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时期陕西小说的民间化叙事倾向 被引量:1
1
作者 费团结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2-76,共5页
民间化叙事是新时期陕西小说普遍具有的创作倾向。这与陕西作家大多具有农村生活经历、熟悉乡土民间文化有关,也与当代文学深厚的民间传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新时期陕西作家对民间文化资源的利用,使其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带... 民间化叙事是新时期陕西小说普遍具有的创作倾向。这与陕西作家大多具有农村生活经历、熟悉乡土民间文化有关,也与当代文学深厚的民间传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新时期陕西作家对民间文化资源的利用,使其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莫言的小说观念和创新经验,为陕西作家在创作中克服这些问题提供了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陕西小说 民间化叙事 莫言
下载PDF
凸显人民性立场的民间化叙事——东西长篇小说《篡改的命》错位结构研究
2
作者 黄文富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03-110,共8页
错位结构是东西长篇小说《篡改的命》的主要叙事策略之一。作者站位人民性书写的立场,突出展现了小说中人物理想追求与现实处境、物质基础与精神尊严、人性欲望与伦理秩序、亲情关系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多重对立冲突,形成多重错位下的悲剧... 错位结构是东西长篇小说《篡改的命》的主要叙事策略之一。作者站位人民性书写的立场,突出展现了小说中人物理想追求与现实处境、物质基础与精神尊严、人性欲望与伦理秩序、亲情关系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多重对立冲突,形成多重错位下的悲剧叙事,表现了作者善于调侃戏谑冷峻社会关系、敢于直面社会现实、勇于揭露批判不合理社会现象的人文情怀与责任担当,彰显了作者对民间化叙事的试验、探索和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小说 《篡改的命》 民间化叙事 错位结构 人民性
下载PDF
“有意思”的叙事——评晓苏《当代小说与民间叙事》
3
作者 李皓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8年第1期194-198,共5页
晓苏的《当代小说与民间叙事》一书,以中国当代小说中运用民间化叙事策略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叙事立场、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四个维度分析了民间化叙事的基本特征,论证了民间化叙事是使小说获得'意思'和'可读性&#... 晓苏的《当代小说与民间叙事》一书,以中国当代小说中运用民间化叙事策略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叙事立场、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四个维度分析了民间化叙事的基本特征,论证了民间化叙事是使小说获得'意思'和'可读性'的关键因素。该书的创新之处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揭示了民间化叙事的意趣性;二是充分体现了民间化叙事研究的体系性;三是以民间化叙事为基点,重新思考文学史的基本问题,对'重构文学史'具有重大的启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化叙事 意趣性 体系性 启示性
下载PDF
新时代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文学实践
4
作者 黄文富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6-51,共6页
民间化叙事是当代作家常用的一种叙事策略。东西创作的长篇小说《篡改的命》“作为老百姓的写作”,以老百姓的身份,从老百姓的视角,按老百姓的逻辑,用老百姓的语言,书写老百姓的生活。小说富有个性和张力,充满想象、荒诞、戏谑,富有深... 民间化叙事是当代作家常用的一种叙事策略。东西创作的长篇小说《篡改的命》“作为老百姓的写作”,以老百姓的身份,从老百姓的视角,按老百姓的逻辑,用老百姓的语言,书写老百姓的生活。小说富有个性和张力,充满想象、荒诞、戏谑,富有深刻性、趣味性、可读性,展示了民间化叙事的强大能量,展现了东西的乡土情怀和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写作姿态,不失为新时代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学实践的成功写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小说 篡改的命 民间化叙事
下载PDF
从民间性到世界性——新时期小说走向世界的一种可能
5
作者 费团结 陈曦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9-63,共5页
新时期作家大量地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其小说普遍具有民间化叙事倾向。民间文化既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也蕴含着某种世界性因素。新时期小说通过对具有世界共通性的民间故事类型、母题和文化原型的书写,凭此而具有了某种世界性... 新时期作家大量地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其小说普遍具有民间化叙事倾向。民间文化既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也蕴含着某种世界性因素。新时期小说通过对具有世界共通性的民间故事类型、母题和文化原型的书写,凭此而具有了某种世界性因素。新时期小说在对民间故事母题和文化原型的书写过程中也具有它的创造性,这也是其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民间化叙事 世界性因素 母题 民间原型 创造性
下载PDF
“情”何以动人——扶贫剧《山海情》的形象塑造、情感动员与叙事技巧 被引量:5
6
作者 杨雨鑫 吴果中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96,共3页
《山海情》作为一部弘扬主旋律的扶贫剧。大胆突破了扶贫人物形象的"大人物"和英雄式的脸谱化,对之进行"小人物"化的处理,塑造了普通人的真情实感和朴素美德,构建了丰腴的、立体多元的扶贫典型;它通过逼真的场景构... 《山海情》作为一部弘扬主旋律的扶贫剧。大胆突破了扶贫人物形象的"大人物"和英雄式的脸谱化,对之进行"小人物"化的处理,塑造了普通人的真情实感和朴素美德,构建了丰腴的、立体多元的扶贫典型;它通过逼真的场景构建将观众代入情感场域之中,并将真实扶贫问题进行戏剧化处理,以情节冲突的方式呈现,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道德震撼;它摆脱了宏大的叙事方式和精英视角,以观众易于接受的平民视角进行讲述,并在其中加入娱乐元素以增强趣味性,从而创作出有历史而不空泛、有政治却不严肃的优秀扶贫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剧 《山海情》 “小人物”化 情感动员 民间化叙事
下载PDF
寓言叙事背后的存在——余华《活着》的内在意蕴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玉晓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1-63,共3页
通过对《活着》的镶嵌式叙事结构和民间化叙事方式的分析,挖掘出作品的内在意蕴———生命意蕴和真实性的哲学观,即生命是种顺应而非抗争;真实为虚幻的真实。
关键词 活着 镶嵌式结构 民间化叙事 生命意蕴 真实性
下载PDF
赵树理小说叙事的民间艺术思维
8
作者 白春香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17年第2期114-125,共12页
对民间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是赵树理一生自觉的艺术追求,民间艺术思维的凸显也成为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质。在他的小说创作中,曲艺化思维、民间戏曲化思维、民间故事化思维等民间艺术思维或直接或间接地渗透进他的小说中,从而完美地实... 对民间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是赵树理一生自觉的艺术追求,民间艺术思维的凸显也成为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质。在他的小说创作中,曲艺化思维、民间戏曲化思维、民间故事化思维等民间艺术思维或直接或间接地渗透进他的小说中,从而完美地实现了民间文化在小说艺术中的创化。民间化叙事是赵树理小说叙事的内核,是赵树理小说艺术的独特性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小说 民间艺术思维 民间化叙事
原文传递
小说创作中的三个关系
9
作者 晓苏 《黄河》 2021年第1期14-15,共2页
在我看来,可读性是判断小说价值的重要标准,如果没有可读性,这个小说的价值就无法体现出来。那么,在小说创作中,如何增强小说的可读性呢?我觉得,采用民间化叙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因为,与流行的时政化叙事和精英化叙事相比,民间化... 在我看来,可读性是判断小说价值的重要标准,如果没有可读性,这个小说的价值就无法体现出来。那么,在小说创作中,如何增强小说的可读性呢?我觉得,采用民间化叙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因为,与流行的时政化叙事和精英化叙事相比,民间化叙事更能处理好小说创作中的三个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化叙事 精英化 可读性 小说创作 价值 三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