意蕴,是现代人在高速发展的工业文明中意欲表达的生态情怀。从巢... 由于时代变迁,社会生产劳动方式的改变,巢湖劳动类民歌失去了原有的生存根基,但其映射出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沉淀出的特有地方文化,以及浓郁的田园气息和独特的自然生态意蕴,是现代人在高速发展的工业文明中意欲表达的生态情怀。从巢湖劳动类民歌生态表现、生态意识,结合音乐本体的生态特征,钩沉巢湖劳动类民歌中的生态记忆,探究其生态意蕴。将传统艺术中的生态意蕴向实现天蓝、地绿、水清,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中延展,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民歌 劳动民歌 生态意识 生态审美
下载PDF
“巢湖民歌”地域界属及音乐文化特征
2
作者 顾婷婷 李颖 王一鸣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巢湖民歌”虽为“巢湖”区域民歌,但其区域划分并不统一,是巢县民歌,巢湖地区民歌,还是巢湖流域民歌?“巢湖民歌”的地域界属,人们尚未形成趋同认识。基于自然、行政、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巢湖民歌”区划的衍变过程,并结合人文、地理... “巢湖民歌”虽为“巢湖”区域民歌,但其区域划分并不统一,是巢县民歌,巢湖地区民歌,还是巢湖流域民歌?“巢湖民歌”的地域界属,人们尚未形成趋同认识。基于自然、行政、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巢湖民歌”区划的衍变过程,并结合人文、地理、历史、方言等方面,通过音乐形态分析,探究“巢湖民歌”“和而不同”的音乐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县民歌 巢湖民歌 区划衍变 音乐文化特征
下载PDF
马山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创作研究
3
作者 徐晨 王柯 《河北画报》 2024年第8期28-30,共3页
马山民歌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凸显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面对传统传承方式的局限性、年轻一代兴趣缺失以及现代社会变迁等挑战,马山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亟需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结合现... 马山民歌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凸显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面对传统传承方式的局限性、年轻一代兴趣缺失以及现代社会变迁等挑战,马山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亟需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多媒体与跨界合作以及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创新创编工作,以及从政策支持、教育普及和数字化全球化视角出发的保护与传承策略,可以有效推动马山民歌的创新发展和文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民歌 民歌保护 民歌传承 现代化创编
下载PDF
高校民歌演唱教学策略创新与实践——评《中国民歌经典作品演唱指导》
4
作者 李廖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10-I0010,共1页
民歌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民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音乐和流行音乐对年轻人的影响日益增强,传统民歌教学方式需要更新改革,与时俱进。目前,... 民歌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民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音乐和流行音乐对年轻人的影响日益增强,传统民歌教学方式需要更新改革,与时俱进。目前,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曲风各异,如何融合多种曲风并采用互动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策略创新的重要课题。在进行教学中可以实地考察和民间艺人访谈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民歌的文化内涵,这对民歌教学也有很好的实践和推广意义。在高校民歌演唱教学中,将民歌与舞蹈、戏剧等其他表演形式相结合,不仅可以创新教学内容,同时也符合民歌本身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教学模式 中国民歌 民间艺人 民歌教学 信息技术 策略创新 网络音乐 民歌演唱
下载PDF
红色民歌的思政教育价值挖掘
5
作者 张银枝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15期104-104,共1页
红色民歌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形式,是某个民族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带有自己民族风格的歌曲,蕴含着人们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与价值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由倪淑萍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江南... 红色民歌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形式,是某个民族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带有自己民族风格的歌曲,蕴含着人们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与价值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由倪淑萍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江南民歌研究》一书,以史论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江南民歌演变过程中所体现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以江南民歌小视野折射江南文化大发展,对挖掘红色民歌的思政教育价值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文化艺术出版社 红色民歌 江南民歌 社会主义文艺 家国情怀 史论结合 文化大发展
下载PDF
从东北地域史看东北民歌的演进
6
作者 韩璇 胡桂荣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东北民歌音调豪迈宽广,音色浓烈饱满,内容也绚烂多彩,并极具东北地域特色。从东北地域史中追溯东北民歌历史渊源可见,东北具有半封闭地理环境、多民族分散聚居的史地特征。这一史地特征不仅使东北民歌相对独立于关内艺术体系,经历古朴... 东北民歌音调豪迈宽广,音色浓烈饱满,内容也绚烂多彩,并极具东北地域特色。从东北地域史中追溯东北民歌历史渊源可见,东北具有半封闭地理环境、多民族分散聚居的史地特征。这一史地特征不仅使东北民歌相对独立于关内艺术体系,经历古朴漫长的演化历程,奠定了东北民歌整体真挚、热情和豪迈的艺术基调。同时,东北各民族的渔猎、畜牧和农业生产活动内容,也成为东北民歌重要创作元素,影响东北民歌风格,丰富东北民歌内容。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更迭,具有地域特色的东北文化艺术一方面与关内文化艺术不断交汇融合,另一方面受到近代列强侵略冲击和反侵略斗争影响,阐发了源源不断的艺术生命力,最终使东北民歌展现统一的中华民族艺术精神追求,民歌作品发展繁盛。作为承载东北人文艺术的恢宏史诗,考察东北民歌从酝酿、发展到繁盛的完整演进历程,有助于丰富东北民歌史和音乐艺术史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 东北民歌 东北地域史 音乐史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黄河流域民歌语言特征计量研究
7
作者 张晓瑾 刘海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9,共9页
结合生态语言学、类型学、计量语言学和依存语法等多学科理论背景,聚焦黄河流域九省区汉语民歌词汇、句法和语义层面特征,研究发现:在句法特征上,黄河流域民歌表现出支配词居前和支配词居后的混合语序类型特征,词汇和语义主题一致性表... 结合生态语言学、类型学、计量语言学和依存语法等多学科理论背景,聚焦黄河流域九省区汉语民歌词汇、句法和语义层面特征,研究发现:在句法特征上,黄河流域民歌表现出支配词居前和支配词居后的混合语序类型特征,词汇和语义主题一致性表现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联系。对黄河流域民歌进行多学科研究,可以拓宽中国民歌研究的视角,全面了解黄河流域的语言生态特点,黄河流域民歌具有直观可见的中华民族多元纷呈、和谐相融的黄河流域文化标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民歌 语序特征
下载PDF
民歌衬词的结构与功能
8
作者 齐柏平 刘硕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衬词是构成民歌歌词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非具象的情绪表达,具有极大的伸缩空间和非语义性。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声符,用来以声传情,突出声音抒情的重要性。它有多种类型和功能,其结构与变化具有很高的学术意义。衬词是歌曲贴近正词的虚词,... 衬词是构成民歌歌词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非具象的情绪表达,具有极大的伸缩空间和非语义性。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声符,用来以声传情,突出声音抒情的重要性。它有多种类型和功能,其结构与变化具有很高的学术意义。衬词是歌曲贴近正词的虚词,“衬”有衬托、衬垫之意。民歌的抒情性主要通过衬词的“非语义”的功能来展示。在形态上,衬词还能起到口语的强化、在场的展示、情绪的渲染等作用。从功能上看,衬词可分为有意衬词、无意衬词和综合衬词,起着引子或尾声的作用,能够淡化叙事,凸显抒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 衬词 功能 分类 研究
下载PDF
山东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程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9
作者 赵盼盼 任陆 《魅力湖南》 2024年第1期140-142,共3页
山东民歌是中国地方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质朴、淳厚、粗犷、诙谐和风趣的特点而闻名,孕育着齐鲁土地上厚重的史事、人文与乡土风情。将山东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民歌非常有益,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民族的... 山东民歌是中国地方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质朴、淳厚、粗犷、诙谐和风趣的特点而闻名,孕育着齐鲁土地上厚重的史事、人文与乡土风情。将山东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民歌非常有益,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从而使学生在心灵上建立起和本民族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民歌 小学音乐课程 民歌教学
下载PDF
贵州水族民歌钢琴伴奏改编的表现风格
10
作者 吴亚丹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期56-58,共3页
本文从钢琴伴奏改编的实施策略出发,以贵州水族民歌为研究对象,基于水族民歌的一般风格特点对水族民歌的钢琴伴奏配弹进行研究。从以下两方面分析,一是贵州水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包括水族民歌的调式调性、节拍节奏、旋律音调等。二是钢琴... 本文从钢琴伴奏改编的实施策略出发,以贵州水族民歌为研究对象,基于水族民歌的一般风格特点对水族民歌的钢琴伴奏配弹进行研究。从以下两方面分析,一是贵州水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包括水族民歌的调式调性、节拍节奏、旋律音调等。二是钢琴伴奏改编的基本策略,包括细致选择和弦和声,灵活变换伴奏织体,适当处理前奏、间奏、尾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水族 水族民歌 钢琴伴奏改编曲
下载PDF
陕北民歌的语言特点研究
11
作者 孟万春 张荣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北地区的民间艺术文化,是由陕北人用陕北方言直接演唱而成的。陕北民歌除了蕴含陕北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精神特质,还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以搜集到的陕北民歌为语料,通过对陕北民歌唱词的分析探究,阐述陕北民歌在语音、... 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北地区的民间艺术文化,是由陕北人用陕北方言直接演唱而成的。陕北民歌除了蕴含陕北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精神特质,还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以搜集到的陕北民歌为语料,通过对陕北民歌唱词的分析探究,阐述陕北民歌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特点,进而呈现陕北民歌蕴含的独特的语言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语音 词汇 语法
下载PDF
“流域-人-歌”三重互联: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民歌的考察
12
作者 向清全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基于对长江中下游民歌的沿江调查及研究,从“流域-人-歌”三者关系出发,可以发现作为自然区域、作为文化“通道”和“界限”以及作为经济带三种视域下,流域-人-歌三者之间存在互联。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民歌的存承方式也在发生... 基于对长江中下游民歌的沿江调查及研究,从“流域-人-歌”三者关系出发,可以发现作为自然区域、作为文化“通道”和“界限”以及作为经济带三种视域下,流域-人-歌三者之间存在互联。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民歌的存承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在国家大力建设长江经济带背景下,应立足于新兴的流域(水域)音乐文化研究,加强对长江流域民歌文化带的保护,进而打造良好的长江经济带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流域 民歌 长江经济带 民歌文化带
下载PDF
论湖湘民歌的文化特色与时代价值
13
作者 余雯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2期72-74,共3页
独特的地域生态环境造就了湖湘民歌的独特风貌。湖湘民歌呈现了丰富的生活场景和民族情感,以丰富多样的自我表达方式把集体意识、集体审美和集体追求充分体现出来,并在创造性转换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过程中促进社会的融合和维护着民族与民... 独特的地域生态环境造就了湖湘民歌的独特风貌。湖湘民歌呈现了丰富的生活场景和民族情感,以丰富多样的自我表达方式把集体意识、集体审美和集体追求充分体现出来,并在创造性转换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过程中促进社会的融合和维护着民族与民族文化的生存延续。在面临着“民族性格”弱化的挑战中,湖湘民歌以新的姿态与方式理解着不断变迁的世界,继续维护着民族的记忆和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民歌 文化特色 时代价值
下载PDF
“艺术的生活”与“生活的艺术”——新时代迈向人民的广西壮族民歌
14
作者 蒋燮 班富宁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植根田畴沃野与乡里村舍的广西壮族民歌,是一个广袤幽深的民歌文化传承场,壮家儿女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歌唱中以自己的诗性智慧表达了不同时代的多重性社会意义。广西壮族民歌作为全体国民共享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根田畴沃野与乡里村舍的广西壮族民歌,是一个广袤幽深的民歌文化传承场,壮家儿女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歌唱中以自己的诗性智慧表达了不同时代的多重性社会意义。广西壮族民歌作为全体国民共享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也始终是广西壮族民歌深沉的情感依托与深邃的精神归宿。从地方、国家到全球,不同身份的民众以自己的主体音乐实践,在广西壮族民歌的传承变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广西壮族民歌既是“艺术的生活”,也是“生活的艺术”,其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实现全面的文化复兴、迈向人民将是一条光明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广西壮族民歌 文化复兴
下载PDF
贵州侗族民歌的影视人类学透视
15
作者 梁厚圣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侗族在历史上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侗族民歌以代代相传的方式,记录了侗族的历史、风俗和人情。文章选取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政府宣传部门、影视工作者、侗族研究团体拍摄制作的影视文本进行研究,并进行影视人类学透视,探讨影... 侗族在历史上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侗族民歌以代代相传的方式,记录了侗族的历史、风俗和人情。文章选取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政府宣传部门、影视工作者、侗族研究团体拍摄制作的影视文本进行研究,并进行影视人类学透视,探讨影像传播对侗族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作用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民歌 影视人类学 传承与保护
下载PDF
中国民歌融入高师《和声》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16
作者 王晔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中国民歌是中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将中国民歌融入高等师范院校作曲技术理论《和声》课程的教学,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与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深入了解与认知,尝试“中国理论话语体系”... 中国民歌是中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将中国民歌融入高等师范院校作曲技术理论《和声》课程的教学,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与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深入了解与认知,尝试“中国理论话语体系”语境的融合,探索高等师范院校作曲技术理论学科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歌 高等师范院校 和声教学
下载PDF
蒙古族短调民歌即兴创作技法研究——以三首蒙古族散拍子短调民歌为例
17
作者 杨玉蓉 《戏剧之家》 2024年第7期95-97,共3页
民歌是能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历史,具有标志性的民族文化符号。蒙古族散拍子短调民歌是蒙古族音乐艺术的现实反映,也是蒙古族艺术创作的智慧结晶。散拍子短调民歌在表达思想感情的创作手法上既有短调民歌的共性特征,又有其个性特征... 民歌是能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历史,具有标志性的民族文化符号。蒙古族散拍子短调民歌是蒙古族音乐艺术的现实反映,也是蒙古族艺术创作的智慧结晶。散拍子短调民歌在表达思想感情的创作手法上既有短调民歌的共性特征,又有其个性特征。本文以蒙古族三首短调民歌为例,探析旋律发展,节奏、节拍布局等创作技法,为创作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短调民歌 即兴创作技法
下载PDF
夜叹诉怨——东北民歌《月牙五更》研究
18
作者 施咏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6,共12页
东北民间小调《月牙五更》以20世纪中叶“土地改革”为界,分为“传统民歌”与“新民歌”(《翻身五更》)两个阶段。其曲调来源于【叠落金钱】之【北叠落】流传中《进兰房》《铺地锦》等变体,为“闯关东”时流入关外。其在东三省的同宗传... 东北民间小调《月牙五更》以20世纪中叶“土地改革”为界,分为“传统民歌”与“新民歌”(《翻身五更》)两个阶段。其曲调来源于【叠落金钱】之【北叠落】流传中《进兰房》《铺地锦》等变体,为“闯关东”时流入关外。其在东三省的同宗传播中,在唱词的段式、句式以及曲调等方面,多大同小异,体现了“五更调”创作中的规示性与变通性的统一。该民歌还被运用于相关题材的歌剧、舞剧、影视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得以创新性传承与发展。这首既抒发个体夜叹诉怨、又饱含家国情怀的《月牙五更》,也成为最具黑土地风情的“关东小夜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民歌 《月牙五更》 五更调 《翻身五更》 同宗民歌
下载PDF
歌谣中的大众记忆:东北民歌的叙事功能探微
19
作者 田语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民间歌谣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大众生活与集体记忆,是民间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当代的东北民歌创作中,随着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加入,一方面,东北民歌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体验被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存在着民歌的叙事内容与更广泛的劳动生活... 民间歌谣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大众生活与集体记忆,是民间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当代的东北民歌创作中,随着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加入,一方面,东北民歌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体验被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存在着民歌的叙事内容与更广泛的劳动生活脱节的潜在问题。本文通过梳理东北民歌的内容构成,尝试探索东北民歌在当代的叙事策略。总体而言,传统东北民歌记述了东北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场景,承载了珍贵的历史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说,传唱民歌就是传承历史记忆,而创新民歌就是创造新的历史现场,以音乐的方式参与到历史的书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民歌 叙事策略 传播与接受 民歌创新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的陕北民歌英译研究
20
作者 刘辉 张晓霞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11期54-56,共3页
陕北民歌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区域性的民俗文化,其文化背景以及艺术特点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因此,在对陕北民歌进行英译时,要充分考虑跨文化因素,为国外民歌受众提供准确、合适的文化信息,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交际失误。所以... 陕北民歌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区域性的民俗文化,其文化背景以及艺术特点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因此,在对陕北民歌进行英译时,要充分考虑跨文化因素,为国外民歌受众提供准确、合适的文化信息,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交际失误。所以,译好陕北民歌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跨文化视角下着重探讨陕北民歌英译的现存问题,并就陕北民歌英译的规范化建设提出解决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民歌 英译 跨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