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生保障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被引量:6
1
作者 曹达全 《中州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若人性尊严都不能得到尊重,民生保障最多也只能算作统治者的施舍行为。当民生保障被视作民众的一种权利,国家所提供的民生保障就不能再限于是一种道德上的责任,而应当作为一种法定责任。公平正义对于广大民众来说也应当是一种民生权利... 若人性尊严都不能得到尊重,民生保障最多也只能算作统治者的施舍行为。当民生保障被视作民众的一种权利,国家所提供的民生保障就不能再限于是一种道德上的责任,而应当作为一种法定责任。公平正义对于广大民众来说也应当是一种民生权利。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应当明确化与法律化,应当明确民生权利范围,落实国家民生保障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保障法治 人性尊严 民生权利 公平正义
下载PDF
新时代民生保障法治中的“弱有所扶”原则 被引量:5
2
作者 胡玉鸿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43,192,共17页
“弱有所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民生保障的重要原则,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弱者的重视与关爱。“弱有所扶”中的“弱”,可从生理上、机会上、能力上、境遇上等多个层面来进行类型化的分析,表明弱者的存在既... “弱有所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民生保障的重要原则,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弱者的重视与关爱。“弱有所扶”中的“弱”,可从生理上、机会上、能力上、境遇上等多个层面来进行类型化的分析,表明弱者的存在既有必然性,又有多样性。“弱有所扶”之所以能够成为新时代指导民生保障法治建构的基本原则,是因为“弱有所扶”体现了我国法律制度以保障人们生存、生活为根本目的,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同时又是袪除不利的自然、社会因素对人们产生负面影响的基本准则。在“弱有所扶”的权利配置上,生存权、劳动权、教育权是三项最为基本的权能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民生保障法治 弱有所扶原则 权利配置 人权保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