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民法史研究的拓展与期冀——评陈志英教授新著《宋代物权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秋根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7-200,共4页
关键词 民法史 物权关系 中国近现代 宋代 中国近代社会 民法 进程 清朝末年
下载PDF
近代中国民法史研究的贫瘠之域:“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一个学术史的省思 被引量:1
2
作者 段晓彦 《海峡法学》 2013年第2期48-57,共10页
"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是民初的"实质民法",构成了近代中国民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近代民法史研究的既有成果主要从局部和静态层面对"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研究,且长期存在两种误解:一是对"现行律... "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是民初的"实质民法",构成了近代中国民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近代民法史研究的既有成果主要从局部和静态层面对"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研究,且长期存在两种误解:一是对"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在中国近代民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并未充分认识;二是对其由来、名称、内容和性质等基础性和前提性问题均认识混乱。对该论题的研究应力求宏观定位与微观考察、立法史和裁判史相结合对"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作全面专门研究,以期达到探寻真相并重新定位、展现发展路径和客观评估价值这三个层次的研究目标,从而对近代民法史研究进行廓清、丰富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行律民事有效部分” 近代民法史 研究趋向
下载PDF
比较民法史:力量与弱点——《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评介
3
作者 陈新宇 《研究生法学》 200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是黄宗智先生继《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后,关于中国法律史的第二本专著。作为一个汉学家,从其学术脉络上看,他最先关注的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史。
关键词 比较民法史 《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 民事审判 民事法律制度
下载PDF
民法史上的“身份”:概念、分类及功能流变 被引量:2
4
作者 敖海静 《江汉学术》 2017年第2期19-27,共9页
"身份"是民法史上的重要概念,其概念演变大致经历了从人格的构成要素到逐步取得独立的地位,成为影响行为能力的因素,并最终成为人们在交易活动中所处不利地位的代名词。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身份"进行不同的分... "身份"是民法史上的重要概念,其概念演变大致经历了从人格的构成要素到逐步取得独立的地位,成为影响行为能力的因素,并最终成为人们在交易活动中所处不利地位的代名词。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身份"进行不同的分类,如自然的身份与人为的身份、正身份与负身份等。这些分类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身份"概念的内涵变迁的线索,并为研究不同的"身份"在民法史上发挥着怎样的功能提供了基础。"身份"在民法史上最重要的功能莫过于通过人的区分来组织社会和通过"本质"层次的自然的身份复兴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当代,"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又给"身份"发挥新的法则区分、倾斜适用的功能提供了一个平台。在此基础上,由法律基于"秩序"层次上的自然的身份对权利义务关系做出某种平衡与调整,对于构建正义的法律秩序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 民法史 罗马法 私法 公法 亲属法
下载PDF
西方民法史上的“骄子”——论《法国民法典》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4
5
作者 叶秋华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30,共9页
作为调整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人身和财产关系的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法国民法典》不仅是法兰西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更是世界法律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她诞生200周年之际,本刊约请中外著名私法和法律史学家撰文探讨其政治、经济背景和思... 作为调整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人身和财产关系的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法国民法典》不仅是法兰西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更是世界法律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她诞生200周年之际,本刊约请中外著名私法和法律史学家撰文探讨其政治、经济背景和思想文化内涵,梳理其传播和流通轨道,总结其对今天之法治建设的有益经验。刊发这组文章不仅构成全球范围内的纪念《法国民法典》问世200周年庆典活动的一部分,而且对推动我国的比较法学研究、民法的制度建设也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史 《法国民法典》 地位 罗马法 立法思想 立法特点
原文传递
金平:当代民法史的活化石 被引量:1
6
作者 夏莉娜 《中国人大》 2012年第7期44-47,共4页
新中国民法学界素有“北佟,南金”的美谈。这里的“北佟”是指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我国著名民法学家佟柔,而“南金”便是指西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我国著名民法学家金平。他们二位为我国的民事立法、民法学研究和民法人才培养做出... 新中国民法学界素有“北佟,南金”的美谈。这里的“北佟”是指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我国著名民法学家佟柔,而“南金”便是指西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我国著名民法学家金平。他们二位为我国的民事立法、民法学研究和民法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史 活化石 当代 中国人民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民法学家 民事立法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民法史研究的可能进路:兼及方法与资料
7
作者 蔡晓荣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21,共9页
中国当代之民法概念、民法原则、民法制度,及其整个知识体系,均与中国近代民法有着一种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故研究中国近代民法史,可以为当今之民法学及私法制度之完善提供若干基础性助益。然就当前中国近代民法史之研究现状言,无... 中国当代之民法概念、民法原则、民法制度,及其整个知识体系,均与中国近代民法有着一种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故研究中国近代民法史,可以为当今之民法学及私法制度之完善提供若干基础性助益。然就当前中国近代民法史之研究现状言,无论从研究范式、研究领域还是资料使用来看,均存在一些差强人意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 近代民法 民法史 民法制度 民法原则 知识体系 渊源关系 资料使用
原文传递
比较民法史:力量与弱点——《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评介
8
作者 陈新宇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9-191,共3页
关键词 司法实践 清代 法典 民国 习俗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民法史 弱点 力量 评介 社会变迁 小农经济 中国法律 社会经济 长江三角洲 研究领域 黄宗智 汉学家 文化 作为
原文传递
中国“民法史”研究再思考
9
作者 梁治平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4期116-117,共2页
汉语学界的中国法制史教科书体系,其标准的做法,是用一套基本是欧洲大陆民法的概念体系来整理中国法制史料,讲述中国法律史。于是,读者在这里不但看到了今人熟悉的各种法律分类如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而且在诸如“财产法史”或... 汉语学界的中国法制史教科书体系,其标准的做法,是用一套基本是欧洲大陆民法的概念体系来整理中国法制史料,讲述中国法律史。于是,读者在这里不但看到了今人熟悉的各种法律分类如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而且在诸如“财产法史”或者“民事法律”的标题下面,读到中国“民法”上有关“物权法”、“债权法”或者“民事权利主体”、“民事权利能力”、“所有权”、“债权”的各种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权利主体 中国法制 中国法律 债权法 财产法 诉讼法 民法史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侧面:新中国民法典编纂若干重要问题
10
作者 王立民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3年第5期1-15,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个渐进过程,其中有许多重要侧面,新中国民法编纂是其中之一。民法史是新中国部门法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反映了新中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历程,从一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个渐进过程,其中有许多重要侧面,新中国民法编纂是其中之一。民法史是新中国部门法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反映了新中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历程,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反映出新中国法治发展走过的道路。研究新中国民法典编纂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有利于通过这个重要侧面来观照新中国民法发展的规律,充分认识颁行民法典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自觉实施这一法典,切实保障民事主体的财产权与人身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民法 民法 中国民法史 当代法制
下载PDF
我对亚洲的法律史的发现以及西洋人对亚洲的发现——《亚洲国家民法典编纂史》序言
11
作者 徐国栋 竹青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2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亚洲 法律 《亚洲国家民法典编纂 法典编纂 法律文化
下载PDF
民法史上的“身份”:概念、分类及功能流变
12
作者 敖海静 《外国法制史研究》 2016年第1期64-85,共22页
'身份'是民法史上的重要概念,其概念演变大致经历了从人格的构成要素到逐步取得独立的地位,成为影响行为能力的因素,并最终成为人们在交易活动中所处不利地位的代名词。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身份'进行不同的分类,... '身份'是民法史上的重要概念,其概念演变大致经历了从人格的构成要素到逐步取得独立的地位,成为影响行为能力的因素,并最终成为人们在交易活动中所处不利地位的代名词。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身份'进行不同的分类,如自然的身份与人为的身份、正身份与负身份等。这些分类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身份'概念的内涵变迁的线索,并为研究不同的'身份'在民法史上发挥着怎样的功能提供了基础。'身份'在民法史上最重要的功能莫过于通过人的区分来组织社会和通过'本质'层次的自然的身份复兴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当代,'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又给'身份'发挥新的法则区分、倾斜适用的功能提供了一个平台。在此基础上,由法律基于'秩序'层次上的自然的身份对权利义务关系作出某种平衡与调整对于构建正义的法律秩序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 民法史 人格 功能
原文传递
论民法典编纂的历史逻辑及配套措施跟进
13
作者 薛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46-54,共9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分别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2014年五次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爬梳新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历史轨迹,可以窥见,新中国民法典编纂呈现五方面的逻辑和特征:一是深受政策、政治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二是和社会主义市场... 新中国成立以来分别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2014年五次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爬梳新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历史轨迹,可以窥见,新中国民法典编纂呈现五方面的逻辑和特征:一是深受政策、政治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二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紧密关联;三是从继受苏联法学到复兴潘德克顿法学;四是编纂过程呈现在迂回中前进的特征;五是编纂方法采用分阶段、分步骤而非一次性编纂方式。民法典颁布后应做好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一是推介和输出中国民法典;二是及时出台相关配套保障民法典的落地实施;三是妥善处理民法典和商事单行法的适用关系;四是建立民法典的定期修订更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编纂 逻辑和特征 配套措施 跟进
下载PDF
19、20世纪的德国民法学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华彬 《法治研究》 2011年第6期28-36,共9页
19、20世纪的德国民法学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近现代民法立法和民法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使在今天,我国的民法研究在诸多方面仍然是围绕它而展开的。德国19、20世纪的民法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是19世纪前半期的"法典论... 19、20世纪的德国民法学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近现代民法立法和民法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使在今天,我国的民法研究在诸多方面仍然是围绕它而展开的。德国19、20世纪的民法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是19世纪前半期的"法典论争"和"历史法学"时期;二是19世纪后半期的"概念法学和德国民法典"时期;三是20世纪前半期的"自由法运动"和"法社会学"时期;四是20世纪后半叶的"现代私法学"时期。研究德国19、20世纪的民法学,对于反思和总结我国今天的民法研究,把握未来民法学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民法 民法史 现代民法
下载PDF
通向权利之路:汉语“民律”至“民法”的转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素芬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48-153,共6页
对于民法性质的界定,学界已达成共识。而关于“民法”语源之探讨,虽有所涉及,但仍显不足。本文即较为详尽地梳理了汉语“民法”在近代的缘起,尤其指出了“民律”至“民法”转化的过程及蕴意。
关键词 民法 民律 民法史
下载PDF
商品经济的民法观源流考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国栋 《律师世界》 2002年第5期9-13,共5页
本文力图考察商品经济的民法观的来龙去脉,这种理论影响巨大,它萌芽于德国,成熟于前苏联,影响了包括我国在内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这种影响甚至在许多后社会主义国家并不衰减。尽管如此,它是一种不符合民法史的理论,到目前,作为... 本文力图考察商品经济的民法观的来龙去脉,这种理论影响巨大,它萌芽于德国,成熟于前苏联,影响了包括我国在内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这种影响甚至在许多后社会主义国家并不衰减。尽管如此,它是一种不符合民法史的理论,到目前,作为其基础的哲学观念和经济体制都已时过境迁,它本来的命运应该是灭亡。然而,它却仍然以变形的形式存活于我国的民法理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理论 民法史 现实社会主义 国家 中国 商品经济 灭亡 前苏联 基础 考察
下载PDF
社会变迁中的中国民法
17
作者 郑少华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22-26,32,共6页
关键词 中国民法 社会变迁 大陆法系 民法史 民事立法 法律传统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民事习惯调查 无产阶级专政 英美法系
下载PDF
中国民法中的“层累现象”初论——兼议民法典编纂问题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颖 《东方法学》 CSSCI 2015年第2期37-51,共15页
中国民法和民法理论均面临"层累现象"的困境。立法者制定民法典的政治功利性、法律移植的副作用和路径依赖的堆叠效应等因素共同造就了民法"层累现象"的形成;其表象为民法体系中的概念混淆不清、制度和规则之间互... 中国民法和民法理论均面临"层累现象"的困境。立法者制定民法典的政治功利性、法律移植的副作用和路径依赖的堆叠效应等因素共同造就了民法"层累现象"的形成;其表象为民法体系中的概念混淆不清、制度和规则之间互相抵牾、民法与民事特别法间错综复杂关系等诸多问题;其出路在于注重中国民法学说史研究,坚持以中国问题为民法研究转型的中心,秉承解释论研究的三条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累现象 民法典编纂 法律移植 路径依赖 民法学说
下载PDF
清代民法综治
19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999年第1期181-181,共1页
本书是张晋藩先生研究中国民法史的最新力作。全书在确定了清朝民法在中国民法发展的长河中的历史地位与价值之后,围绕作为民事法律主要方面的清代各阶层、物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诉讼制度等,通过大量的正史、档案资料,全面论述... 本书是张晋藩先生研究中国民法史的最新力作。全书在确定了清朝民法在中国民法发展的长河中的历史地位与价值之后,围绕作为民事法律主要方面的清代各阶层、物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诉讼制度等,通过大量的正史、档案资料,全面论述了清代民法发展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法史 清代 清朝 地位 物权 主要方面 阶层 发展 张晋藩 民事法律
下载PDF
日常家事代理在中国(1911—2020):民法制度的历史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骏庚 《法制与社会发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9-224,共16页
日常家事代理名为“代理”,但因其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均有悖于代理的基本逻辑,故其代理性质一直饱受争议。与其直接探究日常家事代理是不是代理,不如将视角转向历史,追问日常家事代理为何被认为是代理。将日常家事代理解释为夫妻双方... 日常家事代理名为“代理”,但因其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均有悖于代理的基本逻辑,故其代理性质一直饱受争议。与其直接探究日常家事代理是不是代理,不如将视角转向历史,追问日常家事代理为何被认为是代理。将日常家事代理解释为夫妻双方互为代理人的认识,可以上溯至《中华民国民法》。民国时期的立法者基于男女平等的理念,对清末继受自日本的以妻为夫之代理人的传统模式加以改造。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法》自始对日常家事代理未予规定,但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日常家事代理依托共同财产制,在实在法中获得新生。《民法典》第条为日常家事代理确立了全新的规则。借助历史分析所获得的启示,可以重思日常家事代理的规范属性、规范目的与体系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家事代理 代理 夫妻债务 共同财产制 民法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