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体育小说人物形象分析:跑者何为?--以莫言《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为例
1
作者 何庆莉 《今古文创》 2024年第6期29-31,共3页
民间体育相关题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对体育文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结合英美新批评和叙事学理论,采用文本细读法,对莫言的中篇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中的体育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解读其背后的建构渊源及现实意义,通过分... 民间体育相关题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对体育文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结合英美新批评和叙事学理论,采用文本细读法,对莫言的中篇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中的体育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解读其背后的建构渊源及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得出该体育文本与社会现实的互文性,探究文学与体育相交融的意义和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体育小说 体育文学 人物形象分析 跑者
下载PDF
《六度集经》与中韩民间故事和小说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官福 权辉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67-73,115,共8页
佛经故事所携带的大量文学因子对中国和韩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六度集经》作为一部汉译佛经,包含大量的佛本生故事,因其故事性强,颇受小说史者的关注。中韩两国山水相连,古代同属汉字文化圈,佛经通过中国传入韩国。通过"鲤... 佛经故事所携带的大量文学因子对中国和韩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六度集经》作为一部汉译佛经,包含大量的佛本生故事,因其故事性强,颇受小说史者的关注。中韩两国山水相连,古代同属汉字文化圈,佛经通过中国传入韩国。通过"鲤鱼报恩"型故事、"不要救黑发之兽"型故事、"老鼠求婿"型故事、"善用小钱成巨富"型故事、《兔子传》等中韩古代民间故事和小说,同《六度集经》中的佛经故事比较,旨在探寻中韩古代民间故事与小说的佛经渊源,以及佛经故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异,进而阐明佛教文化在东亚文学坐标中的重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度集经 佛本生故事 中韩民间故事和小说 佛经
下载PDF
《民间和九十年代小说》(硕士学位论文)
3
作者 石曙萍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77,共1页
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出现了区别于八十年代文学的鲜明特点 ,这种区别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 ,从文学与民间的关系角度看 ,九十年代的小说有着明显的民间化倾向。本文就是试图以描述性的方法说明九十年代小说中“民间”的不同呈现形... 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出现了区别于八十年代文学的鲜明特点 ,这种区别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 ,从文学与民间的关系角度看 ,九十年代的小说有着明显的民间化倾向。本文就是试图以描述性的方法说明九十年代小说中“民间”的不同呈现形态 ,以及民间对九十年代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中国九十年代有“民间”倾向的小说作家和作品 ,在梳理九十年代“民间”概念的同时 ,提出自己对于民间的理解并展开的对民间与作家审美倾向 ,创作特点之间关系的分析。主要有两部分构成 :( 1 )导论 ;( 2 )具体作家文本分析。在第一部分中主要说明九十年代小说创作中民间化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并说明社会学意义上的“民间”与文学意义上的“民间”的联系与差异 ,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民间”是在民间世界里寻找到并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空间 ,这一空间充满了自由 ,生命 ,快乐与活力 ,“藏污纳垢”又生机勃勃 ,也包含着对于奴役的反叛和承受苦难的坚韧意志。在第二部分对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张炜的《九月寓言》,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这三部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 ,从民间语言在九十年代的意义 ,民间理想的高蹈 ,民间的特别性格与生存哲学三个方面说明民间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以及民间作为一种写作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望民间——论转型期市民小说民间性》 文化内涵 中国 文学评论 审美主体
下载PDF
《民间和九十年代小说》(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大学,导师:王光东教授、邹平教授,2001年)
4
作者 石曙萍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77,共1页
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出现了区别于八十年代文学的鲜明特点 ,这种区别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 ,从文学与民间的关系角度看 ,九十年代的小说有着明显的民间化倾向。本文就是试图以描述性的方法说明九十年代小说中“民间”的不同呈现形... 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出现了区别于八十年代文学的鲜明特点 ,这种区别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 ,从文学与民间的关系角度看 ,九十年代的小说有着明显的民间化倾向。本文就是试图以描述性的方法说明九十年代小说中“民间”的不同呈现形态 ,以及民间对九十年代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中国九十年代有“民间”倾向的小说作家和作品 ,在梳理九十年代“民间”概念的同时 ,提出自己对于民间的理解并展开的对民间与作家审美倾向 ,创作特点之间关系的分析。主要有两部分构成 :( 1 )导论 ;( 2 )具体作家文本分析。在第一部分中主要说明九十年代小说创作中民间化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并说明社会学意义上的“民间”与文学意义上的“民间”的联系与差异 ,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民间”是在民间世界里寻找到并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空间 ,这一空间充满了自由 ,生命 ,快乐与活力 ,“藏污纳垢”又生机勃勃 ,也包含着对于奴役的反叛和承受苦难的坚韧意志。在第二部分对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张炜的《九月寓言》,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这三部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 ,从民间语言在九十年代的意义 ,民间理想的高蹈 ,民间的特别性格与生存哲学三个方面说明民间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以及民间作为一种写作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和九十年代小说 中国 文学评论 创作思想 生存哲学
下载PDF
尤凤伟小说的爱与死主题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青莲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2-54,72,共4页
尤凤伟作为一个优秀的民间作家,站在民间立场上发现了没有被压抑和“文明化”的爱,更加原始,更加奔放,更加热情,更加真实,更加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在他的小说中,由于爱的丰盈,与爱结合的性也就有了强大的震动人心的力量。与死的结合又使... 尤凤伟作为一个优秀的民间作家,站在民间立场上发现了没有被压抑和“文明化”的爱,更加原始,更加奔放,更加热情,更加真实,更加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在他的小说中,由于爱的丰盈,与爱结合的性也就有了强大的震动人心的力量。与死的结合又使爱升华到更高的层次,使作品形成一种悲剧的美。在苦难、死亡中彰显人生价值,使自己的生命超越一切悲惨的境遇,这就是尤凤伟许多小说中的死亡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凤伟 民间小说 小说主题 文学创作 《远去的二姑》 《中国一九五七》
下载PDF
从袍哥说起——为王洪林《俗韵会通》作序言
6
作者 流沙河 《巴蜀史志》 2002年第3期54-55,共2页
清朝结尾那年(1911)夏秋之交,吾蜀士绅率先反满,以捍卫川汉铁路筑路权为由,成立了保路同志会。自省城而各州各县,同志会遍地开花,势若山洪骤至,不可抵挡。很快又武装起来,建立了同志军。各州县同志军又合围省城,四面攻打成都,... 清朝结尾那年(1911)夏秋之交,吾蜀士绅率先反满,以捍卫川汉铁路筑路权为由,成立了保路同志会。自省城而各州各县,同志会遍地开花,势若山洪骤至,不可抵挡。很快又武装起来,建立了同志军。各州县同志军又合围省城,四面攻打成都,杀总督满大臣赵尔丰,公然造反。由是引发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创建民国。怪哉同志会,说成立就成立了,不数月而使江山变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袍哥 王洪林 《俗韵会通》 序言 《海底》 民间小说创作
下载PDF
天窗
7
作者 江南月 《作文通讯(实用阅读版)》 2011年第6期28-28,共1页
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 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偎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远天之上,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树 母亲民间小说 阅读 文学
下载PDF
还原民间的生存本相——90年代以来“文革”题材小说叙事特色之一
8
作者 董琼 《求索》 CSSCI 2013年第5期137-139,共3页
新时期以来的"文革"题材小说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的意义和价值陷入主流意识与知识分子精英话语中而相对沉寂。直到90年代,这类小说才将革命意识形态话语造就的"人民"神话还原为自在自为又苦难蒙昧的"民间&qu... 新时期以来的"文革"题材小说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的意义和价值陷入主流意识与知识分子精英话语中而相对沉寂。直到90年代,这类小说才将革命意识形态话语造就的"人民"神话还原为自在自为又苦难蒙昧的"民间"。当作家把叙事焦点转向民间,重新挖掘民间对抗主流意识的力量时,他们的创作更多地还原了民间的生存本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生存本相“文革”题材小说
原文传递
Allegory of Dominance British Power in Rudyard Kipling's Rikki-tikki-tavi
9
作者 Alexandre Veloso de Abre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3年第11期687-691,共5页
In The Jungle Book (1894), Kipling's first literary work, the author uses Indian spatial reference and cultural influence to construct his narrative. The short story "Rikki-tikki-tavi" is elaborated using the str... In The Jungle Book (1894), Kipling's first literary work, the author uses Indian spatial reference and cultural influence to construct his narrative. The short story "Rikki-tikki-tavi" is elaborated using the structure of Western fables, having allegory as one of its most exploited strategies. Vladmir Propp, in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1929) considers that every folktale story reproduces a structure. Propp's model demonstrates Rikki-tikki-tavi's Western "frame" when the authors see how clearly and efficiently the short story fits the model of Russian Folktal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Rikki-tikki-tavi" as a paradigm of this literary genre, showing how characters metaphorically represent the British domination in India during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PLING The Jungle Book ALLEGORY DOMINANCE
下载PDF
难得的藏式寓言与传奇
10
作者 半塘月 《健康人生》 2018年第1期71-71,共1页
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的短篇小说集《阿古顿巴》(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发行),一如既往地继承了阿来的藏式文风:空灵蕴藉,华美壮丽,极力逼近生活的真实与信仰的高贵真诚。书中故事偏重于从藏族民间资源中获取灵感,民间故事、奇... 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的短篇小说集《阿古顿巴》(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发行),一如既往地继承了阿来的藏式文风:空灵蕴藉,华美壮丽,极力逼近生活的真实与信仰的高贵真诚。书中故事偏重于从藏族民间资源中获取灵感,民间故事、奇异传说、风俗物产等生活元素信手拈来,这样,就使小说带有了明显的传奇性和趣味性,算是一部难得的藏式寓言与传奇。这部小说主写藏地奇闻轶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 阿来 民间故事 短篇小说 银环蛇 茅盾文学奖 出版发行 文艺出版社 野人 传奇
下载PDF
简约空灵的意境 写意象征的呈现——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的创新
11
作者 杨沁文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聂小倩与宁采臣》以其独到的创新和大胆的尝试,展现了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独特魅力。通过剧本、音乐、舞台设计等方面的创新和融合,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故事与现代元素相结合,通过挖掘悲剧主题、塑造悲剧角色、设置悲剧情境以及提升悲剧审美... 《聂小倩与宁采臣》以其独到的创新和大胆的尝试,展现了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独特魅力。通过剧本、音乐、舞台设计等方面的创新和融合,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故事与现代元素相结合,通过挖掘悲剧主题、塑造悲剧角色、设置悲剧情境以及提升悲剧审美,让观众更加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使得该剧更加具有情感共鸣和深度思考。这种创新和尝试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也为观众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故事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使该剧成为西方舶来音乐剧与中国传统民间志怪小说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小倩与宁采臣》 原创音乐剧 民间志怪小说 创新融合
原文传递
"Thematic archetypes" and new era fiction
12
作者 Wang Guangdo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4期113-127,共15页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hinese culture, this paper offers a localized explanation of the Western concept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It proposes that four "thematic archetypes" can be observed in the relations be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hinese culture, this paper offers a localized explanation of the Western concept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It proposes that four "thematic archetypes" can be observed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folklore, legends and the novel in the new er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The first is the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 the second, enduring suffering and realizing one's poterltial; the third, discontent with reality expressed in writing about imaginary worlds; and the last, criticism of the materialistic personality which places material gain above justice and lusts after gain. The presentation, dynamics of change, practical and cultural meanings and aesthetic values of these "thematic archetypes" in the novels of the new era reveal writers' reflections on "modernity" and the awakening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n relation to their own land. This paper also argues that the world outlook that pursues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view of life that prefers justice to material gain, and the values that affirm morality, life and human dignity contain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culture and literature may supply us with important spiritual resources for responding to contemporary life, rebuilding the poetry of life and raising the quality of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matic archetype new era fiction folk culture aesthetic valu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