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民胞物与”思想
1
作者 许宁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71,共7页
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主张“乾父坤母”,人与万物共处于一个大家庭中,人要敬畏自然,善待万物,对于自然万物负有更大的道德责任和伦理义务,包含了“天下一家”的仁爱精神,“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仇必和解”的价值理念与“万世太平... 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主张“乾父坤母”,人与万物共处于一个大家庭中,人要敬畏自然,善待万物,对于自然万物负有更大的道德责任和伦理义务,包含了“天下一家”的仁爱精神,“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仇必和解”的价值理念与“万世太平”的和平理想。“民胞物与”既彰显了宋明理学的精神特质,又体现了超越时代的文化理想,蕴含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关学 民胞物与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杜甫“民胞物与”精神的时代启示
2
作者 张娣 《新传奇》 2023年第24期0026-0028,共3页
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以现实主义的诗歌以及忧国忧民的仁爱精神,成为中国文学长河中一颗闪耀的明星。杜甫深受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并在其诗歌中淋漓尽致得加以展现。本文以杜甫的诗歌为出发点,结合杜甫生平经历,... 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以现实主义的诗歌以及忧国忧民的仁爱精神,成为中国文学长河中一颗闪耀的明星。杜甫深受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并在其诗歌中淋漓尽致得加以展现。本文以杜甫的诗歌为出发点,结合杜甫生平经历,从“民胞”“物与”两个方面阐述了杜甫的仁爱精神和人文情怀,并讨论其时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民胞物与 时代启示
下载PDF
张载“民胞物与”思想的超越维度 被引量:9
3
作者 邹广文 蔡志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1,共5页
超越意识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作为建构儒家信仰体系的重要成果,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体现了鲜明的超越意识。具体而言,他强调从天人关系、人物关系和人世关系三个维度,通过"天人合一"、"民吾同胞&q... 超越意识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作为建构儒家信仰体系的重要成果,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体现了鲜明的超越意识。具体而言,他强调从天人关系、人物关系和人世关系三个维度,通过"天人合一"、"民吾同胞"和"均死生"等方式来完成对于自我有限性、名利和生死的超越建构。张载"民胞物与"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为"无心"和"有信"两个层面的内容,其思想对现实的超越与超越现实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民胞物与 超越维度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张载社会视觉中的“民胞物与”理想及其时代性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处辉 宣朝庆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30,85,共7页
“民胞物与”是 1 1世纪思想家张载为解决社会贫困而建构的新型理想社会 ,主要内容包括恢复井田制度和重建宗族组织两个方面。该理想的产生与张载独特的社会视觉有着直接的关系。社会平等作为这一理想的核心与奋斗目标 ,开启了中国古代... “民胞物与”是 1 1世纪思想家张载为解决社会贫困而建构的新型理想社会 ,主要内容包括恢复井田制度和重建宗族组织两个方面。该理想的产生与张载独特的社会视觉有着直接的关系。社会平等作为这一理想的核心与奋斗目标 ,开启了中国古代社会对理想社会的新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视觉 社会贫困 民胞物与
下载PDF
张载的“民胞物与”论及其现代意蕴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天杰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53,共5页
张载哲学以《易》为出发点,在“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基础上建立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新伦理体系。在张载看来,人与万物之间有广泛意义上的伦理关系。与天地为友,与万物相随。人应该将天地万物视为亲密无间的朋友,以宏大的气魄、广博... 张载哲学以《易》为出发点,在“太虚即气”的宇宙本体论基础上建立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新伦理体系。在张载看来,人与万物之间有广泛意义上的伦理关系。与天地为友,与万物相随。人应该将天地万物视为亲密无间的朋友,以宏大的气魄、广博的视野来审视宇宙人生。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无疑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西铭》 民胞物与 “天人合一” 意蕴
下载PDF
“民胞物与”思想的性质及其文化溯源——兼论“仁爱”发展的历史进程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克奇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5-209,共5页
“民胞物与”思想是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的博爱思想,其理论基础是天人一体、自然社会同构的宇宙本体论,其理论特色是理想的博爱思想与现实的宗法观念的结合兼容。从文化史考察,“民胞物与”思想来源于齐鲁文化的原始精神“仁爱”,由... “民胞物与”思想是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的博爱思想,其理论基础是天人一体、自然社会同构的宇宙本体论,其理论特色是理想的博爱思想与现实的宗法观念的结合兼容。从文化史考察,“民胞物与”思想来源于齐鲁文化的原始精神“仁爱”,由于仁爱思想内在方法论的作用和外在哲理化思潮的推动,最终造成了“仁爱”思想向“民胞物与”思想的发展。由此亦可知,“仁爱”中的宗法性并非全是负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胞物与 齐鲁文化 仁爱 《西铭》
下载PDF
民胞物与——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靖怡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3-46,共4页
当代人类的实践活动所造成的“全球问题”和“人的物化”状态 ,构成了当今“时代精神”的内在矛盾。人类要解决这两个矛盾 ,只有使人类中心思想从属于“民胞物与”精神 ,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 民胞物与 全球问题 物化状态
下载PDF
张载“民胞物与”思想的理学语境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善文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5-90,共6页
"民胞物与"思想题旨的开掘应嵌入到《西铭》构设的具体语境中,其理论旨趣可在与"天人合一"会通融合的基础上得以阐扬。"民胞物与"思想蕴涵着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民胞物与"思想题旨的开掘应嵌入到《西铭》构设的具体语境中,其理论旨趣可在与"天人合一"会通融合的基础上得以阐扬。"民胞物与"思想蕴涵着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为"标杆为当下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家园与行动指南。"民胞物与"思想构设了和谐、友爱、理想的社会模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描绘的"和谐美丽中国梦"图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具有显著的镜鉴意义与涵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胞物与 “天人合一” 生态 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朱熹对张载“民胞物与”的诠释——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生态观 被引量:1
9
作者 乐爱国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3期115-119,共5页
张载的"民胞物与"包含了保护自然的思想。二程将它与"理一分殊"联系起来;后来的朱熹则吸取"理一分殊"概念,对"民胞物与"作了进一步的诠释,认为张载的"民胞物与",既讲人与物皆为同辈... 张载的"民胞物与"包含了保护自然的思想。二程将它与"理一分殊"联系起来;后来的朱熹则吸取"理一分殊"概念,对"民胞物与"作了进一步的诠释,认为张载的"民胞物与",既讲人与物皆为同辈,又讲物与人各有差异,所以,对于自然物,不仅应当予以保护,更应该按照其不同的特性,使其各得其所。朱熹的诠释,强调尊重自然万物的特殊性,以实现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际上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生态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张载 民胞物与 理一分殊 生态观
下载PDF
国家公园社区冲突缓解机制研究——基于“民胞物与”理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治国 潘晴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08-116,共9页
国家公园的构建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针对目前在建设中出现的社区冲突问题,基于宋代张载的“民胞物与”伦理思想,立足于中国国情,以同源性、责任性、平等性为基本支撑点,通过思想文化的继承与变革... 国家公园的构建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针对目前在建设中出现的社区冲突问题,基于宋代张载的“民胞物与”伦理思想,立足于中国国情,以同源性、责任性、平等性为基本支撑点,通过思想文化的继承与变革、政策措施的布局与落实,推动伦理教育和秩序重建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构建中国国家公园社区冲突的缓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冲突 国家公园 民胞物与 生态伦理
下载PDF
“民胞物与” 万物一体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立国 《学习月刊》 2015年第21期51-52,共2页
民胞物与是北宋大儒张载提出的著名理念,原话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人类都是我的同胞,万物皆为我的朋友。它是对儒家仁爱思想的精辟论述。仁爱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就是爱要从亲爱... 民胞物与是北宋大儒张载提出的著名理念,原话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思是人类都是我的同胞,万物皆为我的朋友。它是对儒家仁爱思想的精辟论述。仁爱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就是爱要从亲爱自己的家人出发,然后推向仁爱天下之人,最后推向爱天地万物,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胞物与 万物一体 仁民 仁爱思想 天地万物 尽心上 天下之人 天地之间 子远 梁惠王
下载PDF
“民胞物与”与中国艺术的生态智慧
12
作者 吕逸新 盖光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11期171-174,共4页
"民胞物与"体现了对人与万物宽厚博大的爱,蕴涵着深刻的生命体验和生态关怀意识,是一种深生态智慧的表现。正是"民胞物与"生态精神的影响,中国艺术总是将文艺生态与生态审美叠合起来,诗意化地感悟自然,深层次地体... "民胞物与"体现了对人与万物宽厚博大的爱,蕴涵着深刻的生命体验和生态关怀意识,是一种深生态智慧的表现。正是"民胞物与"生态精神的影响,中国艺术总是将文艺生态与生态审美叠合起来,诗意化地感悟自然,深层次地体味人的生存魅力,追求艺术的天地境界,回归生命的本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胞物与 中国文艺 生态智慧
下载PDF
论张载“民胞物与”价值观的普适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馥洁 《华夏文化》 2013年第2期12-16,共5页
儒家价值观具有普适性。儒家价值观的普适性是指儒家价值观所具有的普遍适用的性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如"仁者爱人"、"义而后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民爱物"等,无论对于古代还是现代... 儒家价值观具有普适性。儒家价值观的普适性是指儒家价值观所具有的普遍适用的性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如"仁者爱人"、"义而后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民爱物"等,无论对于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世界,都具有其普遍的适用性。儒家价值观有无普适性乃是儒家观念能否继承、能否推广的根据。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价值观 普适性 民胞物与 张载 仁者爱人 价值观念 仁民爱物 儒家观念
下载PDF
浅析张载“民胞物与”思想与墨家“兼爱”思想之异同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涛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76-78,共3页
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与墨家兼爱思想在提出其救世性与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观上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其在思想立场,立论基础,对爱的客体主体以及思想贯彻之途径、效果方面的不同,因而反映在哲学思想体系中亦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 张载 民胞物与 墨家 兼爱
下载PDF
试论“民胞物与”之人文语境下的生态关怀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晓潇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20-23,共4页
中华文化在感性体证与理性认知之初,就以一种主客合一的整体性思维逻辑,实现了人与自然在源起上的“合一”,铸就了中国凸显生命关怀的文化伦理和人文语境。“民胞物与”作为张载对儒家“仁”论的高度概括,将人对自身、对同胞的态度推演... 中华文化在感性体证与理性认知之初,就以一种主客合一的整体性思维逻辑,实现了人与自然在源起上的“合一”,铸就了中国凸显生命关怀的文化伦理和人文语境。“民胞物与”作为张载对儒家“仁”论的高度概括,将人对自身、对同胞的态度推演到对待外物和自然生命上,开显出“万物平等”的生态前提、“仁爱人道”的生态伦理和“穷神知化”的生态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胞物与 万物平等 仁爱人道 穷神知化 生态关怀
下载PDF
论苏轼的民胞物与思想及其产生的根源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桂芳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6期5-7,共3页
苏轼是具有民胞物与思想的一代文化巨人。无论是在理论上、作品里还是实践中,苏轼都表现出对各个阶层、种族、地区的人和世间万事万物的博爱之情。作为苏轼人生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胞物与思想,既是苏轼个人性格、经历、学养的结晶,也... 苏轼是具有民胞物与思想的一代文化巨人。无论是在理论上、作品里还是实践中,苏轼都表现出对各个阶层、种族、地区的人和世间万事万物的博爱之情。作为苏轼人生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胞物与思想,既是苏轼个人性格、经历、学养的结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以仁为本的继承,更是宋代"三教合一"和新宗族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民胞物与 表现 根源
下载PDF
宋代田园诗民胞物与的情感意蕴——以南宋赵蕃田园诗为中心
17
作者 施常州 《阅江学刊》 2014年第6期120-128,共9页
世人皆为同胞、万物俱是同辈的理念正是儒家仁政爱民思想的体现。赵蕃的田园诗,再现了南宋中、后期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农人快乐的劳动场景,也反映了农民劳动生活的艰辛,更有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渴盼神灵降福而举行的祈雨仪式,充分反映... 世人皆为同胞、万物俱是同辈的理念正是儒家仁政爱民思想的体现。赵蕃的田园诗,再现了南宋中、后期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农人快乐的劳动场景,也反映了农民劳动生活的艰辛,更有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渴盼神灵降福而举行的祈雨仪式,充分反映了诗人民胞物与的情怀,代表了宋代士人仁政爱民的政治理想,具有鲜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主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田园诗 民胞物与 赵蕃
下载PDF
民胞物与——对人的类本质关系的思考
18
作者 李隆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6,共5页
生产作为运用知识的活动这一点昭示了人类关系的本质。由于知识是达于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作用内在性质的信息,所以,运用知识进行生产就是在按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建立相互关系。显然,这是人类关系所独具的形式;由此建立起... 生产作为运用知识的活动这一点昭示了人类关系的本质。由于知识是达于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作用内在性质的信息,所以,运用知识进行生产就是在按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建立相互关系。显然,这是人类关系所独具的形式;由此建立起来的关系必定具有和谐的品质。而这种关系乃是人类的本质关系。借用北宋张载的说法,可以称之为“民胞物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本质关系 民胞物与
下载PDF
儒学“民胞物与”的生态伦理精神
19
作者 任俊华 胡丹丹 《船山学刊》 2021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儒学生态伦理思想的"民胞物与"精神把天、地、人、自然万物联结成一个"家族"命运共同体,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和谐的生态伦理关系。其中,"乾称父,坤称母",人之"性"在天地万物中具有能... 儒学生态伦理思想的"民胞物与"精神把天、地、人、自然万物联结成一个"家族"命运共同体,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和谐的生态伦理关系。其中,"乾称父,坤称母",人之"性"在天地万物中具有能动的引领作用,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团结同胞,爱护万物。张载从天地万物一体的角度阐发"民胞物与"的仁爱思想,"仁"的基本语境从人性的"恻隐之心"拓展至"性"与"天道"和合,"性即天道也","大其心"容载万物,视百姓为我的兄弟姐妹,万物为我的朋友伙伴。"民胞物与"为不同文明之间形成平等、友善、和谐的交往关系、营建地球美好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伦理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民胞物与 和合 生态
下载PDF
“民胞物与”的关学传统与当代西安地域文化建设
20
作者 王雪婴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1-33,共3页
张载及其所开创的关学,对传统儒家学派的价值体系进行了整合和创新,其伦理精华"民胞物与"的和谐社会理想与"四为"的儒家道德践履精神,对今天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构建都有启示意义,西安地域文化建设得天独厚,应... 张载及其所开创的关学,对传统儒家学派的价值体系进行了整合和创新,其伦理精华"民胞物与"的和谐社会理想与"四为"的儒家道德践履精神,对今天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构建都有启示意义,西安地域文化建设得天独厚,应该在关学传统的影响下,不断提升其文化建设的人文气质和超越维度,在展示盛世文化的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价值提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胞物与 关学传统 地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