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认同生成的权益民生向度考察
1
作者 曾楠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4,共6页
权益民生即民生状况在权益向度呈现及实现的综合指数。政治认同是公民基于权益的供给与需求张力呈现出对政治体系、政治价值、政治权威的积极情感,权益民生与政治认同具有天然的亲和性与密切性。从权益民生向度考察政治认同生成的纵向脉... 权益民生即民生状况在权益向度呈现及实现的综合指数。政治认同是公民基于权益的供给与需求张力呈现出对政治体系、政治价值、政治权威的积极情感,权益民生与政治认同具有天然的亲和性与密切性。从权益民生向度考察政治认同生成的纵向脉络,不难发现,其呈现出的权益民生宰制下单向主导型政治认同、权益民生异化下仿真内爆型政治认同、权益民生自觉下对话互动型政治认同的生成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益民生 政治认同 生成考察
下载PDF
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以人为核心与民生改善
2
作者 吴业苗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72-82,93,共12页
民生发展和民生改善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要义。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既要遵循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尊重农民的城镇化意愿,保障农民的城镇化权益,又要遵循民生优先的准则,精准识别并切实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农民民生问题... 民生发展和民生改善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要义。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既要遵循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尊重农民的城镇化意愿,保障农民的城镇化权益,又要遵循民生优先的准则,精准识别并切实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农民民生问题。然而,学界未能充分重视城镇化发展中的民生问题及其解决,缺乏基于民生改善视角研究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当前,城镇化发展中的人的问题和民生问题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也区别于21世纪初,进城农民找工作难、挣钱难和居村农民生产负担重、生活压力大等民生问题不再十分突出。但处于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型关键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仍面临诸多棘手问题,包括乡村老人因子女进城造成的晚年生活和养老问题、乡村民生服务因人口减少造成的供需结构失衡问题、乡村家庭因经济增速放缓造成的增收放缓问题,以及进城农民因城镇公共服务未能全面覆盖造成的难以充分享有市民权益问题。这些民生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城镇化发展质量滞后于城镇化发展速度问题,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目标需要一同面对的问题。充分利用国家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战略的势能,精准补齐民生短板弱项,彻底消除城镇化发展中的民生痼疾,新型城镇化才能既好又快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以人为核心 民生权益 民生问题 民生改善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论民生政治建设——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
3
作者 王玉芬 《邢台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6-29,共4页
民生权益是民众享有生存发展的权利与利益,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学术专著”,立足我国... 民生权益是民众享有生存发展的权利与利益,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学术专著”,立足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民情,系统阐述了民生政治建设问题,不仅丰富了人民生活即民生的内涵,而且明确了人民政治生活在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提出了实现政治权利、保障民生权益的基本路径,对于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民生建设、满足人民生活多样化需要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民生政治 民生权益 新时代民生建设
下载PDF
十八大以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实践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海兵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6期64-67,共4页
从一定意义上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平正义、人民福祉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被空前地凸显出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平正义、人民福祉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被空前地凸显出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无一例外地都在向着"公平"发力,为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而不懈努力。主要从提升经济质量、促进公平分配、保障民生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四个维度大力实施改革措施,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向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质量 公平分配 民生权益 社会和谐
下载PDF
论民生刑法的边界——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兰英 屈舒阳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7-174,共8页
人本主义的发展、民意立法的加强、倾斜保护的提升让民生权益的立法实现成为可能。《刑法修正案(九)》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刑法对民生的保障,展现出刑法理念的变化。刑法对于民生的保护,应当做到既不缺位亦不越位,才能真正地将民生问题的... 人本主义的发展、民意立法的加强、倾斜保护的提升让民生权益的立法实现成为可能。《刑法修正案(九)》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刑法对民生的保障,展现出刑法理念的变化。刑法对于民生的保护,应当做到既不缺位亦不越位,才能真正地将民生问题的刑法保护落到实处。民生的内涵极为丰富,对民生刑法的过度推崇可能会导致刑法的非理性扩张,从而架空其他社会控制手段。应当理性对待民生刑法,遵循刑法谦抑性原则、科学立法原则以及利益平衡原则,防止刑法过度扩张、民意操纵立法、利益出现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刑法 刑法谦抑性 刑法修正案(九) 刑法的扩张 民生权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