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志敏民生思想的形成与实践探析
1
作者 郑瑶 曾佐根 《党史文苑》 2024年第1期54-56,共3页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苏区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红色歌谣:“谈谈苏区景呀,同志们听一听,苏区的幸福说也说不尽,工人天天有工做,农民有田分,生活好得很呀。”这首歌谣真实反映了当时苏区人民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闽浙赣苏区在方志敏...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苏区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红色歌谣:“谈谈苏区景呀,同志们听一听,苏区的幸福说也说不尽,工人天天有工做,农民有田分,生活好得很呀。”这首歌谣真实反映了当时苏区人民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闽浙赣苏区在方志敏的带领下,积极改善苏区人民的生活,形成了具有苏区特色的民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局部执政的成功探索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对当时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思想 局部执政 苏区 中国共产党早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方志敏 促进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孙中山民生思想及其对新时代民生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蓉 周婧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孙中山继承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并将其与西方先进思想结合,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和“发展实业”的思想,以达到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帝国主义的强大及其对中国反动势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孙中山继承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并将其与西方先进思想结合,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和“发展实业”的思想,以达到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帝国主义的强大及其对中国反动势力的支持,尚未实现。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对新时代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新时代背景下,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一以贯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同时兼顾公平正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制度建设,使制度建设与民生保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今天,民生建设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和谐。民生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才是为中国人民谋福利的伟大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民生思想 新时代
下载PDF
不忘初心担使命 呕心沥血为民生——评《李达民生思想研究》
3
作者 刘鹏 《学习月刊》 2023年第5期55-56,共2页
民生问题始终是最能扣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弦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种初心使命的外在体现不仅在于构建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先进政治运作模式,为全... 民生问题始终是最能扣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弦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种初心使命的外在体现不仅在于构建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先进政治运作模式,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创造根本的制度条件、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还在于从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中,构建起适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科学的民生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忘初心 民生思想 运作模式 李达 人民主体地位 共同富裕 民生问题 外在体现
下载PDF
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解析
4
作者 张文婷 周建华 《长江论坛》 2016年第4期8-12,共5页
全面、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需要将其与传统民本思想、孙中山民生思想、资本主义民生思想进行比较。从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与民本思想的比较看,二者都重视民众,关心民生,但在根本目的、实践效果上有本质区别。从中国共产党民生思... 全面、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需要将其与传统民本思想、孙中山民生思想、资本主义民生思想进行比较。从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与民本思想的比较看,二者都重视民众,关心民生,但在根本目的、实践效果上有本质区别。从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与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比较看,二者都重视民生,坚持"均贫富"的价值取向,强调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民生,提出"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等民生政策措施,但在理论基础、本质属性、实践效果上有根本性差别。从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与资本主义民生思想的比较看,二者都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本质属性、制度设置、价值取向等方面有根本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 传统民本思想 孙中山民生思想 资本主义民生思想
下载PDF
试论我国教育民生思想
5
作者 邱勋宇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第6期1-4,共4页
自古以来,以民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从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先贤的庶、富、教有关论述,到近代有识之士的教育民生思想,再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的论断,无不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为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生存和发展的期盼,从改... 自古以来,以民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从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先贤的庶、富、教有关论述,到近代有识之士的教育民生思想,再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的论断,无不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为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生存和发展的期盼,从改善教育民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探索,直面当下教育民生面临的问题,在理论上指出了实现教育民生的方法和构建教育民生的评价指标,在实践上积极探索,以思想理论指导实践发展,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当中丰富教育民生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民生思想 教育均衡 教育公平 教育评估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演进逻辑及启示
6
作者 李咏梅 《社科纵横》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演进历程呈现出以下逻辑:人的生态需要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逻辑起点,生态民生建设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逻辑支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最终归宿。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 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演进历程呈现出以下逻辑:人的生态需要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逻辑起点,生态民生建设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逻辑支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最终归宿。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思想的演进逻辑对新时代高水平民生建设的启示有:在生态民生建设中,要以敏锐捕捉和满足人民合理的生态需要为前提,以保障人民的生态权益、培育“生态人”为重点,以确保生态、经济和民生的融合性发展,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民生思想 演进逻辑 现实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7
作者 郭红兵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2期27-28,共2页
马克思以“现实的人”及其需要为民生的逻辑起点、现实基础和思想内核,在对资本主义民生问题进行揭露剖析的基础上,把个体的全面化发展作为民生的最终目标,并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深入研究马克思民生思想,了解其当代价值,对... 马克思以“现实的人”及其需要为民生的逻辑起点、现实基础和思想内核,在对资本主义民生问题进行揭露剖析的基础上,把个体的全面化发展作为民生的最终目标,并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深入研究马克思民生思想,了解其当代价值,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民生思想 价值启示
下载PDF
李大钊民生思想对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启示
8
作者 段彬彬 《黑龙江史志》 2023年第6期173-175,共3页
民生问题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重大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就非常关注民生问题,如何改善民生是贯穿他一生的思考主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李大钊的民生思想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启示,通过对李大钊的思想观点进行梳理分析,探... 民生问题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重大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就非常关注民生问题,如何改善民生是贯穿他一生的思考主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李大钊的民生思想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启示,通过对李大钊的思想观点进行梳理分析,探索他对人民生活和福祉的关注,并分析其对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民生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新时代民生思想的形成及实现路径
9
作者 米欣洋 《新丝路(中旬)》 2023年第2期0067-0069,共3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民生,采取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衷,解决对人民影响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新时代民生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民生,采取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衷,解决对人民影响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新时代民生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改善民生福祉的科学指南。文章以新时代民生思想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渊源为切入点,分析了新时代民生思想的特性,其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持公平正义。并提出了新时代民生思想的实现路径,即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分好“民生蛋糕”;以民生需求为主,增进民生福祉;守住底线,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民生思想 公平与效率 民生建设
下载PDF
胡锦涛民生思想初探 被引量:17
10
作者 龙佳解 罗泽荣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62,共4页
胡锦涛民生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方面。胡锦涛民生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胡锦涛民生思想为指导改善民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巨... 胡锦涛民生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方面。胡锦涛民生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胡锦涛民生思想为指导改善民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锦涛 民生 民生思想 以人为本
下载PDF
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实践意义 被引量:14
11
作者 蒋锦洪 王慧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6-112,156,共7页
从当代语境中解读马克思相关思想理论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蕴含丰富的民生思想,它深切地表达了马克思对人民群众生活状况及生存、发展的关怀。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凸显的民生问题,深入阐发马克思思想理论中的民生思想,对... 从当代语境中解读马克思相关思想理论可以发现,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蕴含丰富的民生思想,它深切地表达了马克思对人民群众生活状况及生存、发展的关怀。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凸显的民生问题,深入阐发马克思思想理论中的民生思想,对于我们当下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民生思想 实践意义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历史与现实考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邬旭东 施光跃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8-62,共5页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对民生思想进行了新的有益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对民生思想进行了新的有益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的思想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生思想 人民利益 历史进程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9
13
作者 葛恒云 贾泽松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民生思想,其内涵包括:现实的个体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逻辑主体;人的生存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实现人的解放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对于当前我国...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民生思想,其内涵包括:现实的个体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逻辑主体;人的生存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实现人的解放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的民生建设有着重要启示: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必须积极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必须发挥政治体制改革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民生思想 民生问题
下载PDF
先秦儒道民生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俊修 朱子夏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9-32,共4页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两家学者基于对民生疾苦的深切感知,从各自立场提出了成熟至臻的民生关怀思想。在体恤民生的诉求路径上,儒家提倡积极有为之治,主张君王大行仁政以养民、富民,而道家则倡导消极的"无为之治","无为而民...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两家学者基于对民生疾苦的深切感知,从各自立场提出了成熟至臻的民生关怀思想。在体恤民生的诉求路径上,儒家提倡积极有为之治,主张君王大行仁政以养民、富民,而道家则倡导消极的"无为之治","无为而民自化,无事而民自富",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两者的终极目标又是高度一致的,都以改善民生为工具理性,以达致君王江山永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最终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民生思想 仁政 “无事而民自富”
下载PDF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同时体现的民生思想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慧 蒋锦洪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23,共4页
唯物史观是研究"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可以看出马克思对民生问题始终给予深切的眷注。无论是对异化劳动的阐述、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认识,还是对实践的论述都深刻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人的生存与发展... 唯物史观是研究"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可以看出马克思对民生问题始终给予深切的眷注。无论是对异化劳动的阐述、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认识,还是对实践的论述都深刻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关注,特别是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可以说,民生问题不仅是马克思研究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也是唯物史观关切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唯物史观对现实的人的关注最终是达到促成人的解放、实现民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民生思想 唯物史观 人的解放
下载PDF
论习近平的民生思想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伟峰 孙兵兵 宋晓霖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习近平的民生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民生思想的"扬弃",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民生思想的完善与深化,是对自身丰富的基层经验和从地方到中央的民生实践历程的高度概括;深化"... 习近平的民生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民生思想的"扬弃",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民生思想的完善与深化,是对自身丰富的基层经验和从地方到中央的民生实践历程的高度概括;深化"权为民所用",树立正确的民生权力观,深化"情为民所系",树立正确的民生地位观,深化"利为民所谋",树立正确的民生利益观是习近平民生思想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民生思想具有"抽象"—"具体"、"民富"—"国富"、"实践"—"理论"的内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民生思想 理论依据 深化与超越 民生改革 内在特点
下载PDF
“共同富裕”与“成果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民生思想 被引量:14
17
作者 潘玲霞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3,共4页
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开启了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新阶段。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致力于使改革成果共同分享。这些与时俱进又独具特色的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 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开启了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新阶段。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致力于使改革成果共同分享。这些与时俱进又独具特色的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成果共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民生思想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0
18
作者 康洪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69,共5页
民生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新的历史时期,关注民生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之基。在长期改善和处理民生问题实践中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胜利... 民生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新的历史时期,关注民生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之基。在长期改善和处理民生问题实践中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考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历史渊源,梳理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探讨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当前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生思想 回顾与思考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探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湘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共8页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就是不断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以及中国共产党依据具体要求而提出的改善民生的诸多思想观点与具体政策等问题做初步的探讨和分析,以求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民...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就是不断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以及中国共产党依据具体要求而提出的改善民生的诸多思想观点与具体政策等问题做初步的探讨和分析,以求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正确认识民生问题的解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 民生思想
下载PDF
先秦诸子民生思想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于慧颖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59,共6页
先秦诸子的民生思想反映了社会大变革时期民生凋敝的现实图景。他们的民生观虽然角度不同,但无不充满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道家的自然生态民生思想、儒家的"重民"民生思想、墨家的"利民"民生思想以及法... 先秦诸子的民生思想反映了社会大变革时期民生凋敝的现实图景。他们的民生观虽然角度不同,但无不充满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道家的自然生态民生思想、儒家的"重民"民生思想、墨家的"利民"民生思想以及法家的法治民生思想分别代表了先秦诸子时代民生思想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思想 诸子 民生关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