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民汉双语干部培训的民族院校干部培训基地建设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卫东 柯尊韬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26,共4页
新形势下加强民汉双语干部培训是巩固基层政权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要求,是提升双语干部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的现实要求。民族院校在开展民汉双语干部培训方面具有突出的学科、人才和科研优... 新形势下加强民汉双语干部培训是巩固基层政权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要求,是提升双语干部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的现实要求。民族院校在开展民汉双语干部培训方面具有突出的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建立民族院校民汉双语干部培训基地,必须科学确立培训基地、准确定位培训基地、创新用活培训基地、严格管好培训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汉双语 干部培训 族院校 基地建设
下载PDF
清代至民国时期新疆民汉双语教育事业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付新 张云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80-88,共9页
清代和民国时期是新疆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为新疆民汉双语教育进入近代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条件和发展机遇。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的边疆地区,民汉双语教育的成效既是衡量民族教育事业的一项显著标志,也是影响民族... 清代和民国时期是新疆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为新疆民汉双语教育进入近代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条件和发展机遇。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的边疆地区,民汉双语教育的成效既是衡量民族教育事业的一项显著标志,也是影响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安全的重要变量。文章从新疆民汉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政策评价、语言建构及文化含义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对清代至民国时期新疆民汉双语教育事业作多维度解读,其经验和教训对调适和完善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和文化 清代至国时期 民汉双语教育
下载PDF
民汉双语教学有效性评价问题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可峰 《当代教育与文化》 CSSCI 2014年第4期33-37,共5页
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教育实践层面来看,制定科学的民汉双语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都是非常重要而迫切的。民汉双语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民汉兼通是评价民汉双语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维度,但绝不应该是唯一维度。民... 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教育实践层面来看,制定科学的民汉双语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都是非常重要而迫切的。民汉双语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民汉兼通是评价民汉双语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维度,但绝不应该是唯一维度。民汉双语教学有效性评价还应该重视学业成功、思维发展以及民族与国家的双层认同等几个重要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汉双语教学 评价体系 有效性
下载PDF
民汉双语诉讼司法实践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白迎春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92-99,共8页
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权在诉讼中表现为一种诉讼权利。为了充分保障当事人在诉讼中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促进建立符合诉讼原理的民汉双语诉讼模式,对民汉双语诉讼庭审情况进行了调查。从中国庭审公开网上选取少数民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区、... 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权在诉讼中表现为一种诉讼权利。为了充分保障当事人在诉讼中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促进建立符合诉讼原理的民汉双语诉讼模式,对民汉双语诉讼庭审情况进行了调查。从中国庭审公开网上选取少数民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及青海省、甘肃省的人民法院公开庭审视频,观察庭审活动中民族语言使用状态,对庭审视频中的民汉双语运用状态进行观察与分析,提出民汉双语诉讼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汉双语诉讼 法官中立 程序保障 法庭翻译
下载PDF
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汉双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特点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红艳 郝路军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7,39,共5页
为全面了解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汉双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个人项特点,本研究以新疆某县从事民汉双语教学的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可能影响民汉双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个人项因素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性别... 为全面了解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汉双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个人项特点,本研究以新疆某县从事民汉双语教学的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可能影响民汉双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个人项因素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性别因素、所授科目因素、教学模式因素对双语教师教学效能感有不同的影响;女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要高于男教师;从事文科科目教学的教师教学效能感要高于理科教师;采用模式一教学的教师教学效能感最高,模式二教师次之,模式三教师最低;其它个人项因素对教学效能感不存在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地区 民汉双语教师 教学效能感
下载PDF
新疆高校“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刍议——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刁小卫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33-135,共3页
新疆高校"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是新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现代文化引领作用、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而实施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促进新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 新疆高校"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是新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现代文化引领作用、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而实施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促进新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高校 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 伊犁师范学院
下载PDF
汉语文在西域的传播使用与民汉双语现象 被引量:1
7
作者 廖冬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44-147,共4页
本文依据史料记载,从汉代汉族屯戍者和儿童学习汉语及传统文化、西域少数民族学习使用汉语汉文及唐代办学校兴科举等方面论述了汉语文在西域的传播使用,以此研究新疆民汉双语现象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西域 语文 民汉双语现象
下载PDF
民汉双语教育教材设计与开发的路径探析
8
作者 李欢欢 张彬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9-40,共2页
本文针对目前民汉双语教育教材设计与开发的困境探讨了民汉双语教育教材设计与开发的新路径:价值取向多元化;增加双语教材设计与开发的弹性,建设立体化教材;双语教材内容选材应融入民族、本土特色等。
关键词 民汉双语教育教材 价值取向 结构体系 内容选材
下载PDF
民汉双语教师的核心素养及其提升策略——基于文化互动教育视角
9
作者 关宇霞 王毅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89-93,共5页
民汉双语教师承载我国民族教育的重任,他们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融入现代社会的同时,还肩负民族文化传承和文化互动教育的重任。本研究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文化互动教育为视角,探索民汉双语教师的核心素养。民汉双语语言能力、文化... 民汉双语教师承载我国民族教育的重任,他们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融入现代社会的同时,还肩负民族文化传承和文化互动教育的重任。本研究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文化互动教育为视角,探索民汉双语教师的核心素养。民汉双语语言能力、文化互动胜任力、双语教育教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是民汉双语教师应具备的特殊核心素养,建议运用鼓励汉族教师从事民汉双语教育、建立民汉双语教师专业入职标准、开设民族文化互动课程、建立学习共用体、创设多元文化环境和提高文化互动教育反思能力等策略来提升民汉双语教师队伍的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汉双语教师 文化互动教育 核心素养 内涵 提升策略
下载PDF
民汉双语诉讼规则之探索
10
作者 白迎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92-101,共10页
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参加诉讼的权利,目的在于实现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禁止民族分裂、保护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通过调查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司法实务,发现当前存在着少数民族语... 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参加诉讼的权利,目的在于实现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禁止民族分裂、保护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通过调查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司法实务,发现当前存在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诉讼程序混乱、不符合诉讼原理等问题,不利于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权利的实现。究其原因,在于该诉讼制度缺乏程序保障。为了确保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权利的有效实现,应设立“民汉双语诉讼规则”,以为司法机关提供统一的操作规范。民汉双语诉讼规则应该明确民汉双语诉讼的概念、类型以及民族语言文字诉讼权利的内容,并且根据不同诉讼类型有针对性地设置审判语言与诉讼语言的适用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语言文字诉讼权利 民汉双语诉讼 审判语言选择权 翻译权 族团结
下载PDF
论新疆高校民汉双语翻译人才的培养
11
作者 张建新 常红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新疆实施"民汉双语翻译人才计划"(以下简称"双翻")以来,许多院校承担起"双翻"人才培养的重任。民汉双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应坚持以复合型、应用型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和校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 新疆实施"民汉双语翻译人才计划"(以下简称"双翻")以来,许多院校承担起"双翻"人才培养的重任。民汉双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应坚持以复合型、应用型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和校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双语+翻译方向"的培养模式,将双语能力与翻译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程体系上体现各院校的培养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汉双语 翻译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试析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的“四个认同”教育——基于新疆民汉双语教育的视角
12
作者 丛培兵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89-92,共4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的"四个认同"教育是正面引导和培养新疆各族小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和行为的主要途径,从少数民族民汉双语教育角度审视教材中的"四个认同"内容,是提高新疆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新疆民汉双语教育 四个认同
下载PDF
我国民汉双语教师培训面临的困境与突围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泽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汉双语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民汉"两种文化冲突的文化困境、双语教师培训路径的发展性困境、培训效果的变革性困境以及教师双语能力提高与需求满足的能力性困境等。因此,要突破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汉双语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民汉"两种文化冲突的文化困境、双语教师培训路径的发展性困境、培训效果的变革性困境以及教师双语能力提高与需求满足的能力性困境等。因此,要突破这些困境的束缚与压迫,就要建立多元化"双语人"培养机制、建立大学专业引导下的职前职后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双语教师培训协同创新机制以及建立以中小学为基础的双语教师实训基地,以提高民汉双语教师培训的质量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汉双语 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机制
下载PDF
甘孜州农牧区学前民汉双语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捌马阿末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99-103,共5页
甘孜州农牧区的人口特点、民汉双语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早期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师在教育中的关键因素决定了农牧区实施学前民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近几年,甘孜州农牧区学前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学前民汉双... 甘孜州农牧区的人口特点、民汉双语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早期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师在教育中的关键因素决定了农牧区实施学前民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近几年,甘孜州农牧区学前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学前民汉双语师资非常薄弱,成为了农牧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基于此,通过实施部分浸入式双语教育、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培养定向免费师范生等措施解决学前民汉双语师资薄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州 学前教育 民汉双语教育 师资队伍
下载PDF
关于民汉双语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广西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维吾尔语培训班为例
15
作者 王卓 余高 《广西教育》 2017年第27期98-99,共2页
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维吾尔语培训班为例,分析开展民汉双语教学面临的教师人才短缺、培训教材缺乏、语言学习环境欠缺、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应精心选聘民汉双语教师,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检查督导;编印专... 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维吾尔语培训班为例,分析开展民汉双语教学面临的教师人才短缺、培训教材缺乏、语言学习环境欠缺、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应精心选聘民汉双语教师,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检查督导;编印专门教材,多渠道延伸拓展学习内容;积极创设语言环境,创新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汉双语教学 维吾尔语 人才培养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基于对话理论的民汉双语教师跨文化交际素养研究
16
作者 宁爽 郭辉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35-139,共5页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过程,即对话过程。教学的对话性是其根本特征。因而,教师具备的良好的交际素养是教师素养中的必备素养。民族地区的民汉双语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的交往互动不仅是简单的交际互动,而且还是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跨文化...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过程,即对话过程。教学的对话性是其根本特征。因而,教师具备的良好的交际素养是教师素养中的必备素养。民族地区的民汉双语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的交往互动不仅是简单的交际互动,而且还是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现阶段,民汉双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亟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理论 教师素养 跨文化交际 民汉双语教师
下载PDF
农村学前班民汉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以彝族支系俐侎人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林红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民汉双语教学是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学前班教育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农村学前班开展民汉双语教学任重道远。立足于彝族支系俐侎人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学前班民汉双语教学的... 民汉双语教学是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学前班教育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农村学前班开展民汉双语教学任重道远。立足于彝族支系俐侎人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学前班民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寻找问题发生原因,探讨应对策略,力图为提升农村学前班民汉双语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学前班 民汉双语教学
下载PDF
基于新时代民汉双语宣传人才培养的大学语文教改研究
18
作者 秦建明 陈朝东 陈昱志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52-56,共5页
立足新时代,民汉双语宣传人才培养可积极探索与大学语文“培养民族精神、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结合。在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下,将宣传人才培养与政策宣讲有机结合,使民族青年在宣讲实践中,借助新媒体,主动学习民族文化知识;摆正位置,用既... 立足新时代,民汉双语宣传人才培养可积极探索与大学语文“培养民族精神、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结合。在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下,将宣传人才培养与政策宣讲有机结合,使民族青年在宣讲实践中,借助新媒体,主动学习民族文化知识;摆正位置,用既短且实又新的文风宣讲新思想;汲古润今,讲好党的科学理论与惠民政策;深入群众,发挥双语宣传人才具有的民族语言优势参与抗疫宣讲。引导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语文课程培养体系下成为“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新时代民汉双语宣传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汉双语宣讲 大学语文 教改
下载PDF
民汉双语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现状与对策建议
19
作者 王学荣 《民族翻译》 2013年第4期24-29,共6页
民汉双语人才是民族语文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其队伍建设情况与政府民族语文工作绩效密切相关。当前民族地区对民族语文公共服务仍有较大需求,但民汉双语人才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整体素质偏低的特殊困难和问题,因此必... 民汉双语人才是民族语文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其队伍建设情况与政府民族语文工作绩效密切相关。当前民族地区对民族语文公共服务仍有较大需求,但民汉双语人才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整体素质偏低的特殊困难和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抓好现有政策贯彻落实、发挥学校民汉双语教育作用、建立基地加强教育培训等措施,切实加强民汉双语人才队伍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汉双语 双语人才 需求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幼儿园阅读区域活动的教师指导策略探析——以民汉双语幼儿园为例
20
作者 聂志惠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2016年第9期51-53,共3页
在区域活动中开展早期阅读能够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需要,并且也是少数民族幼儿(双语幼儿)自主习得第二语言的有效方式。结合阅读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得出了开展好阅读区域活动的几点指导策略:遵循少数民族幼儿双... 在区域活动中开展早期阅读能够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需要,并且也是少数民族幼儿(双语幼儿)自主习得第二语言的有效方式。结合阅读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得出了开展好阅读区域活动的几点指导策略:遵循少数民族幼儿双语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积极开展阅读区域活动,促进少数民族幼儿语言发展;加强教师在阅读区域活动中的过程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汉双语 幼儿 阅读区域活动 指导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