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血脉的传承——景德镇新兴民窑业田野考察笔记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方李莉
-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5-125,共21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对景德镇一个传统手工艺陶瓷社区的长期的田野作业 ,来对一个地方性的陶瓷手工艺术和陶瓷手工文化展开微观的分析和研究 ,并通过这种特定“情境”的描述来解释和理解在当今社会、经济、科技迅速发展变化背景下的一些文化及艺术的传统与变迁方面的问题。其研究方法不是从书本上来到书本上去 ,而是到生活中去 ,接触活生生的人 ,接触真实的社会现实 ,并且 ,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去感悟人类文化。
-
关键词
景德镇
民窑业
传统文化变迁
技艺
文化田野考察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景德镇民窑变迁概说
- 2
-
-
作者
谢志明
-
机构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1年第3期37-38,共2页
-
文摘
景德镇瓷器历史悠久,世界闻名。而其民窑的兴盛,为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艺术的繁荣功不可没。回顾景德镇民窑的的起源、分布与审美风格,有助于人们从不同方面去认识民窑,发掘民窑,促进民族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光大。
-
关键词
景德镇
民窑业
变迁
-
Keywords
Jingdezhen
Folk Kilns
Changes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血脉相承——建水陶之“窑变”
- 3
-
-
作者
张兴
-
机构
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
-
出处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第1期46-47,共2页
-
文摘
建水紫陶在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后,已从最初的生活实用型向艺术型转变,今天的建水紫陶,已成为诸多文人雅士追捧的艺术品。笔者多年一直参与建水紫陶的制作与装饰,亲眼目睹和见证了建水紫陶业近十来的发展,纵观其历史,试图将今天的制陶业与传统民窑相比较,最终发现其文化核心(文化特点和艺术风格)的变迁。
-
关键词
建水陶
民窑业
传统
文化
“窑变”
技艺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景德镇御窑厂西围墙遗址出土的青花梵文出戟罐残片
- 4
-
-
作者
赵瑾
朱珊珊
肖发标
吴涛
-
机构
故宫博物院考古部
景德镇学院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紫禁城》
2024年第9期114-119,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二〇二三年考古青年项目“江西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二〇二一年度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编号23CKG024)成果之一。
-
文摘
二〇二一年,在景德镇御窑厂西围墙遗址出土了两片青花梵文出戟罐残片。这两片残片是研究御窑石遗址官民窑业互动关系及烧造管理方式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上的梵文蓝查体装饰也对研究宣德皇帝本人的喜好和审美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景德镇御窑厂
实物资料
青花
残片
梵文
遗址
围墙
民窑业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传统在现代化中的重构——景德镇田野札记
被引量:11
- 5
-
-
作者
方李莉
-
出处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21-123,共3页
-
文摘
本文是一篇介绍研究方法的文章,以作者从事景德镇民窑考察与研究的过程、思考方式和体会为重点,提出了如何看待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的新的变迁与演变的观点,这种跨学科的整体性的研究方式对于世纪之交的工艺美术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景德镇
手艺
江西
民窑业
手工艺术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走向田野的艺术研究——方李莉访谈录
被引量:5
- 6
-
-
作者
廖明君
-
出处
《民族艺术》
1999年第3期8-19,共12页
-
-
关键词
景德镇民窑
陶瓷艺术
田野考察
艺术研究
人类学
“境遇”
异文化
民窑业
生产方式
艺术风格
-
分类号
J02
[艺术—艺术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