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句式看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口语化 被引量:7
1
作者 姬凤霞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29-132,共4页
莫言的小说以语言风格独特而著称。他的小说句式比较独特,以短语为主,兼有大量的插入语,四音节断句,节奏感强,既保留了民间话语粗野淳朴的原始风貌,又满足了艺术语言的审美要求。以莫言作品的句式为基点,可以认定其小说语言具有鲜明的... 莫言的小说以语言风格独特而著称。他的小说句式比较独特,以短语为主,兼有大量的插入语,四音节断句,节奏感强,既保留了民间话语粗野淳朴的原始风貌,又满足了艺术语言的审美要求。以莫言作品的句式为基点,可以认定其小说语言具有鲜明的民间口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语言风格 句式 民间口语
下载PDF
少数民族语言的口语的隐喻性研究——以维吾尔族民间口语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卫新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8-60,共3页
民间语言因其生活性、表面性的特点而常被忽略。通过对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维吾尔族民间口语中的隐喻进行分类分析、解释,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研究维吾尔族民间口语表达民族感受世界的方式,进而具体分析民族传统、思想和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 民间语言因其生活性、表面性的特点而常被忽略。通过对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维吾尔族民间口语中的隐喻进行分类分析、解释,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研究维吾尔族民间口语表达民族感受世界的方式,进而具体分析民族传统、思想和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语言 维吾尔族 民间口语 隐喻
下载PDF
沈从文作品的民间口语叙事模式探究
3
作者 张艳 《广西教育》 2016年第3期97-98,共2页
从沈从文民俗性的口语化叙事模式出发,探究其形成原因及特色,分析民间口语叙事模式对沈从文作品的影响。
关键词 沈从文 民间口语叙事 叙事模式 自然性 湘西文化
下载PDF
论沈从文作品的民间口语叙事模式 被引量:3
4
作者 邵一飞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2-87,共6页
本文从沈从文作品的叙事语言入手,分析其作品口语句式、短语、排比句、重叠词、拟声词和方言词汇的形态,试图认定沈从文作品的民间口语叙事模式及基本构成,界定其自传性质、地域特色、传奇色彩和民俗内涵的特征。
关键词 沈从文 民间口语 叙事模式 自传性 地域性 传奇性 民俗
下载PDF
В.И.Да ль与《大俄罗斯民间口语详解词典》 被引量:1
5
作者 牛立伟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2-64,共3页
В.И.Даль词典是一部真正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百科全书,是他一生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世界级的声誉。
关键词 《大俄罗斯民间口语详解词典》 口语研究
下载PDF
川剧与民间口语 被引量:1
6
作者 吕百良 王双才 《晚霞》 2006年第7期42-42,共1页
川剧发展至今三百多年,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形式为群众喜乐闻见,川剧的语言也极大地丰富和影响了四川的方言口语。
关键词 民间口语 川剧 方言口语 内容形式 语言
下载PDF
《全相平话五种》中的人称代词 被引量:1
7
作者 高育花 白维国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8,共6页
本文对《全相平话五种》中的人称代词作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平话》中的人称代词是一个具有不同时间层次的 词汇系统,其中单复数的表述还不严格,第二人称代词“您”也还不表示敬称。
关键词 《全相平话五种》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讲史话本 民间口语 汉语 语法
下载PDF
英语谚语起源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广联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3-87,共5页
英语谚语大多起源于民间口语,也有一部分源于文化典籍或宗教文献。它们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里兼收并蓄,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经过千锤百炼,终成为简洁生动、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英语的精华。本文主要从民间口语、文化典籍和宗教文献... 英语谚语大多起源于民间口语,也有一部分源于文化典籍或宗教文献。它们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里兼收并蓄,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经过千锤百炼,终成为简洁生动、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英语的精华。本文主要从民间口语、文化典籍和宗教文献3个方面对英语谚语的起源进行了探讨,旨在揭示谚语所反映的社会的发展进程、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口语 文化典籍 宗教文献
下载PDF
在通俗与典雅之间——李凖小说语言艺术透视
9
作者 汤吉红 《社科纵横》 2014年第6期144-146,共3页
中原地区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铸就了经典诗词、小说、戏曲等传统文艺的辉煌,也逐渐形成了中原地区的特色语言。作为地道中原作家的李凖,其小说创作的语言魅力在于,一是质朴鲜活的民间口语的采撷与创造,一是晓畅隽永的古典语言的... 中原地区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铸就了经典诗词、小说、戏曲等传统文艺的辉煌,也逐渐形成了中原地区的特色语言。作为地道中原作家的李凖,其小说创作的语言魅力在于,一是质朴鲜活的民间口语的采撷与创造,一是晓畅隽永的古典语言的加工与化用;不仅有通俗美,也有古典美,从而创造了一种雅俗互赏的独特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凖小说 民间口语 古典化用 雅俗共赏
下载PDF
宋代语言现象概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国胜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183-185,共3页
宋代有丰富的语言和文字。汉语在各种语言现象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受当时各地社会生活的影响,汉语出现口语化倾向,各地方言、民间口语被大量地保存在各种文献中。除汉语之外,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大量出现,如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 宋代有丰富的语言和文字。汉语在各种语言现象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受当时各地社会生活的影响,汉语出现口语化倾向,各地方言、民间口语被大量地保存在各种文献中。除汉语之外,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大量出现,如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回鹘文、古藏文等,这些语言文字相互影响,共同形成宋代语言丰富多彩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语言 文字 汉语 方言 民间口语 少数民族语言 口语
下载PDF
汪曾祺小说的文体语言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莉 《修辞学习》 2000年第2期14-15,共2页
“语言”是个普遍的概念。实际上,体现在小说中的语言形态是熔铸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情感倾向、美学追求的个人“言语”。从“语言”向“言语”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作家独特的文体风格形成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汪曾祺是个有着文... “语言”是个普遍的概念。实际上,体现在小说中的语言形态是熔铸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情感倾向、美学追求的个人“言语”。从“语言”向“言语”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作家独特的文体风格形成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汪曾祺是个有着文体意识的作家,在文体试验中,他多方涉猎,不拘常例,自铸新词,形成了自己简洁平淡、文白糅合、清新纯朴、极富多士深情的文体语言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汪曾祺 小说 叙述语言 民间口语
下载PDF
“天高皇帝远”说的是哪个皇帝
12
作者 李艳敏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第11期34-34,共1页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在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在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据《元代农民战争史料》记载:元朝至正八年(1348),浙江台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帝” 民间口语 封建社会 农民战争 浙江台州 明朝 元朝 史料
下载PDF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
13
作者 刘作荣 《中学教学参考》 2009年第7期140-141,共2页
成语具有语义的整合性和结构的凝固性,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和民间口语,历代相沿习用,虽然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却仍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并准确灵活地运用成语,防止望文生义,减少谬误的发生... 成语具有语义的整合性和结构的凝固性,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和民间口语,历代相沿习用,虽然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却仍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并准确灵活地运用成语,防止望文生义,减少谬误的发生,把握成语中的古汉语特点,对于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成语具有极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学习 文言 民间口语 古代文献 望文生义 汉语特点 凝固性 古汉语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报纸白话文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14
作者 高玉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6年第5期200-200,共1页
清末民初的报纸白话文运动与“五四”白话文运动虽然都是白话文运动,但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前者属于中国古代作为民间口语的白话,而后者是现代语言体系,是具有现代思想的白话。清末民初报纸白话文运动为五四白话文运动积累了许多经... 清末民初的报纸白话文运动与“五四”白话文运动虽然都是白话文运动,但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前者属于中国古代作为民间口语的白话,而后者是现代语言体系,是具有现代思想的白话。清末民初报纸白话文运动为五四白话文运动积累了许多经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它的作用和意义不应被夸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白话文运动 清末民初 历史意义 报纸 现代思想 民间口语 语言体系
原文传递
近十年来中国乡土小说语言形态论析
15
作者 李琦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年第12期110-111,共2页
上世纪90年代之后,在全球化文化语境中,现代汉语写作面临着新的问题,那就是应如何应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挑战?如何激发现代汉语内在的创新机制?厚重的乡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资源,许多作家纷纷转向民族文化土壤中寻找转型的契机,乡土小... 上世纪90年代之后,在全球化文化语境中,现代汉语写作面临着新的问题,那就是应如何应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挑战?如何激发现代汉语内在的创新机制?厚重的乡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资源,许多作家纷纷转向民族文化土壤中寻找转型的契机,乡土小说的文化韵味大大超越以往任何时代。近年来,乡土小说叙事语言朝着个性化、本土化方向迈进的趋向愈加明显。有的小说语言充满了诗情画意;有的小说语言善用民间口语;而有的小说语言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这不但给当下小说的创作带来了整体性的变化,而且对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诗性话语 民间口语 方言
原文传递
“拖逗”词义探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申迎冬 《汉字文化》 2016年第2期29-33,共5页
引言在宋元明时期的白话小说以及戏曲说词中,有很多反映当时民间口语语言特色的词语,这些词语具有通俗性、大众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许多专书词典和综合性的中大型语文辞书都有相关的收录。但是,这些语言词典和辞书只是就词语的某个词... 引言在宋元明时期的白话小说以及戏曲说词中,有很多反映当时民间口语语言特色的词语,这些词语具有通俗性、大众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许多专书词典和综合性的中大型语文辞书都有相关的收录。但是,这些语言词典和辞书只是就词语的某个词义进行排列例证,对词义来源和成词理据未做出很好的解释和说明,其中,“拖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 语言特色 语文辞书 宋元明时期 白话小说 民间口语 词语 通俗性
原文传递
“天高皇帝远”说的是哪个皇帝?
17
作者 李兰所 高智勇 《语文月刊》 2010年第11期96-96,共1页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说的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说的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帝” 封建社会 民间口语 明朝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南京的月份牌
18
作者 潘彬彬 《文史知识》 2014年第3期65-69,共5页
所谓“月份牌”,是民间口语称谓,其学术名为“月份广告画”。据说它诞生于清道光年间,盛行于民国—二十年间。清道光二十三年(1842),上海、宁波、厦门等沿海城市相继开埠,洋商洋货涌入通商口岸的同时,近代西方广告文化亦传入中... 所谓“月份牌”,是民间口语称谓,其学术名为“月份广告画”。据说它诞生于清道光年间,盛行于民国—二十年间。清道光二十三年(1842),上海、宁波、厦门等沿海城市相继开埠,洋商洋货涌入通商口岸的同时,近代西方广告文化亦传入中国。起初洋商是印刷一些精美的美女、骑士、静物及风景画片,由于画片内容皆为中国人陌生的西方历史文化题材,没有得到国人的认可,收效甚微。后来洋商悟出只有入乡随俗才能打开销路,继而将中国传统国画和木版年画送到国外制版,用先进的彩印技术印刷,配上月历牌或商品广告,随洋货一道送给顾客,立即得到市民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月份牌 南京 道光年间 中国人 民间口语 沿海城市 通商口岸
原文传递
徽州烟丝包装“红方印”
19
作者 李茂青 《徽州社会科学》 2013年第8期92-92,共1页
“红方印”一词最初来源于徽州民间口语,是指烟丝包装纸上的红印图案,一般标有店号、烟丝品名或经营地点。徽州烟丝名称多有带“贡”字,这在全国烟丝品名当中是极少有的,如:“项贡”、“露叶顶贡”、“精制顶贡”、“珠兰顶贡”、... “红方印”一词最初来源于徽州民间口语,是指烟丝包装纸上的红印图案,一般标有店号、烟丝品名或经营地点。徽州烟丝名称多有带“贡”字,这在全国烟丝品名当中是极少有的,如:“项贡”、“露叶顶贡”、“精制顶贡”、“珠兰顶贡”、“特别顶贡”、“改良顶贡”、“贡丝”、“露叶贡丝”、“改良贡丝”、“二贡”、“复贡条丝”等等。传说是皇帝所御封,所以徽州的百姓便称其为“红方印”,一直流传至建国后烟丝经营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纸 烟丝 徽州 红方 经营地点 民间口语 建国后 品名
原文传递
古代的那些俗语很有趣
20
作者 王吴军 《老人世界》 2019年第1期36-37,共2页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是老百姓所创造、并在民间口语中流传的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一种语言。通俗易懂,简练形象,它反映的是老百姓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其实,俗语有四种意思,首先,俗语是民间流传的说法。其次,俗语是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
关键词 俗语 古代 民间口语 通俗性 生活经验 老百姓 口语 流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